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赛道

搜索文档
开源证券:小核酸药物有望成为减重赛道新风口 联用GLP-1或多重满足临床需求
智通财经· 2025-09-26 06:39
小核酸药物减重赛道布局 - 小核酸药物布局减重适应症主要围绕INHBE和ALK7两个靶点 [1] - INHBE主要在肝脏细胞中表达 负责编码并分泌Activin E 与其他配体共同作用通过结合ALK7调控脂肪代谢 [1] - ALK7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 是INHBE发挥作用的受体 结合后抑制脂解作用导致非酯化脂肪酸水平下降 [1] 企业研发进展 - Arrowhead和Wave的INHBE siRNA分子将在未来6个月内读出1期试验数据 [2] - Alnylam布局最全面 IND-enabling阶段分子覆盖INHBE(肝脏靶向) ALK7(脂肪靶向) GeneD(肌肉靶向) [2] 联合治疗优势 - Arrowhead的ALK7 siRNA联用Tirzepatide可提升减重效果并实现更长间隔给药(如月度 季度) [3] - 联用方案有望实现高质量减重(减脂不减肌) 并减少腹部/内脏脂肪积累 [3] - INHBE/ALK7功能缺失携带者表现为更低腰臀比 更少内脏脂肪积累 提示该通路调控脂肪分布 [3] 投资关注方向 - 建议关注Arrowhead和Wave的1期临床数据 包括安全性 药代动力学 给药间隔 biomarker敲降水平和早期疗效 [4] - 推荐标的包括悦康药业 阳光诺和 热景生物 石药集团等 [4]
减重赛道全球前沿进展跟踪(三):新风口之小核酸药物有望破局千亿美金市场
开源证券· 2025-09-25 06:11
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小核酸药物在减重赛道围绕INHBE和ALK7靶点展开 通过抑制INHBE-ALK7信号通路可调控脂肪代谢 减少内脏脂肪堆积而非单纯减重[5][14] - Arrowhead和Wave的INHBE siRNA分子将在未来6个月内读出1期试验数据 Alnylam布局最全面 覆盖INHBE、ALK7及Gene D三个靶点[6][17] - 小核酸药物联用GLP-1可实现更长间隔给药(月度/季度) 临床前数据显示联用可提升减重效果并实现减脂不减肌[7][19] - 抑制INHBE/ALK7通路可改善脂肪分布 人类遗传学研究表明功能缺失携带者具有更低腰臀比和更少内脏脂肪积累[7][22] 企业布局进展 - Arrowhead的ARO-INHBE(1/2a期)预计2025年Q4读出SAD和MAD数据 ARO-ALK7(1/2a期)已于2025年5月启动试验[18] - Wave的WVE-007(1期)预计2025年Q4至2026年Q1读出SAD数据[18] - Alnylam的INHBE靶点药物处于IND-enabling阶段 ALK7靶点药物ALN-2232预计2025年内进入临床[18] - 国内企业迅速跟进:拓界/恒瑞HRS-5817(1期)、大睿生物RN3161(IND阶段)、舶望医药/炫景生物/时安生物/润佳医药/康哲生物/圣因生物均处于临床前阶段[18] 投资建议 - 短期关注Arrowhead和Wave的1期试验数据读出 重点观察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给药间隔及生物标志物敲降水平[8][26] - 推荐标的包括悦康药业、阳光诺和、热景生物、石药集团 受益标的包括前沿生物-U、恒瑞医药[8]
ETF复盘0905-A股三大股指全线收涨,受益固态电池、储能和反内卷,科创新能源ETF(588830)收涨9.24%
搜狐财经· 2025-09-05 09:28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股指全线上涨 上证指数收涨1.24% 深证成指收涨3.89% 创业板指收涨6.55% [1] - 全市场超4850只股票上涨 创业板50指数单日涨幅达7.35%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3047亿元人民币 较上个交易日大幅缩量 [2] 指数表现 - 创业板50指数日涨跌幅7.35% 安年以来累计涨幅43.52% [2] - 北证50指数日涨跌幅5.15% 安年以来累计涨幅55.92% [2] - 科创100指数日涨跌幅4.71% 安年以来累计涨幅44.21% [2]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95% 恒生指数上涨1.43% [6] 行业板块表现 - 电气设备板块涨幅7.19% 通信板块涨幅5.49% 有色金属板块涨幅4.39% [7] - 银行板块下跌0.99% 为唯一下跌板块 [7] - 科创新能源ETF上涨9.24% 创业板新能源ETF上涨10.86% [7] 新能源行业动态 - 天奈科技单壁碳管目标2025年销量20-30吨粉体 2026年80吨 [7] - 2025年8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51.9% 产能利用率升至69.8% [7] -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明确推进 多家车企计划2026-2027年实现装车量产 [8] - 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增速预计从2024年51.1%回落至2025年32.35% [8] 医药行业动态 - 小核酸赛道受诺华20亿美元引入Arrowhead siRNA资产等催化 [9] - 舶望制药与诺华达成54亿美元BD合作 [9] - 兴齐眼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7.75% 阿托品滴眼液处审评阶段 [9] - 港股通医药指数今年以来涨幅102.85% PE为30.75 [10] 指数估值数据 - 中证500指数PE为32.09 处于近5年97.36%分位数 [10] - 科创100指数PE为212.25 处于近5年41.70%分位数 [10] - 创业板50指数PE为38.70 处于近5年56.11%分位数 [10] - 国证芯片指数PE为120.25 处于近5年99.26%分位数 [10] 科技制造板块 - 云计算指数今年以来涨幅41.51% PE为112.01 [10] - 中证电信指数今年以来涨幅31.66% PE为24.51 [10] - 工业互联指数今年以来涨幅25.07% PE为33.96 [10] 大宗商品板块 - 国证有色指数今年以来涨幅51.36% PE为21.36 [10] - 细分化工指数今年以来涨幅16.94% PE为27.06 [10] - 国证油气指数今年以来下跌3.06% PE为11.96 [10]
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基本面持续改善,恒生医疗ETF(513060)回调蓄势,盘中交投活跃,近1周日均成交额同类居首
新浪财经· 2025-08-04 07:36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上涨0.37% [3] - 成分股云顶新耀(01952)上涨8.70%、晶泰控股(02228)上涨7.19%、四环医药(00460)上涨5.38%、心泰医疗(02291)上涨5.35%、乐普生物-B(02157)上涨4.15% [3] - 恒生医疗ETF(513060)下跌0.59%至0.67元,但近1周累计上涨3.36% [3] 行业动态与创新进展 - 跨国药企艾伯维、罗氏及礼来加速布局amylin分子减重管线,礼来Eloralintide在1期临床中12周最高减重11.3%且胃肠道不良反应率低于10% [4] - 多款在研amylin分子半衰期达10-18天,支持月度给药,未来6-12个月将有大量临床数据读出 [4] - 中国创新药占全球FIC管线22%,若通过BD实现全球市占率25%可带来近3.6万亿人民币市值增量 [4] 企业基本面与龙头表现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头对头战胜伊布替尼后收入利润持续释放,预计2025年扭亏 [4] - 恒瑞医药2024年创新药占比首次超过50%,管线厚度支撑持续BD能力 [4] ETF流动性与资金动向 - 恒生医疗ETF盘中换手率25.84%,成交19.11亿元,近1周日均成交34.27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融资买入额1.64亿元,融资余额2.09亿元 [5] 历史业绩与风险收益指标 - 恒生医疗ETF近2年净值上涨28.35%,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8.34%,最长连涨6个月涨幅79.42% [5] - 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0.69%,夏普比率2.39,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54%为可比基金最小 [5] - 回撤后修复天数43天 [5] 产品结构与估值水平 - 恒生医疗ETF规模74.78亿元位居可比基金前1/3,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5% [4][6] - 近1年跟踪误差0.060%为可比基金最高精度 [6] - 跟踪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PE-TTM为31.37倍,处于近3年15.01%分位(低于84.99%时间) [6]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2.03%,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龙头企业 [6]
减重赛道全球前沿进展跟踪(一):Amylin布局正当时
开源证券· 2025-08-04 01:10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2] 核心观点 - 生物制品行业在2025年8月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涨幅达36%[3] - Amylin分子在减重赛道展现出卓越的产品画像,包括安全性、高质量减重和长效化优势[7][22][23] - 未来6-12个月将有密集的催化剂,包括多项amylin管线的临床数据读出[8][29] 近期重磅BD交易总结 - 艾伯维引进Gubra的amylin分子GUBamy,支付首付款3.5亿美金,里程碑高达18.75亿美金[6][17] - 罗氏与Zealand合作开发petrelintide,支付首付款16.5亿美金,里程碑高达36亿美金[6][17] - 礼来与Keybioscience扩大合作,引进DACRA分子KBP-336,支付首付款并承诺最高14亿美金里程碑[6][21] Amylin目标产品画像 - 礼来的Eloralintide在12周内最高减重11.3%(安慰剂调整后11.5%),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低于10%[7][22] - Eloralintide在临床前试验中减重91%为脂肪,显著优于GLP-1类药物的20%-40%瘦体重减少[7][23] - 多款amylin分子半衰期在10-18天,支持月度给药,如eloralintide(13.9-15.8天)、petrelintide(10天)[7][28] 未来6-12个月催化剂 - 罗氏、礼来、阿斯利康等MNC将读出amylin管线的2期试验数据[8][29] - 诺和诺德的两款amylin新分子将读出1期数据,三靶点分子也有望读出1期数据[8][29] - 艾伯维/Gubra、Metsera将公布12周数据,建议关注Viking、Structure等公司的进展[8][29] 投资建议 - 推荐标的:博瑞医药、众生药业[9][31] - 受益标的:Viking、Structure、Metsera、九源基因[9][31] - 博瑞医药2025年预计营收14.27亿元,P/S为29.4[32] - 众生药业2025年预计营收28.02亿元,P/S为6.5[32]
“药王”易主!一季度司美格鲁肽大卖超80亿美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5-16 11:59
药王之争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三款产品2024年第一季度合计销售额达557.76亿丹麦克朗(约83.83亿美元),超越默沙东K药72亿美元销售额,成功问鼎全球"药王" [1][2] - 2023年司美格鲁肽三款产品合计收入2018.49亿丹麦克朗(约292.96亿美元),以不到2亿美元差距落后于K药294.82亿美元 [2] - 诺和诺德下调全年业绩展望,因美国市场GLP-1产品渗透率低于预期 [3] GLP-1赛道竞争格局 - 礼来两款GLP-1产品Mounjaro和Zepbound第一季度合计销售额61.5亿美元,与诺和诺德相差约20亿美元 [4] - 礼来替尔泊肽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优于司美格鲁肽,72周时64.6%使用者体重减轻≥15%,而司美格鲁肽组为40.1% [4] - 诺和诺德重点开发口服剂型Wegovy,FDA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做出审批决定 [5] - 礼来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Orforglipron已进入临床末期 [5] 行业研发动态 - 辉瑞终止口服GLP-1药物Danuglipron开发,因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案例 [6] - 罗氏与Zealand Pharma达成53亿美元合作开发长效胰淀素类似物petrelintide [6] - 艾伯维与Gubra达成22亿美元合作开发长效胰淀素类似物GUB014295 [6] 产业链影响 - GLP-1研发热潮带动CXO行业增长,药明康德TIDES业务2023年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70.1% [7] - 诺泰生物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5.66亿元(同比+58.96%),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130.10%) [7] - 诺泰生物2023年营收16.25亿元(同比+60%),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145.94%),主要来自多肽原料药销售增长 [7]
砸20亿美元获国内企业授权,诺和诺德减重赛道再布局
新京报· 2025-03-25 13:13
交易核心内容 - 诺和诺德以20亿美元获得联邦制药在研药物UBT251的全球多地区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权利 [1][2] - 交易包括2亿美元预付款和最高18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 另加基于净销售额的分层销售提成 [2] - UBT251是一种靶向GLP-1、GIP和胰高血糖素受体的三重激动剂 目前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 [2] 药物特性与优势 - UBT251在临床前肥胖/糖尿病肾病药效模型中显示对肾脏尿白蛋白等肾损伤标志物的整体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司美格鲁肽 [1][3] - 该药物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代谢相关脂肪肝和慢性肾病的临床试验 在美国获批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和慢性肾病 [3] - UBT251具有广泛的适应症潜力 可为代谢相关慢性肾病治疗提供新选择 [3] 市场竞争格局 - 诺和诺德2024年司美格鲁肽产品收入达292.88亿美元 接近全球最畅销药物帕博利珠单抗294.86亿美元的销售额 [4] - 全球抗肥胖药物市场预计2030年达到1000亿美元规模 [5] - 礼来替尔泊肽2024年销售额达164.66亿美元 同时开发三重激动剂Retatrutide并已进入头对头三期临床试验 [5] 行业动态与布局 - 罗氏与Zealand Pharma就胰淀素类似物Petrelintide达成16.5亿美元合作 该药物处于Ⅱb期临床 可能提供与GLP-1相当减肥效果但更好耐受性 [6] - 艾伯维与Gubra公司达成最高22亿美元交易 共同开发长效胰淀素类似物GUB14295 目前处于临床一期 [7] - 默沙东2024年12月以19亿美元从翰森制药获得口服小分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的全球独家许可 [7] 战略意义 - 诺和诺德此次合作旨在寻找下一代减重药物 联邦制药是全球第二家以化学合成多肽法制备长效GLP-1/GIP/GCG三靶点激动剂获批临床的企业 [8] - 公司自研的Cagrisema在剂量达标方面表现略低于预期 此次转向商业合作具有战略补充意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