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搜索文档
宗馥莉或另立门户
新京报· 2025-09-13 15:53
品牌战略调整 - 娃哈哈计划从2026销售年度起将主力品牌更换为"娃小宗" [1][2] - 品牌变更核心原因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维护"娃哈哈"商标使用的合规性 [1][2] - 现行股权结构下使用"娃哈哈"商标需获得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2] 经销商管理 - 公司要求各省销售分公司提前开展经销商新年度合作意愿沟通摸排工作 [2] - 要求销售人员耐心倾听经销商反馈并充分尊重其最终决定 [2] - 公司将尽最大努力与经销商共同克服品牌过渡期困难 [2] 法律风险管控 - 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公司经营长期暴露于法律风险之下 [2] - 品牌变更为规避法律风险的主动性安排 [2] - 公司将持续与相关股东就商标使用事宜保持积极沟通 [2] 组织执行 - 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为品牌调整的具体执行单位 [1][3] - 公司通过正式通知文件(坑宏俐通知[2025]17号)下达品牌调整指令 [2] - 品牌调整决策自创始人离世后持续推进 [1][2]
香飘飘紧急公告:暂停绕地球
财联社· 2025-09-13 14:07
品牌事件公告 - 香飘飘发布紧急公告宣布"绕地球"话题因突发不明原因暂停 公司已成立专项排查小组紧急处理该异常情况 [1][3][4] - 该话题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重要情感纽带 代表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和品牌记忆 [3][5] - 事件发生时间为2025年9月13日 公司承诺将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公布排查进展 [4][5] 运营状况说明 - 公司明确表示产品生产 配送及售后服务均保持正常运转 不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5][6] - 此次事件仅涉及营销话题层面 不涉及实际产品质量和供应链问题 [5][6] 消费者关系管理 - 公司将此次突发状况视为消费者对品牌关注度的体现 强调珍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5][6] - 公司呼吁消费者保持耐心 承诺将通过后续公告披露更多真相信息 [5][6]
对话好望水创始人孙梦鸽:敬佩农夫山泉,是少有大品牌能持续创新还持续赢
新浪财经· 2025-09-13 03:21
公司发展历程与定位 - 公司从餐饮场景起步 逐渐拓展至全渠道 目前两大单品"望山楂"与"五指毛桃薏米水"销售额比例接近1:1 整体规模尚未超过10亿元[2] - 创业初期市场上几乎没有"气泡果汁"概念 团队因无法找到符合餐饮场景需求的助消化饮料而自主研发出国内较早的气泡果汁产品 采用精酿啤酒工艺打入二氧化碳[2] - 品牌包装设计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源于创始人西安成长背景 产品配方坚持使用陈皮/甘草/洛神花等传统草本原料熬制而非标准化工业原料[3] 渠道策略与竞争格局 - 当前渠道结构为线上/线下现代渠道和餐饮各占30% 早期从餐饮渠道切入建立"解辣解腻"消费场景 不盲目追求渠道扩张[3] - 面对农夫山泉等大品牌进入气泡饮料赛道 公司采取学习跟随策略 在经销商层面主动对接农夫山泉的标杆经销商资源[3] - 公司定位为产品型和品牌价值感基因 将销售终端交给专业经销商 不采用砸渠道模式[4] 市场布局与产品战略 - 产品在一线城市市占率达5% 下沉市场仅0.5% 因10元定价主要面向节日场景的小众人群 虽具备下沉能力但市占率较低[4] - 长期目标为50-100亿规模的全球化公司 计划在达到30亿规模时启动全渠道全品类下沉 通过增加SKU数量提升终端冰箱占有率[4] - 正研发针对运动场景的中式健康饮料 结合中医"补精气津液"理念与现代电解质技术 认为运动健康是巨大未开发市场[5] 财务数据与盈利模式 - 公司毛利率保持在40%多 净利润率约5-10% 处于行业中游水平[5] - 不认可行业30%高净利润率模式 追求10-15%的可持续合理利润水平[5] - 上游采购规模不足一亿 但已带动山东山楂/贵州薏米等原料产地种植扩张和农户增收 不过度压榨上游供应链[5] 核心竞争力构建 - 通过原材料把控/工艺复杂度和持续品牌建设构建壁垒 如五指毛桃薏米水因不添加添加剂而难以被模仿风味稳定性[4] - 坚持"合理价格提供有价值产品"理念 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合作中寻找平衡[5]
食品板块的低估值探讨
雪球· 2025-09-13 03:05
消费板块投资观点 - 消费板块分为传统消费和新消费 传统消费包括贵州茅台、海天味业、伊利股份等日常开销企业 新消费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卫龙美味等个性化消费企业 [4] - 更偏向传统消费 因传统消费企业具有护城河、资产负债表干净且处于无人问津状态 [4] - 新消费难以把握 如泡泡玛特在股价创新高后仍上涨30%-40% [4] 食品饮料细分赛道半年报业绩 - 白酒营收增速-0.4% 净利润增速-0.9% 二季度受政策影响需求变弱 茅台最稳健 [7] - 啤酒营收增速+2.8% 净利润增速+11.8% 龙头企业发力非即饮渠道和高端产品 [7] - 饮料营收增速+7.2% 净利润增速+3.2% 受新产品驱动 [7] - 调味品营收增速+10.6% 净利润增速+10.6% 酱油和醋恢复 复合调味品增长明显 [7] - 乳制品营收增速+1.9% 净利润增速-1.3% 二季度净利润增速44.2% [7] - 速冻营收增速+0.2% 净利润增速-11.5% 受餐饮需求下降影响 [7] - 零食营收增速-4.2% 净利润增速-42.9% 量贩式零食表现尚可 [7] - 整体食品饮料半年报表现一般 因经济环境恢复中 居民外出就餐和改善伙食频率降低 [8] 行业前景与拐点判断 - 白酒行业不会是V型走势 大概率是底部弧度较大的U型走势 业绩恢复增长快则两三年(从2023年四季度算起) 慢则三五年 [10] - 大众消费品业绩底部可见 拐点出现时间不确定 但股价表现会提前反应 [11] - 大方向看经济复苏 细分领域看景气度 [11] 投资方向与估值分析 - 贵州茅台是A股的机会成本 投资任何公司需考虑基本面是否超过茅台 [12] - 散户更适合食品ETF 前十大持仓为6家白酒+4家大众消费 实现传统消费分散投资且均为绝对龙头 [12] - 食品ETF跟踪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指数 最新PE估值21.3倍 处于10%分位点 比过去10年绝大部分时候便宜 [12][13] - 仅去年"924"附近为极致低点 其他时候估值均高于当前水平 [14] - 消费龙头是好公司 当前处于估值底部区间 值得关注 [15] 投资策略建议 - 低估值赛道可能继续盘整 需抵御其他板块上涨的诱惑 [16] - 建议分散投资 均衡配置高景气度与无人问津板块、新科技与传统消费、宽基指数与行业ETF 以保持良好的心态 [16]
“六个核桃”卖不动?前衡水首富转身走向半导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1:3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65亿元同比下滑16.19% 归母净利润7.44亿元同比下滑27.76% [1] - 第一季度营收下滑19.7%至18.6亿元 归母净利润下滑26.95%至6.42亿元创近五年新低 [2] - 东北地区销售收入下滑40.64% 西北地区下滑36.62% 华东地区下滑22.35% 华北地区下滑19.63% [2] 产品战略 - 核桃乳产品曾创造单年近百亿元销售额 现面临增长困境 [1] - 推出燕麦奶、椰奶等多种植物奶产品但市场反响平淡 [1] - 针对中老年养生系列、高端五星系列、无糖系列及2430系列等细分产品未能扭转主营业务压力 [5] 营销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提升3.73%至3.3亿元 销售费用率从10.81%攀升至13.37% [2] - 同期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1.2%至1836万元 [3] - 2021-2024年销售费用合计超32亿元 研发投入总额仅1.55亿元 两者比例超20:1 [3] 投资活动 - 2019-2022年交易性金融资产维持在70亿-105亿元高位 主要为理财产品 [5] - 2022年105.3亿元理财投资收益仅2.285亿元 收益率约2.17% [5] - 2016年出资7.5亿元参与成立中冀投资 2019-2021年投资收益从4.64亿元锐减至219.61万元 [5] - 2023-2024年投资收益连续亏损分别为-1.29亿元和-1.26亿元 [6] 跨界投资布局 - 2021年起投资1亿元到人工智能企业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 [6] - 投资8亿元入股锂离子电池企业瑞浦兰钧能源 2024年末账面价值缩水至5.94亿元累计损失2.06亿元 [6] - 投资2.2亿元到梯媒企业成都新潮传媒 2024年豪掷16亿元投资长江存储 [6] - 二级市场持有嘉美包装、异兴包装股票获益上千万元 被动获得步步高股票 [6]
六个核桃卖不动了,前衡水首富转身搞起半导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1:0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65亿元同比下滑16.19% 归母净利润7.44亿元同比下滑27.76% [1] - 第一季度营收18.6亿元同比下滑19.7% 归母净利润6.42亿元同比下滑26.95% 创近五年新低 [2] - 销售费用同比提升3.73%至3.3亿元 销售费用率从10.81%攀升至13.37% [2] 区域销售表现 - 东北地区销售收入下滑40.64% 西北地区下滑36.62% 华东地区下滑22.35% 华北地区下滑19.63% [2] - 七大销售区域中除西南地区外均出现双位数降幅 [2] 产品战略困境 - 核桃乳产品曾创造单年近百亿元销售额 现被消费者视为"怀旧产品" [1] - 推出燕麦奶、椰奶、养生系列、五星系列、无糖系列及2430系列新产品均未达预期效果 [1][4]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1.2%至1836万元 2021-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仅1.55亿元 [3] 投资策略转型 - 2019-2022年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70-105亿元 2022年105.3亿元理财收益仅2.285亿元(收益率2.17%) [5] - 2019-2021年投资收益从4.64亿元锐减至219.61万元 2023-2024年连续亏损(-1.29亿元/-1.26亿元) [5][6] - 2021年起投资1亿元于人工智能企业 8亿元入股锂离子电池企业 2.2亿元投资梯媒企业 2024年投资16亿元于长江存储 [6] 投资业绩表现 - 对瑞浦兰钧8亿元投资至2024年末账面价值缩水至5.94亿元 累计损失2.06亿元 [6] - 通过二级市场持有嘉美包装、异兴包装股票获益上千万元 被动获得步步高股票 [6] 行业竞争环境 - 饮品行业加速迭代 新产品新品类层出不穷 消费者偏好日新月异 [3] - 跨界投资半导体产业链的企业包括医药行业、房地产开发及场地电动车企业 [6]
六个核桃卖不动了,前衡水首富转身搞起半导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1:01
核心观点 - 养元饮品面临营收利润双下滑 核心产品核桃乳销售疲软 公司正通过跨界投资半导体与AI等领域寻求新增长点但成效不彰 [1][3][7][8][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65亿元同比下滑16.19% 归母净利润7.44亿元同比下滑27.76% [1] - 第一季度营收18.6亿元同比下滑19.7% 归母净利润6.42亿元同比下滑26.95% 创近五年新低 [3] - 所有七大销售区域收入全线下滑 东北地区下滑40.64% 西北地区下滑36.62% 华东地区下滑22.35% 华北地区下滑19.63% [3] 经营策略 - 销售费用同比提升3.73%至3.3亿元 销售费用率从10.81%攀升至13.37% [3]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1.2%至1836万元 [3] - 2021-2024年销售费用合计超32亿元 研发投入仅1.55亿元 比例超过20:1 [4] 产品与市场 - 核桃乳产品曾创造单年近百亿元销售额 支撑公司超300亿元市值 [1] - 推出燕麦奶、椰奶、养生系列、五星系列、无糖系列、2430系列等新产品但市场反响平淡 [1][7] 投资活动 - 2019-2022年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70亿-105亿元 主要为理财产品 [7] - 2022年105.3亿元理财投资收益仅2.285亿元 收益率约2.17% [7] - 转向股权投资 2016年出资7.5亿元参与成立中冀投资 [7] - 投资收益从2019年4.64亿元降至2021年219.61万元 2023-2024年连续亏损分别为-1.29亿元和-1.26亿元 [8] - 近年投资包括:1亿元投资人工智能企业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 8亿元入股瑞浦兰钧能源 2.2亿元投资成都新潮传媒 16亿元投资长江存储 [8] - 对瑞浦兰钧8亿元投资至2024年末账面价值缩水至5.94亿元 累计损失2.06亿元 [9] 行业背景 - 饮料行业加速迭代 新产品新品类层出不穷 消费者偏好快速变化 [4] - 多家非行业公司跨界半导体产业链 如复旦复华、万通发展、绿通科技等 [8]
瑞银下调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目标价 均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09-12 09:44
瑞银将可口可乐的目标价从84美元下调至80美元,将百事可乐的目标价从175美元下调至170美元,均维 持"买入"评级。(格隆汇) ...
小罐茶无糖茶饮奇袭广东,三个月全国扩张撬动行业格局丨鱼眼·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9-12 09:13
市场增长态势 - 2025年1月-6月无糖茶饮销售额同比劲增112% 呈现量价齐升爆发式增长 [1] - 无糖茶饮市场成为拉动饮料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 推动与碳酸饮料此消彼长的格局重构 [1] 消费人群特征 - 无糖茶饮主力消费人群中30岁及以下人群占比70.8% 其中26-30岁职场人群占43.1% 18-25岁学生及初入职场人群占27.7% [2] - 近半年新用户中30岁及以下人群占比高达84.1%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超40%年轻人每周购买3次以上 [2] - 18-25岁人群尝鲜意愿更强 26-40岁消费者表现出更高消费粘性 [2] 健康需求驱动因素 - 68%消费者有明确控糖意愿 年轻人及体重焦虑人群控糖需求最强烈 [4] - 无糖茶饮0糖0卡0香精0防腐剂属性契合既要口感又要无负担的消费心理 [4] - 产品适配职场办公、学习备考、运动健身等多元场景 提升消费粘性 [4] 产品创新与社交属性 - 品牌推出混搭口味如玫瑰红茶、茉莉普洱、东方美人等创新组合 [4] - 采用功夫茶萃取工艺使香气还原度大于90% [4][7] - 东方美学包装设计引发社交平台传播 小红书相关话题浏览超115.4W 抖音话题浏览超200W [4]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2023年即饮茶以21.1%市场份额首次超越碳酸饮料的18.5% [5] - 碳酸饮料2023年全年销售额同比下滑7% 市场份额较2021-2022年的21.2%持续收缩 [5] - 一线城市便利店碳酸饮料陈列占比从50%降至25% 无糖茶饮陈列扩大至30%以上 [5] 品牌竞争态势 - 农夫山泉东方树叶以超70%市占率领跑市场 [7] - 三得利无糖茶市占率下滑 增速落后行业平均水平 [7] - 小罐茶以高香为差异化卖点 香气还原度超90% 汤色香气滋味三项核心指标具优势 [7] 区域市场拓展 - 小罐茶以广东为战略锚点 全省覆盖超5万个网点 包括7-Eleven、全家等主流便利店 [8] - 三个月销售接近百万箱 单月动销率达90%以上 茉莉普洱成为爆款单品 [8] - 全国化布局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 经销商咨询量超2000家 [9] 产品战略布局 - 定价5元/瓶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8] - 即将推出咖香乌龙与兰香绿茶 分别瞄准提神需求和餐饮解腻场景 [9] - 推动行业从健康标签竞争转向品质与工艺竞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