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技术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博雷顿(01333)现涨超7% 与鸣阳矿业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矿山运输的电动化及智能化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1:47
股价表现 - 博雷顿早盘大幅高开 截至发稿涨7.44%至41.28港元 成交额达1856.8万港元 [1] 战略合作内容 - 公司与鸣阳矿业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矿山运输电动化及智能化发展 [1] - 双方将在矿山无人驾驶运输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 推进电动矿卡及自动驾驶系统应用落地 [1] - 鸣阳矿业拟向公司购买不低于1000台电动矿卡无人驾驶车辆及无人驾驶服务 [1] 业务分工 - 鸣阳矿业负责承担矿山整体挖装运业务 包括土方剥离、采装、运输、排卸等环节 [1] - 公司负责提供电动矿卡产品及无人驾驶技术支持 [1] 合作目标 - 通过优势互补合作提升矿区运营效率及安全水平 [1] - 协议基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展开长期战略合作 [1]
博雷顿与鸣阳矿业订立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矿山运输的电动化及智能化发展
智通财经· 2025-09-25 14:37
战略合作内容 - 博雷顿与鸣阳矿业建立矿山无人驾驶运输领域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推动电动矿卡及自动驾驶系统应用落地[1] - 合作期限自协议生效日起至2028年9月22日 鸣阳矿业拟向博雷顿采购不低于1000台电动矿卡无人驾驶车辆及服务[1] - 合作范围涵盖土方剥离 采装 运输 排卸等矿山整体挖装运业务[1] 双方职责分工 - 鸣阳矿业作为甲方承担矿山整体挖装运业务 负责采购电动矿卡及无人驾驶服务[1] - 博雷顿作为乙方提供电动矿卡产品及无人驾驶技术支持[1] 技术优势与业务影响 - 博雷顿在矿山无人驾驶及电动化领域具备领先技术和产品优势[1] - 合作有助于推广公司电动矿卡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提升矿区运营效率与安全水平[1] - 合作将拓展博雷顿在矿山运输领域的业务范围[1]
普京万字演讲:要在我们广袤的远东领土上发展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
观察者网· 2025-09-06 06:36
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成就 - 远东地区生产总值10年间增长2.5倍 从4万亿卢布增至11万亿卢布 [5] - 固定资产投资达20万亿卢布 其中四分之一投向国家支持项目 [6] - 雅库特(4.5万亿卢布) 阿穆尔州(4万亿卢布) 萨哈林州(2.6万亿卢布)为投资领先地区 占远东总投资55% [6] - 投资规模为10年前两倍 远超俄罗斯全国1.5倍的平均水平 [6] - 人均投资额达全国平均水平两倍 [6] 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 - 煤炭与黄金开采量10年间增长近1.7倍 [7] - 建立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储量统计体系 推动高效利用 [7] - 重点发展矿产开采 石油天然气化工 建筑等领域 [6] - 涌现世界级企业包括楚科奇巴依姆采矿加工联合体 外贝加尔乌多坎铜业公司等 [6]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贝阿铁路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现代化改造 2032年运输能力提高50% [11] - 港口吞吐能力10年翻倍 今年达3.8亿吨 2030年目标再增1.15亿吨/年 [11] - 建成中俄跨境公路桥"下列宁斯科耶—同江"大桥与"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大桥 [11] - 机场年客运量超1400万人次 [11] 特殊经济区政策体系 - 先进开发区提供社会保险缴费费率7.6% 企业所得税联邦部分5年零税率等优惠 [16] - 18个先进开发区入驻企业超300家 累计投资近4万亿卢布 创造9.5万个就业岗位 [16] - 2027年1月1日起在整个远东及北极地区推行统一企业优惠制度 [19] - 国际先进开发区2026年1月1日在外贝加尔等五个边疆区投入运营 [20]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发展 - 萨哈林州实施无人驾驶技术实验性法律制度 [21] - 2030年前建成不少于100个工业园区 其中至少10个位于远东及北极地区 [24] - 推动数字平台应用 人工智能及数据流通领域发展 [22] - 东方交易所作为远东地区证券中心投入运营 [25] 人口与社会发展指标 - 平均工资10年增长2.5倍 去年月均名义工资突破10万卢布 [26] - 失业率从7%降至2.4% 贫困率普遍下降 [26] - 2024年首次实现人口净流入2.4万人 扭转人口外流趋势 [27] - 20至24岁青年人口连续9年净流入 去年净流入人数增长两倍多 [27] 住房与城市建设规划 - 住房竣工面积从2015年290万平方米增至去年470万平方米 [34] - "远东及北极地区抵押贷款"发放超16.5万笔 利率2% [34] - 22个远东城市制定发展总体规划 已建成160多个项目 [30] - 规划新增600多个项目 资金投入包括专项国库基础设施贷款1000亿卢布 [32][33] 能源与物流发展战略 - 推进天然气发电 现代化煤炭发电及水电潜力开发 [9] - 发展跨北极运输走廊 整合海运铁路公路多种交通方式 [14] - 北方海航道吸引俄罗斯企业及外国航运公司兴趣 [12] - 建设现代化造船中心生产全系列冰级船舶 [15]
香港财政司:积极招商引资引才 创新经济动能
智通财经· 2025-08-11 00:57
招商引资成果 - 香港引进办已引进84间从事前沿科技的重点企业,预计未来数年带来约500亿港元投资,创造超过20,000个职位,使用168万平方尺创科、工业和商业楼面 [1] - 港投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其中超过10家公司已或准备递交香港上市申请 [2] - 港投公司每1港元投资带动超过5港元市场长期资金跟投,资金来自主权基金、退休基金、企业创投公司和家族办公室 [2] - 引进办将公布第五批共十多家重点企业,自2022年底成立以来引进企业总数将达约100家,新一批包括多家国际领先医药企业 [3] 创科生态发展 - 香港政府推动"政、产、学、研、投"深度对接,引进科企与本地大学合作成立研究院和实验室,如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冯诺依曼研究院和香港理工大学农业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 [2] - 引进企业通过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与本地学府协作,推动基础科研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 [2] - 香港国际化应用场景吸引海内外企业测试前沿技术,如无人驾驶技术测试和低空经济"监管沙盒" [3] - 企业推介感知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和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助力智能化城市管理 [3] 产业升级与国际化 - 香港联通世界优势助力本地和内地企业"走出去",推动专业服务和国家标准技术服务全球,如港投公司投资香港与泰国合作的绿色能源项目,输出电动车充电技术 [3] - 香港金融科技企业拓展印尼市场,提供普惠包容金融服务 [3] - 香港先进医疗服务、科研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和新药械"第一层审批"制度吸引国际医药企业探索内地及亚洲市场 [3] - 引进办将引入结合创科和文创的企业,推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 [4] 人才与产业协同 - 多元产业发展、优质就业机会、教育和生活环境形成"产业+人才"良性循环 [4] - 特区政府多管齐下引进企业、资金和人才,加速经济升级转型 [4]
香港注册公司突破150万家!引进重点企业84家,带动1740亿港元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8-10 22:54
招商引资成效 - 截至7月底香港本地公司总数突破150万家 非香港公司数量超过15000家 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3年1月至7月投资推广署协助1333家企业在港开设或扩展业务 注入1740亿港元首年直接投资 创造19000个新增就业岗位 [1] 重点企业引进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引进84家前沿科技企业 预计带来500亿港元投资 创造20000个就业机会 [3] - 第五批10多家重点企业即将公布 累计引进企业将达100家 新一批包括多家国际领先医药企业 [3] - 香港国际化场景吸引企业测试无人驾驶技术 参与低空经济"监管沙盒"计划 应用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 [3] 投资平台建设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投资超100个项目 其中10多家公司已或准备递交在港上市申请 [4] - 该公司每1港元投资带动超5港元市场长期资金跟投 资金来源包括主权基金 退休基金等多元化主体 [4] - 平台聚焦培育本地初创 同时引导内地及海外优质企业来港落户 发挥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 [4]
香港招商引资显效:注册香港本地公司总数逾150万家 创历史新高
证券日报· 2025-08-10 16:57
香港企业注册与投资情况 - 截至7月底香港本地注册公司总数超过150万家,非香港公司注册数超过15000家,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3年1月至7月投资推广署协助1333家企业在港开设或扩展业务,引入1740亿港元首年直接投资,创造超过19000个新增职位 [1]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引进84家前沿科技企业,预计未来数年带来约500亿港元投资和超过20000个职位 [2] 香港作为双向平台的优势 - 香港双向平台功能既能吸引外资开拓内地市场,又能协助内地企业进军海外 [1] - 外资企业在香港找到商机并扩张,内地企业借助香港探索海外新兴市场 [1] - 香港国际化的应用场景吸引海内外企业测试前沿技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慧城市发展 [2] 重点企业与投资动态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其中超过10家公司已准备或递交在港上市申请 [2] - 港投公司投资本地企业与泰国企业合作的绿色能源项目,推动香港电动车充电技术出海 [3] - 港投公司支持香港金融科技企业拓展印尼市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3] 前沿科技与创新应用 - 引进企业在香港测试无人驾驶技术,测试路线和车辆规模不断扩大 [2] - 企业参与低空经济"监管沙盒",测试技术和营运模式 [2] - 企业推介感知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和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助力智能城市管理 [2] 未来发展规划 - 引进办将公布第五批10多家重点企业,预计总数将达到约100家 [3] - 新一批引进企业包括多家国际领先的医药企业 [3] - 香港招商引资步伐将持续加快 [3]
港投公司已投项目超100个 10余家公司已经或准备递交香港上市申请
证券日报· 2025-08-10 13:43
香港企业注册与投资情况 - 截至7月底香港本地注册公司总数超过150万家 注册非香港公司超过15000家 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3年1月至7月投资推广署协助1333家企业在港开设或扩展业务 引入1740亿港元首年直接投资 创造超过19000个新增职位 [1] - 外资企业在香港找到商机并持续扩张 内地企业联合香港团队探索海外新兴市场 [1] 重点企业引进与投资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已引进84家前沿科技企业 预计未来数年带来500亿港元投资 创造超过20000个职位 [1]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 其中超过10家公司已或准备递交在港上市申请 [2] - 港投公司每1港元投资带动超过5港元市场长期资金跟投 资金来自主权基金 退休基金等机构 [2] 前沿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海内外企业利用香港国际化场景测试前沿技术 包括无人驾驶 低空经济监管沙盒等 [2] - 企业推介感知系统 数字孪生技术 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等 助力香港智能化城市管理 [2] 国际化合作与市场拓展 - 港投公司支持本地企业与泰国合作绿色能源项目 推动香港电动车充电技术出海 [3] - 金融科技企业拓展印尼市场 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3] - 引进办将公布第五批十多家重点企业 总数达约100家 新一批包括国际领先医药企业 [3] 招商引资策略 - 香港持续引入海内外优质企业落户或扩展业务 提振本地经济 增加就业机会 [1] - 香港作为试水跳板协助海外企业开拓内地市场 [1] - 香港招商引资步伐加快 步伐越走越稳 越快 [3]
马斯克:特斯拉将提出上诉。(此前佛罗里达州陪审团命令特斯拉须在无人驾驶事故案件中支付3.26亿美元)
快讯· 2025-08-01 20:15
特斯拉法律诉讼 - 佛罗里达州陪审团裁定特斯拉需在无人驾驶事故案件中支付3.26亿美元赔偿 [1] - 公司表示将对判决结果提出上诉 [1]
成都路桥与优必选、中航装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快讯· 2025-07-18 07:28
战略合作与合资公司设立 - 成都路桥与优必选、中航装备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成都路桥全资子公司成路智汇与优必选、管理团队共同出资设立锦程智行(成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1] 业务布局与技术方向 - 布局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及应用,推进民航及泛交通场景下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1] - 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闭环 [1] - 实现多模态AI综合解决方案,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民航和泛交通领域的发展 [1] 数据能力建设 - 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及无人驾驶技术数据采集中心 [1] - 打造"多模态同步采集→标准化自动标注→实时仿真回灌→开放式数据服务"全流程能力的数采工厂 [1]
成为全球第一科技超级大国的中国无需再谦逊
新浪财经· 2025-07-12 11:23
科技实力排名 - 中国在"自然指数"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研究机构前十名中占据八席 [1] - 自2014年自然指数发布以来,美国长期保持第一,中国从2024年开始首次超越并持续领先 [1] - 中国专利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与自然指数排名高度吻合 [1] 科技领域优势 - 中国在5G/6G、量子科技、高铁、航天、AI、无人驾驶、新能源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 - 应用科技发展优先于基础研究,更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需求 [2] - 自然指数被视为衡量科技实力的综合指标,专利、应用与产业变革是主要衡量标准 [2] 研发投入与效率 - 2023年中国科技研发投入为468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77 1% [3] - 2024年中国研发投入增至4960亿美元,达到美国2023年投入额的81 7% [3] - 中国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平均是美国的4倍,航天发射等领域达到10倍 [3] 经济与汇率影响 - 按市场汇率计算,中国GDP约为19 3万亿美元,实际汇率计算则超过38 5万亿美元 [3] - 美元被高估约一倍,实际汇率应为3 5:1而非市场汇率7:1 [3] - 按实际汇率计算,中国2024年科技研发投入超过1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64 7% [3] 企业创新环境 - 中国企业享受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地价优惠等政策支持 [4] - 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获取巨额利润,成为自主创新的动力 [4] 体制优势 - 中国体制有利于科技快速进步,包括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长期战略 [4] - 国企民企协作、军民协作、产学研协作形成新型举国体制 [4] 制造业与问题牵引 -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全产业链覆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5] - 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大量问题,解决问题的需求推动科技创新 [5] 全球竞争态势 - 中国科技实力超越被视为必然结果,需在美西方面前展现强硬姿态 [6] - 中国具备"反卡脖子"能力,可遏制美西方的冒险行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