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资管
icon
搜索文档
34家保险资管公司2024年普遍盈利
金融时报· 2025-05-15 01:56
近日,除华夏久盈资产因处于风险处置期,暂缓披露2024年度信息披露报告外,34家保险资管公司2024 年财报均已悉数披露。 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资管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15.99亿元、净利润185.0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41%、17.4%,其中21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增"。 33家公司实现盈利 2024年,34家保险资管公司中,33家实现了盈利。其中,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管稳居净利润前 三,分别为38.57亿元、28.43亿元、24.51亿元。太平资本成为唯一亏损机构,2024年亏损0.16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保险资管公司业绩普涨得益于两方面:一是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提升;二是行业 在另类投资、权益配置等领域的提前布局。 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保险资管公司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承担着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主要职能。在资产规模扩张的 同时,保险资管行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空前。近期,多家保险资管公司发声,为内部控制优化与全 面风险管理建言献策。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保险资管公司面临的操作风险日益复杂多样,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人 保资产表示,2024年7月实施的《银行 ...
保险资管“2024成绩单”出炉 9家机构营收净利“双降”
中国经济网· 2025-05-13 01:3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保险资管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16亿元 同比增长14.4% 净利润约184亿元 同比增长18.1% [1] - 21家机构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9家机构出现双降 头部机构与中小机构差距扩大 [1] - 行业在权益市场震荡和国债收益率走低背景下实现稳健增长 [1][3] 营收结构与集中度 - 国寿资产 泰康资产 国寿投资 平安资管四家头部机构营收均超40亿元 合计营收占比过半 [1] - 国寿资产以67.02亿元营收位列行业第一 泰康资产62.82亿元第二 国寿投资42.33亿元第三 平安资管40.45亿元第四 [1] - 前十家头部机构合计营收超300亿元 占行业总营收近80% [1] 营收增长分化 - 头部机构国寿资产 国寿投资 泰康资产分别实现27.50% 28.22% 23.11%的两位数增长 [2] - 中小机构安联保险资产和中邮保险资产增速超120% 营收分别达2.67亿元和1.78亿元 [2] - 国华兴益与中信保诚资产增速分别达54.7%和31.61% 9家机构营收负增长 中英益利资产同比下降39% [2] 净利润集中度 - 国寿资产 泰康资产 平安资产 国寿投资四家机构合计净利润106.99亿元 占行业总额60% [2] - 国寿资产净利润38.56亿元居首 泰康资产28.43亿元第二 平安资产24.51亿元第三 国寿投资15.49亿元第四 [2] - 其余机构净利润均未超10亿元 太平资本出现亏损且同比亏损增加 [2] 净利润增长差异 - 国华兴益 合众资产 国寿投资净利润增速超50% 分别达85.19% 77.50% 57.1% [3] - 13家机构净利增速介于10%-50% 包括泰康资产36% 中信保诚资产34% 国寿资产34% [3] - 约三分之一机构净利负增长 中英益利资产下滑82% 太平资本增亏54.10% 全年亏损0.16亿元 [3]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将在稳增长提质效方向下 围绕投资能力提升和管理规模扩张展开竞争 [3] - 大类资产波动性加剧使险资投资难度加大 需加强资产负债匹配和精细化管理 [4] - 持续看好权益市场投资机会 保险资金应保持耐心资本特色 挖掘长期可持续机会 [4]
北方国际(000065) - 000065北方国际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2
2025-05-12 11:12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1] - 参与单位包括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等多家公司 [1]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12日下午15:00 - 17:00 [1] - 活动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总经理单钧,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倪静 [1] 波黑光伏项目进展 - 2025年1月公司通过匈牙利子公司持有项目公司Aurora Solar 8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1] - 项目现场48个拉拔试验点位钻孔及立柱浇筑全部完成,拉拔试验完成100% [1] - 完成土建安装分包招标,主要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等从国内采购,正在生产中 [1] 未来投资方向 - 推动国际工程转型升级,开发优势资源占有型且风险可控的特许经营项目 [2] - 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国外寻求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并购机会 [2] - 根据现有业务板块产业基础,通过海外投资延伸、整合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2] 2024年毛利率修复原因 - 从项目签约源头严控质量,终止毛利率偏低的贸易类业务,集中资源开拓高质量项目 [2] - 深化供应链管理,通过集中采购等降低成本,加强全流程精益管控,减少资源浪费 [2] 分红情况 - 公司已连续十七年现金分红 [2] - 2024年度以3月28日股本总数1,063,456,232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49元(含税),预计共分配股利158,454,978.57元,现金分红总金额较上年增长72.55% [2] - 未来将兼顾经营发展资金需求,统筹做好长期战略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逐步提升分红水平 [2] 其他情况 - 本次投资者活动未发生未公开重大信息泄密情况 [3]
34家保险资管公司净赚184亿元:3家净利润均超20亿元,1家亏损 业内:头部保险资管机构竞争优势明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11:41
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张益铭 随着5月的到来,保险资管公司2024年的业绩逐步浮出水面。 目前,除华夏久盈资产暂缓披露外,其余34家保险资管机构(含1家养老险公司)均已披露2024年年报。2024年,这34家保险资管机构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6 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18.08%。 具体到机构方面,各家保险资管机构的业绩分化明显,就净利润来看,有的机构净利润同比上涨近九成,而有的机构净利润则同比下滑超八成。为何保险资 管机构的业绩分化会如此明显?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保险资管机构跟公募基金一样,盈利主要靠管理费,这与其服务能 力和核心投资能力息息相关。 34家保险资管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84亿元 2024年,34家保险资管机构合计实现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18.08%。具体来看,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产净利润水平位居市场前三,均超20亿 元。其中,国寿资产实现净利润38.57亿元,同比增长34.1%;泰康资产实现净利润28.43亿元,同比增长36.68%;平安资产实现净利润24.51亿元,同比下滑 9.36%。 紧随其后的是国寿投资、太平 ...
34家保险资管2024年业绩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5-08 08:0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34家保险资管机构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4.4%,净利润合计184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33家盈利,1家亏损 [1] - 截至2024年末,三大保险资管公司合计管理规模超16万亿元,万亿和"准万亿"机构或达10家 [1] - 行业两极分化明显,2023年末35家机构资产管理规模中位数为3268亿元,最小规模仅372亿元 [14] 头部机构竞争格局 - 国寿资产连续两年蝉联营收和净利润双冠军,2024年营收67.03亿元(+27.5%),净利润38.57亿元(+34.1%)[2] - 泰康资产营收62.82亿元(+23.1%)排名第二,净利润28.43亿元(+36.6%)排名升至第二 [3] - 平安资管营收40.45亿元(-5.4%)、净利润24.51亿元(-9.4%)排名下滑至第三/四位 [3] - 国寿投资作为另类资管代表表现突出,营收42.33亿元(+28.2%),净利润15.49亿元(+57.0%)[3] 管理规模梯队 - 8家万亿级机构:国寿资产(6.2万亿)、平安资管(5.8万亿+)、泰康资产(4.2万亿+)、人保资产(1.9万亿+)等 [9] - 准万亿机构:大家资产(9936亿元)、华泰资产(9362亿元) [9] - 另类资管规模:国寿投资5800亿元+,太平资本571亿港元 [13] 业绩亮点与分化 - 增速突出案例:交银保险资管净利润+59.1%,合众资产净利润+78%,国际兴奖馆网咨管营收+54.7% [6] - 亏损机构:太平资本亏损0.16亿元(亏损扩大),中英益利资产净利润暴跌81.9% [8][6] - 扭亏案例:安联保险资管实现扭亏,营收同比+121% [6]
34家保险资管2024年业绩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5-08 06: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34家保险资管机构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4.4%,净利润合计184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33家盈利,1家亏损 [2] - 截至2024年末,三大保险资管公司合计管理规模超16万亿元,管理规模万亿元以上的机构至少有8家,"准万亿"机构或达10家 [2] - 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中位数为3268亿元,两极分化明显,最小规模机构中英益利资产仅管理372亿元 [11] 头部机构竞争格局 - 国寿资产连续两年蝉联营收和净利润冠军,2024年营收67.03亿元(+27.5%),净利润38.57亿元(+34.1%) [3] - 泰康资产营收62.82亿元(+23.1%)排名第二,净利润28.43亿元(+36.6%)升至行业第二 [3] - 平安资管营收40.45亿元(-5.4%)、净利润24.51亿元(-9.4%)两项指标均下滑,排名降至第三和第四 [3] - 另类资管公司国寿投资表现突出,营收42.33亿元(+28.2%)排名第三,净利润15.49亿元(+57.0%) [4] 资产管理规模分布 - 头部机构中,国寿资产规模6.2万亿元居首,平安资管5.8万亿元,泰康资产4.2万亿元,人保资产1.9万亿元 [10] - 太平资产规模超1.67万亿港元,大家资产达9900多亿元接近万亿门槛 [10] - 行业呈现寡头特征,8家万亿级机构与中小机构差距显著,如中英益利资产规模仅372亿元 [10][11] 业绩分化与特殊案例 - 民生通惠资产ROE达69.2%为行业最高,但营收4.36亿元(-3.2%)呈现收缩 [7][8] - 中英益利资产净利润同比暴跌81.9%至0.05亿元,营收下滑39.3%表现最差 [8] - 太平资本亏损0.16亿元且亏损扩大,成为行业唯一亏损机构 [9] - 安联保险资管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0.1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21% [8]
5.8犀牛财经早报:公募基金重磅改革方案落地 绿茶集团拟赴港IPO筹资12亿港元
犀牛财经· 2025-05-08 01:39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 - 公募基金行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包含25条举措,重点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稳定性 [1] - 方案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形成高质量发展"拐点",未来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更紧密绑定,投资者回报、公司报酬和投研人员激励将更统一 [1] -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增至32.83万亿元,全年增长5.23万亿元(18.95%),产品总数达12367只,较2023年末增加839只 [1] 保险资管行业表现 - 34家保险资管机构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增长14.4%),净利润184亿元(增长18.1%),其中33家盈利,1家亏损 [2] - 截至2024年末,三大保险资管公司合计管理规模超16万亿元,管理规模1万亿元以上的至少有8家 [2] - 85家财险公司2024年一季度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161.45亿元,净利润256.04亿元,其中70家盈利,15家亏损 [2] 券商分红与市场动态 - 42家上市券商拟分红387亿元,39家连续三年派发"红包",17家券商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超过40% [3]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不需要急于调整利率,政策是适度限制的,如果时机合适可以迅速采取行动 [3] - 氧化铝价格近期下跌超2000元/吨,行业陷入亏损,但下游电解铝企业迎来高利润空间 [3][4] 港股与科技行业 - 一季度恒生指数涨幅达15.25%,资金涌入港股高股息赛道,但需警惕"股息陷阱"和"估值陷阱" [4] - Arm第四财季营收1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4%),季度专利费和授权收入均超6亿美元 [5] - 苹果考虑在浏览器中集成AI搜索功能,百度公布动物语言转换专利,涉及AI技术领域 [5] 公司动态与资本市场 - 绿茶集团拟通过香港IPO筹集12亿港元,发行1.68亿股,每股7.19港元 [6] - 东兴证券控股股东中国东方股权变更获批,实控人将变更为汇金公司 [6] - 建行私人银行部人事调整,梅雨方拟任建信理财副总裁,严俊拟任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 [7] 股东减持与美股表现 - 山外山股东大健康和力远健鲲拟减持不超过4%公司股份(12852625股) [8]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指涨0.7%,标普500涨0.43%,纳指涨0.27%,芯片指数尾盘拉升 [9] - 现货黄金下跌1.91%,期金跌破3400美元,原油日内冲高回落,美油重回59美元下方 [9]
保险资管机构年报亮相:业绩两极分化 8家管理规模超万亿
证券时报· 2025-05-07 17:57
行业整体表现 - 34家保险资管机构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4.4%,合计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33家盈利,1家亏损 [1] - 截至2024年末,三大保险资管公司合计管理规模超16万亿元,管理规模1万亿元以上的至少有8家 [2] - 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中位数为3268亿元,一半公司管理规模在3200亿元以下,最小规模为中英益利资产372亿元 [7] 头部机构排名 - 国寿资产2024年营收67.03亿元(+27.5%),净利润38.57亿元(+34.1%),蝉联营收和净利润双第一 [3] - 泰康资产营收62.82亿元(+23.1%)排名第二,净利润28.43亿元(+36.6%)排名升至第二 [3] - 平安资管营收40.45亿元、净利润24.51亿元同比下滑,两项指标排名均下降一位 [3] - 国寿投资营收42.33亿元(+28.2%)排名第三,净利润15.49亿元(+57%)排名第四 [4] 机构管理规模 - 万亿规模机构包括国寿资产6.2万亿元、平安资管超5.8万亿元、泰康资产超4.2万亿元、人保资产超1.9万亿元等8家 [6][7] - 准万亿机构包括大家资产9900多亿元、华泰资产9000亿元以上 [7] - 太平资产管理规模超1.67万亿港元 [7] 业绩分化情况 - 中英益利资产营收0.64亿元(-40%)、净利润0.05亿元(-80%)下滑明显 [5] - 太平资本2024年亏损0.16亿元,亏损扩大,为行业唯一亏损机构 [5] - 安联资管2024年实现扭亏 [5] 业务结构特点 - 保险资管公司营收主要来自资产管理费收入,与规模、业务结构和管理费率相关 [5] - 2024年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和股债双牛有利于管理业绩和绩效管理费 [5] - 另类资管业务面临转型挑战,债权投资计划提款率较低,股权投资业务遇冷 [5]
34家保险资管公司业绩出炉:21家营收、净利双增,国寿泰康平安净利均超20亿
新浪财经· 2025-05-03 04:4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34家保险资管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14.41% [1][3] - 合计净利润185.07亿元,同比增长17.4%,21家机构营收与净利润双增,9家两项指标下滑 [1][5] - 行业平均ROE达30%,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不同机构ROE差距显著(最高71%,最低-12%) [2][8][9] 头部公司业绩 - 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产净利润均超20亿元,稳居市场前三 [1][6] - 国寿资产营收67.03亿元(+27.5%)、净利润38.57亿元(+34.08%),均为行业第一 [3][6] - 泰康资产营收62.82亿元(+23.11%)、净利润28.43亿元(+36.47%) [3][6] - 国寿投资营收42.33亿元(+28.22%)反超平安资产(40.45亿元,-5.39%),跻身营收第三 [1][3] 营收结构分化 - 25家公司营收增长,9家下滑:安联保险资管(+120.97%)、中邮保险资管(+120.84%)增速最快 [4][5] - 营收超10亿元的11家公司中,太保资产(22.47亿元,+8.39%)、华泰资产(18.34亿元,+17.64%)表现突出 [3] - 平安资产、大家资产等营收下滑主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 [4] 净利润分布 - 第4-10名公司净利润区间为6.35亿-15.49亿元,其中国寿投资净利润15.49亿元(+56.99%)增速最高 [6] - 中小型机构如民生通惠资产ROE达71%,中邮保险资管(36%)、平安资产(28.62%)ROE表现优异 [9][10] - 太平资本为唯一亏损机构,安联资管ROE最低(-12%) [8][9] 业绩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提升,中小机构因灵活管理机制实现更快增长 [2] - 盈利模式以资产管理费为主,与基金业相似,部分公司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波动影响 [4] - 民生通惠资产、泰康资产等ROE超20%,反映高效股东回报能力 [9][10]
以丰富供给壮大耐心资本
经济网· 2025-04-30 02:21
我国耐心资本发展现状 - 近年来以股权投资为主的耐心资本发展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但私募股权机构在募投管退各环节仍存在堵点 [3] - 2024年全国机构LP共出资6863笔 认缴出资金额达1 27万亿元 政府资金LP出资金额6692亿元显著领先 [4] - 产业资本2024年披露出资金额1998亿元 占比相较2023年下滑0 4个百分点 [4] - 金融机构和社保基金LP 2024年合计出资2245亿元 占比增长0 9个百分点 其中银行业机构出资增长近一倍 [4] 股权投资市场结构变化 - 2024年创投基金和成长基金募资活跃 创业投资基金数量占比63% 募资4498亿元占31% 成长基金数量占比30% 募资6431亿元占45% [5] - 小规模基金数量占比自2018年持续提升 2023年已超募资基金总数六成 [5] - 种子期 初创期项目投资案例数占比达41% 较2021年提升4个百分点 天使轮 Pre-A轮 A轮投资案例合计占比66% [5] - IT 半导体及电子设备 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和机械制造四大产业2024年投资案例数占比74% 金额占比63% [6] 壮大耐心资本的路径建议 - 推进国有资本加大股权投资力度 优化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治理方式 引入专业管理机构 [7] - 推动QFLP试点扩容 优化外资股权投资机构准入流程 统一境内外机构监管标准 [7] - 放宽银行AIC股权投资范围限制 建立与股权投资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 [8] - 鼓励保险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市场 强化行业研究能力 优化内部投资决策流程 [8] - 推进实体投资 产业投资与证券投资一体化发展 丰富耐心资本退出渠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