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幽灵外卖
icon
搜索文档
千笔楼丨扒扒“幽灵外卖”的画皮
新华网· 2025-09-17 01:16
行业规模与市场特征 - 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92亿人(截至2024年12月),为全球最大外卖市场 [7] - 行业具有巨大市场规模、旺盛消费潜力和低进入门槛特征 [7] 违规经营模式分析 - 伪造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小餐饮登记证(广西案例,2025年3月) [2] - 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却开设多个线上经营主体(安徽案例,2024年11月) [2] - 实际经营地址与证照公示地址不符(北京连锁烧烤店案例,2024年8月) [2] - 通过"1拖N"模式钻连锁店空子 [6] - 虚构经营地址并采用虚假照片和刷评行为 [6] 平台监管漏洞 - 平台审核松垮未能履行查验义务 [9] - 对不法商家擦边行为采取放任态度 [9] - 监督措施形同虚设导致违规商家蒙混过关 [9] 违法动机与经济驱动 - 通过降低合规成本形成不正当竞争优势 [7] - 违法成本极低且采用频繁更换"马甲"策略逃避监管 [9] - 最终目的在于赚取更多不当利润 [7] 行业规范要求 - 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具有实体门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12] - 需公示真实名称、地址及量化分级信息 [12] -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专项抽检力度治理虚假声称问题 [12] 消费者识别特征 - 警惕色彩过度完美的店铺照片 [6] - 月销量和评分异常偏高且价格过低的外卖可能存在刷单 [6] - 建议优先选择已知实体店铺 [6]
上海“放心外卖”白皮书发布:过半数受访者每周点餐超3次
观察者网· 2025-09-02 12:17
核心观点 - 上海市发布《"放心外卖"食品安全白皮书》 显示无堂食与幽灵外卖无必然关联 外卖消费呈现高频刚需特征 消费者信任主要源于安全基准 透明公示与品牌背书 [1][2] 外卖消费特征 - 54.58%受访者每周点餐超过3次 66.49%受访者在周末或节假日订购外卖 体现高频刚需特征 [1] - 47.33%受访者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 35.88%选择平台深度参与食安管理的外送厨房 [1] - 近四分之一受访用户愿意接受独立外卖专营店 [1] 消费者信任机制 - 64.81%消费者认为后厨实时直播及操作过程可视化最能提升信任度 [1] - 63.28%被调研对象认可用户评价无食品安全差评和使用食安封签包装对信任度的提升效果 [1] - 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主要源于安全基准 透明公示与品牌背书 [1] 外卖专营店现状 - 外卖专营店在外卖经营商家中整体占比约为5.78% [2] - 无堂食外卖投资创业门槛和经营成本低 适应各类消费层次需求 是对传统餐饮经营模式的有益补充 [2] - 幽灵外卖占比极小 但因隐蔽性强 危害突出被高频曝光 [2] 平台监管措施 - 外卖平台对入驻商家资质审核日益严格 绝大多数商家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并拥有实体门店 [2] - 监管体系持续完善已大幅压缩幽灵外卖生存空间 [2] - 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骑手社会监督合作 鼓励骑手承担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社会责任 [3] - 平台食品安全监督巡查已逐步覆盖超50万家店铺 [3] - 骑手可通过APP商家食品安全通道反馈问题 核实后可获得积分奖励 [2]
查办“幽灵外卖”等违法案件 “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公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02:55
市场监管执法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部署"守护消费"铁拳行动 聚焦食品非法添加、"幽灵外卖"、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1] - 专项行动查办一批违法案件 维护消费者权益并营造安全消费环境[1] 食品非法添加案例 - 江西靖安县查处生产经营添加他达拉非露酒案 涉案产品他达拉非含量达151mg/kg 货值金额193.86万元[1] - 福建漳州市查处添加有毒有害成分肉制品案 卤制品含吗啡/可待因/蒂巴因成分 销售额超100万元[2] - 辽宁葫芦岛市查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案 21批次样品均含亚硝酸盐(1.5-17mg/kg) 鸭肠含日落黄0.301g/kg[3] 幽灵外卖整治案例 - 广西灵山县查处伪造食品经营许可证案 当事人伪造4张证照在美团平台开展外卖业务 被罚0.7万元[4] - 安徽泾县查处无证经营外卖系列案 餐饮店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在饿了么开设多个店铺 被罚0.2万元[5][6] - 北京市查处外卖平台审核失职案 美团未审查13家商户证照 违法收取46万元技术服务费 饿了么违法所得10.63万元 两家平台各被罚没20万元[7] 商标侵权案例 - 上海嘉定区查处假冒注册商标油漆案 查获假冒立邦油漆234桶 违法经营额3.28万元 罚款1.5万元[8] - 联合公安机关捣毁3处制假窝点 查获假冒立邦/多乐士/德爱威/三棵树商品 李某某违法经营额8.04万元 陈某某违法经营额20.15万元[9][10] 检验检测违规案例 - 山东聊城市查处检测机构违法出报告案 机构在资质认定证书注销后出具308份带CMA标志报告 违法所得5.14万元 罚没款8.14万元[11] 计量作弊案例 - 甘肃庆阳市查处加油站计量作弊案 使用5台未经批准改动的燃油加油机 违法所得78.68万元 罚没款78.87万元[11][12] 产品质量安全案例 - 江苏如东县查处销售伪劣灶具案 279台燃气灶具和140根燃气管不合格 货值金额6.5万元 罚没款7.77万元[13]
京东入局破除外卖寡头格局 “反内卷”仍需破解行业顽疾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10:06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外卖市场长期由美团和饿了么主导 其中美团市场份额达到70% [2] - 市场高度集中导致商家利润率低 超过50%的企业外卖业务利润率低于5% [3] - 竞争不充分导致平台对商家和消费者采取差异化策略 影响交易主导权 [2] 现存行业问题 - 商家因高佣金和营销费用被迫降低成本 催生"幽灵外卖"现象 [2][3] - 骑手权益保障不足 存在通过注册个体户或劳务派遣规避社保责任的情况 [4] - 平台算法与数据垄断可能损害中小商家利益 佣金费率差异化管理 [2] 新竞争模式创新 - 京东旗下七鲜小厨采用品质餐饮合营模式 投入百亿元资金布局万家店铺 [5][6] - 投入10亿元现金招募菜品合伙人 胜出者可获得100万元保底分成 [6] - 新模式通过明厨亮灶和直播重建消费者信任 已收到超6.6万份报名 [7] 补贴大战影响 - 高强度补贴难以持续 且效果会因竞争抵消 [10] - 商家被迫跟进补贴导致利润下降 可能出现订单越多亏损越多的情况 [8][10] - 补贴可能引发平台向下游转嫁成本 最终损害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福利 [9] 行业发展趋势 - 竞争推动平台开始将全职骑手纳入社保体系 改善劳动权益保障 [7] - 平台竞争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创造 关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和食品安全 [6][7] - 需要建立透明的流量分配机制 避免补贴政策导致中小商家市场份额被压缩 [10]
外卖小作坊P成大门面,AI“照骗”岂能当饭吃
齐鲁晚报· 2025-08-16 00:52
外卖行业虚假宣传问题 - 社交平台出现大量消费者投诉"新型幽灵店"外卖,这些店铺使用AI设计的精美门头图和排队氛围营造虚假形象,实际为卫生条件堪忧的小作坊 [1] - 电商平台存在完整黑灰产业链,提供"无证开店""修改至过审"等违规服务,部分外卖平台参与其中 [1] - 此类行为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可能误导消费决策并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1] - 虚假宣传本质是不诚信经营,涉嫌违法违规,长期将损害行业信誉和消费者信任 [1] 平台治理与监管措施 - 饿了么、美团和京东已成立专项小组治理该问题,显示平台开始落实管理责任 [2] - 建议平台加强资质审核和卫生监管,利用AI技术反制虚假宣传行为 [2] - 呼吁监管部门与平台联合执法,通过骑手"随手拍"等多渠道打击违规商户 [2] - 强调食品安全需真实可见,虚假宣传终将损害商家长期利益 [2]
京东入局自营外卖:击垮的是“幽灵店”还是“小微店”?
搜狐财经· 2025-08-02 08:30
京东自营外卖战略引发的争议 - 公司计划在全国开设1万家自营外卖店"七鲜小厨",被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批评为"剥夺夫妻店生存权",认为超级平台应扮演赋能者而非竞争者角色 [1] - 争议焦点集中在平台既掌控流量又直接参与竞争是否破坏公平性,以及自营模式是否会挤压小微餐饮商户生存空间 [1][6] - 公司回应称自营外卖旨在打击"幽灵外卖"(无证经营或伪造门店的违规商户),但将无堂食小微商户也纳入打击范围引发"双重标准"质疑 [1][2] 平台规则与准入标准调整 - 公司最初要求入驻商家必须为"品质堂食餐厅",导致烧饼铺、包子铺等无堂食小微商户被清退 [2] - 后续上线"即提餐厅"标签允许无堂食正规餐厅入驻,该规则与七鲜小厨业务同步推出,被质疑为自营业务"量身定制" [3][5] - 七鲜小厨负责人称其遵循"线下即提模式"的准入标准,但同类小微商户此前却被划入"幽灵外卖"范畴 [3] 市场竞争与流量分配问题 - 七鲜小厨主打10-20元低价菜品,直接分流小微商户订单,但公司声称目标是与优质商家共同夺回被"幽灵外卖"抢占的市场 [5][6] - 行业专家指出平台自营业务可能获得流量倾斜和数据独享优势,构成对第三方商户的不正当竞争 [6] - 公司否认存在资源倾斜,但平台中立性与自营业务扩张之间的监管标准仍不明确 [6] 外卖行业财务与战略挑战 - 行业普遍存在低利润率问题,配送成本占比达60%-70%,公司2025年Q1新业务(含外卖)运营亏损13.1亿元,履约费用同比增17.4%至19.7亿元 [7] - 分析师认为公司5%净利润率目标不现实,自营模式虽试图压缩中间环节但盈利路径未验证 [7] - 国际投行将外卖大战视为"懦夫博弈",指出补贴战引发负面效应,建议资源转向AI等更高潜力领域 [8] - 公司面临战略两难:继续投入高成本低回报的外卖业务或承担已投入资本的沉没成本 [9]
关于反内卷,这是我看到的最恐怖的评论
36氪· 2025-06-13 03:27
外卖行业乱象 - 幽灵外卖现象泛滥,商家共用地址和证照,卫生条件极差,食材来源不明 [2][3] - 2024年8月曝光北京40多家外卖店铺共用"京门楼"地址和证照 [2] - "望京烧烤"虚假包装,租借营业执照,展示虚假照片误导消费者 [2] - "够粤・正宗隆江猪脚饭"月售3000多单,实际位于废品回收站旁,卫生状况糟糕 [3] - 30多家外卖店铺共用同一证照,实际经营者与登记信息不符 [3] 平台责任缺失 - 平台审核流于形式,商家上传虚假信息即可快速入驻 [4] - 部分商家凭借一张证照注册五六家不同店铺 [4] - 平台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对违规商家处罚轻微 [5] - 平台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忽视社会责任,导致行业品质下降 [5] 外卖品质问题 - 幽灵外卖使用劣质食材,可能包含过期变质原料 [6] - 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缺乏消毒设备,交叉污染严重 [6] - 包装材料质量差,可能释放有害物质 [7] - 消费者健康风险增加,行业信任度下降 [7] 即时零售内卷 - 2025年即时零售规模预计达1万亿元,2030年超2万亿元 [9] - 大型连锁品牌通过补贴和低价倾销挤压个体商家生存空间 [9] - 个体前置仓被迫跟风降价,最终退出市场 [9] - 价格内卷导致商家无力投入品质提升和服务优化 [10] 行业治理建议 - 政府应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12] - 平台需严格审核商家资质,实地考察经营场所 [12] - 平台应优化运营模式,减少对低价竞争的依赖 [13] - 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家 [14] - 行业协会需加强自律,制定规范和标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