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授权

搜索文档
蔚来技术输出迈凯伦,中国电动化技术授权潮起
高工锂电· 2025-09-07 10:55
中国电动化技术输出趋势 - 蔚来汽车与英国迈凯伦技术合作 第二季度技术服务收入达数亿元[3][4] - 小鹏汽车第二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13.9亿元 同比增长7.6% 主要来自与大众汽车合作[8] - 技术输出从产品贸易转向技术授权 体现中国电动化技术战略转变[5][7] 技术合作模式与案例 - 蔚来通过股东CYVN Holdings牵线与迈凯伦合作 开发4680大圆柱电池 预计2026年小批量量产[4][6] - 小鹏与大众合作升级 联合开发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CEA 2027年起拓展至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8] - 电池企业技术授权成为重要商业模式 如宁德时代与鹏程无限合作[9][12] 电池企业技术授权发展 - 技术授权模式最初为打开海外市场钥匙 现已成为低风险扩张方式[9][12] - 宁德时代技术授权鹏程无限 2024年储能系统出货总量近8GWh[12][13] - 亿纬锂能调整CLS模式 与5家系统集成商共建31GWh储能电芯产能[13] 大圆柱电池技术应用 - 国际车企纷纷选择大圆柱电池路线 奔驰采购157.5GWh的46系列圆柱电池[17][18] - 宝马第六代电动汽车平台采用大圆柱电池技术 计划2030年纯电动占全球销量一半[18] - 特斯拉4680电池计划受美国电动化放缓影响 Cybertruck上半年销量仅11,500辆[19] 中国电池企业技术突破 - 中创新航高功率磷酸铁锂R46大圆柱电池实现首家量产 主要客户吉利和东风[19] -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装车量超6万台 布局产能超70GWh[20] - 亿纬锂能携手宝马集团 实现欧洲大圆柱电池本土化供应[21] 全球市场拓展策略 - 技术授权模式在欧洲市场表现突出 如宁德时代与Fiat Chrysler探讨磷酸铁锂本土化生产[10] - 蜂巢能源考虑轻资产模式在欧洲布局产能 与欧洲电池企业合资合作[11] - 技术授权模式助力中国供应链分享全球市场机会 平衡投资风险与本土化利益[15]
英特尔,授权玻璃基板技术
半导体芯闻· 2025-08-22 11:28
英特尔玻璃基板技术授权战略 - 英特尔开始授权半导体玻璃基板技术 允许其他公司使用并收取专利费 与多家玻璃基板制造商及材料、零部件和设备供应商进行洽谈[1] - 公司战略从优先内部生产转向依赖外部供应商 以技术货币化为目标 预计2030年实现量产[1] - 授权策略为新的合作铺平道路 主要厂商包括三星电子、AMD、博通和亚马逊已承诺采用玻璃基板[1] 玻璃基板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英特尔以客户身份重新进入市场 为三星电机和Absolics等供应商创造机会[2] - 授权举措加速整个玻璃基板行业商业化进程 庞大专利组合使后来者能以更快速度推进发展[2] 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 - SKC子公司Absolics加大产能 计划2025年底完成量产准备 年产能达12,000平方米 美国佐治亚州工厂已开始原型生产[3] - 三星计划2028年在先进半导体领域采用玻璃基板中介层 世宗工厂已运营试验生产线以满足客户需求[3]
大众汽车借助外力加速电动化转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30 06:40
大众汽车电动化转型战略 - 大众汽车以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并持有4.99%股权 开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首个反向合资案例[2] - 与小鹏汽车联合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 将纯电车型控制器数量减少30% 通信带宽提升5倍 支持L3级自动驾驶能力[5] - 通过与小鹏汽车联合采购共用零部件 预计降低单车成本15%-20%[5] 大众电动汽车销量表现 - 2020年大众乘用车全球纯电动车销量达13.4万辆 同比增长197%[2] - 2021年销量45.29万辆 同比增长237.7%[2] - 2022年销量33万辆 同比增长23.6% 其中中国市场ID家族车型交付量达14.31万辆 同比增幅超100%[2] - 2023年全球交付量达77.1万辆 同比增长35%[2] - 2024年销量38.31万辆 同比下降2.8% 主要受欧洲和中国市场波动影响[2] 大众技术转型路径 - 大众科技将完成CEA 2.0迭代 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定义的跨越[5] - 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酷睿程 开发适配中国路况的智能驾驶芯片[6] - 与宁德时代开展换电合作 开创传统车企与电池供应商深度绑定先河[6] - 中国研发团队速度比德国总部快30% 成为转型关键筹码[6] 组织架构与供应链优化 - 启动1984年以来最大规模组织变革 将研发决策权全面下放至VCTC[6] - 通过ONE TEAM跨部门协作机制 研发周期缩短40%[6] - ID.ERA增程式SUV从立项到量产仅用18个月 较传统流程提速60%[6] - 与国轩高科合资的斯洛伐克电池工厂 将动力电池生产成本压缩至欧洲平均水平的70%[6] 产品与技术路线调整 - 2026年推出ID.ERA增程式SUV 综合续航突破1000公里[7] - CMP平台同时支持纯电 插混和增程三种动力形式[7] - 奥迪Q6L e-tron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 成为首款配备中国本土化高阶智驾的豪华车型[7] - 保时捷Macan EV采用800V高压平台[7] 潜在合作模式扩展 - 一汽大众与零跑汽车可能复制大众-小鹏合作模式 基于零跑B平台开发电动车型[7] - 零跑技术仅用于特定平台车型 大众核心平台仍坚持自主研发[8] - 2025年中国车企向跨国公司输出的技术专利同比增长300% 其中70%集中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9] 行业范式转变 - 形成技术授权+本地化生产的新范式 正在被丰田 Stellantis等车企效仿[9] - 三线以下城市混动车型增速超纯电20个百分点[7] - 构建覆盖多元动力 智能驾驶 补能体系的完整技术矩阵[9]
全球供应链重塑:美国货被拒背后,中国企业如何巧妙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5-29 14:06
中美贸易动态 - 七艘美国液化石油气货轮原计划停靠中国码头但因关税战改道东南亚[1] - 即便中美达成关税和解协议中国企业仍拒绝恢复大规模采购美国货[3][12] - 中国塑料厂已系统性转向加拿大和中东的丙烷供应商[3][12] 关税协议细节 - 中美协议计划分三步取消95%商品关税第一步7月取消65%附加税[8] - 协议保留20%芬太尼关税使实际税率达30%引发企业担忧[11] - 美国零售联合会估算第一阶段降税可使美国家庭每年节省800美元[9] 中国供应链重构 - 中国企业加速推进进口转移战略转向俄罗斯巴西中东等供应源[12] - 锂电池产业对美出口逆势增长2024年达15315亿美元占全球25%[19]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突破50%7纳米芯片量产在即[21] 美国企业困境 - 美国能源企业库存积压终端扩建计划被迫延期[16] - 农业州大豆出口锐减163%艾奥瓦州农场主面临滞销[16] - 美国商会报告显示彻底脱钩将导致航空业年亏380-510亿美元半导体行业损失830亿美元[24] 技术竞争格局 - 宁德时代通过技术授权方式与福特在密歇根州合作建厂规避禁令[21] -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基地与戴姆勒卡车合资项目落地[21] - 欣旺达在泰国投资107亿建设动力电池基地[21] 中国市场韧性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消费增长142%对GDP贡献率超70%[25] - 对美贸易占比降至14%内需市场形成坚固护城河[25] - 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突破50%7纳米芯片量产在即[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