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保健
icon
搜索文档
律齐文化(00550)发布2023年度业绩,股东应占亏损3593.4万港元,同比增加306.03%
智通财经网· 2025-08-06 14:56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度收益为3633.2万港元,同比减少32.91%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3593.4万港元,同比增加306.03% [1] - 每股基本亏损7.9港仙 [1] 收益变动原因 - 收益减少主要由于医疗及保健产品销售减少 [1] - 电子商务收益减少,主要为家用及个人护理产品销售下滑 [1]
中信建投:长期看好多元化支付对医药行业的增量贡献
第一财经· 2025-08-06 00:24
政策助推行业发展 - 政策逐步规范行业发展 惠民保等城市商业医疗险产品完善程度或将进一步提升[1] - 各方推动之下有望提升居民商保消费意识 同步为医药行业提供额外增量[1] 多元业态发展机遇 - 多元业态或将加速完善 各地惠民保 团险等产品逐步落地[1] - 相关创新业态有望加速孵化[1] 产业链投资机会 - 长期看好创新药械产业链 高端医疗 商保发展逐步解限带来支付端和渠道端明显改善[1] - 创新药械和高端医疗企业有望获得增量市场空间[1]
上周的过山车之后,高盛这样看市场各个板块
金融界· 2025-08-06 00:18
经过一周的过山车行情后,以下是高盛交易部门中八大核心板块的交易员,对市场以及各自领域的最新 看法。内容来自高盛股票销售与交易部门,对板块情绪与亮点进行了总结。 高盛交易/板块专家简报:情绪、资金流向、市场观点等速览 "情绪趋势" 反映了交易员对投资者情绪的主观月度变化判断。 科技、媒体、电信– Peter Bartlett、Peter Callahan、Leyla Kamshad 目前最热门或讨论最多的股票: GOOG:司法部有关搜索垄断案件的裁决(时间待定);ChatGPT-5发布(据Axios报道);杰克逊霍尔 央行年会(8月21–23日);NVDA财报(8月27日) 技术面看哪些股票"偏离"较大(14日相对强弱指标 RSI): 超买:PI、AMD、ALAB、NVDA、WDC、CDNS、TER、SNPS、TEL、GEV、APH、MSFT、PTC、 ORCL、NET、GLW、CIEN、ANET、COUR、PINS、EBAY、RBLX 超卖:ARW、IB、POWI、TXN、Nokia、FVRR、CFLT、ALKT、WIX、OS、CHKP、Tata、IT、 GDS、FI、CHTR 值得深挖的主题/报告: AI对 ...
港股科技板块受资金关注,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港股通互联网ETF(513040)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1:41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3.8% [1] - 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上涨1.0% [1][2]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上涨0.8% [1][2]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7% [1][2] -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上涨0.4% [1][3] ETF资金流动 - 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获1.5亿元净流入 [1] - 港股通互联网ETF(513040)获1.3亿元净流入 [1] - 两只ETF最新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1] 指数估值水平 - 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滚动市盈率23.7倍 自2018年以来估值分位47.9% [2] - 恒生科技指数滚动市盈率21.5倍 自2020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20.4% [2]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滚动市盈率32.2倍 自2017年以来估值分位49.7% [2]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滚动市盈率23.8倍 自2021年发布以来估值分位19.9% [2] -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滚动市盈率21.0倍 自发布以来估值分位17.4% [3] 指数构成特征 - 恒生港股通新经济指数由港股通范围内新经济行业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组成 主要覆盖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保健行业 [2] - 恒生科技指数由港股科技主题相关市值最大的30只股票组成 信息技术及可选消费行业合计占比超90% [2]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由港股通范围内医疗卫生产业50只流动性较好股票组成 医疗保健行业权重占比超90% [2]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由港股通范围内30家互联网龙头公司组成 主要覆盖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行业 [2] - 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由港股通范围内50只消费主题股票组成 可选消费占比近60% [3]
科创板收盘播报:科创50指数震荡涨0.40% 上纬新材再度20%涨停
新华财经· 2025-08-05 07:44
科创板指数表现 - 科创50指数收盘1053.65点 单日涨幅0.40% 振幅0.72% 总成交额268亿元 [1] - 科创板589只个股平均涨幅0.53% 平均换手率3.29% 合计成交额1439亿元 平均振幅3.77% [2] 个股涨跌分布 - 上涨个股333只 高价股与低价股多数上涨 [2] - 上纬新材以20%涨幅领涨成分股 东芯股份以11.63%跌幅居首 [3] 行业板块表现 - 元器件/化工原料/电气设备类个股表现活跃 [2] - 软件服务/航空/医疗保健类个股出现下跌 [2] 成交额分布 - 东芯股份成交额46.3亿元居首位 ST帕瓦成交额1016万元居末位 [4] 换手率特征 - 中研股份换手率21.72%居首位 天能股份换手率0.21%居末位 [5]
沪指重夺3600点,结构牛继续,把握三个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8-05 05:12
市场指数表现 - A股市场呈现分化走势 沪指收涨0 53%报3602 13点 深成指微涨0 14% 创业板指下跌0 26% 科创50指数下跌0 09% 超3300只个股上涨 半日成交突破1万亿元 [2] - 港股恒生指数微涨0 27%报24799 67点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 33%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0 19% 市场成交额达1123 51亿港元 [2] 领涨行业及驱动逻辑 - A股PEEK材料概念爆发 受北京市开放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应用场景及上海基础研究补助政策推动 叠加人形机器人轻量化需求预期 [2] - 消费电子产业链持续强势 全球智能手机营收同比增长10% 高端机型需求旺盛 [2] - 钢铁 房地产 银行板块涨幅居前 分别上涨1 32% 1 24% 1 12% 受益于财政政策发力下基建链条预期升温及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 [2] - 港股医疗保健业指数领涨1 91%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大涨2 46% 受国家医保局"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落地提振 [3] - 港股造纸与包装指数大涨4 47% 钢铁指数上涨3 97% 受纸企新一轮涨价潮及"稳增长"政策下周期股情绪修复驱动 [3] 领跌行业及原因 - A股计算机 医药生物板块分别下跌0 64%和0 45% CPO等AI硬件端高开低走 云计算 智能体概念因隔夜美股相关品种下跌及获利回吐压力回调 [3] - 港股非必需性消费业指数下跌0 19% 汽车板块承压 蔚来-SW跌幅超6% 因部分新势力7月销量不及预期 [4] 市场特征与投资建议 - 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延续 资金轮动加速"特征 A股在3600点附近面临获利盘回吐压力 但成交额维持高位显示交投活跃 [6] - 短期可关注政策密集催化的新材料 消费电子及基建产业链 港股需跟踪内地经济数据及中美政策互动 医疗保健 周期股或延续修复 [6] - 中期产业变革带来的长期红利仍是核心主线 泛科技 新消费及有色金属具备配置价值 [6]
全球股市立体投资策略周报8月第1期:关税影响渐退,降息博弈升温-20250804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04 15:07
市场表现 - 上周全球市场普遍收跌,MSCI全球指数下跌2.2%,其中MSCI发达市场下跌2.3%,MSCI新兴市场下跌1.6% [8] - 发达市场中澳洲标普200表现相对抗跌(-0.1%),法国CAC40指数跌幅最大(-3.7%);新兴市场中台湾加权指数表现最优(+0.3%),恒生指数表现最差(-3.5%)[8] - 大宗商品方面,COMEX黄金上涨1.9%,COMEX铜下跌23.3% [8][10] - 分板块看,港股医药板块上涨1.8%,欧美公用事业等防御板块相对抗跌,美股公用事业上涨1.5% [15][19] 交投情绪 - 上周全球成交普遍放量,恒生指数成交7361亿美元,标普500成交58600亿美元,欧洲Stoxx50成交5238亿美元 [24] - 港股投资者情绪处于历史高位,卖空占比13.5%;美股投资者情绪下降,NAAIM经理人持仓指数76.9% [24] - 发达市场整体PE估值23.6倍,处于2010年以来93%分位数;新兴市场PE估值15.9倍,处于83%分位数 [27][34] - 港股医疗保健业PE估值最高(45.5倍),金融业最低(7.9倍);美股房地产PE最高(42.8倍),能源最低(15.8倍)[42] 资金流动 - 美联储7月FOMC会议维持利率不变,但非农数据低于预期导致降息预期升温,市场预期年内降息2.4次 [53] - 6月全球共同基金净流入印度4555亿美元,欧洲3775亿美元,韩国1373亿美元,中国香港1287亿美元 [61] - 最近一周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401亿港元,稳定型外资流入138亿港元 [61] 基本面 - 上周美股科技板块盈利预期上修,标普500指数2025年EPS预期从265上修至267,信息技术行业上修最多(+2.2)[66] - 港股盈利预期下修,恒生指数2025年EPS预期从2195下修至2191,金融业上修最多(+1.5),能源业下修最多(-15.9)[66] - 7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9.0%,连续第5个月收缩;6月非农就业新增7.3万人,大幅低于预期的10.4万人 [73] - 欧元区7月制造业PMI为49.8%,连续第7个月改善;6月失业率维持在5.9%,通胀水平保持稳定 [77][81]
AH股市场周度观察(8月第1周)-20250804
中泰证券· 2025-08-04 05:17
核心观点 - 7月底政治局会议政策表述温和,"反内卷"政策热度下滑导致上游资源板块回调 [5] - A股市场预计将在财政货币"双宽松"环境下延续以估值修复为主线的结构性震荡上行行情 [5] - 港股互联网社会服务板块估值处于低位,恒生科技板块龙头在中长期具备成长空间 [6] A股市场 市场走势 - 8月第一周市场整体下跌,小盘成长板块相对抗跌:中证2000指数微跌0.01%,创业板指下跌0.74%,北证50指数下跌2.70% [5] - 日均成交额达1.81万亿,环比略有下降 [5] 行业表现 - 上游资源品跌幅居前:有色金属下跌4.69%,煤炭下跌4.56%,建材下跌3.32% [5] - "反内卷"政策表述从"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调整为"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政策热度下滑导致相关板块回调 [5] 政策展望 - 政治局会议释放积极信号,总量政策保持定力 [5] - 预计在财政货币"双宽松"与结构性政策引导下,市场将延续估值修复行情 [5] 港股市场 市场走势 - 8月第一周整体回调:恒生指数下跌3.47%,恒生科技指数下跌4.94% [6] - 医疗保健和电讯板块逆市上涨,原材料和资讯科技板块跌幅较大 [6] 行业分析 - 上游资源品回调受"反内卷"情绪消退影响 [6] - 家电销售预期弱化导致可选消费板块下跌 [6] - 互联网社会服务板块受消费预期走弱影响跌幅较大 [6] 投资机会 - 互联网社会服务板块当前估值处于低位,具备上行空间 [6] - AI资本开支上升叠加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恒生科技板块龙头中长期成长性突出 [6]
海外策略周报:非农遇冷对海外资产有何影响?-20250804
平安证券· 2025-08-04 02:50
核心观点 - 本周市场受鲍威尔鹰派表态及非农数据遇冷影响,降息预期由紧转松,叠加关税政策扰动,大类资产波动加剧 [2] - 美股高位回调,道指、标普500、纳指分别下跌2.92%、2.36%、2.17%,MSCI全球股指下跌2.54% [2] - 10年期、2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下行17bp、22bp至4.23%、3.69%,美元指数上涨1.04%至98.7 [2] - COMEX黄金、ICE布油分别上涨2.32%、2.84%,显示避险情绪升温 [2] - 港股主要指数回调,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分别回落3.5%、4.9%,仅医疗保健业上涨 [2] 海外宏观基本面 - 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从-0.5%反弹至3.0%,同比增速持平于2%,主因净出口大幅提升 [3][4] - 6月PCE通胀同比增速上行至2.8%,环比上升0.3%,商品通胀受关税影响明显 [11][12] - 7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7.3万人,低于前值14.7万人,5月、6月数据分别下修12.0、13.3万人 [16][17] - 失业率从4.1%升至4.2%,劳动力市场放缓但尚未失速,初请失业金人数中枢未明显抬升 [18][20] 海外政策动态 - 最新对等关税2.0将于8月7日实施,预计推动美国平均有效关税升至17%左右 [23][26] - 铜关税已于8月1日实施,对半成品铜产品征收50%关税,范围低于预期 [23] - 8月29日起将终止小额包裹免税待遇,可能增加清关压力 [23] - 美国与韩国达成初步贸易协议,将墨西哥关税延期90天,中美推动关税暂停展期 [27][28] 大类资产表现 - 全球股市普遍下跌,德国DAX30、法国CAC40分别下跌3.27%、3.68% [29][31] - 债市方面,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17bp至4.23%,反映避险需求增加 [30][32] - 商品市场分化,黄金上涨2.32%而铜价下跌23.45%,原油上涨2.84% [30] 港股市场 - 恒生指数下跌3.47%,行业层面原材料业、综合业、资讯科技业领跌 [33][35] - 南向资金净流入590亿港元,规模较前值324亿港元明显扩大 [36] - 外资通过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占比变动显示有所流入 [38]
服务消费结构演进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方向(美团研究院)
搜狐财经· 2025-08-04 02:11
服务消费结构演进的国际经验 - 居民消费结构呈现从生存型向发展投资型、精神享受型进阶的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1] -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进入加速增长期,美国1979-1990年服务消费占比从53.5%升至60.8%,2024年达68.5%[1] - 日本1985年服务消费占比首次超过商品消费,1995年达57.3%[1] 消费结构变迁三阶段特征 - 生存保障型消费占比非线性下降,呈现"外部化"和"服务化"趋势,如美国家政服务支出增速14.2%高于消费总支出增速9.6%[2][13] - 发展投资型消费中医疗保健与教育重要性凸显,1970-1990年美日该类消费占比分别提升8.8和0.8个百分点[2] - 精神享受型消费在人均GDP 1-2万美元阶段占比提升,日本1990-2010年文化娱乐消费占比从9.7%升至11.0%[21] 中外服务消费结构对比 - 2020年中国服务消费占GDP比重约37%,远低于美国(超60%)和日本(近60%)[2] - 中国医疗保健消费占比12.2%低于美德日韩平均23.7%,餐饮住宿(5.8%)和休闲娱乐(1.4%)占比也偏低[24][25] - 教育支出占比14.1%高于四国平均12.4%,但对其他服务消费有挤出效应[24][26] 中国服务消费发展建议 - 强化政策支撑,扩大覆盖品类,制定专项资金方案[3] - 激发民生领域消费活力,丰富餐饮休闲娱乐供给,促进医疗健康融合,发放家政补贴[3][29] - 完善市场监测体系,引入大数据工具,建立即时数据平台[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