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

搜索文档
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
证券日报· 2025-09-23 16:43
资本市场开放举措 - 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优化沪深港通 沪伦通 基金互认等互联互通机制 建立境外上市备案制度 [1] -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 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1] - 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机构累计907家 2025年前8个月新增47家境外机构获批 [3] 外资投资规模与结构 - QFII进入1145家A股公司前十大股东 合计持股市值1434.64亿元 较一季度末增加212.90亿元 [2] - QFII和北向资金持仓占A股总市值3% 若恢复至2021年峰值水平预计有0.2万亿美元资金流入 [2] - 外资投资覆盖超1100家上市公司 前五大持仓行业为金融 信息技术 工业 材料 可选消费 [2] 市场表现与资产吸引力 - MSCI中国指数盈利企稳且盈利上修范围扩大 互联网 科技 制药 汽车板块呈现盈利预期上修趋势 [3] - 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4.0万亿元 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比重2.1% [3]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外资机构持仓稳定在3万亿元以上 债券市场市值全球第二 [5] 企业跨境发展与收入 - "十四五"期间269家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 涵盖机器人 新消费等行业 [6] - 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境外收入4.90万亿元 同比增长4.50% 占比连续3年提升 [6] - 中资券商和基金公司加速拓展跨境业务 通过基金互认 ETF互挂 跨境理财通等布局海外资产管理 [6] 未来开放方向 - 扩大股票通标的范围 丰富跨境金融产品 拓展与其他国际交易所互联互通 放松人民币进出限制 [7] - 增强国内政策稳定性 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鼓励外资机构来华投资展业 [7] - 通过放松资本管制 扩大市场开放 资本市场改革等措施提振全球对中国经济信心 [7]
华蓝集团(301027) - 301027华蓝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8
2025-09-18 10:26
业务发展策略 - 传统业务聚焦存量市场挖掘,重点发展城市更新业务,如历史街区改造和技术咨询[2] - 2023年收购广西华蓝水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新增水利行业乙级资质,形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及水安全的综合业务融合模式[2] - 新业务围绕"双碳"战略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合同能源管理类业务[3] 新能源业务进展 - 广东华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类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3] - 2025年上半年新签分布式光伏EPC项目合同额1585.4万元[3] - 广西华蓝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覆盖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四川、河南等地,建立全国性业务布局[3] - 2025年上半年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累计完成合同签约额约2070万元[3] 数字化发展 - 研发AI+BIM技术、AI+建筑设计、AI+规划设计、AI辅助审图等系列数字化产品[3] - 从多个维度构建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竞争优势[3] 国际化拓展 - 成立国际业务事业部,设立柬埔寨办事处,重点开拓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市场[3] - 承揽《援突尼斯加贝斯肿瘤中心项目》,实现援外项目突破,为广西近年来唯一中标的技术类援外项目[3] - 未来将继续加大"走出去"力度[3] 财务与资本运作 - 2025年半年度财务成本主要为能源类项目投资建设中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支出[2] - 将在符合战略规划前提下有序稳步开展并购重组工作,达到信息披露标准时将按规则及时披露[3]
李家超:施政报告多举措力促香港经济发展 未来新机遇将更聚焦于“走出去”
智通财经· 2025-09-18 05:57
经济发展策略 - 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作为香港经济新引擎 推动大学城建设和专属法律制定 [2] - 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以简化行政程序并制订优惠政策包吸引产业落户 [2] - 发挥香港"引进来、走出去"和"出海"平台作用 深化国际交往合作 [1][3] 产业革新与科技应用 - 成立AI效能提升组统筹政府部门应用AI技术 推进AI+发展和AI政务 [1] - 强化金融、贸易、航运、创科及法律服务中心等国际中心地位 [3] -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建设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3] 民生改善措施 - 持续增加公营房屋供应和土地储备 满足住房及经济发展需求 [4] - 发展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 推广自动驾驶车辆便利交通 [4] - 深化医疗改革并强化基层医疗 增加医护人手及推动中医药发展 [4] 社会支持与保障 - 支援中小企和发展多元经济 推动渔农业及宠物友善场景 [4] - 确保本地工人就业优先 精准扶贫并加强少数族裔支援 [4] - 推广居家安老与院舍照顾结合 优化大湾区养老安排应对高龄化 [4]
内地餐企寻路国际化:到香港,边开店边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0:49
内地餐饮企业出海香港趋势 - 高额店租和人力成本是内地餐企投资香港的主要挑战,但越来越多的企业仍选择以香港为跳板进军海外市场[1] - 截至2024年7月香港投资推广署已协助1333家企业在港开设业务,引入1740亿港元首年直接投资,创造1.9万个新增职位,餐饮企业是主力[1] - 香港投资推广署已协助超50家餐饮及款待企业进入香港,其中30家以上来自中国内地[1] 香港市场吸引力 -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2024年上半年新股集资近900亿港元暂列全球首位[2] - 香港多元消费群体和国际旅客流量可验证产品市场接受度,本地人才具备国际运营经验[4] - 香港人追求新奇感,贴近大众消费水平且侧重体验的品牌更具潜力[4] 品牌案例与扩张策略 - 大榕树下2024年7月在香港青衣城开设首店,凭借高性价比和丰富口味快速吸引消费者[3] - 蜜雪冰城2023年进入香港后已在核心区设立8家门店,2024年3月港股上市,全球门店达46479家覆盖11国[6] - 乐凯撒披萨通过设计香港特色玩偶和调整菜单实现本地化,成功拓展国际市场[5] 资本运作与行业动态 - 沪上阿姨2024年登陆港交所,绿茶集团同期启动港股招股[7] - 边开店边上市成为内地品牌全球化重要举措,香港门店可充当旗舰店展示品牌价值[7] - 蜜雪冰城2023年饮品出杯量约90亿杯,终端零售额583亿元,同比均增长21%+[6] 市场挑战与应对措施 - 租金高企和港人北上消费加剧竞争,部分品牌如萝卜向南、柠濛濛等已关闭香港门店[7] - 2024年上半年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1503万人次同比增16%,香港入境旅客2400万人次[8] - 香港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菜单调整协助品牌适应市场,建议与本地厨师合作创新菜式[8] 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 - 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香港投资推广署协助1300+企业入港,包括630家内地企业和113家美国企业[9] - 香港联合内地商界开发中东和东盟等新兴市场,平衡投资组合[9] - 香港在帮助内地企业出海和引进外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优势[8]
赋能全国出海服务网络!“护航者计划”专题培训在上海临港开课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12:40
核心观点 - 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护航者计划"专题培训赋能企业全球化 提升企业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能力并把握发展机遇 [1][2][3] 平台服务规模与成果 - 平台累计服务千余家企业成功出海 [3] - 培训吸引全国近百位商务部门 贸促会 对外投资机构代表参与 [1] - 组建涵盖500余家合作单位的国际服务商联盟 [2] - 全球近50个海外联络站 全国分站覆盖17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 [2] 平台战略与生态建设 - 打造分层分类 全周期覆盖 多维度协同的培训生态体系 [3] - 通过聚资源 试制度 强合作三个维度搭建服务平台 [2] - 深化与北京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及盈科律师事务所 开疆咨询等专业机构合作 [3] - 开展全国专题巡讲 常态化出海培训 海外联络站实地教学等多形式赋能 [1][3] 政策与创新支持 - 在跨境金融 国际再保险 离岸贸易 数据跨境等领域率先试点国家创新政策 [2] - 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的全链条出海服务资源 [1] - 推动SAGG新片区出海品牌成为中资企业国际竞争核心助力 [3] 人才培养目标 - 培育兼具国际视野 实战能力 创新思维的出海高端人才 [3] - 打造中资企业全球化发展的人才摇篮 [3] - 提升企业国际化布局专业能力 [1]
对标美股“七巨头”,高盛提出中国“十巨头”!腾讯阿里小米在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09:40
中国民营企业投资前景 -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中期投资前景正在改善,受宏观、政策和微观因素驱动 [1] - 高盛列出中国"十巨头"民营上市公司: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美团、网易、美的、恒瑞医药、携程和安踏 [1] - "十巨头"总市值达1.6万亿美元,占MSCI中国指数权重的42%,日交易额达110亿美元 [1] 中国"十巨头"盈利预期与估值 - 高盛预计未来两年"十巨头"盈利将增长13%(复合年增长率),市盈率为16倍 [1] - "十巨头"体现中国最新经济主题:人工智能/科技发展、"走出去"、新消费以及提高股东回报 [1]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投资偏好 - 高盛重申仍偏好"高质量"的中国国有企业和股东回报组合,投资民营企业不意味着排斥国有企业 [1]
深圳市税务局、商务局联合举办税收沙龙,90余家企业共话“走进美国”
搜狐财经· 2025-05-30 14:32
政府服务举措 - 深圳市税务局联合深圳市商务局举办税收沙龙活动,90余家重点"走出去"企业参会[1] - 税务部门介绍服务"走出去"企业相关举措,包括税收遵从评估服务和确定性服务[3][5] - 提供"税助理"+"税扫描"+"税直达"系列服务,建立涉税风险防控机制[5] - 打造"税专家"+"税讲堂"+"跨境通"系列品牌,提供专业税收服务支撑[5] - 建设"税驿站"+"沟通桥"+"资讯库"系列平台,保障信息交流渠道[5] 企业反馈 - 深圳半岛医疗集团财务总监表示税收服务举措实用专业,帮助准确把握跨境税收政策[5] 未来计划 - 深圳市税务局将持续关注企业诉求,落实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5] - 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走出去"服务平台推动多方协作[5] - 深入落实税费征管"强基工程",营造一流营商环境[5]
中美谈判,关税可能怎么降?中国股市会如何表现?|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2 10:37
中美关税谈判 - 中美关税谈判的核心在于谈判方式、持续时间和最终关税水平 [1] - 关税战短期冲击对中国经济影响严峻,需客观评估而非淡化 [2][3] - 预计加权平均关税可能在6月底部分下调,更多降低需等到四季度末,最终或降至40%-50%区间 [12] 应对策略 - 扩内需:建议额外推出1至1.5万亿人民币财政刺激,中长期需改革财政模式以支持消费驱动转型 [6] - 走出去:企业计划通过港股IPO融资拓展海外市场,从东南亚延伸至拉美、东欧等地 [6] - 减产能:当前民企主导的分散产能结构使改革难度加大,需改变地方GDP考核方式以推动转型 [7] 全球经济影响 - 多数国家与美国的谈判不会顺利,仅地缘依赖型国家(如日韩)可能短期达成协议但不会排斥中国 [11] - 全球贸易下行或对中国GDP造成1.5至2个百分点的冲击 [8]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受国家队救市支撑但成交量萎缩,港股因分散投资趋势和美元地位削弱更受内地投资者看好 [15][16][17] - 建议通过增发人民币国债和港股IPO增加人民币资产供给,把握美元主导地位下降的机遇 [18] 长期战略调整 - 提出"2030中国市场战略",目标五年内内需消费增长30%,逐步对外资开放并实现零关税、零补贴 [18]
江苏税务发布服务“走出去”企业二十条
新华日报· 2025-04-29 22:38
江苏企业"走出去"概况 - 截至2024年江苏共有2448户境内投资者在118个国家(地区)设立3915个境外企业 新增对外投资项目1511个同比增长21.6% 实际直接投资金额2241.35亿元 境外收入超万亿元 [1] -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吸引202家企业和机构入驻 占西哈努克省企业总数的70% 创造3.2万个就业岗位 [2] - 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入驻企业超140家 涉及建材纺织汽车等行业 雇佣当地员工2.3万人 总产值24.5亿美元 带动中国出口8亿美元 累计上缴东道国税费2.5亿美元 [2] 重点企业海外布局案例 - 红豆集团江苏中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合规经营策略应对风险 包括执行当地劳工法 设立法律服务中心 获得税务部门跨境指导 [2] - 江苏永元投资有限公司建成埃塞俄比亚首个国家级工业园区 一期开发2.33平方公里 建设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2] -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沙特设立首个海外研发中心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RCEP区域智能工厂订单量同比增长45% [2] 税务支持政策创新 - 江苏省税务局推出二十条举措 包括"四个一"沟通机制(一规划/一平台/一号通/一员式) 在境外园区设立跨境税费政策服务站 [3][4] - 提供政策确定性服务 推进预约定价安排谈签 组建全税种专业团队 建立企业成长档案 定制全周期税收服务 [3] - 重点解决复杂跨境涉税业务 如与泰国税收协定中的饶让抵免条款应用 视同已缴税款计算抵免税额 [6] 企业跨境服务实践 - 江苏省海外合作投资有限公司移植中国开发区管理经验 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 已帮助20余家企业实现高效落地 [7] - 计划深化跨境税收服务站建设 拓展绿色能源智慧化等新领域合规服务 [7] - 江苏谷登重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国生产基地享受企业所得税免征优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