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con
搜索文档
Genprex Receives Notice of Allowance for Multiple Patents for Reqorsa® Gene Therapy with PD-L1 and PD-1 Antibodies to Treat Cancers
Prnewswire· 2025-08-18 13:29
知识产权进展 - 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一项专利 覆盖Reqorsa基因疗法与PD-L1抗体(如Tecentriq)的联合使用[1] - 欧洲专利局授予一项专利 覆盖REQORSA与PD-1抗体的联合使用 两项专利最早于2037年到期[1] - 韩国已授予REQORSA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专利 正在欧洲/加拿大/巴西/中国/以色列申请额外专利[3] 技术平台与产品管线 - REQORSA基因疗法通过脂质纳米颗粒系统递送肿瘤抑制基因 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药[6] - Acclaim-3研究为1/2期临床试验 评估REQORSA与Tecentriq联合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维持疗法[5] - 糖尿病基因疗法GPX-002采用AAV载体递送Pdx1/MafA基因 可转化胰腺α细胞为胰岛素分泌细胞[6] 监管资格认定 - Acclaim-3临床试验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 针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群体[5] - Acclaim-3同时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5] - 公司所有肺癌临床项目均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 SCLC项目还获得孤儿药认定[6] 商业发展策略 - 知识产权组合围绕REQORSA肿瘤项目构建 特别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疗法领域[2] - 公司通过与世界级机构合作开发候选药物 扩展基因治疗产品管线[6] - 投资者可通过公司官网注册邮件提醒 关注Twitter/Facebook/LinkedIn获取最新动态[7]
Cancer Cell:钱缙/马辰凯等开发CXCR4部分激活剂,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生物世界· 2025-06-29 03:30
癌症免疫疗法研究突破 -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CXCR4部分激活剂TFF2-MSA,通过靶向免疫抑制性中性粒细胞和癌症驱动的粒细胞生成,显著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癌中的疗效[2][3] - TFF2-MSA与抗PD-1联合使用可抑制胃癌小鼠模型的原发肿瘤生长和远端转移,并延长生存期[4] - TFF2-MSA选择性减少Hdc-GFP+CXCR4high免疫抑制性中性粒细胞,增强抗PD-1介导的CD8+T细胞杀伤肿瘤能力[4] 机制与临床关联 - TFF2-MSA抑制骨髓粒细胞生成,与CXCR4拮抗剂不同,后者未显示治疗益处[4] - 胃癌患者中CXCR4+LOX-1+低密度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与循环TFF2水平降低相关[5] - 研究证实TFF2减少与PMN-MDSC增多在胃癌患者中存在关联[6] 治疗策略创新 - CXCR4部分激动作用通过靶向免疫抑制性中性粒细胞和粒细胞生成,恢复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敏感性[8] - TFF2-MSA联合抗PD-1可诱导强大的抗肿瘤CD8+T细胞响应[6]
科学认知带去治愈希望
人民日报· 2025-06-04 05:39
他很激动,连声说要感谢我救了他的命。仔细一问,原来3年前,他还不到50岁就得了晚期肺癌,诊断 时已经全身多处转移,脑部也有两个很大的肿瘤。老家县城医生一看,说生命最多还剩6个月。但很 巧,一位朋友知道他生病后,买了我的科普书送给他,从书里他第一次知道PD—1抑制剂,这是一种肿 瘤免疫新药,他试用后直到我们见面时,已经实现了临床治愈。 《癌症天敌:免疫治疗的突破与希望》:李治中著;清 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几年前,我在上海做癌症科普讲座,能容纳100人的场子,挤进来200多人。活动开始前,一位大哥突然 冲过来,抱着我就开始哭,我赶紧问:"怎么了?" (作者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他用的PD—1抑制剂,属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现在PD—1抑制剂在国内早已上市,而且有超过 10家公司的产品。从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的角度,这应该是效果最好的抗癌药物,它最大的特点就 是持续性,一旦对患者有效,就可能一直有效,这点远比以前的药物好。免疫疗法是现在最重要的肿瘤 治疗方式之一,但又是最复杂、种类最多的疗法之一,一般人很难搞懂。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4日 20 版) 我写这本《癌症天 ...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TQB2868“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II期研究数据在2025年ASCO年会公布
格隆汇· 2025-05-29 12:30
核心观点 - 中国生物制药在2025年ASCO年会上公布了TQB2868联合安罗替尼与AG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mPDAC)的II期临床研究初步数据 [1] - TQB2868联合方案在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显著优于AG化疗方案历史数据 [1] - 该方案有望成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胰腺癌的首个一线治疗方案 [2] 临床研究数据 - 研究名称:TQB2868-ALTN-II-01,评估TQB2868联合安罗替尼与AG化疗一线治疗mPDA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 截至2025年1月,已入组40例IV期mPDAC患者,其中36例可评估 [1] - 客观缓解率(ORR)达63.9%,是AG化疗方案历史数据(23%-36%)的2-3倍 [1] - 疾病控制率(DCR)达100%,是AG化疗方案(62.3%)的1.6倍 [1]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6个月PFS率达86%,是AG化疗方案(43.2%)的2倍 [1] - 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预期有望超过1年 [1] 安全性数据 - TQB2868联合方案安全耐受性良好,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低于AG化疗方案的68.1%-77% [1] 后续进展 - 公司正在就TQB2868联合方案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进行沟通 [2] - 该方案有望为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带来根本性改善 [2]
憾失诺奖!陈列平在Nature Medicine发文,回顾自己发现PD-L1以及从质疑中颠覆癌症治疗格局
生物世界· 2025-05-07 03:13
核心观点 - 陈列平教授发现PD-L1分子并揭示其与PD-1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开创了"解除免疫刹车"的治疗策略,推动全球十余种PD-1/PD-L1抑制剂上市,覆盖70余种癌症,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里程碑药物[1][6][8] - 该发现解决了癌症免疫治疗的长期悖论,使晚期实体瘤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标志着免疫治疗从边缘领域跃升为肿瘤学支柱[1][8] - 研究从基础发现到临床转化形成完整链条,重塑了现代癌症治疗范式,并持续推动新一代免疫疗法的探索[7][8][10] 癌症免疫治疗历史困境 -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癌症疫苗和细胞因子治疗等主要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屡屡受挫,尤其是针对占人类癌症90%的实体瘤[3] - 临床前数据与临床试验结果脱节,免疫反应与肿瘤生长抑制之间缺乏明确关联,构成癌症免疫治疗的核心困境[3] - 当时学界观点两极分化:一派认为免疫策略存在根本缺陷,另一派主张需要更强劲的免疫刺激[3] 理论突破与假说提出 - 陈列平提出第三种可能:免疫应答足够强大但在肿瘤部位被主动抑制,肿瘤微环境可能构筑屏障阻止免疫攻击[3] - 受达尔文进化论启发,认为肿瘤早期免疫压力可能筛选出具有逃逸能力的克隆,免疫抑制蛋白(如PD-L1)的过表达可能在免疫压力下占据主导[4] - 提出适应性耐药假说:肿瘤浸润T细胞分泌IFNγ诱导肿瘤细胞上调PD-L1,后者通过PD-1受体抑制T细胞活性,形成负反馈回路[5] 关键科学发现 - 1997年在梅奥实验室通过EST技术首次克隆B7-H1(后命名为PD-L1),1999年证实其抑制T细胞免疫的功能[4] - 发现多种癌组织过度表达PD-L1蛋白而正常组织罕见表达,该免疫组化检测后来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临床预测生物标志物标准[5] - 2002年开发靶向PD-L1和PD-1的单克隆抗体,在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系统中展现增强肿瘤免疫的潜力[5] 临床转化与产业应用 - 初期遭遇冷遇,2000年首个产业合作两年内夭折,2004年与Medarex公司达成协议开启临床转化之路[6] - 全球已开发十余种PD-1/PD-L1抑制剂,获批适应症覆盖70余种癌症,在常见实体瘤中挽救了数百万生命[6] - 将肿瘤微环境确立为免疫治疗靶点开发的核心领域,启发后续CTLA-4、TIM-3等免疫检查点的研究[10] 领域影响与范式革新 - 从根本上重塑现代癌症治疗,彰显肿瘤微环境作为免疫治疗靶点发现宝库的价值[6] - 通过从基因克隆到药物开发的完整链条,证明基础研究驱动临床突破的可行性,重塑癌症治疗研发模式[10] - 开创的"解除免疫刹车"策略持续推动新一代免疫疗法的探索,标志着免疫治疗从边缘领域跃升为肿瘤学支柱[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