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部都会区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施政报告强调北部都会区,持续推荐中建国际
长江证券· 2025-09-21 07:28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 维持[9] 核心观点 - 香港施政报告强调加速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 该区域面积和未来人口约占香港三分之一 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 能创造大量职位 提升生产力[2][6] - 北部都会区发展组织架构更为明晰 引入社会资本开发模式更成熟 配套交通建设全速推进[10] - 中国建筑国际作为香港基建龙头 充分受益于北部都会区建设 香港地区新签订单市占率约44% 内地MiC业务实现一线城市全覆盖[10] 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 - 成立北部都会区发展委员会 由行政长官领导 下设三个专组: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财政司司长领导)、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政务司司长领导)、规划及发展工作组(财政司副司长领导 设项目监督办公室)[10] - 引入1.5级开发 BOT 双信封制 土地参股 按实补价等机制 着重突出社会资本参与[10] - 1.5级开发允许在土地最终成熟开发前先建设临时性低密度设施 双信封制同时评审标价和产业发展方案 土地参股允许政府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项目公司[10]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新田科技城发展纲要首次提及 联动医学院与医院建设[10] - 古洞站和洪水桥站工程全速进行 将分别于2027年和2030年竣工[10] - 北环线主线和支线合并推展 目标2034年或之前同步开通[10] 中国建筑国际业务发展 - 香港地区新签订单市占率约44% 得益于北部都会区大订单新签落地[10] - 香港特区政府中期财政预测的基本工程开支由平均每年约900亿港元增加至未来平均每年约1200亿港元[10] - 内地MiC业务实现一线城市全覆盖 已进入北京 广州 上海 深圳 今年上半年在北京落地两个标杆项目[10] - 维持2025年双位数业绩指引 按33%派息率和105亿归母净利润推算 当前市值对应2025年股息率约6.6%[10]
拆墙松绑、破旧立新: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加速推进
新华网· 2025-09-19 04:51
北部都会区战略定位 - 香港北部都会区与深圳接壤 面积和未来人口约占香港三分之一 是香港战略发展区域 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 能创造大量职位 提升生产力[1] - 北部都会区是引领香港未来发展的引擎 是创科产业的重要载体 也是与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合作的重要基地[1] - 新田科技城位于北部都会区心脏地带 其中新田一带约20公顷创科用地将陆续交由香港科技园公司发展和营运[3] 政策与制度创新 - 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 订立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专属法例 授权特区政府制定简化法定程序[1] - 引入快速审批制度 以试点形式推行分阶段开发模式 灵活批拨土地 推动企业落户和投资[2] - 简化行政措施 降低建筑成本 设计不同融资方案 容许按实补价 鼓励市场参与北部都会区发展[3] 产业发展与产城融合 - 北部都会区建设迈出产城融合实质步伐 通过交通网络加密与产业政策倾斜 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界面[2] - 建议将北都大学城打造成科研成果转化中心 邀请有规模和研发能力的科技企业参与 实现校企合作与创新协同发展[3] - 科技园公司正就新田科技城园区进行总体规划研究 全力推进项目 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集群协同合作建构完整创科产业链[3] 组织架构与实施机制 - 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负责探索创新投融资和运营模式 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专注于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引入 规划及发展工作组统筹整体规划与建设推进[2] - 特区政府采取拆墙松绑 破旧立新措施 体现出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的决心 改革求变的信心和志在必得的意志[2] - 分阶段开发模式特别针对洪水桥商业用地施行 有助提升地产商开发及财务灵活性[3]
李家超:施政报告多举措力促香港经济发展 未来新机遇将更聚焦于“走出去”
智通财经· 2025-09-18 05:57
经济发展策略 - 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作为香港经济新引擎 推动大学城建设和专属法律制定 [2] - 成立北都发展委员会以简化行政程序并制订优惠政策包吸引产业落户 [2] - 发挥香港"引进来、走出去"和"出海"平台作用 深化国际交往合作 [1][3] 产业革新与科技应用 - 成立AI效能提升组统筹政府部门应用AI技术 推进AI+发展和AI政务 [1] - 强化金融、贸易、航运、创科及法律服务中心等国际中心地位 [3] -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建设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3] 民生改善措施 - 持续增加公营房屋供应和土地储备 满足住房及经济发展需求 [4] - 发展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 推广自动驾驶车辆便利交通 [4] - 深化医疗改革并强化基层医疗 增加医护人手及推动中医药发展 [4] 社会支持与保障 - 支援中小企和发展多元经济 推动渔农业及宠物友善场景 [4] - 确保本地工人就业优先 精准扶贫并加强少数族裔支援 [4] - 推广居家安老与院舍照顾结合 优化大湾区养老安排应对高龄化 [4]
这座超一线城市,加速“融湾”
36氪· 2025-09-18 02:13
图片来源:《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2023年公布的《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这块毗邻深圳的区域,将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今年以 来,李家超在不同场合提到希望加快北部都会区建设,并且不止一次用"心急如焚"来形容其心情之迫切。 在专家看来,香港发展一直面临着空间不足、资源约束的难题,同时其核心区距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其他支点城市太远,从物理空间上限制了香港 的发展潜力和融入大湾区建设的深度。北部都会区建设将大大提升香港与广深在科技和产业上的衔接、协作,从而使香港与广深在地理上"更亲 近",产业结合上"更紧密"。 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例,在深圳河两侧以"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理念构建,是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交汇点,总面积 约3.89平方公里。 新华社消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7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其任期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李家超宣布,决定提升北部都会区(以下简称"北都")发 展的决策层次,将成立由他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简化行政流程,拆墙松绑,加速推进北都建设。 由特区行政长官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由财政司司长任组长的发展及营 ...
加快发展北都区,李家超打出“组合拳”
第一财经· 2025-09-17 09:25
李家超在香港立法会发表施政报告时说,北都区是香港的战略发展区域,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发展潜 力,"虽然政府过去三年已加快建设,但北都幅员广阔,所需资源投资庞大,我一直为此心急如焚。北 都建设务必加速推进"。 李家超认为,北都区的基本规划已出台,现时是加快发展、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为此, 他决定提升北都区发展的决策层次,成立由本人担任主席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发展 及营运模式设计组由财政司司长任组长,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由政务司司长任组长,规划及发展工作 组由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 为了加快开发建设速度,特区政府会简化行政措施,拆墙松绑,包括:引入快速审批制度,借鉴先进建 筑方法,降低工程成本并缩短工期;以试点形式推行分阶段开发模式,参考内地"1.5级开发"概念,先 建设和营运零售、娱乐、会展等低密度设施,再落实长远发展;以多元开发模式,包括原址换地、片区 开发等,推动市场参与;灵活批拨土地,推动企业落户和投资。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对此解读,特区政府在北都区试行更灵 活的土地批拨政策,有利于企业参与北都开发,利好企业进驻。 值得一提的是,李家超还表 ...
陈茂波:香港全年GDP增长预测维持在2%至3%
新华财经· 2025-06-02 10:32
香港经济最新状况 - 香港特区政府聚焦四个方向:巩固市场基本面、以改革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开拓新市场和新机遇、加速北部都会区发展 [1] - 香港第一季度实质本地生产总值按年增长3.1%,较上一季的2.5%进一步加快 [1] - 经季节性调整后,第一季度实质本地生产总值按季增长1.9% [1] 经济政策与市场巩固 - 香港实行开放型经济政策,保障货物、资金、人才与资讯自由流动 [1] - 通过强化出口信用保险等措施支持企业,稳定出口,维持市场稳定 [1] 经济升级转型 - 全力建构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产业生态,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2] - 加快推进算力、算法、数据、人才及资金五大关键要素的整体提升 [2] - 推动AI在各行各业的融合应用,举办多个论坛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和技术 [2] 市场拓展 - 加强与传统市场的联系,同时拓展"全球南方"新兴市场 [2] - 通过出口信用保险、"BUD专项基金"、电商发展资助等措施协助企业 [2] 区域发展 - 加速北部都会区建设以及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动发展 [2] 经济预测 - 2025年全年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维持在2%至3% [2] - 基本和整体消费物价通胀率预测分别维持在1.5%及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