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全国每发射10枚火箭就有8枚是“丰台箭”
新京报· 2025-09-12 05:55
行业与区域发展 - 丰台区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全国火箭发射中80%为"丰台箭" [1] - 设立10个产业促进中心布局智能制造 智能医工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新兴未来产业 [1] - 上线20款工业大模型 研发全球首个城轨列车L4级自动驾驶系统 [1] - 打造全市首个低空技术产业园和低空飞行管控研究中心 [1] - "十四五"时期科技服务业收入增长超40% 占GDP比重达14% 为全市占比最高区 [2] 企业生态与创新平台 - 丰台区拥有各类孵化器80家 在孵科技企业超2600家 数量居全市第二 [1] - 与高校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 建成国内首个商业航天共享测试服务中心 [1] - 北京昱栎技术公司专注人工智能硬件研发验证 中试制造和企业孵化 [1] - 公司帮助2100多个创新创业主体开发8500件智能硬件产品 [2] - 覆盖具身智能 商业航天 医工健康 能源环保等领域 [2] - 从0到1孵化100余家硬科技企业 [2]
山东商业航天集聚效应凸显 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居全国前列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05:19
山东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 山东将商业航天定位为全省极具潜力的新产业领域 通过重点布局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形成以东方航天港 济钢集团 东方空间 青岛上合航天为代表的企业集群[1] - 海上发射是山东商业航天核心特色 发射能力与频次居全国前列 并以此牵引产业集聚效应显现[1] - 产业已形成济南 青岛 烟台三大集群 分别聚焦卫星研发与地面设备制造 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 海上发射组织与火箭配套制造[5] 东方航天港核心能力与规划 - 东方航天港是全国唯一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 实现固体火箭生产 测试 发射一体化 助力中国成为全球首个独立掌握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2] - 公司集聚卫星 火箭 发射场三大要素 具备海上发射服务 火箭总装总测 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 构建四位一体商业航天产业体系[2] - 由烟台市 海阳市两级国资组建 注册资本30亿元 培育以海上发射为特色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2] - 年内将形成液体火箭海上发射系统试验保障能力 实现一次液体火箭海上发射 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3] - 通过建设液体火箭动力公共试验区 发射回收试验区及总装总测基地 满足国内主流固体/液体火箭商业发射需求[3] 产业链拓展与集群建设 - 东方航天港将释放海上发射牵引作用 集聚空天运载项目 提升火箭总装总测能力和空天信息服务能力[3] - 探索航天+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打造航天旅游目的地 吸引星箭研制 高端配套 卫星应用等产业元素集聚[3] - 目标培育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涵盖火箭研发 卫星制造 发射服务等核心环节及数十个上下游产业[3] - 山东正推动东方航天港纳入国家十五五专项规划 对接国家商业航天发射体系 争取国家级工程落地[5] 济钢集团航天产业布局 - 济钢集团作为国家首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 积极发展航空航天产业 重点布局火箭 卫星及信息应用项目[4] - 确立北京研发设计-济南制造测试-烟台组装发射空间布局 聚焦制造和检验检测环节[4] - 具备火箭 卫星 飞机 无人机等航空航天产品的零件 部件 组件 结构件制造能力[4] - 建成柔性化智能化卫星AIT总装基地 配备整星转运 20吨级振动试验台 电波暗室等尖端装备[4] - 卫星总装基地具备通信 遥感卫星总装 集成 测试全流程服务能力 年产规模达100颗500公斤级卫星[4] - 自主研发空间行波管 可将微波小信号放大十万倍 应用于通信卫星 低轨星座 5G/6G基站等重要场景[4]
山东产业版图崛起太空赛道
大众日报· 2025-09-12 01:06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 商业航天涵盖火箭研发、卫星制造、发射服务等核心环节,涉及新材料、精密仪器、人工智能等数十个上下游产业 [2] - 山东以东方航天港、济钢集团、东方空间、青岛上合航天等为代表的企业手握核心技术,扎根关键环节 [2] - 火箭发射频次提高推动航天科技更好服务生产生活,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部署提升偏远地区通信、应急救灾能力,消除数字鸿沟 [4] 海上发射能力与成就 - 东方航天港成功保障国内4型固体火箭18次海上发射任务,发射卫星115颗 [3] - 自主研发国内首艘专业海上发射船"东方航天港"号实现发射期间无人远程控制 [3] - 山东在烟台海阳海域完成国内首次海上火箭发射,目前海上发射已常态化 [3] - 东方航天港年内力争实现一次液体火箭海上发射,液体火箭动力公共试验区等设施加快建设中 [6] 卫星应用与星座建设 - 青岛上合航天运营全球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吉利星座,部署72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支持车船、无人机等设备全天时信息交互 [4] - 吉利星座轨道高度约600km,可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 [4] - 青岛上合航天在青岛规划布局全球卫星星座业务总部、测运控中心、智慧物流和智慧海洋应用基地等服务体系 [4] 火箭制造与技术突破 - 山东落地3型固体火箭、2型液体火箭总装项目以及2个发动机制造项目、3个关键结构件制造项目 [8] - 山东长征火箭、东方空间、星河动力等龙头企业具备年产50发固体火箭的产能规模 [8] - 东方空间采用模块化箭体结构,统一火箭芯级与助推器直径,支持集中备料和快速批量制造 [6] - 液体火箭相比固体火箭具有燃料成本低、可多次启动优势,是商业可回收运载火箭的更优选择 [6] 产业配套与基础设施 - 济钢集团建成多频段柔性生产线,年产100支行波管,该部件能将微波小信号放大十万倍 [5] - 火箭动力测试板块建成20吨级、100吨级发动机试验台及动力系统试验台,提供液氧煤油、液氧甲烷发动机全流程测试服务 [5] - 山东在济南、烟台、德州、泰安等地建成9个商业火箭发动机试车台、12个试验工位,满足省内及周边地区试验需求 [8] - 山东重点推动航天电子、特种材料、推进剂、高精度紧固件等关键领域提质升级 [8] 区域产业布局与集群发展 - 烟台聚焦海上发射组织与火箭配套制造,济南主攻卫星研发与地面设备制造,青岛侧重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 [7] - 三地初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集群格局 [7] - 山东推动东方航天港纳入国家"十五五"相关专项规划,深度融入国家商业航天发射体系整体布局 [8] - 全省商业航天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 [7]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人工智能时代将带来“计算卫星”;新型固态硬盘推动AI算力革新,数据传输效率快近百倍——《投资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23:18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均创历史新高 道指涨617.08点(涨幅1.36%) 纳指涨0.72% 标普500指数涨0.85% [1] - 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 苹果涨超1% 甲骨文跌超6% 奈飞跌超3% [1] - 传媒股走强 华纳兄弟探索涨28% 派拉蒙天舞涨超15% [1] - 中概股多数上涨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近2.9% 阿里巴巴涨超8% 蔚来涨超6% 百度与京东涨超3% 网易和小鹏汽车涨超2% [1] 商品及欧洲市场 - 国际贵金属期货收盘涨跌不一 COMEX黄金期货跌0.23%至3673.40美元/盎司 COMEX白银期货涨1.12%至42.07美元/盎司 [1] - 国际油价集体收跌 美油主力合约跌2.25%至62.24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跌1.78%至66.29美元/桶 [1] - 欧洲三大股指全线上涨 德国DAX指数涨0.3%至23703.65点 法国CAC40指数涨0.8%至7823.52点 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78%至9297.58点 [1] 卫星互联网产业 - 阿里云创始人提出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成为AI竞争关键 强调资源开放超越源代码开放 [2]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从2020年92亿元暴增至2024年31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100% 增速为全球5倍 [2] - 之江实验室研发的"三体计算星座"首次发射 将8B AI模型与12颗卫星送入太空 橄榄叶计划每年开放1-2颗试验卫星搭载 [2] - 商业航天发射场投用与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发展显著降低发射成本 2025年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爆发元年 [2] AI算力存储技术 - 铠侠与英伟达合作开发读取速度较传统SSD快近百倍的固态硬盘 预计2027年前推出 [3] - 新型SSD采用GPU直连模式 大幅提升AI运算数据传输效率 [3] -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 EFLOPS(同比增74.1%) 预计2025年突破1037.3 EFLOPS [3] - 全球AI存储市场规模未来5年将突破千亿美元 中国有望占据超30%市场份额 [3] 数据要素市场化 - 国家数据局支持试点地区加强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授权运营 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新模式与安全治理体系 [4] - 中国人工智能战略转向发挥数据优势 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并激活B/G端应用场景 [4] - 政务数据流通规章制度完善与数据要素市场化试点推进加速产业发展 [4] 股东减持动态 - 传音控股股东深圳市传音投资有限公司拟询价转让2280.7万股(占总股本2%) [5] - 继峰股份股东余万立拟减持不超过2536万股(占总股本2%) [5] - 华海诚科股东杨森茂拟减持不超过242.09万股(占总股本3%) [5] - 温州宏丰控股股东陈晓拟减持不超过1250万股(占总股本2.52%) [5] - 宿迁联盛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方源智合拟减持不超过1256.9万股(占总股本3%) [5] - 致远新能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王然拟减持不超过556.53万股(占总股本3%) [6] - 中文在线股东深圳利通与上海阅文各拟减持728.5万股(各占总股本1%) [6] - 英华特股东苏州协立创业投资拟减持不超过58.17万股(占总股本1%) [6] - 有方科技7名高管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22.5万股(占总股本1.3185%) [6] - 仁信新材股东郑婵玉拟减持不超过718.05万股(最高占总股本2.9568%) 董事邱洪伟拟减持不超过94.5万股 [7] - 金埔园林三家股东拟通过不同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743.05万股 [7] - 山外山股东大健康拟减持不超过1285.26万股(占总股本4%) 董事任应祥拟减持不超过24.95万股(占总股本0.08%) [7]
具备年总装50发火箭产能,东方航天港打造空天运载“4s店”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14:13
"经过5年发展,我们在34平方公里范围内,集聚了'卫星、火箭、发射场'三大要素,锻造了'海上发射服 务、火箭总装总测、空天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搭建了'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 网'四位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张华介绍,东方航天港以"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 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为目标,着力打造全国首个以海上发射为牵引,集星箭研制、配套服务、卫星应 用、航天文旅于一体的全链条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9月11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烟台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产业园,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 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链'出新业态"专场。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华表 示,在火箭方面,东方航天港打造空天运载"4s店"。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固体火箭生产基地,正在全 力推进液体火箭海上发射能力建设。 发射方面,成功保障我国4型固体火箭18次海上发射任务,发射卫星115颗,自主研发的国内首艘专业海 上发射船"东方航天港"号,配备双冗余的动力定位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发射期间无人远程控制。 卫星方面,联合国内重点实验室,推出具备国内领先水准的大型时空智能遥感星座,对标谷歌 ...
山东商业航天产业蓬勃起势,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13:23
山东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概况 - 2019年6月完成国内首次海上火箭发射后启动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 拉开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序幕[1] -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将其定位为全省极具潜力的新领域和新赛道[1] 产业发展特点 - 海上发射牵引带动作用突出 累计保障完成18次海上发射任务 成功将11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海上发射能力与频次稳居全国前列[3] - 形成错位发展集群格局:烟台聚焦海上发射组织与火箭配套制造 济南主攻卫星研发与地面设备制造 青岛侧重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3] 全产业链布局 - 火箭制造领域落地3型固体火箭和2型液体火箭总装项目 2个发动机制造项目及3个关键结构件制造项目[4] - 山东长征火箭 东方空间 星河动力等龙头企业具备年产50发固体火箭产能规模[4] - 卫星产业领域14家单位累计发射卫星73颗 济钢集团紫薇卫星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能力[4] - 配套产业培育出航天电子 特种材料 推进剂 高精度紧固件等关键领域企业 包括航天科技513所 威海拓展纤维 青岛智腾科技 烟台东方蓝天钛金等行业领先企业[4] 服务保障能力 - 东方航天港集团拥有国内唯一海上火箭发射专用船舶 组建系统完备的专业发射保障队伍[5] - 商业火箭发动机试验设施规模与能力全国首位 在济南 烟台 德州 泰安等地建成9个试车台和12个试验工位[5] - 试验设施不仅能满足省内需求 还可服务周边地区相关产业 为高频次发射 批量化生产 高安全性运行提供关键保障[5] 发展目标 - 锚定打造国际领先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目标 持续强化创新驱动 完善产业链条 提升保障能力[5]
从“钢铁”到“卫星”,济钢集团驶向空天新航道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13:16
公司转型战略 - 济钢集团依托67年工业制造基础转型航空航天产业 拥有3400余名高级技工作为核心支撑 [1][3] - 构建"北京研发设计-济南制造测试-烟台组装发射"空间发展布局 重点发展商业航天产业项目 [3] - 通过招引头部企业构建产业链集群 已与绝大多数商业火箭头部企业及卫星领域企业建立合作 [3] 产能与业务布局 - 在建智能化卫星AIT产线设计年产100公斤级卫星 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制造 [3] - 提供卫星总装 测试 试验等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贸易业务同步向航空航天领域转型 [3] - 火箭领域合作深蓝航天 星河动力等企业 卫星领域推进总体企业及载荷 测运控配套合作 [3]
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11 13:14
科创板改革成效 - 科创板"1+6"政策发布后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 其中4家未盈利企业 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1]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79% 净利润减亏71.23亿元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9家 A股总市值超9万亿元 形成集成电路领域120家企业全链条覆盖 占A股同行业公司数量超六成 [1] 制度创新与包容性改革 - 推出多元上市标准 允许未盈利企业 红筹企业 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登陆A股 [2] - 新改革政策专门搭建科创成长层 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 将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纳入包容范畴 [2] - 推出"科八条"35项举措 包括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 并购重组简易程序等制度创新 [2]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科创板上半年整体研发投入超841亿元 是净利润的2.8倍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达12.61% [1] - 自"科八条"发布以来新披露并购交易达134单 披露金额超400亿元 数量超过以往5年之和 [3] 投融资生态建设 - 科创板指数覆盖全领域32条 包含宽基+主题+策略 跟踪产品规模超2800亿元 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3] - 科创50ETF跻身A股第四大指数产品 构建企业投资者双赢正循环 [3] 监管与服务机制 - 上交所实施现场办监管 监管员累计走进430家次科创板企业 联合证监局地方政府解决诉求300余条 [4] - 综合化全周期陪伴科创企业发展 从研发攻坚到资源整合再到规模扩张 [3]
“十四五”期间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多点发力 成果显著
央视网· 2025-09-11 11:55
"十四五"以来,北京持续推动机器人创新发展,出资设立百亿级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组建了多家人形 机器人创新研发机构;积极打造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五年来,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围绕 前沿技术领域重点突破,推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今年的北京,是人形机器人的"国际会客厅",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和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陆续举办,吸引了全球16个国家广泛参与。 北京在重点前沿领域创新也取得不断突破。上半年,具备手机宽带直连卫星试验验证功能的卫星成功发 射,全市商业航天企业超300家,形成制造、运载、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南箭北星"格局初步形成。 北京还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组合拳",构建起吸引、培育、激励和留住人才的良性生态体系。去年9 月,北京中关村学院成立,这也是北京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之一。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强度都保持在6%以上,围绕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出 台40多项产业政策。北京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较2020年约翻了一番,达到303.5件。北京地区技术合 同成交额较2020年增长45% ...
中科星图(688568):中报点评: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空,带来十五五发展新动能
中原证券· 2025-09-11 11:4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6][8]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一体两翼"战略转型 地理信息业务(一体)增速放缓至6.6% 其中民营业务增长0.58% 特种领域增长20.65% 而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两翼)成为新增长极 [7] - 低空经济业务自2025年1月启动后快速贡献收入6381万元 占比达5% 毛利率50.34% 商业航天业务收入1.93亿元 同比增长137.51% 毛利率60.40% 占比提升至14% [7] - 研发投入3.17亿元 同比增长38% 研发强度提升至23.52% 支撑战略转型和技术储备 [7] - 十五五规划目标从"三三三"(30亿收入/300亿市值/3000员工)向"百千万"跨越 通过低空云+试验场+区域示范+应用场景布局实现空天地全覆盖 [7][8] 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13.48亿元(+22.03% YoY) 净利润7810万元(+22.82% YoY) 但扣非净利润-2262万元(同比减少2731万元) [5] - 2025Q2单季度收入8.44亿元(+22.98% YoY) 净利润5733万元(-7.02% YoY) 扣非净利润135万元(-92.28% YoY) [5]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0.65元/0.92元/1.55元 对应PE为63.81倍/44.87倍/26.69倍(按41.32元股价) [8] 业务进展 - 低空经济领域构建"1朵低空云+2个试验场+N区域示范+M应用场景"体系 已发布星图低空云v1.0及五大产品体系 覆盖规划/安全/监管/飞行/应用全链条 与140个城市推进合作并规划150个场景应用 [7][8] - 商业航天完成全产业链布局:1)星座建设规划四大星座 2)通过收购星图天辰切入卫星火箭制造 3)星图测控(北交所上市)主导测运控 4)星图地球提供应用服务 子公司星图测控/星图天辰上半年分别实现收入9918万/8255万 净利润3176万/3369万 [8] - 推进星图洛书防务与公共安全大数据平台项目 投入3.69亿元建设智能分析平台 助力数字地球产品升级 [8] 行业与战略 - 地理信息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但公司通过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开辟新赛道 契合国家低空经济试点(合肥/杭州/深圳等6城市)及商业航天政策支持 [7][8] - 公司通过"空天信息一朵云"整合算力与空天基础设施 未来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强化数据积累与应用生态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