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资产配置

搜索文档
A股上周回调 多只公募FOF单周跌超1% 业内:投资者可以关注股债多元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15:28
上周,美联储9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为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A股市场冲高回落。受此影响,公 募FOF(基金中的基金)回撤较为明显,多只产品单周回撤超1%。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美联储年内再降息2次的概率提升,降低了现金回报的吸引力, 而长久期国债的资本利得机会或浮现。基于美元可能继续走弱,非美市场和黄金可能持续保持韧性,而 从估值吸引力、盈利趋势和市场动能来看,A股、港股及日股的结构性机会值得继续关注。但基于整体 风险回报的平衡,投资者宜在优质债券、价格合理的股票、跨市场资产和另类资产中保持多元化。 天风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后续债市更有可能继续沿着区间震荡的状态演绎,多空博弈或仍是主旋律。当 前债市难以走出独立行情的原因在于缺乏新的叙事逻辑,以及配置盘的持续缺位,但即便出现增量政策 加码或是国债买卖落地,预计对当前格局的影响或相对有限。 QDII-FOF能否有机遇 上周,海内外权益市场表现强劲,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涨幅领先,商品基金受黄金回调 影响微跌,基金市场新成立产品以权益和被动指数型为主,整体呈现结构性分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业内人士看来,美联储年内再降息 ...
A股上周回调,多只公募FOF单周跌超1% 业内:投资者可以关注股债多元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24 12:4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业内人士看来,美联储年内再降息2次的概率提升,降低了现金回报 的吸引力,长久期国债的资本利得机会或浮现,建议关注股债多元机会。 公募FOF上周回撤明显 上周(9月15日至21日),A股市场冲高回落,在市场快速上涨后遇到阶段性上行阻力,后续大概率回 归慢牛演绎。宽基指数方面,上证指数下跌1.30%,深证成指上涨1.14%,创业板指上涨2.34%。 美东时间9月17日,美联储9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是自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最新公布的经济预测 摘要上调2025~2027年经济增长,最新的利率点阵图则暗示年内或仍有两次降息可能。 受此影响,公募FOF单周回撤明显,许多产品的回撤超1%。股票型FOF当中,国泰行业轮动A单周跌幅 超过3%,混合型FOF中的前海开源裕源跌幅超过2.59%,养老目标FOF当中的国泰民安养老2040三年A 跌幅超过1.12%。 在业绩表现出色的基金方面,华夏优选配置A上周收益率录得0.18%,是股票型FOF中业绩最好的一 只;财通资管博宏积极6个月持有A上周收益率录得2.25%,是混合型FOF中业绩最好的一只;养老目标 FOF中业绩最好的是工银养老205 ...
A股上周回调,多只公募FOF单周跌超1%,业内:关注股债多元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22 09:48
天风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后续债市更有可能继续沿着区间震荡的状态演绎,多空博弈或仍是主旋律。前文提及, 当前债市难以走出独立行情的原因在于缺乏新的叙事逻辑,以及配置盘的持续缺位,但即便出现增量政策加码或 是国债买卖落地,预计对当前格局的影响或相对有限。 上周,美联储9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为去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A股市场冲高回落。 受此影响,公募FOF的回撤较为明显,多只产品单周回撤超1%。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联储年内再降息2次的概率提升,降低了现金回报的吸引力,而长久期国债的资本利得机会 或浮现,建议关注股债多元机会。 A股回调,多只公募FOF单周回撤超1% 上周(9月15日至21日),A股市场冲高回落,在市场快速上涨后遇到阶段性上行阻力,后续大概率回归慢牛演 绎。宽基指数方面,上证指数下跌1.30%,深证成指上涨1.14%,创业板指上涨2.34%。 美东时间9月17日,美联储9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是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最新公布的经济预测摘要上调 2025-2027年经济增长,最新的利率点阵图则暗示年内或仍有两次降息可能。 受此影响,公募FOF单周回撤明显,许多产品的回撤超1%。股票型FOF当中,国泰 ...
友邦保险20250917
2025-09-17 14:59
公司业绩表现 * 友邦保险2025年上半年保险服务业绩增长19% 主要受益于合同服务边界(CSM)稳定释放和营运偏差增加[2][3] * 2025年上半年投资业绩为负7% 主要由于分红险账户权益配置较高[2][3] * 固定汇率下税后营运利润同比增长6%[3] * 新业务价值(NBV)2023年增长30% 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4%(固定汇率) 18个市场中有13个实现增长[2][6] * 新单保费增长8% NBV margin同比增加3.4个百分点至57.7%[2][6] * 年化股东回报达到3.7%[3] 股东回报与资本管理 * 公司自上市以来分红额稳步提升 分红率超35%[2][5] * 发布资本管理政策 预计每年分配新增自有盈余的75%用于股份回购和股息[2][5] * 预计2025年股东回报为4.6% 2026和2027年预期为4%[2][5] 区域市场表现 **中国内地市场** * 2025年上半年NBV同比增长10% 第二季度增长15%[2][11] * Margin提升0.9个百分点至58.6% 受预定利率下调影响[2][11] * 年化新保在高基数下下降7%[11] * 代理人渠道仍是主要销售渠道但面临压力 分红产品占代理渠道长期储蓄产品的87%[11] * 新开业安徽、山东、重庆和浙江地区 建立超过1,700名代理人队伍 新地区NBV目标为4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11] **香港市场** * 对集团贡献达35% 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4][13] * NBV同比增长24% 受内地赴港购买保险业务推动[4][13] * 本地和内地访客业务均实现双位数增长[4][13] * 年化新保同比增长26% NBV margin稳定在65.8%[13] * 代理人渠道NBV同比增长35% 贡献超70% 活跃代理人数增加9% 生产力提升30%[4][13][14] **其他亚太市场** * 新加坡市场2025年上半年NBV增长16% 年化新保增长28% Margin为47.4%[16] * 马来西亚市场NBV同比下降13% 但NVA margin正增长4%至68.9[17] * 泰国市场NBV同比增长35% 年化新保同比增9% Margin提升22.6个百分点至115.7[18] 公司核心优势 **公司治理** * 实施高比例独立董事策略 董事会拥有13名独立董事[8][9] * 采取本地赋能管理架构 由集团CEO制定发展轨迹 各区域CEO负责子公司运营[8][9] * 通过长期激励计划与股份购股计划实现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性[9] **代理人策略** * 持续维持全球百万圆桌会榜首 MDRT人数从2014年至2024年复合增速接近20%[8][10] * 截至2024年底拥有18,750名MDRT成员 全国排名第一[4][10] * 专注于提高代理人活跃度和生产力[8][10] **产品与资产配置** * 产品结构均衡 分红、投连、保障类产品占比较高 利源多样化[19] * 2024年上半年死费差贡献占比59% 利差贡献26% 净资产回报贡献15%[19] * 资产配置全球化布局 主要分布于海外市场 把握高利率机遇并分散风险[4][20] 未来发展前景 * 公司目标2023-2026年每股税后营运利润年复合增速为9%-11%[2][3] * 预定利率下调后凭借代理人优势更快适应分红险销售[4][21] * 通过个人养老金和税优护理险积累客户资源 覆盖15万客户 NBV margin超过65%[4][12] * 多区域经营有助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7][8] * 全年NBV同比增速预计可实现双位数增长[21] * 当前P/EV估值为1.36倍 预计1.5倍P/EV估值更为合理[21][22]
专访汇丰严乐居:私人财富管理呈现四大趋势,公私联动升级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1:40
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需求变革 - 财富管理需求从单一增长转向保值与传承并重 从单一货币和房地产配置转向人民币 外币和另类资产多元化投资 从产品推销式服务转向一站式定制化服务 从只重逐利转向关注慈善 ESG和社会影响力[1] 资产配置多元化趋势 - 资产配置结构从重仓国内房地产和A股的单一格局瓦解 转向固收 二级市场权益 跨境资产配置 境外美元债 亚太区REITs和欧美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关注领域[3] - 全球化成为第一大趋势 资产本土配置减少 更广泛探寻世界各地投资机遇 财富诉求从追逐高收益转向追求稳健增值与安全 通过跨地域 跨币种 跨周期多元化配置构建防御型投资组合[3] 高净值客户特征演变 - 投资需求变得更复杂和成熟 内地企业家群体经历不同经济周期 要求更深入洞察 更精准分析和更契合需求的产品[4] - 关注全方位财富规划 重视家族福祉和子女未来 规划传承大计和长远发展成为核心议题[4] - 六成内地企业家表示未来一年内计划开拓新市场或新业务领域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是最感兴趣的海外拓展市场[4] - 内地高净值人群本质是企业家群体 绝大多数是创业者 人生观注重探寻机遇 追求商业财富扩张和个人财富安全稳健增长[5] - 年轻企业家崛起 敢于尝试风险 探索数字化领域 金融产品和新兴赛道[5] - 财富管理永恒主题是如何将企业传承给下一代 涉及金融资产转移和价值观念传承 以跨代际视角审视家族传承[5] 财富管理服务模式升级 - 个人 家族与企业紧密融合 需要通盘考量协同管理的解决方案 要求服务机构以战略伙伴身份介入 提供跨界资源整合和顶层架构设计[7] - 秉持超越私人银行业务理念 与企业及机构银行业务部门紧密协作 支持客户及其企业在中国内地和全球的发展 提供企业交接规划 全球业务扩张和代际传承方案全程支持[7] - 运用财富管理专业优势实现私人财富稳健管理 深刻理解资产多元化配置 借助资产管理团队或第三方机构进行精准风险分析[7] - 提供家族信托咨询与财富规划服务 运用近八十年亚洲家族传承经验促进代际对话 成为核心财富伙伴[8] - 已进驻中国内地六个主要城市 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内地最佳国际私人银行称号 在人才储备 洞察分析和智力资本方面持续配备资源[8] 香港作为财富管理枢纽的优势 - 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大量金融管理人才和专业知识 健全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以及连接全球市场的机遇 融合中国文化和商业实践理解 成为亚洲私人财富管理枢纽[10] - 香港是内地通向全球的门户 提供融合中西视角的深度服务和满足全球资产配置需求的多样化解决方案[10] - 在内地提供超过800只精心挑选的本地和全球基金相关产品 涵盖不同类别以帮助全球资产配置[10] - 引导客户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 根据风险画像量身打造经风险调整后的优质回报方案 通过增配另类策略产品 保险产品和财富规划工具帮助实现财富目标[10]
部分产品年内收益超140%!QDII基金亮眼 趁势扩容 多家机构排队入局
搜狐财经· 2025-08-23 11:36
QDII基金市场概况 - 市场存续314只QDII基金 总规模达6334.78亿元[1][2] - 93%的QDII基金实现正收益 港股医药赛道多只产品收益率超100%[1][2] - QDII持牌机构累计获批额度1708.69亿美元 新增30.80亿美元额度[1][5] 产品类型结构 - 股票型基金规模占比86.65%(215只/5489.11亿元)[2] - 混合型基金规模占比7.19%(58只/455.73亿元)[2] - 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比5.28%(24只/334.65亿元)[2] - 另类投资基金规模占比0.87%(17只/55.29亿元)[2] 业绩表现分析 - 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29% 位列各类别首位[2] - 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22% 另类投资基金平均收益率17%[2] - 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3.6%[2] - 负收益基金集中于石油及房地产类资产 国际油价波动导致能源类产品净值回撤[2] 头部产品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收益率达142.57% 重仓港股医疗保健行业[2][3]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收益率107.47%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收益率107.18%[2] - 业绩领先产品普遍配置映恩生物-B、科伦博泰生物-B等港股医疗标的[2][3] 额度分配格局 - 证券类机构(公募基金/券商)额度占比55% 达942.90亿美元[5] - 睿远基金首次获批5000万美元额度 60家公募基金获得新增额度[5] - 12家基金公司正在申请QDII业务资格 包括兴银基金、博道基金等[5] 港股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GDP增速超5% 宏观经济基本面提供支撑[4] - 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国际资金重新评估中国资产定价逻辑[4] - 创新药、AI等赛道企业展现全球竞争力 叠加美元走弱推动外资回流[4] 业务准入要求 - 基金公司申请需满足净资产不少于2亿元 管理规模不少于200亿元[6] - 证券公司要求净资本不低于8亿元 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20亿元[6] - QDII资格仅限于持牌金融机构(证券/基金/银行/信托/保险)[6] 市场供需状况 - 多只QDII基金因额度不足实施限购 包括博时100ETF等产品[6] - 新增QDII额度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机构布局热情持续高涨[5][6]
全球资产配置,真能离开中国资产吗?
美股研究社· 2025-08-16 10:23
中国资产表现 - 中国资产2024年大幅跑赢美股 上证指数虽长期徘徊3000点但牛股频出 实际赚钱效应显著优于美股[1] - 标普500年内涨幅仅9.6% 叠加美元贬值9.8%后 美股实际收益被汇率侵蚀 需超10%收益才能覆盖损失[1] - 韩国散户2024年净买入港A股54亿美元创历史峰值 小米(1.7亿)、比亚迪(9310万)、宁德时代(6089万)成主要标的[2] 中美跨市场机会 - 液冷赛道A股公司7月后涨幅显著:淳中科技+158% 英维克+83% 申菱环境+60% 同期美股Vertiv仅涨5%[3] - 苹果概念股表现超AAPL:港股鸿腾精密+123% 瑞声+18% A股相关标的涨幅更显著[3] - 英伟达产业链A股公司年内暴涨:胜宏科技+452% 工业富联+115% 新易盛+183% 光模块供应商集体跑赢NVDA[5] 银行与红利资产 - 中证银行指数2024年初至8月15日上涨9.8% 显著跑赢沪深300的6.8%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累计涨幅达50%[6] - 国有大行两年涨幅超美股七大巨头:农业银行+97% 工商银行+75% 招商银行+93% 银行ETF峰值涨幅65%[5] - 红利低波100指数2005年以来年化收益17.97% 银行券商及长江电力等分红蓝筹构成核心权重[8][11] 全球化配置策略 - 安枕长盈组合2013年至今年化收益12.5% 配置结构为A股红利(40%)+黄金(30%)+美股(30%) 最大回撤15%[8][10] - QDII基金通过多市场配置降低单一风险 黄金资产与股票呈负相关性 组合波动率控制在10%[10] - 2025年关税调整期中国资产展现抗压性 与美股形成风险对冲 验证多元配置必要性[13][14] 市场结构差异 - A股缺乏顶尖科技企业上市 华为/字节/大疆未上市 腾讯阿里等科网龙头境外上市致A股错失互联网红利[12] - 银行保险股具全球竞争力 工商银行连续12年全球银行榜首 市值与涨幅反映实际财富增长[12] - 美股七大巨头ETF(MAGS)两年涨75% 但A股银行板块同期跑赢纳斯达克100指数17%[5][11]
公募基金QDII业务再现申报 年内第四家机构兴银基金入局
证券日报· 2025-08-10 23:37
QDII业务布局 - 兴银基金于8月1日提交QDII业务资格申请材料,成为年内第4家新布局该业务的基金公司[1] - 民生加银基金、国联安基金、鑫元基金此前已先后提交QDII业务申报材料[1] - 截至8月1日,正在申请QDII业务资格的基金公司数量达11家,反映公募机构参与热情高涨[1] QDII基金市场表现 - 年内共成立29只QDII基金,发行规模50.23亿元,同比增长19.17%[2] - 年内新成立QDII基金合计规模达310.67亿元[2] - 港股市场成为跨市场配置重点领域,资金涌入推动QDII基金加速扩容[2] 行业发展趋势 - 布局QDII业务有助于公募机构拓展全球资产管理边界并提升综合竞争力[1] -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多元化将提升QDII业务在公募市场中的地位[2] - QDII基金为投资者提供参与全球资本市场和分散风险的有效工具,产品种类丰富化将持续释放市场活力[2]
公募基金QDII业务再现申报 年内第四家机构入局
证券日报· 2025-08-10 16:55
QDII业务布局热情高涨 - 兴银基金于8月1日提交QDII业务资格申请材料 成为年内第4家布局该业务的基金公司 [1] - 民生加银基金、国联安基金、鑫元基金此前也已提交QDII业务申请材料 [1] - 截至8月1日共有11家基金公司正在申请QDII业务资格 反映公募机构参与热情 [1] QDII基金表现与发行情况 - 年内共有29只QDII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50.23亿元 同比增长19.17% [2] - 年内成立的QDII基金合计规模已达310.67亿元 [2] - QDII基金业绩持续向好 激发投资者跨市场配置资产热情 [2] 港股市场成为重点配置领域 - 资金借道QDII基金涌入港股市场 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并提振市场情绪 [2] - 港股配置需求成为推动QDII基金加速扩容的重要动力 [2] QDII业务发展前景 - 布局QDII业务有助于公募机构拓展全球资产管理边界并提升综合竞争力 [1] -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多元化将提升QDII业务重要性 [2] - QDII基金为投资者提供参与全球资本市场和分散风险的有效工具 [2]
基石资本斩获QFII牌照 全球化投资布局再进阶
证券时报网· 2025-06-18 10:14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中国证监会将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包括发布QFII制度优化方案,优化准入管理和投资运作安排 [1] - 计划将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拓展到100个,进一步扩大外资交易范围 [1] - 自2025年10月9日起允许QFII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 [1] - 今年以来已放宽QFII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和ETF期权等产品的限制 [1] 私募机构出海布局 - 基石资本旗下香港扬子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QFII资格,持有香港证监会第四类和第九类牌照,可在香港开展证券咨询和资管服务 [2] - 基石资本的新布局或将打通境内外投资的双向通道 [2] - 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张一鸣创立的Cool River Venture HK Limited于2024年11月获得香港证监会9号牌,主要投资科技相关行业 [3] 私募出海动因 - 香港资本市场表现亮眼,私募希望通过全球化资产配置分散风险和寻求更高回报 [3] -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希望寻找国内优质管理人投资A股市场 [3] - 出海有助于私募基金吸引主权基金、养老金和FOF等长线资金,符合机构寻求长钱的诉求 [3] QFII制度改革影响 - 优化QFII制度将吸引更多外资参与A股长期投资 [3] - 为私募机构出海展业拓展新的机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