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股价两连板!七匹狼回应:未投资摩尔线程和宇树科技
新浪财经· 2025-09-25 12:20
股价表现 - 公司连续第二天涨停 9月25日报9.35元/股 [1] 股权投资关系 - 公司未直接投资摩尔线程和宇树科技 但母公司通过深创投平台间接持有两家公司股权 [1] - 母公司福建七匹狼集团旗下参股平台深创投参与摩尔线程A轮投资 并参与宇树科技B+轮至C轮投资 [1] - 控股股东对两家公司的投资属于财务投资行为 与公司主营业务无直接关联 不会影响经营业绩 [1] 被投企业动态 - 摩尔线程被誉为中国版英伟达 为国内全功能GPU自主研发企业 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 [1] - 宇树科技计划2025年10月至12月提交IPO申请文件 目前正积极推进准备工作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75亿元 同比下降5.93% 归母净利润1.60亿元 同比下滑13.93% [2] - 扣非净利润2910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61.35% [2] - 通过理财产品及股票投资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9740万元 政府补助2666万元 合计贡献利润1.31亿元 [2] -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2259万元 由正转负 [2]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继续专注于七匹狼品牌男装及针纺类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2] - 采用直营与加盟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产品 [2]
我,公司创始人,不接受产业资本的钱
投中网· 2025-09-18 06:33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产业资本真的不香了? 作者丨 王满华 来源丨 投中网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短暂刷屏了我的朋友圈,文章开头提到一家正在融资路演的企业,创始人明确提出"本轮融资,绝对不要产 业方的钱"。 说实话,这一态度的确颠覆了我的认知,因为过往无论是从公开投融信息,还是与投资人的交流中,产业投资都是高频词,有 LP 甚至表示过只愿意投资产业资本。 于是,我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打听,发现上述表达并非个例,甚至可以说已经在创业圈达成了某种"共识"。比如医疗健康领域 FA 文忆告诉我,她目前负责的项目中,就有创始人表示"不要产业资本的钱, CVC 也不想见"。 另有几位硬科技创业者也直 言:"非必要不考虑产业资本"。 有意思的是,就在我写稿过程中,一位创始人发给我了一份 BP ,我随口问到:你更倾向的机构类型是什么?他回了我两个 字:"财投"。 难道说,产业资本真的不香了? "非必要不考虑产业资本" 陈瑞是一家硬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其公司业务属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一环,是目前一级市场最火热的赛道之一。因此,主 动找上门来的机构不在少数。 作为掌握话语权的一方,陈瑞心中对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了优先 ...
14.7亿搭上鸡尾酒大佬:神秘温州富商重金入股百润股份,跃居第二大股东
新浪财经· 2025-09-15 08:19
股权交易概况 - 控股股东刘晓东以协议转让方式向刘建国转让6300万股股份 占总股本6.01% 转让价款达14.7亿元[1] - 转让单价为23.337元/股 按协议签署日前一日收盘价九折计算[9] - 交易完成后刘晓东持股比例从40.56%降至34.58% 刘建国成为第二大股东[8] 刘建国投资背景 - 刘建国为温州富商 曾以超20亿元将奔腾电器厨房电器业务出售给飞利浦[1][3] - 2010年收购日本高尔夫品牌本间 2016年推动本间高尔夫在港上市 持股市值达37亿元[4][5] - 此次投资百润股份属于长期财务投资 不谋求参与管理 并承诺未来可成为一致行动人[8] 百润股份经营状况 - RIO预调鸡尾酒市占率连续多年全国第一[7]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6.61%至30.48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15%至7.19亿元[7]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8.56%至14.89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32%至3.89亿元[7] - 公司自2021年股价高点141.94元/股下跌超80%至25.76元/股[9] 威士忌业务布局 - 2024年上半年正式发布多款威士忌产品 崃州蒸馏厂累计灌桶达50万桶[10] - 威士忌业务收入尚未在半年报中体现[10] - 威士忌业务契合国内烈酒升级趋势[11] 战略协同预期 - 刘建国的国际品牌和资本运作经验可助力渠道优化和高端化尝试[11] - 威士忌与高尔夫消费群体存在契合度 可能实现圈层互相渗透[11] - 酒水行业商业模式稳定性优于电器行业[11]
二季度以来险资调研超1200次 医药、制造等行业上市公司成热门
证券日报· 2025-09-01 02:33
险资权益投资配置趋势 - 二季度保险机构调研上市公司总数达1220次 较一季度929次增长31.3% [1] - 前4个月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约2.67万亿元 占资金运用余额13.6% 达4年高点 [1] - 未来险资权益投资占比可能继续提升 行业股权投资能力有望加强 [2][3] 重点调研行业及个股表现 - 医药和制造行业是险资调研热门领域 迈瑞医疗以52次调研居首 [1] - 南极电商获险资调研19次 作为线上转型服装商受疫情影响较小 [2] - 二季度迈瑞医疗股价区间涨幅13.1% 南极电商涨幅83.5% 德赛西威涨幅73.86% [2] 险资举牌行为特征变化 - 今年险资举牌案例共16例 涉及9家以大中型险企为主 [3] - 举牌目的转向财务投资 更倾向银行股和H股以获取长期稳定收益 [3] - 举牌主体较2015-2016年发生变化 昔日大户当前沉寂 [3] 细分领域投资逻辑 - 医疗器械行业预计未来10年保持10%复合增长 龙头企业估值看涨 [2] - 险资关注疫情对全球销售网络影响及后疫情时代产品布局 [2] - 品类扩张能力成为险资考察企业的重要指标 [2]
平安举牌人寿、太保玄机
核心观点 - 中国平安连续举牌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H股,持股比例均达5.04%,引发市场关注[6] - 举牌行动被解读为"资产荒"下的财务投资需求,同时释放行业支持信号[10][14] - 选择H股而非A股,体现追求性价比的财务投资考量[13] - 持股比例精准控制在5.04%,显示精心设计的"信号"释放意图[13] - 举牌保险央企H股可分流监管对险资持续加仓银行股的关注[14] 市场反应 - 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股价应声上涨,带动保险板块整体走强[8] - 市场普遍解读为行业龙头看好保险板块,部分分析师视为行业拐点信号[8] - 另有猜测认为举牌可能与香港子公司业务布局有关[8] 投资逻辑 - "资产荒"背景下,保险资金寻求兼顾安全性与收益率的投资标的[10] - 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H股年初股息率维持在5%-6%,符合险资配置需求[13] - 会计准则变化使高股息股票分红可通过OCI科目计入利润[11] - 与过去举牌伴随战略整合不同,当前举牌更多是财务投资和行业姿态表达[15] 操作细节 - 两次举牌间隔仅四天,持股比例均精确控制在5.04%[6][13] - 选择折价幅度更大的H股而非A股,强化财务投资属性[13] - 年初已悄然增持太保股份,近期集中买入才触及举牌线[13] 行业影响 - 举牌行动使险资投资布局从集中于银行股转向更均衡的配置[14] - 与央企同行保持"在场"关系,展现行业支持姿态[14] - 标志着险资举牌逻辑从战略并购转向财务投资和信号释放[15]
保险公司为何会举牌另一家保险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8-19 05:38
核心观点 - 中国平安近期举牌中国太保H股 主要基于财务投资逻辑 核心动因是高股息配置价值和行业基本面改善预期 [1][2] - 保险行业短期受预定利率下调催化 激活渠道销售动能 中长期受益于利率回升和权益市场回暖 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3][4] 投资动向分析 - 中国平安以每股32.0655港元均价买入中国太保H股174万股 总持股达1.4亿股 占港股流通股比例5.04% 触及举牌线 [1] - 2025年以来平安人寿已8次举牌H股银行 涉及邮储银行(3次)、招商银行(3次)和农业银行(2次) 平均每月1次举牌操作 [1][2] 财务投资逻辑 - 举牌标的具备高股息属性 中国太保H股近12个月股息率达3.28% 显著高于长债收益水平 [2] - 投资策略聚焦H股银行及保险板块 核心逻辑是银保渠道改善带来的基本面提振 [2] 行业短期催化 - 人身险行业预定利率将于8月31日下调:普通型产品降50bp至2.0% 分红险降25bp至1.75% 万能险降50bp至1.0% [3] - 预定利率调整触发"炒停售"现象 保险销售渠道近期冲量动力显著增强 [3] 中长期估值支撑 - 固收资产收益预期改善: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84%低点回升至1.98% 利差损风险持续收窄 [4] - 权益资产收益提升:新会计准则下股市回暖显著增强险企三季度盈利预期 [4] - 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预期有望持续利好寿险股估值提升 [4]
*ST金比: 关于投资苍穹数码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3 14:18
对外投资概述 - 公司拟以5000万元人民币向苍穹数码增资,占增资后股权比例的2.5641%,投前估值19亿元 [1][5] - 本次投资已通过公司董事会审议,无需提交股东大会,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 [1] - 增资价款中超出认缴注册资本部分将计入苍穹数码资本公积金 [5] 投资标的基本情况 - 苍穹数码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1.2976亿元,实控人徐文中持股22.19% [2][3] - 主营业务为地理信息产业(3S技术),涵盖平台开发、数据加工及行业解决方案 [2] - 2024年营收7.7326亿元,净利润8753万元,2025年Q1营收5673万元,净亏损726万元 [4][5] 股权协议核心条款 - 业绩承诺:苍穹数码2026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6亿元,若低于1.28亿元将触发回购条款 [8][9] - 回购机制:若未达业绩或2028年底前未上市,公司可要求按投资本金加LPR利息回购股权 [11][12] - 支付条件:增资款支付需满足内部决策、无重大不利变化等6项前提 [5][6][7] 投资目的与资金安排 - 投资目标为探索新兴业务并储备优质项目,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1][13] - 公司现金储备充足,截至2025年Q1货币资金5700万元,理财1亿元,银行授信1亿元 [14] - 本次为财务性投资,不影响现有主业,长期看符合股东利益 [13][14]
中国店王SKP股权出售接近“落槌”,知名美元基金入局
搜狐财经· 2025-05-06 09:41
股权交易 - 博裕五期美元基金通过关联方拟收购北京SKP 42%-45%股权,交易后与Radiance公司共同控制北京SKP [1] - 交易前Radiance持有60%股权,交易后降至42-45%,北京华联彻底退出(原持股40%)[1] - 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成立于2021年3月30日,最终控制人为知名私募机构博裕投资 [1] - 此前报道显示SKP商场业务整体估值在40亿至50亿之间 [1] 经营结构 - 交易后北京SKP保持原有运营管理结构,Radiance仍保留控制权 [1] - Radiance高管名单包含北京华联集团董事长吉小安,显示经营层面变化有限 [2] - 博裕更多以财务投资者身份入局,不改变现有管理模式 [2] 市场份额 - 2024年北京SKP在各地市场份额:北京10-15%、西安15-20%、成都10-15%、武汉0-5% [2][3] - 百货零售市场中,北京SKP在西安市场份额最高达到15-20% [3] 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北京SKP旗下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8% [3] - 2025年生日庆开启日当天销售额同比2024年增长15% [3] - 2024年北京SKP离境退税顾客数量同比增长104% [5] - 成都SKP"即买即退"销售额增幅达224% [5] 业务创新 - 北京SKP自2019年起作为首批试点开展"即买即退"服务 [5] - 境外旅客来华旅游热情高涨有望进一步提振业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