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对外开放

搜索文档
“十四五”金融业答卷亮眼:170万亿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9-22 14:06
除潘功胜外,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也先后在发布会上发言,四大金融主管部门谈 到了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业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业内认为,透视过去取得的成绩,发布会所释放内容更加着眼于金融市场的长远稳健发展,从长期来看,这对市场生态的优化和稳定更具积极意义。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与"精度"同步提升。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主要是从中长期视角回顾和总结,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内 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与大家进一步沟通。"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一开始,就直接回应了 市场对于此次发布会的期待。 回顾去年,9月17日美联储宣布降息后,9月24日发布会推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催生了A股的"9·24行情"。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让大家 对此次发布会充满遐想。 准 | " | Q Pa 8 1 e may a pay and in - 11:5 THE ...
金融监管巨头齐聚!“十四五”答卷亮眼:170万亿输血实体、3.4万亿外资持仓
第一财经· 2025-09-22 12:15
五年来,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方式,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增资金达170万亿元。 金融圈的目光再次聚焦! 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将齐聚"高质量完 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过去5年金融业的发展成就。 尽管这是一场关于"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发布会,但市场的期待值已被拉满。从时间线来看,距离去 年9月24日的重磅新政即将满一周年,市场热切期盼着是否还会有利好政策出台。回顾去年,9月17日美 联储宣布降息后,9月24日的发布会便推出一系列利好。今年9月18日,美联储刚宣布降息25bps,这无 疑让大家对此次发布会充满遐想。 虽然投资者们期待着能有短期刺激政策出台,助力市场再掀波澜。但发布会刚刚开始,央行行长潘功胜 就明确表示,"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主要是从中长期视角回顾 和总结,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与大家进 一步沟通。" 梳理整场发布会内容来看,四大金融主管部门谈到了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业对 外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几个 ...
宏观经济点评报告: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国金证券· 2025-09-22 09:06
土地要素改革 - 在10个地区开展土地指标市场化配置试点,支持节余指标跨区域流转交易[5] - 郑州推动存量工业用地升级转型为新型工业用地,强化产业升级支撑[5] - 探索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7] 公共服务与人口流动 - 除北京外试点地区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6] - 成都探索依据人口存量和趋势匹配新增建设用地,重庆和苏南推行“人地钱”挂钩制度[6] - 合肥、福厦泉和粤港澳大湾区健全“人地钱编”挂钩机制,保障财政转移支付等与人口规模适配[6] 技术要素创新 - 合肥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不低于70%或10年长期使用权[9] - 粤港澳大湾区支持国有科技企业将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提高至50%以上[9] - 北京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苏南支持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新型金融模式[9] 金融开放与跨境结算 - 福厦泉支持台资金融机构在大陆参股控股金融机构,鼓励设立持牌机构[13] - 重庆探索中国和新加坡金融产品与资金互通,允许新加坡企业在渝挂牌交易[13] - 北京和杭甬温探索跨境收支便利化及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14] 数据要素与收入分配 - 优先开放企业监管、卫生健康等高价值公共数据集[15] - 苏南探索数据要素确权与市场化定价,长株潭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化管理与交易[15] - 合肥增加一线劳动者报酬,福厦泉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兼薪,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8]
“2025年服贸会金融领域‘北京服务’发布”在京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9-14 08:31
活动概况 - 北京市委金融办于9月12日在首钢园举办"2025年服贸会金融领域'北京服务'发布"活动 吸引150余名来自北京市 中央金融管理部门 在京派出机构 北京金融法院 中外资金融机构 行业协会及专业服务机构的嘉宾参会 [1] - 活动旨在全面展示北京金融改革创新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成果 首次通过服贸会国家级平台发布金融领域"北京服务"优秀案例 既总结过往实践 也标志全新启程 [1] 案例评选与特点 - 北京市委金融办联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京派出机构 从200余个申报案例中遴选优秀案例 制作视频并汇编成册 [1] - 案例覆盖服务国家战略 服务城市发展 金融"五篇大文章" 跨境金融 支付便利 金融司法协同等多个领域 [1] - 案例具备三大特点 首创性显著 多个案例属全国首创或首发 体现北京领先优势 实效性突出 经市场检验和时间考验 产生积极经济和社会效益 示范性明显 具可复制推广价值 为金融业改革提供"北京经验" [1] 金融创新成果 - 北京市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打造首善标准 国际一流的金融领域"北京服务"品牌 推进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政策试点 [2] - 率先在内地实现轨道交通全球外卡"拍卡过闸" 全国首创首发"支付+通信"创新融合产品 组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保体组织 成为AIC试点扩围后首个政策落地试点城市 [2] - 把握"两区"建设机遇 孕育大批代表性 引领性金融成果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本外币账户合一银行结算试点等50余项突破性政策在京落地 近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展业 [2]
2025服贸会 | 实效性突出 金融领域“北京服务”优秀案例亮相
北京商报· 2025-09-14 03:10
同时,北京市牢牢把握"两区"建设重大机遇,成功孕育一大批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金融优秀成果。跨 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本外币账户合一银行结算试点等50余项突破性政策在京"破冰"。近 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落地展业,其中,从2024年10月到今年9月,保德信保险资管公司筹建开业、 法巴天星财险公司筹建、丰田收购北京盛唐保险经纪公司等事项相继获批落地,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 公司成为2025年北京首家取得基金销售牌照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 为全面展示北京金融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北京市委金融办借助服贸 会这一国家级平台,首次面向社会发布金融领域"北京服务"的优秀案例,既是对过往实践的总结复盘, 更是面向未来的全新启程。 前期,北京市委金融办会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京派出机构,从各机构申报的200余个案例中遴选优秀 案例制作视频、汇编成册。案例涵盖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城市发展、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跨境金 融、支付便利、金融司法协同等多个领域,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首创性显著。多个案例属于全国首 创、首发,体现了北京领先优势。二是实效性突出。案例经过市场检验和时间考验,取得了积极经济 ...
实效性突出,金融领域“北京服务”优秀案例亮相
北京商报· 2025-09-14 02:38
金融领域"北京服务"品牌建设 - 北京市委金融办在2025年服贸会期间举办金融领域"北京服务"发布活动 吸引150余名来自中央金融管理部门 在京派出机构 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嘉宾参与[1] - 北京市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打造首善标准及国际一流的金融品牌 推进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政策试点 实现轨道交通全球外卡"拍卡过闸"等全国首创举措[1] - 北京市把握"两区"建设机遇 推动50余项突破性政策落地 包括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和本外币账户合一银行结算试点[3] 金融机构落地与业务创新 - 近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展业 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期间保德信保险资管开业 法巴天星财险筹建 丰田收购盛唐保险经纪等事项获批[3] - 高盛中国证券成为2025年北京首家获得基金销售牌照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3] - 北京市委金融办从200余个申报案例中遴选优秀案例 覆盖服务国家战略 跨境金融 支付便利等领域 案例具备首创性 实效性及示范性特点[4] 金融改革创新与开放成果 - 金融领域"北京服务"案例包含服务城市发展 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及金融司法协同等多领域创新[4] - 北京市通过服贸会平台首次向社会发布金融优秀案例 展示金融业对外开放成果 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北京经验"[3][4] - 2025年作为"十五五"规划布局年 北京市将继续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与产品 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4]
中国首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开业
金融时报· 2025-09-10 11:10
公司设立与背景 - 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9月2日获得金融监管总局开业批复 成为中国首家由境外金融机构直接发起设立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以及新版《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发布后成立的首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 [1] - 公司注册在北京市西城区 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 由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独家发起设立 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成立于1875年 是美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 也是世界排名前列的资产管理机构 [1] - 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10月17日批准筹建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要求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 [1] 战略布局与行业意义 - 保德信资管开业标志着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在华布局进一步深化 已实现在华寿险 再保险 保险资管等多业务板块协同布局 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金融生态体系 [1] - 公司开业彰显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标志着中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对外开放迈出重要一步 [1] 行业开放趋势 -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持续加快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 [2] - 银行保险领域限制性措施已基本取消 下一步将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探索在更宽领域 更大幅度上加大开放力度 [2]
外资独资保险,再添一家!
券商中国· 2025-08-14 03:56
史带财险外资独资化进程 - 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受让上海锦江国际投资持有的史带财险0.78%股权(对应1120万股),持股比例升至80%,叠加关联公司史带保险与再保险持有的20%股权,史带财险正式成为史带国际全资控股的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2][4] - 史带财险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大众保险,因长期亏损于2011年引入史带国际(持股20%并获经营权),此后通过持续受让原股东股权实现全资控股,历时14年完成独资化转型 [4][5] - 史带国际入主后推动非车险业务发展(工程险、水险等),2024年公司保费收入10.35亿元,净利润3977万元,实现稳健盈利但规模较小 [5] 外资保险在华布局加速 - 2019年以来多家合资保险公司转为外资独资,包括安联人寿、汇丰人寿、安盛天平财险、中意财险等 [6] - 2020年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成为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友邦人寿完成"分改子"成为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恒安标准养老成为首家外资背景养老险公司 [8] - 2021-2024年外资机构持续加码:安联资管为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人寿为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安顾集团在华持股比例提升至65%,保德信、法国巴黎保险等新设资管及财险公司获批 [8][9][10] 金融开放政策成效 - 截至2025年,全球前50大银行中42家在华设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80%全国性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10] - 外资机构通过独资化、股权增持、新设子公司等方式扩大在华业务版图,覆盖保险控股、寿险、财险、资管、养老等多业态 [8][9][10]
外资保险巨头抢滩中国市场 金融高水平开放持续深化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25
金融开放政策深化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友邦人寿和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1] - 认定中国再保险集团为国际活跃保险集团 指导其提升国际竞争力 [1] - 全球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八成全国性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1] 外资机构市场布局 - 友邦保险资管公司将建设多行业泛资产覆盖的业务体系 赋能资产负债匹配和长期稳定收益 [2] - 友邦人寿为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 2020年获批后快速扩张 [2] - 荷兰全球人寿拥有近180年历史 已参股同方全球人寿和兴证全球基金 在上海设立荷全私募基金 [3] 政策支持与行业合作 - 2018年起金融监管部门推出30余条开放举措 大幅降低外资准入门槛 [4] - 2022年取消外资持股保险资管公司比例限制 设置统一股东资质条件 [4] - 友邦保险2022年以超120亿元入股中邮人寿 创保险业最大增资扩股引战纪录 [5] - 2024年国民养老保险引入安联投资为战略投资人 [5] 国际化发展与风险保障 - 中国再保牵头24家机构成立"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 近三年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9000亿元 [5] - 中国再保将坚持走出去 参与全球风险治理和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5] - 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资管2021年9月在北京开业 [4] - 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2024年10月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4]
又一理财子公司拟引境外战投 满足投资者需求?
北京商报· 2025-08-08 06:59
行业趋势 - 银行理财子公司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或与外资筹建合资公司渐成趋势 [1] - 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加入有助于理财子公司向更专业、国际化方向发展 [1][6] - 合资理财公司将进一步丰富中国内地理财市场的产品供给 满足投资者跨境、多元的服务需求 [1][4][6] 光大理财案例 - 光大银行董事会同意光大理财引入境外优秀资产管理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 [1] - 引入一名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不超过15% 引入两名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不超过20% [1] - 光大理财成立于2019年9月 为光大银行全资子公司 注册资本50亿元 [2] - 截至2020年末 光大理财总资产59.14亿元 同比增长17.8% 净资产56.37亿元 同比增长12.6% [2] - 2020年实现净利润5.64亿元 上年同期为370万元 管理产品规模达5041亿元 [2] 招银理财案例 - 招银理财拟引入摩根资产管理作为外部战略投资者 [2] - 战略投资者出资约26.67亿元 其中5.56亿元计入注册资本 [2] - 增资完成后招银理财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加至55.56亿元 招商银行持股90% 战略投资者持股10% [2] - 截至2020年末 招银理财总资产80.61亿元 同比增长55.3% 营收37.72亿元 净利润24.53亿元 [2] 政策背景 - 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 [4] - 政策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 [4] 合资理财公司案例 - 工银理财与高盛资产管理合作筹建中外合资理财公司 出资比例分别为49%和51% [4] - 交银理财与施罗德投资管理合资筹建施罗德交银理财有限公司 出资比例分别为49%和51% [4] - 中银理财与东方汇理资产管理成立汇华理财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0亿元 出资比例分别为45%和55% [5][6] - 建信理财与贝莱德、富登管理成立贝莱德建信理财 注册资本10亿元 出资比例分别为40%、50.1%和9.9% [5][6] 外资参与意义 - 境外投资者多为熟悉中国国情和市场情况的"老熟人" 外资积极看好中国资管市场整体发展 [3] - 外资选择在理财子公司起步阶段入股 表明看好其长远发展 [6] - 不少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也在积极接洽外资资管机构 未来中外合资理财子公司会越来越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