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海工
icon
搜索文档
产才融合促发展 点燃创新主引擎
新华日报· 2025-09-28 06:47
"公寓设施齐全,通勤又方便,住得特别舒心!"刚入职通富通科的青年工程师陆郭南,对市北集成电路 产业园人才公寓赞不绝口。"十四五"以来,南通市崇川区人才工作紧扣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人 才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加速人才引进,赋能产业发展。 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成立产业专项基金和人才基金,举办财智直通车金融对接会、宝月湖创投峰会,为 人才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优化以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市场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人才企业融资超30 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13%,5家人才企业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8家人才企业获评省独角兽、潜 在独角兽企业。 加快产业人才集聚,先后出台人才新政2.0、3.0,实施紫琅英才计划,组建集成电路产业科技镇长团, 累计引进紫琅英才项目127个,项目资助及补贴总额超1.7亿元,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超120人。 引进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汽车电子等产业领域硕博产业紧缺人才516人。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梧桐树下"人才公寓供给三年行动,建成集成电路产业园人才公寓、贤安公寓 等10余处人才公寓超4000套,青年人才驿站5家。举办"万名学子崇川行"船舶海工专场等系列活动超20 场,吸引近万名大学生走 ...
青岛打造北方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齐鲁晚报· 2025-09-25 22:27
记者 尚青龙 实习生 宋雨轩 青岛报道 交通圈: 拉近距离,重构时空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青岛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加速由"线"成"网",打造"一小时通勤圈"。 2025年春节刚过,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施工现场已是一片繁忙。这条连接线的建设,不仅让潍坊诸城 市、日照五莲县与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更加便捷,更让青岛接入了京沪二线这条高铁大动脉。南下长三 角,北上京津冀,里程大大缩短。 2023年底莱荣高铁通车后,莱阳到青岛北最快只需33分钟;海阳北至青岛北最快46分钟;日照西到青岛 北约1小时;高密北到青岛北最快30分钟……这些城市都已迈入青岛"1小时交通圈"。 2024年10月,"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再添新通道——潍烟高铁建成通车,打通了山东半岛的"任督二脉",胶 东半岛实现高铁成环。 区域经济竞争,不再是城市之间的"单打独斗",而是都市圈的"组团出击"。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4 年青岛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719.5亿元,增长5.7%,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但青岛的视野早已超 越一城一地,而是着眼于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眼下,青岛正在以都市圈建设为抓手,突破行政壁垒,重塑区 域经济格局,通过 ...
共话蓝色经济未来,2025全球滨海论坛海洋经济平行论坛在江苏盐城举行
扬子晚报网· 2025-09-24 23:30
特蕾莎·蒙蒂塔·林在致辞中表示,"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沿海地区建设成为创新和韧性的灯塔—蓝色经济 与自然共生,而不是逆自然而动。"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蔡锋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船集团首席专 家、江苏省政府参事颜开就深海技术应用,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德海就海洋生 物制药产业展望,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翟亚军就数智船厂建设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等作专 题报告。 高峰对话环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双建与相关涉海高校和企业家代表围绕绿色低碳发展、人工 智能AI+海洋、涉海政产学研金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对话。 9月24日下午,2025全球滨海论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在江苏盐城举行。论坛由江苏省自然资 源厅、盐城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林业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共同主办,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的滨海—— 向海向新而行 筑梦蓝色经济"。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沈君作主旨演讲,江苏省自然资 源厅副厅长孙卫东、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前主任特蕾莎·蒙蒂塔·林出席并致辞。 沈君总结回顾了"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围绕贯彻落实"五个更加注重"重要原则, 分享了推 ...
左右逢源,南通牵手沪泰扬发力“世界级”
新华日报· 2025-09-19 09:08
"第一天就收获两份意向订单!"9月16日至18日,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 通)发展推进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举行,多凯柴油机(靖江)有限公司作为全场唯一一家生产船用发动 机的民营企业,备受各大船东关注,首次参展就收获满满。 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已连续举办六届,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此次展会云集船舶海工总装、配 套设备、配套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500多家企业,"通泰扬"三地龙头船企悉数参展,中船集团、中交集 团等多家央企现身助阵,沪上企业多达85家,还有来自法国、英国、丹麦、新加坡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 60多家境外企业,国内外参展商数量、质量均创历史之最。 9月16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在国内外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南通市领导与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会、 上海市崇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共同签署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意味着, 一条以南通为轴心,西连扬州、泰州,东抵上海的船舶海工产业带完成"牵手"。 去年,"通泰扬"三地船舶海工产业实现产值3290.8亿元,船舶制造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40%,海工装备 规模占全国比重超25%;崇明区去年船舶海工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占上海全 ...
长三角是“一条船”,打造船舶海工集群应“一盘棋”左右逢源,南通牵手沪泰扬发力“世界级”
新华日报· 2025-09-18 23:34
"第一天就收获两份意向订单!"9月16日至18日,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南通)发展推进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举行,多凯柴油机(靖江)有限公司作为全场唯一一家生产船用 发动机的民营企业,备受各大船东关注,首次参展就收获满满。 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展已连续举办六届,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此次展会云集船舶海工总 装、配套设备、配套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500多家企业,"通泰扬"三地龙头船企悉数参展,中船集团、 中交集团等多家央企现身助阵,沪上企业多达85家,还有来自法国、英国、丹麦、新加坡等20个国家和 地区的60多家境外企业,国内外参展商数量、质量均创历史之最。 9月16日举行的开幕式上,在国内外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南通市领导与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委 会、上海市崇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共同签署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意味 着,一条以南通为轴心,西连扬州、泰州,东抵上海的船舶海工产业带完成"牵手"。 去年,"通泰扬"三地船舶海工产业实现产值3290.8亿元,船舶制造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40%,海工 装备规模占全国比重超25%;崇明区去年船舶海工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占上海全 ...
沪通携手,国企赋能 共同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扬子晚报网· 2025-09-16 12:12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朱亚运)9月16日上午,2025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发展推进会暨船舶海工产业展开幕式举行。会上,南通市 与中国船级社、中船集团708所,以及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崇明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 本次活动以"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主题,围绕船舶海工、海洋产业相关领域,在技术、产教、产才、投融资等方面举办多场交 流、商务、学术会议,集中展示中国船舶海工行业创新发展成果。日韩、芬兰、丹麦、印尼、埃及等国使领馆代表、商贸机构负责人;国内外船舶海工知 名企业代表;高校、科研院所、船级社、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参加。 船舶海工是南通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多年来深耕不辍。南通成功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南通牵头泰州、扬 州,打造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通的船舶制造规模约占全国1/10,海工装备规模约占全国1/4。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极地探 险邮轮、2.4万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等40多个首制装备,从南通驶向深蓝。目前,南通市已初步建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体系,在新 ...
开放江苏,为何活力十足?| 活力中国调研行
搜狐财经· 2025-09-15 04:42
一是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在稳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结构,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支持服务,做大做强贸易新动能。 深入推进"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持续加大拓展东盟、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展会、信保政策支持力度,今年省级贸易促进计划支持 展会中新兴市场展会占比达到65%,1—7月江苏省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59.9%,较2020年提升12.6个百分点。高质量实施RCEP协定,江苏 RCEP签证出口货值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江苏中亚中心升级为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并在今年6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获各国 元首共同见证揭牌。 支持高技术产品、绿色低碳产品扩大出口,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68.7%、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船舶 海工、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 杨萨 文 李博 洪昊旸 摄影】9月15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在无锡启动。当天上午,活动举 行情况介绍会。 江苏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开放是江苏发展的突出优势。数据有力地印证——外贸进出口跃上5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5.62 ...
聚优成势育集群 链式突围探新路
新华日报· 2025-09-15 03:15
脑机接口标准化进展 - 工信部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9月5日在北京成立 丹阳慧创医疗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与实施[1] - 丹阳慧创医疗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注光学脑机接口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1] 产业集群发展数据 - 镇江市1-8月四大产业集群开票销售增长4.5% 八条重点产业链开票销售增长5%[1] - 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1-8月销售增长32.2% 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增长24%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14.6%[3]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 镇江建立"三企"培育库 新认定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 创新型中小企业796家[2] - 7家企业获得国家重点"小巨人"专项资金支持 创历年新高[2] - 江苏联博精密科技为新能源汽车研发电机定转子铁芯 订单排至2033年[2] 传统产业升级项目 - 江苏索普集团投资32亿元建设醋酸乙烯及EVA一体化项目 推动醋酸产品向下游高端新材料延伸[4] - 镇江组织实施60个500万元以上传统产业焕新升级项目 带动增量投入71.9亿元[4] - 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 省级绿色工厂32家[4] 技术创新突破案例 - 镇江奇美化工在光刻胶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月产量超80吨[4] - 江苏赛维尔新材料科技利用回收塑料瓶生产PET材料 每吨减排二氧化碳75%[4] - 澳芯海洋科技完成120台柴油机管系研发生产 全年订单量达300台 船舶高压油管技术年内突破[2] 智改数转推进措施 - 镇江市出台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 开展智能工厂培育等六大行动[6] - 新增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4家 国家级5G工厂6家 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43家[6] - 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全省成立新型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联盟覆盖30多家国家级创新平台[6] 产业协同创新 - 大全集团牵头组建江苏省新型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联盟 汇聚129家重点企业及高校院所[6] - 镇江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集中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推动创新资源向"四群八链"关键节点汇聚[7]
镇江“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前8月开票销售同比增4.5%以上
新华日报· 2025-09-14 23:51
脑机接口标准化进展 - 工信部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9月5日在北京成立 丹阳慧创医疗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 - 丹阳慧创医疗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注于光学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 [1] 镇江市产业经济表现 - 1-8月四大产业集群开票销售增长4.5% 八条重点产业链开票销售增长5% [1] - 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销售增长32.2% 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销售增长24%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销售增长14.6% [3]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 镇江建立"三企"培育库 新认定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 创新型中小企业796家 [2] - 7家企业获得国家重点"小巨人"专项资金支持 创历年新高 [2] - 江苏联博精密科技为新能源汽车研发电机定转子铁芯产品 订单排至2033年 [2] 传统产业升级项目 - 江苏索普集团投资32亿元建设醋酸乙烯及EVA一体化项目 推动醋酸向下游高端新材料延伸 [4] - 镇江组织实施60个500万元以上传统产业焕新升级项目 带动增量投入71.9亿元 [4] - 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 省级绿色工厂32家 [4] 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 澳芯海洋科技上半年完成120台柴油机管系研发生产 全年订单量达300台 船舶高压油管技术年内突破 [2] - 镇江奇美化工光刻胶月产量超80吨 [4] - 赛维尔新材料回收塑料瓶生产PET材料 每吨减排二氧化碳75% [4] 智改数转网联推进 - 镇江市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开展智能工厂培育等六大行动 [5] - 新增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4家 国家级5G工厂6家 省先进级智能工厂143家 [5] - 大全集团牵头组建江苏省新型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联盟 汇聚129家单位及3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5] 产业集群建设 - 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镇江承担高端合金产业链建设使命 [5] - 镇江聚焦"四群八链"关键节点 集中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技术 [6]
我国自主研发建造最大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从南通出海交付
扬子晚报网· 2025-09-14 10:04
9月14日,在南通海事局保障下,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 气装置(NGUYA FLNG)从南通沿海顺利出港,成功交付。该装置将远赴非洲刚果(布)海域投入运营,标 志着我国在高附加值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NGUYA FLNG"轮船长377.7米、型宽60米、型深35米,LNG年产能达240万吨,满负荷状态下每日可 处理天然气约1076万立方米。据悉,此次拖带船队总长最大达740米,刷新了南通沿海拖航纪录。 鉴于该装置船型特殊、船体庞大、通航环境复杂等挑战,南通海事局提前开展通航安全评估,优化拖带 方案。作业期间实施交通管制,依托智慧海事系统开展动态监控与护航警戒,累计投入海巡艇、拖轮14 艘,执法人员15人,无人机3架,有效保障船队安全出港。 作为我国船舶海工产业重要基地,南通已逐步形成涵盖研发、建造、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在南通海事部门服务保障下,已建成交付了包括"天鲲号"重型自航绞吸船、2.4万标箱级超大 型集装箱船等一大批重大装备,此次"NGUYA"FLNG的成功交付,进一步巩固了南通作为国家海工装备 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领先地位。 通讯员孙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