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

搜索文档
魏建国:非洲价值超5000万美元的基建项目,31%都有中国企业参与
凤凰网财经· 2025-09-24 14:08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3-24日,由凤凰卫视、凤凰网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格局·新路径"为主题,汇聚全球政商 学界精英,共同洞察变局脉络、探寻发展新机。 魏建国指出,新格局为中国企业带来广阔空间,也提出更高要求。 机遇方面,新兴市场崛起为中国企业开辟了新天地。中国已与52个非洲国家和非盟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在非洲价值5000万美元以上的基建 项目中,中方参与占比达31%。多项自贸协定的实施助力中国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凭借关税减免、通关便利等条件,重新抢占市场先机。 魏建国表示,如今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全球经贸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重塑,人们需要以全新的视野和勇气,展开双臂拥抱这个崭新的世 界。 魏建国表示,全球经贸新格局正呈现出"六化"并存的复杂的态势: 一、集团化和碎片化并存。 区域贸易协定已成为贸易大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核心工具。例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覆盖全球 30%以上的GDP,区域内90%的关税已归零,推动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9%。与此同时,一些排他性协定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等,也通过特定条款强 ...
泡泡玛特,逆市大跌
中国基金报· 2025-09-10 10:53
香港股市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1.01%至26200.26点,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27%至5902.69点,恒生国企指数上涨0.93%至9328.16点 [1] - 市场总成交额达2882.09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75.66亿港元 [1] - 恒生指数成份股中65只上涨,21只下跌 [2] 蓝筹股表现 - 联想集团上涨4.63%,京东物流上涨4.45%,新鸿基地产上涨4.28%,领涨蓝筹股 [2] - 泡泡玛特下跌4.51%,信义光能下跌2.77%,海尔智家下跌2.22%,领跌蓝筹股 [3] 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表现 - 20只成份股上涨,9只下跌 [4] - 哔哩哔哩上涨7.57%,联想集团上涨4.63%,中芯国际上涨3.61%,领涨科技指数 [4] - 成交额突出个股:阿里巴巴成交263.67亿港元(上涨0.63%),腾讯控股成交121.90亿港元(上涨1.04%),美团成交95.69亿港元(上涨2.06%) [5] 行业指数表现 - 金融业指数上涨1.85%,地产建筑业指数上涨1.51%,综合企业指数上涨0.86% [6] - 医疗保健业指数下跌0.94%,原材料业指数下跌0.41% [6] 概念板块表现 - 富士康指数上涨10.03%,大气治理指数上涨5.42%,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指数上涨3.37% [8] - 婴童指数下跌3.01%,黄金珠宝指数下跌2.93%,光伏太阳能指数下跌2.53% [8] 重点公司动态 - 泡泡玛特因二手价格下跌报道影响,股价下跌4.51%至275.20港元,年初至今涨幅仍达208.24% [10] - 中泰证券预测泡泡玛特2025-2027年总收入分别为331.17亿元、469.61亿元和634.8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15.35亿元、181.06亿元和266.90亿元 [13] - 蔚来宣布拟发行1.82亿股A类普通股,计划将净收益用于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技术平台开发及充电网络扩展 [14][16]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股东大会开设网络投票提示服务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18:44
股东大会网络投票服务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2日14:30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表决方式 [1] - 公司委托上证信息通过智能短信等形式主动提醒股东参会投票 并向股东推送参会邀请和议案信息 [2] - 投资者可通过下载链接https://vote.sseinfo.com/i/yjt_help.pdf获取投票使用手册 或通过原有交易系统投票平台和互联网投票平台进行投票 [2] 业绩说明会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4日15:00-16:00在"价值在线"平台召开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4]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达武、董事会秘书蒙山、财务负责人郑丽丹、独立董事方臣雷出席说明会并与投资者沟通交流 [4] 战略布局与业务发展 - 公司实施"3+3+3+N"战略平台布局 紧扣"集团化、全球化、数智化"发展主线 着力打造"电接触+"发展战略 [5] - 公司积极拓展光伏银浆、贵金属循环利用、新能源高压连接系统等新业务 计划通过投资并购、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业务扩张 [5][6] - 公司收购光达电子不低于51%股权事项正有序推进 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已完成部分 交易方案达成初步共识 [5][6] 海外市场拓展策略 - 公司以上海国际营销中心为依托继续加大海外市场开拓 海外销售规模稳定增长 [5] - 具体举措包括通过材料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降本 攻克国际重量级山头客户 建立欧洲海外仓缩短交货期 拓展海外团队加强营销力量 参与国际电工会议提升品牌影响力 [5] 新兴领域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数据中心领域销售收入6870.31万元 同比增长507.26% [5] - 汽车(含新能源)领域销售收入7301.25万元 同比增长39.03% [5] - 智慧家居领域销售收入14376.80万元 同比增长50.60% [5] - 公司应用于数据中心的高分断能力一体化焊接触头组件凭借技术优势抢占国际竞争对手市场份额 北美出口市场增速迅猛且产品毛利率较高 [5] 研发与创新进展 - 公司于2025年6月9日注册成立浙江福达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系电接触材料行业首家研究院企业 [5] - 研究院以"探索前沿研究 突破技术瓶颈"为使命 致力于成为核心技术攻关引擎、研发人才智库、院校企资源整合中心和颠覆性创新基地 [5] 财务业绩与展望 - 公司2023年、2024年度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31%、37.94%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33.44% [6] - 公司所处行业宏观环境及供需关系平稳健康 管理层将持续提升经营质效、巩固核心竞争优势 [6] - 若收购光达电子事项本年度内实现并表 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并增厚每股收益 [6] 长期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3+3+3+N"战略平台布局 使营业收入和市值迈上全新台阶 [6] - 具体路径包括重点突破AI数据中心等下游高景气度应用市场 通过并购重组工具发展"第二曲线" 以福达研究院为依托赋能材料领域颠覆式创新 [6]
福达合金: 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4 16:2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实施"3+3+3+N"战略平台布局 紧扣集团化、全球化、数智化发展主线 实现从创业创新到创新创业的蜕变[1][2][3] - 着力打造"电接触+"发展战略 通过投资并购、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拓展光伏银浆、贵金属循环利用、新能源高压连接系统等新业务[1][2][3] - 计划至2030年实现战略平台布局 使营业收入和市值迈上新台阶 打造与行业地位匹配的资本市场形象[3] 业务表现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数据中心领域销售收入6870.31万元 同比增长507.26%[2] - 汽车领域含新能源销售收入7301.25万元 同比增长39.03%[2] - 智慧家居领域销售收入14376.80万元 同比增长50.60%[2] - 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7.31%和37.94% 2025年上半年增长33.44%[3] 收购项目进展 - 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光达电子不低于51%股权 交易方案达成初步共识 部分条款尚在协商[2][3] - 收购完成后将形成电接触材料+光伏银浆+贵金属循环三大贵金属业务[1] - 光达电子具有突出行业地位和盈利能力 可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1]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销售规模稳定增长 以上海国际营销中心为依托加大开拓力度[2] - 通过材料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降本 增加大客户份额[2] - 计划建立欧洲海外仓缩短交货期 加快拓展海外团队[2] - 参与国际电工会议并发表论文 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2] 研发创新体系 - 2025年6月注册成立浙江福达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系行业首家研究院企业[2] - 研究院以探索前沿研究、突破技术瓶颈为使命 输出前沿技术赋能主营业务[2][3] - 致力于成为核心技术攻关引擎、研发人才智库和颠覆性创新基地[2][3] 新兴应用领域 - 电接触材料在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家居物联网等新场景应用加速升级[2][3] - 数据中心用高分断能力一体化焊接触头组件具有抗熔焊技术优势 抢占国际市场份额[2] - 受益于AI驱动北美数据中心投资扩张 在手订单情况良好[2]
泡泡玛特(09992.HK):品牌、IP全球破圈 成长再提速
格隆汇· 2025-08-21 19:54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收入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 基本符合预告 [1] - 期内溢利46.8亿元 同比增长386% 超出此前+350%的预告 [1] -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 同比增长363% 略超预期 [1] - 1H25收入利润均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1] 区域发展表现 - 中国区域营收82.8亿元 同比增长135% 门店数量较2024年末增加12家至443家 [1] - 亚太区域营收28.5亿元 同比增长258% 门店增加5家至69家 加强精细化运营 [1] - 美洲区域营收22.6亿元 同比增长1142% 门店增加19家至41家 快速拓展覆盖范围 [1] - 欧洲及其他区域营收4.8亿元 同比增长729% 门店增加4家至18家 深化区域总部建设 [1] - 线上渠道在34个国家上线自研APP 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 各区域线上占比分别为36%/38%/59%/33% [1] IP运营表现 - 1H25五大IP营收突破10亿元 13个IP营收破亿元 [2] - THE MONSTERS收入48.1亿元 同比增长668% 占比34.7% 跻身世界级IP行列 [2] - MOLLY收入13.6亿元 同比增长74% [2] - SKULLPANDA收入12.2亿元 同比增长112% [2] - CRYBABY收入12.2亿元 同比增长249% [2] - DIMOO收入11.1亿元 同比增长193% [2] - 新锐IP星星人1H25规模达3.9亿元 增势迅猛 [2] 产品品类表现 - 毛绒品类收入61.4亿元 同比增长1276% 占比提升34.4个百分点至44.2% 为10个IP推出近20款产品 [2] - 手办品类同比增长95% 占比持续下降至37.3% [2] - MEGA品类同比增长72% [2] - 衍生品同比增长79% [2] - 内地新增会员1304万人至5912万人 复购率突破50% [2] 盈利能力表现 - 1H25毛利率70.3% 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主因海外占比提升及供应链议价能力增强 [2] - 经销及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至23% [2] - 一般及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至5.6% [2] - 经调整净利率33.9% 同比环比分别提升11.6和5.8个百分点 [2] 未来展望 - 海外市场存在"再造不止一个泡泡玛特"机遇 [2] - 单一IP远未及天花板 有望迈向全球超级IP [2] - 积木、饰品、乐园及内容生态等业务有望打开增长上限 [2] - 上调2025/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测13%/15%至110/141亿元 [3] - 现价对应2025/2026年36/27倍经调P/E [3] - 目标价上调12%至370港币 对应2025/2026年42/32倍经调P/E 有17%上行空间 [3]
直击泡泡玛特中期业绩发布会:全年营收冲300亿元,目前仍在追产能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10:3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2] -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2] - 毛绒品类营收61.4亿元,同比增长1276.2%,成为第一大品类 [3] - 海外营收约56亿元,同比增长超预期 [4] IP运营表现 - THE MONSTERS系列营收48.1亿元,占比34.7%,同比增长668.4% [2] - LABUBU IP在全球市场爆发式增长 [2] - DIMOO成为新增"10亿俱乐部"IP,公司拥有5个营收超10亿元IP [4] - 公司认为单一IP占比大不影响健康经营,以迪士尼为例说明 [4] 产能与供应链 - 毛绒品类月产量达3000万只,产能提升10倍以上 [2] - 潮玩行业自动化水平从20%提升至50% [3] - 当前处于追产能阶段,下半年产能面临较大挑战 [2] 国际化战略进展 - 海外门店达140家,预计年底超200家 [5] - 美国市场门店超40家,去年下半年进入快速增长期 [5] - 计划在卡塔尔多哈机场开设首店,进入中东市场 [5] - 区域市场表现:中国(82.8亿元,+135.2%)、亚太(28.5亿元,+257.8%)、美洲(22.6亿元,+1142.3%)、欧洲及其他(4.8亿元,+729.2%) [5] 战略与展望 - 核心战略为集团化与国际化 [5] - 2024年进行全球组织架构调整,划分四大区域市场 [5] - 2025年全年营收指引从200亿元上调至300亿元 [2] - 海外业务目标营收100亿元,当前进度过半 [4] 市场反应 - 股价上涨11.8%至314港元/股,市值达4217亿港元 [6]
直击泡泡玛特中期业绩发布会:全年营收冲300亿元,目前仍在追产能
经济观察网· 2025-08-20 07:24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 同比增长362.8% [1] - 公司董事长提出全年业绩指引从原200亿元上调至300亿元 [1] - 海外营收达56亿元 占全年百亿目标进度过半 [2] IP运营与品类表现 - LABUBU所属THE MONSTERS IP营收48.1亿元 占比34.7% 同比增长668.4% [1] - 毛绒品类营收61.4亿元 同比增长1276.2% 成为第一大营收品类 [2] - 公司拥有5个营收突破10亿元的IP 包括新增DIMOO [2] 产能与供应链 - 毛绒品类月产量达3000万只 产能提升10倍以上 [1] - 公司自动化水平从行业20%提升至50% [2] - 当前产能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下半年面临产能挑战 [1]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区营收82.8亿元 同比增长135.2% [3] - 亚太区营收28.5亿元 同比增长257.8% [3] - 美洲区营收22.6亿元 同比增长1142.3% [3] - 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 同比增长729.2% [3] 国际化战略 - 海外门店达140家 预计年底超200家 [3] - 美国市场已开设超40家门店 未来将加速在核心地标位置扩张 [3] - 下半年计划通过多哈机场首店进入中东市场 [3] 组织架构与战略 - 2024年4月进行全球组织架构调整 划分为四大区域市场 [3] - 战略核心聚焦集团化与国际化 推动管理扁平化 [3] - 公司认为单一IP高占比不影响健康经营 以迪士尼为例说明 [2] 股价表现 - 当日股价上涨11.8%至314港元/股 市值达4217亿港元 [4]
体育投资狂热,亿万富翁都买不起一支球队了?
36氪· 2025-07-15 00:29
NBA球队交易与估值趋势 -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夺冠后股东考虑出售球队 凯尔特人队2025年以61亿美元转手创北美纪录 湖人队随后以100亿美元刷新全球纪录[1] - NBA球队交易金额屡创新高 大量资金涌入优质联赛 2015年仅1-2家机构关注体育赛道 2024年增至25-30家[3] 职业体育联盟估值增长与投资机制 - 2004-2024年四大联盟估值增幅:NBA 1176%至38亿美元 NFL 523%至51亿美元 MLB 631%至24亿美元 NHL 714%至13亿美元[5] - 私募基金通过收购少部分股权盘活市场 菲尼克斯太阳队案例:Dyal Capital 2021年15.5亿美元入股 2023年40亿美元退出 18个月回报率158%[7] - 北美职业联盟逐步解除私募基金投资限制 NFL和NCAA近两年开始接触私募[7] 职业球队集团化运营模式 - 大卫·布利策在五大男子联盟均持有股权 包括76人队、魔鬼队、指挥官队等 通过打包权益提升品牌谈判话语权[11] - 资产联动案例:金宝汤公司与指挥官队、76人队等达成合作 洛杉矶地区球队通过球星互动制造话题吸引本地品牌[11][12] - 职业球队IP价值凸显 体育直播内容能长时间吸引观众注意力 被视作媒体行业最值钱的IP类型之一[14] 职业球队管理新趋势 - 高估值推动收购集团化 单人收购难度增大 需专业管理团队应对流媒体版权、体育博彩等新收入来源[16] - 老牌球队所有者年龄老化 后代无心经营促使套现 如尼克斯队、步行者队上世纪90年代后首次易手[17] - 金融化管理可能忽视球队文化 独行侠队交易东契奇引发球迷不满 体现新老管理模式冲突[17] 行业驱动因素 - 流媒体平台如YouTube、ESPN推高联盟版权收入 体育博彩合法化带动赞助增长[16][20]
泡泡玛特开始找回最初的“快乐”
财富FORTUNE· 2025-06-21 13:03
泡泡玛特珠宝品牌POPOP开业 - 泡泡玛特旗下独立珠宝品牌POPOP全球首店于6月13日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业,次日北京国贸店开业 [1] - POPOP产品覆盖泡泡玛特旗下热门IP包括MOLLY、SKULL PANDA、Hirono及LABUBU等 [1] - 公司创始人王宁表示珠宝是公司一直在尝试的重要品类 [2] 公司全球化与集团化战略进展 - 2023年公司海外及港澳台营收10.66亿元,占总营收16.9% [3] - 2024年海外营收升至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占总营收38.9% [3] - 公司目标2025年海外业务突破100亿元 [3] - 推出珠宝品牌是集团化战略的一部分,围绕IP拓展更丰富业务 [4] 珠宝业务发展情况 - 2023年和2024年与周生生合作推出联名金饰,DIMOO足金吊坠平均克价1700元,是当时金价两倍多 [6] - POPOP门店部分款式已断货,最贵产品为纯金项链售价1.98万元,平均克价是金价两倍以上 [6] - 首家POPOP快闪店于2024年1月在上海ifc商场揭幕 [5] LABUBU IP市场表现 - 83%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LABUBU联名产品,45%会因LABUBU非常可能购买某产品 [7] - 全球唯一薄荷色LABUBU拍卖价108万元,限量15版棕色LABUBU拍出82万元 [7] - 东南亚多国出现排队购买热潮,韩国因安全担忧暂停线下销售 [7] - 杭州新店因黄牛"端盒"引发混乱,营业2小时后闭店 [7] 资本市场反应 - 2024年初至今公司港股股价涨幅超11倍 [7] - 6月17日股价下跌6.04%,市值蒸发约223亿港元 [8] - 过去两月做空规模翻倍,创始股东蜂巧资本抛售1191万股套现超22亿港元 [8] 公司业务拓展战略 - 公司发展分阶段:从潮流圈扩展到时尚圈,再到"快乐"圈 [9] - 围绕"快乐"构建业务板块,包括游戏、乐园、珠宝首饰等 [10] 市场乱象与应对措施 - 黄牛扫货影响消费者体验,高溢价导致盗版问题严重 [7] - 6月18日LABUBU首次开启线上预售,补货以改善购买体验 [11] - 预售开启后二手市场价格开始下探 [11] 监管环境变化 - 人民日报发文建议细化盲盒监管规则,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11] - 6月20日公司股价盘中最大跌幅超6%,当周累计跌超12% [12]
微创医疗(0853):2024年利润端达到业绩指引,公司扭亏为盈在即
中信建投· 2025-05-14 13: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践行降本增效、聚焦主业战略,利润端亏损大幅收窄符合预期,收入端增速略低,部分产品因集采和政策调整出厂价;展望2025年,多业务有望增长,自有产品出海或保持高速,公司扭亏为盈在即,集团化等战略助其打开全球增长空间 [1] 事件 - 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实现收入10.31亿美元,同比增长9.6%(剔除汇率影响),净利润亏损2.69亿美元,同比大幅收窄58.6%,EBITDA转正,EPS为 - 12.15美分/每股 [2] 简评 - 2024年公司亏损大幅收窄符合预期,收入端增长承压,营收增速略低因部分产品出厂价调整,但全球化平台和自有产品出海使营收仍稳健增长;净利润亏损收窄达业绩指引目标,EBITDA转正得益于收入增长等措施;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合计下降2.17亿美元,三项费用率合计下降28.5pct,研发费用率下降19.0pct [3] 展望2025年 - 冠脉业务产品管线完善,有望二次增长;骨科和心律管理业务稳健增长;主动脉等业务虽受集采扰动,但在国产替代或出海助力下有望较快增长;手术机器人业务海外销售带动业绩快速增长;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有望25年下半年半年度扭亏为盈,全年利润端亏损大幅收窄至千万美元级别 [7] 业务发展情况 分业务 - 冠脉业务收入1.66亿美元,同比增长9.9%,国内增2.0%,海外增47.0%;骨科业务收入2.53亿美元,同比增长6.2%,海外增3.6%,国内增26.1%,净亏损同比收窄67.1%,全年EBITDA转正;心律管理业务收入2.21亿美元,同比增长7.2%,海外增3.4%,国内增51.3%;主动脉及外周介入业务收入1.70亿美元,同比增长1.6%,海外增99.4%,海外收入占比提至13.6%;神经介入业务收入1.07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海外增137.6%,海外收入占比提至9.9%;瓣膜介入业务收入0.51亿美元,同比增长7.5%,海外收入同比增108.3%,占比提至6.5%;心通医疗净亏损750万美元,同比大幅收窄88.8%;微创机器人收入0.36亿美元,同比增长146.0%,国内增84.4%,海外增388.3%,海外收入占比提至40.2% [9] 分地区 - 24年国内业务营收5.22亿美元,占比50.6%,同比增长6.0%;海外业务营收5.09亿美元,占比49.4%,同比增长11.1%,其中北美洲营收0.92亿美元,同比降7.5%,欧洲营收2.80亿美元,同比增10.5%,亚洲(除中国)营收0.88亿美元,同比增23.6%,南美洲营收0.33亿美元,同比增46.5%,其他地区收入0.15亿美元,同比增43.2%;自有产品出海收入0.9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85%(剔除汇率影响),近5年CAGR达56%,产品进入全球100余国家和地区,覆盖医院超20000家 [10] 研发实力与产品注册 - 2024年微创医疗及联营公司58款产品新获NMPA注册,9款进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累计39款'绿通'产品,连续10年同业排名第一;海外4款产品获美国FDA注册认证,18款获欧盟CE注册认证,累计在海外43个国家和地区获249项首次注册证 [11] 降本增效举措 - 2024年公司毛利率55.7%,同比降0.3pct,因产品组合结构调整和生产成本增加;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措施,研发、管理、销售费用率累计同比降28.5pct,研发费用率大幅降18.9pct;截至24年底,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7.13亿美元,同比减3.07亿美元,因抵押金等增加 [13] 公司发展前景 - 短中期集采等不利因素有望改善,创新医疗器械获批并借助全球化销售网络商业化,自有产品出海收入占比近10%,25年业绩有望加速增长;利润端25年下半年有望半年报扭亏为盈,全年亏损大幅收窄,26年有望全年扭亏并持续释放利润;长期集团化等战略整合资源和渠道优势,缩短研发周期,促进产品放量,全球研发、销售和品牌优势将持续体现 [1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11.41、13.20和15.26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67%、15.65%和15.6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0.53、0.91和1.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39%、272.53%和44.74%;以2025年5月12日收盘价(7.18港元)计算,2025 - 2027年PE分别为 - 32.4、18.8、13.0倍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