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技术

搜索文档
最后通牒!特朗普警告哈马斯;台风“塔巴”来了!广东、海南紧急通知;交付“测试车”给用户?小米回应;特斯拉开通“TeslaAI”微博 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21:49
宏观经济与政策 - 央行今日有1827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 [3] - 国家外汇储备8月末达33222亿美元 环比增加299亿美元 创2016年1月以来新高 [5] - 央行连续第10个月增持黄金 8月末黄金储备达7402万盎司 [6] - 2025年暑期银联网联支付金额达151.66万亿元 同比增长16.64% [7] 行业动态与公司合作 -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 聚焦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制造 合作成果将应用于宝骏华境S车型 [13] - 宁德时代发布NP3.0电池安全技术及神行Pro电池 宣称实现热失控无明火无烟雾 [14] - 奇瑞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进入IPO审核关键阶段 [17] - 蔚来首次确认与迈凯伦技术合作 一季度起已产生技术服务收入 [18] 科技与创新 - 特斯拉开通TeslaAI官方微博 展示人形机器人外观 配文"加速进化中" [20] 电商平台治理 - 抖音电商清退25家话费充值违规商家 严打信息泄露导致的欺诈行为 [19] 上市公司公告 - 润禾材料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23] - 南芯科技拟发行可转债募资19.33亿元 用于智能算力等项目 [25] - 苏州银行部分董监高拟增持不少于420万元公司股份 [25] - 天邦食品8月商品猪销售收入环比下降9.43% [25] - 甘肃能源控股子公司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25] - 向日葵拟收购兮璞材料控股权及贝得药业40%股权 8日起停牌 [25]
华为汽车板块“朋友圈”扩容!八大国有车企在列
证券时报· 2025-09-03 09:11
华为汽车业务发展历程 - 华为于2019年5月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车BU)正式进军汽车领域 [5] - 赛力斯成为华为首个深度合作伙伴 双方合作打造"问界"智能汽车品牌 [6] - 华为与车企合作形成三大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鸿蒙智行模式 [6] 华为汽车业务架构 - 零部件供应模式与Hi模式划归至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由华为、赛力斯、长安阿维塔分别持股80%、10%、10% [6] - 鸿蒙智行模式划归华为终端BG旗下 由余承东执掌 涵盖与赛力斯、北汽、江淮、奇瑞、上汽合作的"五界"品牌 [9] - 余承东表示"未来不会再有其他界" 标志鸿蒙智行模式基本成型 [9] 合作伙伴拓展 - 一汽红旗与华为达成合作 成为第八家与华为合作的国有车企 首款合作车型"红旗9系"预计2026年上市 [10] - 八大国有车企(长安、东风、北汽、广汽、上汽、江淮、奇瑞、一汽)已全部与华为建立合作关系 [10][11] - 德系豪华品牌宝马、奔驰接入鸿蒙生态 奥迪Q6L e-tron搭载乾崑智驾 日产、丰田等日系厂家通过合资企业与华为合作 [11] 业务进展与数据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0万辆 其中问界品牌累计交付75万辆(问界M9交付22.6万辆 问界M8交付8万辆) 智界品牌交付11万辆 [11] - 尊界S800上市87天大定突破1.2万辆 [11] - 乾崑智驾系统搭载量突破100万辆 [12] 产品规划与投入 - 华为与奇瑞集团投入超百亿专项资金和超5000名研发人力共同打造智界汽车 [12] - 鸿蒙智行将于2024年9月16日发布首款旅行车享界S9T 9月23日发布预售价16.98万元起的尚界H5 覆盖十几万到上百万元价位段 [12] - 产品矩阵涵盖SUV、MPV、轿车、旅行车等各类车型 [12] 行业竞争格局 - 汽车行业形成传统车企、比亚迪、"蔚小理"新势力、华为等多元竞争格局 [14] - 行业呈现传统车企加速转型、新能源新势力快速崛起、科技公司跨界渗透的态势 [14] - 智能驾驶领域面临比亚迪"天神之眼"、小鹏XNGP、特斯拉FSD V12等方案的竞争 [14] 行业影响与定位 - 华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加速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 帮助国内车企缩小与国际品牌差距 [15] - 华为在芯片、操作系统、5G等领域的积累为中国汽车供应链注入核心技术 减少对国外技术依赖 [15] - 鸿蒙智行在中国40万元以上高端汽车市场占比最大 对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形成挤压 [15] 长期发展愿景 - 鸿蒙智行模式可能成为行业标杆 华为或成为全球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安卓式"平台提供商 [15] - 华为可能通过技术生态赋能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崛起 重塑豪车市场格局 [15] - 余承东表示汽车行业长远只有部分公司能生存 华为和比亚迪都有机会成为幸存者 [14]
牵手八大国有车企华为汽车板块扩大“朋友圈”
证券时报· 2025-09-02 23:35
华为汽车业务发展历程 - 2019年5月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正式进军汽车领域[2] - 与赛力斯合作打造首个智能汽车品牌"问界"后扩展至奇瑞、北汽、江淮、长安、广汽等合作伙伴[2] - 形成三大合作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鸿蒙智行模式(原智选车模式)[2] 业务架构与股权结构 - 零部件供应与Hi模式划归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由华为持股80%、赛力斯与长安阿维塔各持股10%[2] - 鸿蒙智行模式归属华为终端BG 由余承东执掌 涵盖与赛力斯(问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奇瑞(智界)、上汽(尚界)合作的"五界"品牌[2] - 余承东表示未来不会新增其他界 标志鸿蒙智行模式成型 合作将走向纵深化[2] 合作伙伴覆盖与行业认可 - 一汽红旗成为第八家合作的国有车企 基于华为乾崑解决方案打造旗舰车型"红旗9系" 预计2026年上市[1][3] - 八大国有车企(长安、东风、北汽、广汽、上汽、江淮、奇瑞、一汽)全部与华为合作[1][3] - 德系豪华品牌奥迪Q6L e-tron搭载乾崑智驾 宝马、奔驰接入鸿蒙生态 日系日产、丰田通过合资企业与华为合作[3] 商业化进展与产品矩阵 - 鸿蒙智行累计交付突破90万台 其中问界品牌累计交付75万台(问界M9交付22.6万台、问界M8交付8万台) 智界品牌交付11万台[4] - 尊界S800上市87天大定突破1.2万台[4] - 鸿蒙智行车型覆盖十几万至上百万元价位段 涵盖SUV、MPV、轿车、旅行车等全品类[4] 技术落地与生态建设 - 乾崑智驾系统搭载量突破100万辆[5] - 华为与奇瑞投入超百亿专项资金及超5000名研发人力共同打造智界汽车[4] - 华为通过通信、芯片、智能驾驶等技术优势提供智能驾驶方案与智能座舱体验[5]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汽车行业形成传统车企、比亚迪、新势力(蔚小理)、华为等多方竞争格局[6] - 智能驾驶领域面临比亚迪"天神之眼"、小鹏XNGP、特斯拉FSD V12等方案竞争[6] - 余承东表示华为与比亚迪有望在激烈竞争中成为幸存者[6] 市场影响与行业地位 - 鸿蒙智行在中国40万元以上高端汽车市场占比最大 对奥迪、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形成挤压[7] - 华为技术助力中国车企缩小与国际品牌差距 减少对国外技术依赖[7] - 鸿蒙智行模式可能成为行业标杆 华为或成为全球智能化领域"安卓式"平台提供商[7] 产品规划与品牌发展 - 将于2024年9月16日发布享界S9T旅行车 9月23日发布预售价16.98万元起的尚界H5[4] - 智界品牌开启2.0时代 鸿蒙智行实现从入门到高端全细分市场覆盖[4]
比亚迪秦L EV新增545KM云辇型 七夕起推限时价格优惠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0:51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秦L EV推出545KM云辇型新车并启动全系限时价格调整 售价区间为10 98万-12 98万元人民币[1] - 全系车型新增甜釉粉 琉璃青 海晶蓝三种个性化车身配色 采用特殊色彩工艺实现渐变或通透视觉效果[4] 技术配置升级 - 新车型搭载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 可实时调整悬架阻尼以提升稳定性和舒适性[3] - 配备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 在140公里/小时时速下爆胎时可控制车身横向偏移量在75厘米以内[3] - 全系标配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后驱布局及独立悬架系统[4] 智能化功能演进 - 车型上市半年完成两次OTA升级 累计新增20余项功能覆盖智能泊车与座舱系统[5] - 新增车头泊入 车尾泊出等泊车功能 并优化窄车位场景下的后视镜自动收折[5] - 智能座舱新增导航流转 音乐接续等功能 后续将推送无麦克风K歌功能[5] 市场表现与定位 - 秦L EV月销量持续突破万辆 强化在10万-15万元中级纯电轿车市场竞争力[5] - 技术配置从高端车型下放 成为同级少有的同时配备云辇系统和TBC系统的产品[3]
均胜电子 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14:34
公司上市与财务表现 - 公司于8月7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计划赴港上市以匹配全球化定位和经营情况 [2] - 2022年至2025年前4个月收入分别为497.93亿元、557.28亿元、558.64亿元和197.07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33亿元、12.4亿元、13.26亿元和4.91亿元 [3] - 总负债从2022年末364.1亿元升至2025年4月底468亿元 资产负债率从67.3%升至69.8% 主要因贷款增加支持业务需求 [4] 业务结构与收入分布 - 汽车安全解决方案收入占比稳定 2022年至2025年前4个月分别为344.28亿元(69.1%)、385.77亿元(69.2%)、386.59亿元(69.2%)和123.5亿元(62.6%) [3]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维持在47%-50%区间 2025年前4个月达213.03亿元(47.1%) 显示客户集中度较高 [6]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持续下降 从2022年8.9%降至2025年前4个月7.4% 反映供应链分散化趋势 [6] 研发投入与资金用途 - 研发开支持续增长 2022年至2025年前4个月分别为30.34亿元、36.48亿元、36.86亿元和15.74亿元 [6] - 募集资金将投向智能汽车技术研发、制造能力提升、海外扩展、并购及补充营运资金 [3] - 有息负债利息支出从2022年9.32亿元增至2024年11.3亿元 主要用于全球经营和历史并购贷款 [3][4] 行业竞争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第二大汽车被动安全产品供应商 行业具有高度集中和激烈竞争特点 [3][6] - 面临现有和新兴公司扩大业务规模的竞争压力 需持续提升研发能力满足客户需求 [6] - 公司定位为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 专注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领域 [3]
行业首发!小鹏牵手华为,将导航路线“画”在真实道路上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00:39
AR-HUD技术发展现状 - HUD技术从航空领域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已从静态信息显示进化到虚实交互的AR-HUD阶段 [1] - 行业已有P-HUD和AR-HUD两种方案,2024年前2个月AR-HUD搭载量达11.7万套 [2] - 当前AR-HUD普遍存在看不清、晕眩、视线遮挡等问题,需硬件、软件、人机交互深度协同解决 [2] 小鹏与华为合作背景 - 小鹏汽车联合华为发布"追光全景"AR-HUD,首次实现导航路线与真实道路贴合 [1] - 华为投入超100亿元研发资金,团队规模8000人,自研车规级LCoS芯片提升显示性能 [3] - 小鹏贡献AI智驾算法和感知设计能力,实现路况理解、行为预测和个性化显示 [3] "追光全景"技术突破 - 显示效果:87英寸画幅、12000nits亮度、1800:1对比度,实现跨车道信息清晰展示 [4] - 舒适度:畸变率<1%、10米虚像距离、100毫秒延迟,解决眩晕问题 [4] - 精准度:3D OCC技术+AR引擎算法,确保AR信息100%贴合实际道路 [4][5] 三大创新应用场景 - 导航场景:首创AR车道级导航,覆盖全国城市复杂路口,消除低头看屏需求 [5] - 智驾场景:可视化AI驾驶意图(如变道提示),AR光毯显示泊车全路径 [5] - 安全预警:雨雾标识车道、窄路会车路径提示、弯道预警等全场景AR辅助 [5] 行业合作意义 - 小鹏与华为从AEB论战转向HUD合作,体现技术进化驱动行业协作 [6] - 联合研发缩短周期,填补行业技术空白,树立国产技术全球标杆 [6]
尊界S800正式上市:首华为ADS 4智驾系统,70.8万元起
凤凰网· 2025-05-30 13:57
产品发布与定价 - 尊界S800豪华智能汽车正式发布,提供四个版本,售价区间为70.8万元至101.8万元 [1] - 首批先行者计划限量599台将于6月26日开启交付 [1] - 大规模批量交付将于8月中旬开始 [3] 外观设计与尺寸 - 采用"自然流线车身"理念,风阻系数最低0.206Cd [1] - 车身尺寸5480×2000×1542mm,轴距3370mm [1] - 提供六种配色方案 [1] 智能化配置 - 搭载华为ADS4智驾系统,配备4个激光雷达和32个传感器 [1] - 首次引入NearLink华为星闪连接技术,定位精度较传统蓝牙钥匙提升5倍 [1] - 智慧电动门系统可智能感应障碍物并自动调节开启角度,最大开门角度77° [1] 动力系统 - 基于图灵龙行平台打造,采用800V高压碳化硅电驱系统 [2] - 纯电版本搭载97kWh电池组,支持5C超级快充,10%-80%充电仅需12分钟,CLTC续航702公里 [2] - 增程版本配备65kWh电池和50L油箱,10%-80%充电10.5分钟,综合续航最高1333公里 [2] 音响系统 - 首发华为悦彰非凡系列音响,搭载43个扬声器 [2] - 7.5.10独立声道,总功率2920W [2] - 每个座位配备4个独立扬声器头枕音响系统 [2] 安全性能 - 采用玄武架构设计,10横9纵车身架构 [2] - 车侧顶最大承受压力156kN,整车扭转刚度53300 N·m/deg [2] - 车身材质92%超高强钢和铝合金,其中24%为1500MPa+热成型钢 [2] 舒适性配置 - 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55倍,负氧离子浓度20万个/立方厘米 [3] - 创新可吸附降解材料20分钟内可恢复气味,对甲流冠状病毒和细菌抑制率超99% [3] - 内饰采用全粒面半苯胺无铬鞣工艺真皮软包,实木饰板经过480小时高光工艺处理 [3] 个性化选装 - 提供星空顶、隐私光幕玻璃、电子后视镜等多项个性化配置选装 [3]
台积电发力设计服务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8 01:36
台积电欧洲战略布局 - 台积电将在德国慕尼黑设立首个欧洲设计中心(EUDC),专注于汽车、工业、AI、电信和物联网领域的芯片设计,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开放 [1] - 该设计中心将支持台积电对欧洲半导体制造公司(ESMC)的100亿欧元投资,ESMC由台积电持股70%,恩智浦、英飞凌和博世各持股10% [1] - 欧洲缺乏尖端设计专业知识,台积电此举旨在"手把手"指导客户充分利用其在德累斯顿建设的晶圆厂,该厂预计2027年投产 [1] 技术发展规划 - 台积电计划推出5nm MRAM磁性存储器和6nm RRAM电阻式存储器,以替代16nm以下工艺的闪存技术 [4] - 22nm MRAM已量产,16nm MRAM准备就绪,12nm MRAM正在开发中 [4] - 3nm工艺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得汽车应用认证,用于下一代中央AI和ADAS芯片 [5] - 16HV FinFET高压平台可将DDIC功耗降低28%,逻辑密度提升41%,应用于可折叠/轻薄OLED和AR眼镜 [6] 市场前景与产能规划 - 预计到2030年,汽车将占据1万亿美元半导体市场的15%,数据中心和AI将占45% [6] - 台积电将在台湾台中市启动Fab 25晶圆厂,专门生产A16和A14制程技术 [6] - A16和A14预计采用CFET设计,将nFET和pFET垂直堆叠,密度几乎翻倍 [6] 其他技术进展 - 台积电已开始探索性开发4nm N4e工艺,旨在将电压从0.4V进一步降低 [5] - 正在研究超低漏电SRAM和逻辑电路以延长电池寿命 [5] - N3E已实现旗舰移动和HPC/AI产品量产,N3P已于2024年第四季度量产 [5]
长城汽车申请产线上车辆电源管理专利,保证蓄电池为装配工序服务
金融界· 2025-04-04 09:29
文章核心观点 长城汽车申请产线上车辆电源管理相关专利,该专利可在产线装配阶段为蓄电池充电,提高车辆生产效率 [1] 公司信息 - 长城汽车成立于2001年,位于保定市,从事汽车制造业 [2] - 公司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848655.9123万人民币 [2] - 公司共对外投资7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2314次 [2] - 公司有商标信息5000条、专利信息5000条,拥有行政许可602个 [2] 专利信息 - 长城汽车申请“一种产线上车辆的电源管理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专利,公开号CN 119749441 A,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 [1] - 该专利适用于智能汽车技术领域,在车辆产线装配阶段且当前状态满足预设要求时,可控制高压系统为蓄电池充电,避免因蓄电池亏电导致车辆装配停滞,提高生产效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