养老

搜索文档
九部门: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央视新闻· 2025-08-12 07:39
政策核心内容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并扩大国内需求 [1] - 政策依据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目标是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1] - 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2] 支持范围与条件 - 贴息政策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共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 [2] - 贷款合同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且资金已发放至经营主体 [2] - 贷款资金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支持对象为符合规定的营利性经营主体 民办非企业法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可同等享受 [2] 贴息标准与分配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3] - 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 相关贷款包括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贷款和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流动资金贷款 [3] 经办银行与贷款流程 - 中央财政贴息的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主要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 [4] - 经营主体向所在地经办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发放 [5] - 银行需与经营主体签订贷款合同 明确贴息条件与资金用途要求 [5] 审核与监督机制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 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5] - 省级行业管理部门按季审核结果 反馈给省级财政和金融管理部门 [5]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 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监督 财政部门保障贴息需求的"自审自贴"模式 [8] - 金融监管部门督促银行跟踪贷款使用情况 确保资金合规有效 [8] 贴息资金流程 - 政策到期后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5] - 省级财政部门于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结算申请 [6]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财政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经办银行拨付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 需向社会公开资金流向情况 [6] 资金使用规范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 投资 理财等套利活动 [9] - 经营主体须确保资金用于合规经营活动 提升服务能力和改善基础设施 [9] - 严禁虚报 冒领 套取 截留 挤占 挪用贷款和贴息资金 [9] 行业细分领域 - 餐饮住宿领域支持提升服务品质 强化食品安全和特色文化培育 [10] - 健康领域支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产品制造和流通等相关能力 [10] - 养老领域支持照护服务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及相关产品制造等 [11] - 文化娱乐旅游领域支持丰富活动供给 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12] - 体育领域支持增加消费场所 举办赛事活动及加强品牌建设 [12]
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新浪财经· 2025-08-12 07:25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政策内容 - 支持范围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 [2] - 贷款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具体行业分类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等标准 [2] -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单户贷款贴息规模上限100万元 [3] - 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 [4] 贷款流程 - 经营主体向经办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证明材料,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并签订合同,明确贴息条件及资金用途 [5]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审核结果按季反馈财政和金融管理部门 [5] 贴息流程 - 政策到期后经办银行省行汇总贴息需求,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申请,省级财政部门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结算申请 [6] - 财政部拨付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后,省级财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向银行拨付,银行向经营主体返还或抵扣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需建立月度台账并公开资金流向,2027年1月15日前完成贴息资金清算申请 [7] 监督管理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行业管理部门审核、财政部门保障的"自审自贴"模式,银行承担审贷主体责任并强化贷后管理 [8]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理财套利等违规用途,银行和经营主体不得套取贴息资金 [8] - 违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工作人员违法违规将追究责任 [9] 支持行业范围 - 餐饮住宿领域包括正餐、快餐、民宿等细分行业,重点提升服务品质和设施升级 [10] - 健康领域涵盖医疗卫生、健康产品制造等,养老领域包括照护服务、老年用品制造等 [10][11] - 托育家政领域支持服务设施建设及技能培训,文化娱乐旅游领域覆盖景区管理、旅行社服务等 [11][12] - 体育领域支持赛事组织、场地设施管理等,旨在增加消费场所和普及运动 [12]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丨从“养老”到“享老” 银发经济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6月20至23日,首届东北亚国际银发经济合作交流活动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来自全国30余个省份养老业协会及中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等 的400余家涉老企业、社会组织参会。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一批适老化高科技产品的推出,解决了老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具体包括强化老年用 品创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等。 养老产业市场规模的增长显示出银发经济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解决老年群体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养 老"到"享老",银发经济正驶向新蓝海。 记者:刘斌、高爽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 活动现场发布了辽宁省民政厅、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印发的《辽宁省促进银发经济发展若干政策》,从11个方面鼓励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 发展。 据测算,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我国银发经济处在加快发展阶段。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 优化保险资金重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
人民日报· 2025-08-08 07:26
政策核心内容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规范保险资金未上市企业重大股权投资行为并优化投资行业范围 [1] - 保险集团和保险公司可投资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及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科技、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等行业 [1] - 通知要求保险机构加强被投企业统筹管理 建立股权投资决策流程与授权机制并压实主体责任 [1] 过渡期安排 - 实行"新老划断"制度 新增股权投资按新规执行 [1] - 不符合要求的存量业务设置5年过渡期 需制定整改计划报监管后实施 [1] 投资成效评估 - 保险资金重大股权投资风险总体可控 [1] - 投资在实现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及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1]
布局连锁医养社区,泰康落子河北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3:22
项目概况 - 泰康之家冀园体验馆在石家庄正式开放 标志着京津冀养老生活方式正式落地[1] - 项目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中央生活区 占地面积约4.8万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1] - 规划约890个养老单元和160张医疗床位 可满足约1200位长者养老需求 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1] 战略定位 - 该项目是泰康保险集团在河北打造的大规模全功能高品质连锁医养社区[1] - 公司通过保险+医养创新模式 成为国内养老行业先行者和医养融合模式开创者[1] - 京津冀地区是公司最早探索养联体战略实践的试验田之一[2] 运营服务 - 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照护等一站式养老服务[2] - 打造五位一体的享老生活方式 包括温馨的家、开放的大学、优雅的活力中心、高品质医疗保健中心和精神家园[2] - 公司在活力养老、医养融合、康复护理、智慧养老、适老化设计等方面建立高标准连锁服务体系[2] 全国布局 - 泰康之家已在全国36个城市布局44个项目[2] - 其中23城26家园区投入运营 服务超18000位长辈[2] - 在京津冀地区共布局6家养老机构 三地近6000个养老单元将满足区域医养服务需求[2]
法治实务|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核发后,能否修改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2:20
某养老项目欲落地在某旅游区内,项目处于立项阶段,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已经核发了预审和选 址意见书,但尚未办理土地供应(划拨或者出让)手续。后当地政府考虑到地方发展,欲引入一所大 学,准备修改国土空间规划,将该地块规划用途改为教育用地。项目方不服,欲向政府要求索赔。笔者 认为,对于项目方是否有权索赔,应从其是否取得土地权利进行具体分析。 0 1 用地预审并未赋予相对人用地权利 用地预审属于行政审查。用地预审是指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 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其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自 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标准,对建设用地有关事项 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审查的内容主要是对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供地政策、用地标准、占用 耕地(含永久基本农田)和计划用地指标的审查。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该项审查并未许可或者赋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权 利或者赋予其特定的权利,不符合行政许可的概念,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行政审批或者审查。 《国务院关于深化 ...
银发经济,步步是坑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7 04:23
银发经济现状分析 -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1%,银发经济年产值7万亿元,占GDP5%、总消费12.5%,消费规模大但贡献率低 [7] - 老年人消费集中于医疗保健和社交休闲(餐饮/旅游),缺乏多元性,与年轻人及中年人的消费结构差异显著 [7][8] - 日本65岁以上老人贡献银发经济产值100万亿日元,占GDP16.7%、消费8.5%,显示老年消费力弱是普遍现象 [10] 中国老年人消费能力 - 2021年老年人年人均收入32027.4元(中位数11400元),城乡差距显著:城镇47270.8元依赖社保,农村14105.4元依赖经营性收入 [12] - 城镇退休金分配不均:7%群体月均6000元,38%企业退休职工月均2000元,中位数年收入仅2-3万元 [14] - 50岁以上人群平均存款18.6万元,但储蓄多用于应急而非消费,实际消费潜力有限 [14] 市场表现与结构性问题 - 上海养老机构入住率63%,6.2万张床位空置,中等养老机构月费8500元远超老年人月均退休金4930元 [15] - 2023年银发旅游11.6亿人次占国内旅游20.6%,但超60%选择200元以下低价团,99-199元"老年特惠团"为主流 [15][16] - 低价团通过压缩交通/食宿成本(如"铁腚团")及强制购物盈利,老年人对服务消费轻视却热衷购买低质实体商品 [18][19][21] 消费观念与市场生态 - 老年人价格敏感度高,消费习惯畸形:愿为劣质商品付费但拒绝优质服务,消费观念滞后于市场经济时代 [21][22] - 市场逆淘汰机制形成:正规机构回避老年市场,非正规机构通过购物返佣等模式主导,导致"坑老经济"泛滥 [18][24] - 老年人经济认知缺陷难以改变,7万亿银发经济含"坑量"高,整体质量低下且无法解决内需不足问题 [24]
2025年苏州市民生实事项目半年度实施情况
苏州日报· 2025-08-07 00:38
教育文化惠民 - 5所高中处于竣工验收阶段 [2] -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213场 服务38217人次 [2] - 实施公益演出及讲座导赏302场 开展非遗进校园超3600课时 服务师生超12万人次 [2] - 开展艺术街头展演169场 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 评弹书目公益演出175场 服务群众超22万人次 [2] 医疗健康服务 - 心理援助热线中心建成投用 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 [3] - 500余所学校实现每校结对一所医院 匹配至少一名心理专业医师 [3] - 68.6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免费健康体检 31630名新生儿接受免费遗传代谢病筛查 [3] - 93078名学生接受免费口腔检查 30546名学生接受免费窝沟封闭 9.7万初中生免费接种麻腮风疫苗 [3] - 超21万名妇女接受免费宫颈癌乳腺癌筛查 [3] - 完成5万人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 1.8万人次初级救护员持证培训 [3] - 开设家庭病床3022张 [3] 养老托育服务 - 选定智慧养老院建设点位20家 已开工改造10家 [4] - 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改造43个 已完工23个 [4] - 完成284家幼儿园托班改造 提供普惠托位数8581个 [4] - 开展社区科学育儿讲座78场 服务家长3369人次 [4] - 建成省级社区普惠托育点18家 托育地图2.0版上线 [4] - 开设公益暑托服务点位1782个 服务青少年4.5万人 [4] - 完成9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改造提升 [4] 困难群体帮扶 - 慈善救助服务体系正式运行 完成670名困境儿童微心愿 [5] - 建成困境青少年梦想小屋49间 [5] - 建成高质量综合性残疾人之家10家 [5] - 完成7个残疾人辅具租赁服务点改造提升 [5] - 为2231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5] - 对40.2万名儿童开展孤独症筛查 [5] 生态环境建设 - 开展500余场次园林活动 635场次公园活动 [6] - 完成62.6万平方米门前绿地提升 [6] - 治理农村骨干河道16.7公里 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5.4公里 [6] 居住条件改善 - 城中村改造新增动迁3481户 筹集安置房2987套 [7] - 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3个 进场施工30个 [7] - 开工老旧住宅更新电梯3147台 竣工投用2497台 [7] - 建成验收特色康居乡村149个 待验收30个 开工建设76个 [7] 交通出行优化 - 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18条 [8] - 网约车运输证增加1979张 驾驶员证发放11841张 [8] - 1482名驾驶员获得巡游+网约从业资格证 [8] - 新增重点区域公共停车泊位3924个 共享停车泊位1432个 [8] 就业服务保障 - 城镇新增就业21.2万人 重点群体就业4.6万人 [9] - 残疾人就业970人 退役军人就业819人 [9] - 新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点位44个 [9] - 7.1万人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9] - 青年人才驿站为4892人次提供免费住宿6943晚 [9] 公共安全建设 - 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4万个 [10] - 配备消防安全设施8178套 消防设施1043件 [10] - 建成规范化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5个 [10] - 治理风险隐患路口35个 亮化提质道路交通设施17条 [10] - 综合治理67所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10] - 安装校园周边智能化高清摄像头200个 [10] - 更新供水管网128.2公里 排水管网19公里 [10] - 完成新建改造10kV电缆11公里 低压电缆21公里 [10] - 升级改造4000户低压燃气庭院管立管 [10]
汇丰:对A股持积极观点 看好高质量成长风格板块
贝壳财经· 2025-08-06 13:41
政策支持与市场预期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推动落实既有政策 保留未来政策灵活性 货币政策重心聚焦增强政策传导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及推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1] - 政策支持方向对科技创新 服务消费和养老等行业资金投放力度或将加强 会议明确政策方向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1] - 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促进消费政策支持有望延续 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1] 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 Z世代(1995-2009年出生人群)正成为驱动新消费浪潮核心力量 随着其消费力提升 新消费有望持续增长[1] - 消费板块展现结构性增长机会 继续看好消费板块机会[1] 科技与AI行业展望 - 对A股持积极观点 继续看好高质量成长风格板块[2] - AI基础设施 AI推动方和AI应用方三类公司2025年盈利增速均将较前几年明显提升[2] - AI进一步普及和国产替代趋势深化将推动云业务收入加速增长[2] 资本支出与行业信心 - 中国主要科技公司和通信服务商资本支出近两年开始加速[2] - 大型科技公司云业务加速增长 核心业务与AI整合将改善用户数据 带动行业投资信心回暖[2]
AI时代的职业与教育|2万字圆桌实录
腾讯研究院· 2025-08-06 09:03
AI时代职业新趋势 - AI技术发展催生新职业形态,如一人企业数量增加,闲鱼平台新增320多个新职业[7] - 提供情绪价值的职业兴起,包括陪聊、陪诊、夸赞服务等新兴服务类别[7] - 职业与收入呈现解耦趋势,第二职业收入占比提升,收入来源多样化[15][19] 人才需求变化 - 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AI应用师、AI产品经理等岗位快速增长[24] - 技能要求呈现"自主性"与"专业性"并重特点,AI暴露度高的职业对自主性要求更高[23] - 全栈型人才和"粘合剂"式人才受青睐,需同时具备技术、业务和行业知识[24] 教育就业匹配 - "3+1+1"教育模式被提出,3年专业学习+1年企业实训+1年调整期[25] - 校企合作订单班模式效果显著,如天津滨海新区央国企订单班直接输送技能人才[29] - 高校教育滞后市场3-5年,但通过产研结合可缩短至1-3年差距[26] 行业机会分布 - 银发经济领域存在大量机会,包括养老看护服务及配套软硬件开发[38] - 现代服务业持续升级,生活服务、绿色经济等领域岗位需求旺盛[38] - 直播销售岗位泛化,从互联网公司扩展到各行业销售渠道变革[41] 就业结构变革 - 小微企业增速显著,注册数量和招聘需求增长快于大中型企业[17] - 蓝领起薪超过白领,职业等级观念面临重构,如上门洗澡服务客单价高[39] - 工作形态趋向任务制和碎片化,打破传统"朝九晚五"模式[19] 技术影响深度 - AI替代效应短期内以替代为主,长期将创造新岗位[17] - 深度使用AI者更不易被替代,拒绝AI者被替代风险更高[17] - 人机协同成为常态,AI辅助决策但最终决定权保留给人[63] 特殊群体就业 - 农民工就业灵活性强,平台就业和零工经济成为主要选择[44] - 中年人再就业需调整心态,经验优势结合AI技术可形成竞争力[53] - 应届毕业生存在"往下匹配"趋势,超60%求职岗位学历要求低于自身[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