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北京:预计超过5000000000000!
北京青年报· 2025-09-15 05:38
杨秀玲介绍,五年来,新"两翼"发力齐飞,北京以分内之事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 全部开学开诊,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扎根创业。城市副中心发展从有序拉开城市框架向全 面提升功能品质坚定迈进,市级机关搬迁基本完成,北京艺术中心、城市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成为首 都文化新地标,环球影城成为北京文旅新名片。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内就诊可直接享受医保 报销待遇、"一卡通行"全面实现,科技成果区域转化效率和比重不断提升,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 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25%,"六链五群"产业图谱编制落地,产 业协作由"施工图"逐步变成"实景图",2024年三地GDP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的 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北京经济总量五年预计增加约1.4万亿 9月15日,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 济社会发展成就。 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介绍,五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 ...
商业航天:读懂蚌埠的复兴,从商业本质开始
新浪财经· 2025-09-15 03:50
文 | 邬少娟 唐学菲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屈原《天问》 "是无中生有吗?" 在本地人看来,外界对于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凭空而起的形容,多半是一种"误读"。 "为什么马斯克的SpaceX,能用不锈钢造火箭,还想尽办法去进行回收?控制成本是商业化的基础核 心,在这一点上我们与蚌埠有高度共识。"落户蚌埠商业航天科技产业园的深蓝航天工程师们觉得这座 城市和商业航天——"很对味"。 截至目前,蚌埠商业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已达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 2025年计划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不少于3家。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蚌埠商业航天产业产值实现1.23 亿元;2025年1-6月,产值同比增长高达119.6%,预计今年全年该产业产值将超过4.3亿元。 图 片来源:蚌埠市委宣传部 从京津冀到西部地区,从长三角到大湾区,在国策的引导下,全国主要城市带都在聚焦发展商业航天, 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安徽蚌埠,这座淮畔的"珠城",只是众多积极参与商业航天的竞逐者之一。 无论是规划者、建设者、见证者,在界面安徽的产业观察中,对于蚌埠这座城市的工业底蕴与商业航天 的关系,几乎每个人 ...
民企奋进自贸港:相向而行,蓬勃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3:26
民企在海南自贸港的发展规模 - 截至2023年6月底海南省实有民营经营主体360.44万户 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7.54% 其中民营企业93.72万户[2] - 民营经济组织贡献海南省近60%的GDP和近90%的就业岗位[2] - 民营企业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 民营经济立法支持 - 《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于2023年7月30日发布施行 是全国首部民营经济地方性法规[3] - 立法以29条"小切口"形式聚焦公平竞争 自贸港政策赋能 金融支持等核心领域[3] - 法规为民营企业抢抓封关机遇 应对开放挑战提供精准法治护航[3] 自贸港政策赋能措施 -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参与旅游业 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4] - 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平等享受所得税优惠 "零关税" 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等政策[4] - 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围绕种业 深海 商业航天 绿色低碳 数字经济 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4] 国际化发展支持 - 加强对跨境贸易投资的指导服务 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组织拓展国际交流合作[4] - 提供通关便利一站式服务 建立重大风险及对外贸易预警机制 监测进出口异动情况[5]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3年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运作 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税负和投资成本[6]
帮主郑重盘前策略:9月15日A股走势分析及策略
搜狐财经· 2025-09-15 03:12
消息面 - 商务部对美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可能为国内模拟芯片企业带来发展机会 [3] - 国家规划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达1.8亿千瓦 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利好储能板块 [3] - 八部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加快L3级车型准入试点及北斗规模化应用 无人驾驶概念可能表现 [3] - 财政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已投入4200亿元 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 对零售行业形成积极信号 [3] - AI推动存储需求 美光计划涨价20%-30% 汽车类涨70% 存储芯片板块值得关注 [3] - 长征十号火箭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成功 商业航天板块可能受刺激 [3] 政策面 - 央行9月12日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3] - 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3] - 国家发改委发布新能源就近消纳价格机制 对新能源产业形成政策支持 [3] 技术面 - 上证指数周五收带长上影线十字星 显示3900点附近存在压力 [4] - 关键支撑位在3867点(5日均线附近) 压力位在3881-3893点 [4] - 周五两市成交2.52万亿元 放量832亿元 [4] - 若量能持续放大至3万亿以上 可能突破3900点并向4000点挑战 [4] - 若缩量至2万亿以下 可能在3850-3888点区间震荡构筑顶背离结构 [4] 资金流向 - 北向资金9月14日净卖出14.14亿元 连续3日累计流出超50亿元 [4] - 外资减持半导体、消费电子等科技股 转向银行、电力等高股息资产 [4] - 主力资金当日净流出767亿元 半导体、新能源板块被抛售 [4] - 贵金属、房地产板块逆势流入 显示资金进行高低切换 [4] 市场情绪 - 指数创新高带来赚钱效应 增强市场信心 [5] - 3900点附近压力使投资者犹豫 担心行情回调 [5] - 市场热点切换较快 增加操作难度 [5] 外围市场 - 美股不断创新高 半导体板块表现亮眼 对A股形成支撑 [6] - 9月18日美联储议息会议 市场预期降息25个基点概率超90% [6] - 若降息科技成长股将受益 若降息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全球资金回流美元资产 [6] 市场展望 - A股可能延续结构性行情 [6] - 科技成长(AI算力、半导体)、周期资源(稀土、黄金)、创新药等板块可能轮动表现 [6] - 建议仓位控制在60%-70% [6] - 若回踩3867点支撑位不破可分批低吸潜力个股 [6] - 若放量上攻3881点可持仓待涨 [6] - 重点关注AI、半导体、创新药、稀土等政策受益板块 [6] - 避免追高日内涨幅过大个股 关注量能变化 [6]
“深空经济”蓄势待发 耐心资本成破局关键
金融时报· 2025-09-15 02:03
核心观点 - 中国深空探测已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成功实现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和全球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1][3] - 深空经济被视为万亿美元规模的新兴产业 涵盖十大重点方向包括资源开发、能源、旅游等 [2][4] - 商业航天成为关键驱动力 2024-2025年连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获科创板政策支持 [2] - 产业仍面临长期资本缺口 需耐心资本支持和完善"产学研政融"协同生态 [7][8] 政策支持 - 商业航天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被列为"新增长引擎" 2025年再次写入并要求"安全健康发展" [2] - 证监会2024年6月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企业上市 [2] - 国家航天局已制定多项商业航天发展规定 加强对民营航天活动的政策支持 [8] 产业规模与前景 - 全球深空经济规模预计2040年达万亿美元 [2] - 深空探测实验室首次提出十大产业方向:深空资源开发、互联网、能源、生物、运输、智能、建造、旅游、安全及文化 [4] - 产业阶段从科学探索转入"资源开发-产业落地"新阶段 [4] 技术成就 - 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 解决月背通信控制难题 [3] - 嫦娥六号完成全球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3] - 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显著降低太空进入成本 吸引更多资本参与 [2] 产业推进措施 - 成立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委员会负责产业布局 [5] - 联合投资机构设立深空产业基金 构建生态协同发展圈 [5] - 组建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打通产业链 [5] - 设立孵化器连接政府招商政策 帮助科学家规划公司发展 [5] 资本需求 - 深空产业存在显著融资缺口 需10年以上长期耐心资本 [7] - 当前基金管理期限多不超过10-12年 与产业长周期不匹配 [7] - 金融资本已逐步进入商业航天 但产业尚未形成稳定发展格局 [8]
信达军工E周刊第196期:卫星通信乘风起,商业航天驭浪行
信达证券· 2025-09-14 11:02
行业投资评级 - 国防军工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维持上次评级看好 [2] 核心观点 - 2025年或是双周期共振 产业大拐点 军工投资大年 景气反转+价值重估+事件催化三大因素驱动 [5] - 景气反转方面 上游电子元器件2025Q2业绩明显改善 行业大拐点已现 预计军工板块业绩将呈现逐季改善态势 [5] - 价值重估方面 新战争形态刺激新质新域新需求 军贸和高端民用市场有望打开军工产业新成长空间 [5] - 事件催化方面 十四五加速冲刺 十五五规划展开 [5] - 卫星通信逐步成为商业航天落地应用场景 C端卫星通信市场催生商业航天需求 加速卫星产业链发展 [3] - 卫星通讯技术迭代+卫星牌照发放为空天一体化应用按下加速键 [3] 目录内容总结 天地一体化融合与商业航天进展 - 中国联通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可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深化应急通信 海事通信 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 [10] - 联通卫星业务已在天津 山西 安徽 江西 湖北 贵州 广东 海南八省市开放 需使用支持联通卫星功能的终端 [13] - 华为公布卫星通信专利 可扩展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卫星通信的应用场景 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有望2025年下半年开启众测 [14] - 国内在研且有公开进度的商业可回收火箭共14款 其中9款计划2025年首飞 包括引力二号 朱雀三号 天龙三号等 [18][23]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 标志商业航天在可回收运载火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30] - 力箭二号火箭预计2025年四季度首飞 支持中国互联网卫星高密度发射需求 [30]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占地面积1100余亩 建设三号 四号发射工位等 提升商业航天发射能力 [27][31] 军工行业市场表现 - 本周(9.08-9.12)国防军工指数上涨2.14% 跑赢大盘0.62个百分点 排名第12/29 [33] - 2025年初至今(1.1-9.12)国防军工指数上涨16.90% 跑赢大盘1.42个百分点 排名第16/29 [34] - 本周航天板块涨幅前二为中国卫星(15.95%)和上海沪工(15.49%) 国防信息化板块涨幅前二为金信诺(30.82%)和新光光电(26.05%) [40] - 年初至今地面兵装板块涨幅前二为长城军工(324.74%)和北方长龙(299.88%) 国防信息化板块涨幅前二为新光光电(186.81%)和长盈通(120.12%) [43] - 截至2025年9月11日 国防军工行业融资余额合计774.5亿元 占两市融资余额3.3% [45] - 本周国防军工板块估值(PE-TTM)在70-73倍之间震荡 周五收盘PE-TTM为72.8倍 [46][48] 投资主线与受益标的 - 投资主线重点关注新质战斗力和景气反转 低估值 [5] - 新一代作战体系受益标的包括中航沈飞 华秦科技 内蒙一机 国力股份等 [5] - 无人装备受益标的包括航天电子 光电股份 力鼎光电 中无人机等 [5] - 卫星互联网和商业航天受益标的包括陕西华达 苏试试验 铂力特 上海瀚讯等 [5] - 导弹和弹药受益标的包括长盈通 菲利华 国科军工等 [5] - 景气反转和低估值受益标的包括火炬电子 宏达电子 鸿远电子 中航重机 振华科技等 [5]
太空旅游何时成行
经济日报· 2025-09-13 22:11
行业技术进展 - 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在广州从化落成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动力系统测试平台正式启用[1] - 发布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 系我国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完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 具备30次以上重复飞行能力[1] - 预计2028年提供太空旅游服务 最多可一次搭载7名乘客 将飞跃冯卡门线 乘客感受约4分钟失重体验[1] 技术挑战 -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涉及材料科学、推进技术、控制工程等尖端领域 火箭垂直回收、无损着陆、快速检测与再次发射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1] - 美国SpaceX公司猎鹰9号火箭有多次失败记录 首次完成发射与首次完成回收之间相距5年半[1] - 美国蓝色起源公司新谢泼德号虽成功完成首次载人太空旅游 但曾多次发生故障[1] 安全要求 - 商业旅游要求载人航天的生命保障系统万无一失 需应对太空中极端温度、辐射环境及失重状态下的人体生理反应[2] - 在海拔100公里高度的冯卡门线进行短暂亚轨道飞行需确保乘客安全往返 任何疏漏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2] 成本瓶颈 - SpaceX轨道级太空旅行价格为5500万美元 维珍银河公司亚轨道飞行票价为45万美元[2] - 深蓝航天2023年在淘宝预售2027年亚轨道飞行船票 原价每人150万元人民币以100万元折扣价出售 两张船票上架不到4分钟售罄[2] 市场前景 - 全球太空旅游市场规模2030年可能达到3000亿美元 中国占比有望超30%[4] - 维珍银河、蓝色起源已实现亚轨道旅游试飞 SpaceX将游客送至国际空间站 这些实践验证技术可行性并培育初期市场[3] 政策环境 -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步入航天领域[3] - 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地方产业协同加速布局[3] 产业化要求 - 太空旅游普及需突破三重关隘:持续技术优化提升安全可靠性 大幅降低成本使中产阶层有望消费 建立法规标准规范从业资质安全认证与保险制度[4] - 需形成完整商业闭环 使太空旅游从冒险者体验转变为可持续产业[4]
江苏国资投的商业航天公司,要卖了丨投中嘉川
投中网· 2025-09-13 08:55
商业航天行业投资趋势 - 2025年初至今航天航空赛道已发生193笔投资 创历史新高 远超2024年全年的168笔 [5] - 2024年投资笔数达168笔 较2023年114笔同比增长47% [18] - 2025年1-9月上旬行业总投资额约84亿元 覆盖164家企业 [19] 凯睿星通并购交易详情 - 东珠生态拟以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方式收购凯睿星通89.49%股份 发行价5.47元/股 [8][10] - 交易涉及创始团队及15家投资机构 包括江苏高投 无锡梁溪科创 绵阳兴绵等国资背景基金 [6][9][15] - 标的公司2024年营收达2.58亿元 较2018年1亿元增长158% 获评南京"培育独角兽" 估值超7亿元人民币 [13] 商业航天退出路径演变 - 行业头部企业积极筹划IPO:星际荣耀(2020年上市辅导) 长光卫星(2022年申报科创板) 蓝箭航天(估值200亿/科创板IPO) 国星宇航(估值65亿/拟港股上市) [21] - 凯睿星通选择并购退出 反映投资周期特征:最早投资距今11年 最新投资距今5年 机构进入集中退出期 [17] - 2025年8-9月产业链融资活跃:星河动力获高信资本1亿元战略投资 航天驭星获4.3亿元C+轮融资 [20] 东珠生态战略转型动因 - 主营业务持续恶化:2024年营收降至3.76亿元 归母净利润暴跌至-6.30亿元 较2023年-3.15亿元进一步下滑100% [10] - 历史业绩对比显著:2018年营收15.94亿元(同比增30.17%) 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34.18%) [10] - 通过收购卫星通信企业切入第二增长曲线 标的公司技术背景深厚 参与神舟飞船搜救视频回传等国家级项目 [12] 商业航天细分领域投资热点 - 2025年8月重点投资集中在火箭研发(星河动力 大航跃迁) 卫星制造(钧天航宇 微纳星空) 在轨服务(国宇星辰)三大领域 [20] - 海事卫星通信存在明确市场空间:全球150万艘航行船舶 8000万从业人员构成潜在服务市场 [12] - 产业链中上游投资仍为焦点 2018年后行业投资加速增长 2018年73笔投资较2017年49笔增长49% [18]
服贸会看点:银河航天科技创新与商业航天产业融合助力太空新基建
中国经济网· 2025-09-13 05:32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全球卫星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预计2030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 较2020年的4200亿美元实现显著跃升 [3] - 中国航天产业在新型举国体制背景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搭建研发、制造、应用三大核心平台构建开放协同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体系 [1] - 公司强化自身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赋能上下游合作伙伴 加速前沿技术转化为普惠全球的服务 [1] - 公司秉承"发展航天科技 服务人类社会"的使命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3] 国际合作与发展倡议 - 面对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建议从技术标准、规则政策、产业协同等维度深化国际合作 [3] - 推动技术标准统一化和规范化 完善频率轨道资源配置和网络安全保障机制 [3] - 促进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技术共享与优势互补 为构建全球生态系统和缩小数字鸿沟贡献力量 [3]
A股晚间热点 | 中美将举行会谈!事关关税措施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5:02
中美经贸会谈 - 中美将于9月14日至17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讨论美方单边关税措施、滥用出口管制及TikTok等经贸问题 [1] 中国金融数据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8% 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8% 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6.8% [2] - 央行将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6个月 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5] 财政与产业政策 - 财政部表示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 未来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3] - 国常会要求推动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发展 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4] - 两部门提出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要求 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60% 总用电量占比不低于30%(20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 [6] 产业升级与认证制度 - 十五部门将开发工业机器人、智能计算设备、数据采集传感器等数字领域认证制度 遴选高质量数字产品 [7][8] - 发改委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REITs投资项目上市 建立健全专项协调服务机制 [9] 全球市场动态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特斯拉涨近5%创2月5日以来新高 百度涨近2%因使用自研AI芯片替代英伟达产品 [10] - 俄罗斯央行降息100个基点至年利率17.00% [11] - 莱茵金属警告军用无人机或成防务行业最大泡沫 订单不足难以实现2030年10亿欧元销售目标 [12] - 摩根大通推迟欧洲央行降息预测至12月 巴克莱预测降息25个基点 高盛和法巴预计全年利率不变 [13][14] 商业航天与科技创新 - 我国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完成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 验证回收段工作程序可靠性 [16] - 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加快 发射间隔从1-2月缩短至3-5天 千帆星座发射招标启动 民营火箭企业进入IPO辅导阶段 [16] - 蚂蚁集团加码智能眼镜 中国物流发布千亿参数"流云"大模型 工信部将就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标准征求意见 [20] 上市公司动态 - 东材科技高速电子树脂已供应英伟达、华为等服务器体系 中超控股签署智能机器人合作协议 三家公司宣布股份回购计划 [21] - 炬光科技控股股东减持86.88万股 四家公司股东拟减持股份比例最高达5.4%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