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只是序章,有36种“风险元素”
36氪·2025-09-05 03:44
稀有金属供应风险 - 全球稀有金属供应面临制约风险 至少30%元素的生产份额由单一国家控制[1] - 在65种可计算生产份额元素中 36种被定义为"风险元素" 其中33种属于稀有金属[1] - 半导体制造使用超过60种元素 缺少任何一种都无法生产相同产品[1] 中国主导地位与资源武器化 - 中国占8成风险元素的最大生产国份额 控制30种元素过半生产量[2][3] - 中国掌握铟和铋等元素精炼份额70%以上 并将资源作为政治博弈工具[3] - 2024年4月中国限制7种稀土出口 导致铃木和福特汽车一度停产[2] 其他国家资源控制情况 - 巴西控制91%铌生产份额 该元素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3] - 智利控制近70%碘生产份额 该元素用于钙钛矿光伏电池[4] - 印度尼西亚禁止出口占60%生产份额的镍[4] 日本海底资源开发 - 日本计划2026年1月在南鸟岛海域5500米深处试验开采稀土[5] - 项目目标是在稀土供应中断时保障供应链 而非经济可行性[6] - 2027年度将进行大规模试验 验证每日350吨泥土回收能力[6] 城市矿山回收利用 - 2030年大量报废EV将形成新资源来源 含钴镍等风险元素[7] - 住友金属矿山2026年6月完成锂离子电池回收商业工厂[7] - 日产与早稻田大学开发从EV马达提取钕技术 目标2030年实用化[7] 日本资源保障战略 - 日本需要建立资源国内留存机制 通过技术竞争提升回收水平[7] - 面临EV二手车出口导致国内无废料回收的挑战[7] - 需要开发从海底泥土提炼稀土的技术并解决高运输成本问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