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IPO
icon
搜索文档
刚刚,今年最大造车IPO诞生了!
新浪财经· 2025-09-25 16:10
来源:市场资讯 此次上市,奇瑞汽车以30.75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招股结果显示,奇瑞汽车公开发售部分获得238倍超额认购,创下今年港股新股认购纪录,同时吸引多 家基石投资者认购。 从过往业绩来看,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7.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024年,奇瑞汽车以229.5万辆的全球销量再创历史新高。 (来源:智超讲财商) 9月25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港股迎来今年最大车企IPO。 2025年成为奇瑞汽车上市的关键节点。 今年2月,奇瑞汽车重启港交所上市申请;8月,奇瑞汽车通过证监会"全流通"备案;9月7日,奇瑞汽车 顺利通过港交所聆讯;9月17日,奇瑞汽车启动招股,并将于9月25日在港交所上市交易。 从2004年首次启动上市计划,到历经金融危机、借壳失败、混改重组等多重挑战,这家"国内最后一家 未上市整车企业"终于圆梦资本市场。 目前,奇瑞汽车旗下包含五大品牌,即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每个主要品牌都有独 ...
奇瑞港交所挂牌上市,21年长跑终圆梦
雷峰网· 2025-09-25 12:25
" 2025年港交所迎来的规模最大车企IPO项目。 " 作者丨 马广宇 编辑丨田哲 奇瑞海外业务也远超预期,自 2003 年起,奇瑞连续 22 年位居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榜首,产品覆盖 100 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全球销量超 1300 万辆。 奇瑞的第七次IPO终于成功。 雷峰网消息,9月25日上午,奇瑞汽车(股票代码:09973)历经两次递表后,正式登陆港交所挂牌上 市,上市后,奇瑞汽车的开盘价为 34.2 港元/股。 据资料显示,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新车研发、下一代汽车技术研发、海外市场拓展及芜湖生产设施升级, 剩余部分补充营运资金。 在奇瑞公布的公告中,奇瑞将从拥有的 54.7 亿股中拿出不超过 3.69 亿股(约占总股份的 6.74%)用做 员工激励,一股售价 3.4 元,从授予日起的 6 年内为锁定期。 据已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24 年全球乘用车总销量为 7430 万辆,奇瑞以 229.5 万辆的销量跻身全球前 二十大车企,以 49.4% 的同比增速在该榜单中位列第一。此外,奇瑞也是全球前二十大车企中唯一实现 燃油车、新能源车、国内、海外销量四项指标均增长超 25% 的企业。 在国内市场,奇瑞乘用车 ...
【IPO追踪】募资超90亿,奇瑞汽车登陆港股大涨超10%
搜狐财经· 2025-09-25 02:55
历经二十余年的上市长跑,奇瑞汽车(09973.HK)于9月25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市场反应热烈。截至发稿,奇瑞汽车股价上涨10.37%,总市值达1957亿港 元。 作为今年港股市场唯一成功上市的整车企业,奇瑞汽车本次IPO募资总额达91.45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规模最大的IPO项目之一。 公司此次发行2.97亿股,发售价为30.75港元,超额分配的发售股份数目为4460.95万股。 在全球招股期间,奇瑞汽车受到投资者青睐,在香港公开发售获得308.18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1.61倍认购。奇瑞汽车引入了高瓴旗下的HHLRA、香港景 林、大家人寿、国轩香港及晶汇瑞盈等13家基石投资者,基石投资者获分配的发售股份数目为1.48亿股,按30.75港元发售价计,涉及金额共计约为45.66亿 港元。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元老级企业,奇瑞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公司全球销量达229.5万辆,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二。自2003年起,奇瑞 已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收入突破千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较2022年大幅增长 232%。 业绩方面, ...
奇瑞汽车香港IPO定价每股30.75港元,位于招股价区间高端
经济观察报· 2025-09-22 08:24
奇瑞汽车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商之一,2024年营收达26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4%。此次IPO募 资净额将主要用于研发新车型、下一代汽车技术、拓展海外市场及升级生产设施。公司股票预计于9月 25日(周四)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此前公开招股首日即获超额认购约10倍,市场反应热烈。 9月22日讯,奇瑞汽车(09973.HK)将其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价确定为每股30.75港元,处于 招股价区间(27.75-30.75港元)的最高端。此次定价源于投资者认购需求强劲,初步募资规模约91亿港 元(另有数据显示约101亿港元)。 (原标题:奇瑞汽车香港IPO定价每股30.75港元,位于招股价区间高端) ...
奇瑞汽车将于9月25日上市13家基石投资者认购近46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09-17 18:02
证券时报记者钟恬 9月17日,奇瑞汽车在港交所启动招股,每股发售价27.75港元至30.75港元。 上市文件显示,奇瑞汽车寻求募集至多91.45亿港元,如果后续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最高募资或达 105.17亿港元,预计将于9月25日上市。奇瑞汽车本次IPO计划全球发售2.97亿股H股(占发行完成后总股 份的5.16%),其中90%为国际发售、10%为公开发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的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同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奇瑞汽车是全球前二十大 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销量、燃油车销量、中国市场销量及海外市场销量较2023年均增长超 过25%的乘用车公司。 目前,奇瑞汽车旗下拥有5个品牌,包括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每个主要品牌都有独特的定 位、出行风格和审美认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自2003年以来,奇瑞汽车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乘用车出口量第一。截至2025年8月22 日,奇瑞汽车的乘用车已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300万辆。 奇 ...
奇瑞汽车将于9月25日上市,13家基石投资者认购近46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3:29
奇瑞汽车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产品组 合;用于未来一至三年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用于未来一至四年拓展海外 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用于未来一至四年提升公司位于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 般企业用途。 资料显示,奇瑞汽车是一家乘用车公司,总部位于中国芜湖。公司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多样化且不 断扩展的乘用车产品组合,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满足国内外市场用户的不同及不断变化的需求和 喜好。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的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 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同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奇瑞汽车是全球前 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销量、燃油车销量、中国市场销量及海外市场销量较2023年均 增长超过25%的乘用车公司。 上市文件显示,奇瑞汽车寻求募集至多91.45亿港元,如果后续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最高募资或达 105.17亿港元,预计将于9月25日上市。奇瑞汽车本次IPO计划全球发售2.97397亿股H股(占发行完成后 总股份的5.16%),其 ...
独家|奇瑞汽车计划9月17日开簿招股,目标估值1400亿港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9-16 04:54
IPO基本信息 - 公司将于9月17日开簿招股 目标估值1400亿港元[1] - 计划募集资金15亿美元至20亿美元 约合117亿至156亿港元 有望成为港交所年内最大车企IPO[3] - 已于9月7日通过聆讯 预计本月下旬挂牌交易[1] 财务表现 - 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682.23亿元 净利润47.26亿元[6] - 2023年营收1632.05亿元 同比增长76.2% 净利润104.44亿元 同比增长79.9%[6] - 2022年营收926.18亿元 净利润58.06亿元[6] - 2024年全年营收2698.97亿元 净利润143.34亿元[6] 市场地位与销量 - 2024年全球销量260.39万辆 同比增长38.4% 创历史新高[6] - 海外销量114.46万辆 同比增长21.4% 占比达44%[6] - 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6] - 国内车企销量排名从第八升至第六[6] - 以2024年销量计为国内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8] - 2025年销量目标300万辆 前8个月累计销售172.73万辆[8] 资金用途 - 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扩大产品组合[3] - 投入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3] - 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3] - 提升安徽芜湖生产设施 优化生产流程[3] - 部分资金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3] 上市历程 - 2004年首次启动上市计划 历经二十多年多次尝试[3] - 2024年2月28日首次提交招股书 后因满6个月未获聆讯失效[6] - 8月29日第二次提交上市文件 最终成功叩开资本市场大门[6]
奇瑞汽车计划9月17日开簿招股 目标估值1400亿港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9-16 04:42
IPO基本信息 - 公司将于9月17日开簿招股 目标估值1400亿港元[1] - 公司已于9月7日通过港交所聆讯 预计本月下旬挂牌交易[1] - 计划募集资金15-20亿美元(约117-156亿港元) 有望成为港交所年内最大车企IPO[3] 募集资金用途 - 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扩大产品组合[3] - 投入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以提升新能源与智能化竞争力[3] - 拓展海外市场并执行全球化策略[3] - 提升安徽芜湖生产设施以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效率[3] - 部分资金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3] 财务表现 - 2022年营收926.18亿元 净利润58.06亿元[5] - 2023年营收1632.05亿元 净利润104.44亿元[5] - 2024年营收2698.97亿元 净利润143.34亿元[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682.23亿元 净利润47.26亿元[5] 销售业绩 - 2024年全年销量260.39万辆 同比增长38.4%创历史新高[5] - 2024年出口销量114.46万辆 同比增长21.4%[5] - 海外销量占比达44% 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5] - 国内车企销量排名由第八名升至第六名[5] 行业地位 - 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 公司为国内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7] - 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 公司为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7] 近期进展 - 公司2月28日首次提交招股书 因6个月未获聆讯失效[5] - 8月29日第二次提交上市文件并成功通过聆讯[5] - 2025年销量目标提高至300万辆[7] - 截至8月底累计销售汽车172.73万辆 累计出口79.88万辆[7]
威马汽车停摆两年多又复活!放话将启动IPO筹备 挑战年产100万辆
第一财经· 2025-09-06 23:41
公司经营计划 - 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已接管威马汽车并推动威马EX5和E5车型在温州基地快速恢复生产[1] - 公司制定三步走发展规划:2025-2026复兴阶段年产销1万辆并争取2万辆 2026年量产10万辆[1] 2027-2028年销量目标25万-40万辆并启动IPO筹备[2] 2029-2030年产量目标100万辆且营收1200亿元[3] - 未来5年计划推出10款以上车型 涵盖A00级到C级的轿车/SUV/MPV跨界车 发展纯电动和增程式技术路线[3] 公司治理结构 - 深圳翔飞与宝能汽车存在密切关联 实际控股股东深圳凤宇管理有限公司同时是悠宝佳汽车控股股东[3] - 宝能汽车通过旗下公司间接控股悠宝佳 其法定代表人张晓兼任多家宝能汽车关联公司高层[3] - 深圳翔飞注册于2023年9月 注册资本仅1亿元[4] 关联方风险状况 - 宝能汽车已被12次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涉案总金额超3621万元[4] - 宝能汽车3次被列为限消令对象 涉案金额达2.7亿元[4] - 宝能汽车存在37起股权冻结记录[4] 市场布局 - 2025年海外布局泰国KD工厂 目标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1] - 威马汽车与悠宝利汽车曾同时出现在深圳市宝能汽车展示中心[4] 用户反馈 - 用户普遍关注现有售后恢复问题 但公司发展规划中未提及相关安排[3]
赴港上市即将失效,尹同跃带领奇瑞“最后一跃”?
搜狐财经· 2025-08-01 02:14
IPO进程与历史 - 公司于2024年2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但截至7月仍未完成聆讯或上市 距离6个月有效期仅剩1个月 [1][2] - 公司历史上曾6次IPO未果 包括2007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失利 董事长尹同跃称"十年前就该上市" [2] - 董事长将2025年完成上市列为首要任务 但当前进度使年内上市目标存疑 [4] 股权结构与组织调整 -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8.64% 为最大股东 安徽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持股9.97% 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持股8.70% 立讯有限公司持股7.87% [5] - 近期组织架构调整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 下设四大事业部 此举使某券商上调IPO定价12% [5][6] 估值分析与市场定位 - 中金公司预测上市估值达1200-1500亿元人民币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可能获1000亿元估值 [7] - 相对估值法参考比亚迪25倍PE/长城18倍PE 给予12倍PE对应估值约1500亿元 DCF模型假设营收CAGR15% 净利润率6-7% 永续增长率3% 估值区间750-900亿元 [10] - 2024年销量260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22.41% 与长安汽车销量相当但新能源占比接近广汽集团22% [8][10] 新能源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新能源营收占比分别为13.2%/4.9%/16.0% 三年仅提升3个百分点 同期燃油车营收占比75.9%/87.8%/74.8% [12][13] - 乘用车毛利率从2022年13%微增至2024年14.7% 仅提升1.4个百分点 [15] - 2024年星途品牌总销量14万辆 同比增长12.3% 月销1万辆未达行业"生死线"标准 [15] 高端化战略与合作伙伴 - 智界品牌支撑高端化 R7车型近一年销量6.6万辆 S7车型1.8万辆 [15] - 但2025年智界S7销量表现不佳 1月零售超1000辆 2-4月仅832/962/565辆 R7车型6月批发量1903台 [17][18] - 公司与华为合作 董事长称"中国造好车离不开华为" 但过度依赖合作伙伴可能制约自主高端化能力 [17] 财务业绩表现 - 营收从2022年926.18亿元增长至2023年1632.05亿元 年利润增长率近80% [27] - 2024年前9个月营收1821.54亿元 利润113.12亿元 已超2023年全年业绩 [28] - 单车利润达1.6万元 高于长城汽车1.03万元/吉利汽车0.76万元/比亚迪0.84万元 [30] 海外市场贡献 - 2022-2024年海外销量45.1万/93.7万/114.5万辆 占总销量36.6%/49.8%/44.0% [29] - 2024年出口100万辆 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20% 海外收入占比48.7% 显著高于长城39.7%/吉利17.2%/比亚迪12.9% [30] - 海外市场高毛利推动整体盈利能力 但面临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及未来比亚迪/吉利等竞争对手出海挑战 [32][34] 研发投入与技术短板 - 2024年1-9月研发支出65.53亿元 2023年全年66.64亿元 显著低于比亚迪312.45亿元/吉利103亿元 [37] - 800V高压平台技术落后 直至2024年9月才有量产车型上市 [37] - IPO募集资金拟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及下一代汽车核心技术能力建设 [44] 市场竞争与战略挑战 - 产品线复杂度过高 涉及多个品牌和车型 与特斯拉/小米等聚焦核心产品的策略形成对比 [22] - 渠道建设仍以传统模式为主 未充分跟进比亚迪/新势力直营趋势 渠道服务水平待提升 [23][24] - 国内市场价格战持续 公司需提升技术储备与降本能力以应对高烈度竞争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