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出行

搜索文档
元UP上市品鉴会&交车仪式·临沂站圆满落幕 共启电动新篇章
齐鲁晚报· 2025-09-14 14:38
产品发布与市场定位 - 元UP上市品鉴会暨交车仪式在山东临沂举办 定位"潮流新域"面向年轻用户群体[1] - 元系列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 成为纯电SUV市场重要产品矩阵[12] - 新车以"科技 品质 年轻化"为核心 主打"人生第一台纯电SUV"市场定位[12] 产品特性与技术配置 - 续航里程达301公里 支持快速充电功能满足日常通勤需求[17] - 配备DiLink智能网联系统 语音交互 NFC钥匙和APP远程控车等智能功能[17] - 基于先进平台打造 具备车头泊入车尾泊出 窄车位自动收后视镜等人性化设计[6] 用户体验与品牌活动 - 现场设置星光尾箱剧场 元气焕能站 DIY手作等互动区域强化生活方式体验[4] - 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示产品特性 特别吸引女性用户关注智能科技功能[4][6] - 交车仪式温馨隆重 新车车主获得交车鲜花和礼物品[10] 技术升级与未来发展 - 即将进行最大规模OTA升级 实现近20项功能更新[18] - 升级内容包括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新功能 提升用车体验[18] - 产品持续丰富品牌矩阵 体现与用户同行创新态度[20]
综述|中德汽车产业携手开拓转型新机遇
新华社· 2025-09-14 08:11
展会概况 - 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于9月9日至14日在慕尼黑举行 参展德国企业超过300家 中国企业超过110家 成为展会两大主力[1] -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作为车展重要板块 吸引宝马 大众 梅赛德斯-奔驰等德国车企高管与中国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产业转型与合作机遇[1] 产业合作态势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指出德中汽车产业在智能网联 自动驾驶和电动出行等关键技术领域保持密切合作 已形成卓越高效的生态体系[1] - 合作从整车环节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 两国科技企业 电池企业和制造企业在展会携手亮相 显示合作成果在更广领域拓展[2] 德国车企战略布局 - 宝马集团董事长表示与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 智能驾驶 "软件定义汽车"等领域合作 帮助推出更具创新力的"新世代"电动车型[2] - 大众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强调德中跨行业合作是实现汽车行业向更智能 更安全出行转型的最强大引擎之一[2]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宣布加大在华投入 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投资超过14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技术研发[2] 零部件与技术合作 - 德国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集团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研发"软件定义汽车"技术 率先在中国落地后推广至其他市场[3] - 奇昊汽车在中国设有两处工厂生产车身结构件 与中国客户联系日益紧密 中国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全球业务交流[3] 智能驾驶领域合作 - 卓驭科技与德国大众汽车合作7年 联合研发的多款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型已推向市场 国内外业务持续增长[3] - 大众汽车与卓驭科技建立新型双向研发伙伴关系 打破传统单向供需模式 经过多年实验室检验和道路测试逐步成熟[4] 中国企业全球化进展 - 小鹏汽车展示智能电动车 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 与大众集团开展四次深度合作 联合研发电子电气架构将用于中国市场多种车型[5] - 小鹏汽车正积极推进在欧洲的本地化布局 强调欧洲与中国车企应加强沟通交流 在竞争中合作共赢[5] - 广汽集团董事长认为中德企业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特别是在制造环节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可互相学习[5]
综述丨中德汽车产业携手开拓转型新机遇
新华网· 2025-09-14 08:09
展会概况 - 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在慕尼黑举行 德国企业300余家和中国企业110多家参展 成为展会两大主力[1] - 展会重要板块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吸引宝马 大众 梅赛德斯-奔驰等德国车企高管与中国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产业转型合作机遇[1]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现状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指出德中汽车产业在智能网联 自动驾驶和电动出行等关键技术领域保持密切合作并不断取得进展[1] - 两国汽车产业合作已形成卓越高效的生态体系 为消费者带来兼具创新活力 成本效益和绿色低碳的产品与解决方案[1] - 合作从整车环节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 两国科技企业 电池企业和制造企业携手亮相[2] 德国车企合作案例 - 宝马集团与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 智能驾驶 "软件定义汽车"等领域合作 帮助推出更具创新力的"新世代"电动车型[2] - 大众集团强调德中跨行业合作是实现汽车行业转型目标的最强大引擎之一[2]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加大在华投入 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投资超过14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技术研发[2] 零部件供应商合作 - 德国零部件生产商奇昊汽车在中国设两处工厂生产车身结构件供应中国品牌 全球业务交流日益紧密[3] - 采埃孚集团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研发"软件定义汽车"技术 先在中国落地再推广至其他市场[3] 智能驾驶技术合作 - 卓驭科技与德国大众汽车合作7年 联合研发的多款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型已推向市场 国内外业务持续增长[3] - 大众汽车与卓驭科技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打破传统单向供需模式 共同研发[4] 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 - 小鹏汽车展示智能电动车 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全家桶" 与大众集团开展四次深度合作[5] - 小鹏汽车积极推进在欧洲的本地化布局 将联合研发的电子电气架构用于中国市场的各类车型[5] - 广汽集团认为中德企业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包括制造环节和绿色发展理念[5]
博世2024财年:市场承压下的战略坚守与创新探索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2 09:42
财务业绩 - 2024财年实现销售额903亿欧元 同比下降1.4% 调整汇率影响后降幅为0.5% [3] - 息税前利润31亿欧元 利润率3.5% 较上年48亿欧元利润和5.3%利润率有所下滑 [3] - 实现正自由现金流9亿欧元 流动资金82亿欧元 权益比率44.3% [4] 区域表现 - 欧洲市场销售额445亿欧元 下降4.9% 调整汇率后降幅4.6% [3] - 美洲市场销售额178亿欧元 增长4.8% 调整汇率后增幅5.7% [3] - 亚太市场销售额280亿欧元 增长0.7% 调整汇率后增幅2.8% [3] - 中国市场销售额14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占集团总销售额20% [4][6]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出行业务销售额558亿欧元 同比下降0.7% 调整汇率后实现0.2%增长 [3] - 研发支出78亿欧元 占销售额比例8.6% 资本支出51亿欧元 [4] - 过去五年前瞻性投资额约570亿欧元 [4] 战略规划 - 2030战略目标为年均销售额增长至少6% 利润率至少7% [5] - 计划未来五年成为各关键市场排名前三的供应商 [5] - 新设2.5亿欧元创投基金 聚焦能源效率与人工智能领域 [5] - 2025年将有50个新项目投入量产 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欧洲 [5] 创新投入 - 中国市场研发投入119亿元人民币 占销售额约8% [6] - 智能驾控累计帮助200+车型出海 首个自主品牌出海项目2022年量产 [6] - 积极研发氢气内燃机技术 纵横辅助驾驶升级版出海项目2026年第一季度量产 [5][6] 行业环境 - 全球汽车产量下降 电动出行与辅助驾驶技术普及速度低于预期 [3] - 建筑和机械行业持续低迷 对业务增长造成压力 [3] - 中国市场成为创新关键基地 本土开发产品将服务全球市场 [6]
今年将投产50个电动出行项目! 博世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未来五年要在各关键市场跻身前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9 07:46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销售额903亿欧元,同比下降1.4%(调整汇率后降幅0.5%)[1] - 息税前利润31亿欧元(2023财年48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3.5%[1] - 正自由现金流9亿欧元,流动资金82亿欧元(2023财年74亿欧元)[1] - 前瞻性投资约130亿欧元(资本支出51亿欧元+研发支出78亿欧元)[1] 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市场销售额445亿欧元(下降5%)[2] - 北美市场销售额160亿欧元(增长5%)[2] - 南美市场销售额18亿欧元(增长6%,调整汇率后12%)[2] - 亚太市场销售额281亿欧元(增长1%,调整汇率后3%)[2] - 中国市场销售额1428亿元人民币(约183亿欧元,增长2.7%)[2]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出行板块销售额558亿欧元[4] - 消费品业务销售额203亿欧元(增长1.6%)[4] - 工业技术业务销售额64亿欧元(下降13%)[4] - 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销售额75亿欧元(下降2.7%)[4] 战略目标与调整 - 2030年目标:年均销售额增长≥6%,利润率≥7%[1] - 2026年目标利润率7%[3] - 全球员工总数41.79万人(减少2.7%),欧洲/德国为主要调整区域[3] - 深化本土化战略,提升供应链韧性[3] 中国市场动态 - 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3%~4%[3] - 电机/电桥/电控等核心产品在中国研发量产[3] - 开发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中国团队主导)[7] - 考虑支持国外同类产品需求[3] 技术布局 - 2024年50个电动出行项目投产(主要在欧洲和中国)[7] - 推出纵横辅助驾驶系统及AI智能座舱平台[7] - 秋季将推出液压线控制动解决方案[7] - 软件业务具备全栈技术优势[7] 行业挑战 - 全球汽车产量从2023年9400万辆降至2024年9300万辆[1] - 电动出行/辅助驾驶业务增长未达预期[5] - 新技术盈利面临痛苦期[7] - 中国市场竞争激烈需持续优化成本[1]
博世集团2024年在华营收1427亿元 中国市场成为重要创新基地
新华财经· 2025-05-08 15:47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实现销售额903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为31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为3.5% [1] - 2024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14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 [1] - 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4% [1] - 目标到2030年实现销售额6%至8%的年均增长 [1] - 计划2025年实现销售额1%至3%的自然增长,息税前利润率将较2024年显著提升 [2] 战略规划 - 坚持2030战略目标,致力于业务持续增长并提升财务独立性 [1] - 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成为核心市场中排名前三的供应商 [1] - 致力于到2026年实现7%的目标利润率 [1] - 将继续专注于成本优化、架构调整,同时聚焦盈利性业务 [1] - 计划通过投资、创新和并购推进增长战略,深化区域化战略 [2] 业务发展 - 在智能出行领域,电动出行、氢能以及软件定义汽车将是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 - 2025年将有50个新电动出行项目投入量产,主要在欧洲和中国 [2] - 在电动工具领域计划推出大约90款新产品 [2] - 正在将新的Matter连接标准应用于家电产品 [2] - 在非洲筹建首个家电工厂,计划年产35万台烤箱 [2] 并购与投资 - 计划收购江森自控全球家用和轻型商用暖通空调业务及日立40%股权,金额为80亿美元(74亿欧元) [3] - 收购完成后预计带来额外1%至2%的销售额增长 [3] - 罗伯特·博世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将设立新一轮2.5亿欧元的创投基金 [1] 中国市场 - 2024年在中国研发投入达119亿元人民币 [3] - 中国正日益成为集团的创新基地之一,技术创新成果将分享至全球网络 [3] - 博世舒适科技上海嘉定工厂将投产国产冷凝壁挂炉,达到欧洲同等质量和生产工艺 [3] 产品与技术 - 展示了最新的博世纵横辅助驾驶系统及AI智能座舱平台 [2] - 消费者的全新需求将为消费品业务带来重要增长机遇 [2]
海斯坦普亮相上海车展 彰显技术领导力与创新卓越实力 致力成全球汽车产业首选合作伙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4 11:51
公司参展与战略定位 - 海斯坦普亮相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展示电动出行领域最新技术与产品创新成果 [1] - 公司以"不止于行 不缚于境"为主题 致力于成为亚洲原始设备制造商首选全球合作伙伴 [1] - 执行主席Francisco J Riberas亲临展会 强调中国作为核心战略市场的地位 [1]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推出Ges-Gigastamping一体化白车身技术 通过零件整合实现安全性能提升与整车减重 [2] - 开发能源兼容平台概念 适配内燃发动机 插电式混合动力 纯电动及增程式电动多种动力总成 [3] - 展示Highpertube底盘解决方案 采用高强度管状材料提升碰撞安全性与行驶性能 [3] - 首次推出先进转向节刀锋结构Ges-Blade 通过高强度钢材与焊接技术减轻重量并优化生产成本 [3] 电池系统创新 - 自主研发Ges-Enubox电池盒解决方案 结合安全性 轻量化与成本优化三大核心性能 [4] - 电池盒本体采用集成托盘与盖板设计 可适配各类电池技术并提供极致防护 [4] 机构件创新成果 - 子公司爱德夏推出电动滑动门系统 集成定制软件支持移动应用与语音控制 [5] - 系统配备防夹安全功能与三件式轨道设计 减少重量并降低制造成本 [5] 中国市场布局 - 自2007年进入中国以来已建立13个生产基地 2个研发中心及5000名本土员工团队 [6] - 2018年与北京海纳川成立合资公司 强化与国际车企战略协同及本土产业链融合 [6] 公司全球概况 - 业务覆盖全球24个国家 拥有115家生产工厂(5家在建)及13个研发中心 [7] - 全球员工超过43000名 2024年营业额达120.01亿欧元 [7] - 在西班牙证券交易所上市 股票代码GEST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