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技术

搜索文档
德琪医药20250806
2025-08-06 14:45
**德琪医药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行业与公司概况** - 行业趋势:中国医药创新板块自2025年2月以来显著上行,港股和A股创新板块普涨,双抗公司表现突出,预计趋势延续[2][3] - 驱动因素:研发持续性(工程师红利)、ADC/双抗技术快速发展、临床试验招募速度快/成本低、监管与国际接轨[3][4] - 中国优势:新兴技术(如ADC、双抗)提供创新机遇,但科研转化与美国存在差距[2][3] - 公司背景:德琪医药成立于2016年,2020年香港上市,创始人梅建明博士拥有跨国药企经验[5] - 商业化产品:赛力尼索(血液瘤适应症)2024年营收1亿人民币(+37%),亚太10国获批,中国两项适应症纳入医保[5][14] - 财务:2024年底现金储备9亿人民币,可支持未来三年运营[5][15] **2 核心管线与竞争策略** - **ATG022(Claudin 18.2 ADC)** - 适应症:胃癌(中国年新发36万例,存量超50万例,晚期五年生存率<50%)[7] - 靶点价值:Claudin 18.2在胃癌/食管癌阳性率30%-45%(部分文献达70%),现有疗法末线生存期<15个月[7][9] - 差异化:对全表达水平有效(高/中/低表达ORR分别为~40%、~30%),竞品信达生物ADC仅高表达ORR达47%[8][9] - 数据:ASCO GI 2025年整体ORR 36.4%,中高表达ORR近40%,低表达ORR~30%[2][9] - 催化剂:2025年10月ESMO数据更新、下半年递交海外上市申请[10][15] - **ATG037(CD73小分子抑制剂)** - 机制:靶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患者,抑制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11] - 临床数据: - 黑色素瘤:ORR 36.4%,DCR 100%(中国年新发1万例,美国10万例)[11][12] - 肺癌(联合PD-1):ORR 22%,DCR 67%[12] - 竞争格局:全球进度最快的小分子CD73抑制剂之一[11] - **TC平台(CD3双抗技术)** - 技术:第二代TCE平台(空间位阻遮蔽技术),聚焦实体瘤/自免领域[13] - 进展:ATG201(CD13/CD19双抗)计划2025年下半年递交自免适应症申请[6][13] - 行业趋势:CD3双抗在血液瘤已验证,实体瘤/自免潜力受MNC关注(如默沙东7亿美元收购案例)[13] **3 商业化与估值** - **赛力尼索商业化** - 2024年营收1亿人民币(+27%),中国增长依赖医保放量,翰森负责销售[14] - 未来潜力:骨髓纤维化(MF)三期数据2025年下半年读出,经调整后销售峰值预计8亿人民币[14] - **估值分析** - 目标市值:NPV法42亿人民币(20倍PE)、DCF法65亿人民币,平均58亿港元[15] - 当前市值:30-40亿港元,存在翻倍空间[15] - 催化剂:2025年10月ESMO数据、ATG022海外申请、ATG201临床申请[15] **4 其他关键数据** - 管线数量:5款临床阶段资产(小分子/单抗/双抗/ADC)[5] - 患者规模: - 胃癌存量患者超50万例,Claudin 18.2阳性率30%-70%[7][9] - 黑色素瘤中国年新发1万例,美国10万例[11]
信达生物、康方生物
2025-07-28 01:42
行业概览 - 中国创新药企国际化认可度提升,BD出海交易数量及大额首付款交易增加[1] - 2025年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鼓励保险资金投资产业链[1] - 技术突破领域:ADC、IO双抗、GLP-1、T细胞接合器(CD3双抗)等,提升疗效并拓宽适应症[1][3] 信达生物 **财务与收入** - 肿瘤产品收入2024年突破80亿人民币,2025年预计达110亿人民币[1][6] - 非肿瘤管线产品如马苏杜泰进入销售阶段[1][6] **核心产品表现** - **IBI363**: - 肺癌二线12个月OS率70.9%,结直肠癌三线9.4个月OS率82.2%,有望推向一线治疗[7][8] - 安全性可控,副作用(关节炎、皮疹)可早期干预[8] - 2026年将读出概念验证数据,国际化前景乐观[8] - **肿瘤领域优势**: - 二代IO药物领先(如IBI363),KRAS G12C、B3ABR等潜力品种预计销售额超10亿人民币[9] - 布局下一代IO和ADC产品(如GPRC5D、BCMA CD3等),2026年将公布一期数据[9] **非肿瘤领域** - 已上市产品:马斯图泰(峰值销售超80亿人民币)、托雷西单抗/替妥尤单抗(峰值超20亿人民币)、匹康奇莱单抗(银屑病,峰值超30亿人民币)[10] - 临床后期产品:眼科IBI302、痛风药IBI128、代谢领域GLP-1系列(IBI3032/3012)[10] **未来催化剂** - 替罗昔单抗一线TED临床试验启动、玛仕璐肽降糖适应症获批、司美格鲁肽9毫克减重数据读出[11] - IBI363结直肠癌/肺癌一线POC试验、鳞状肺癌三期试验、银屑病药匹伐齐拜单抗获批[11] 康方生物 **财务与增长** - 2025年收入增长率预计超70%,2026年约40%,受益于产品获批及放量[1][13] **核心产品与技术** - **AK112(PD-1/VEGF双抗)**: - 适应症覆盖肺癌、消化道癌等,PD-1/VEGF协同作用显著(结合亲和力分别提升18倍/4倍)[14][15] - 临床推进速度快,鳞癌疗效突出,海外估值有望提升[15] - **AK104(PD-1/CTLA-4双抗)**: - 全球第一梯队,宫颈癌全人群覆盖,PD-L1低表达胃癌OS差异显著(五年随访数据)[21][22] **差异化布局** - PD-1耐药患者:采用PD-1/VEGF组合疗法,补充后线治疗并拓展早期研究[2][17] - 早期肿瘤治疗:围手术期布局全面,AK112的PCR/MPR率高于Checkmate/Keynotes系列[20] **非肿瘤领域** - 自身免疫疾病:白介素4/ST2抗炎双靶候选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23] - 慢病领域:研发效率高(部分产品上市时间<8年)[16] **未来方向** - 推进双抗ADC研发,探索联合疗法(如AK112+化疗)[24] - 海外临床快速推进(肺癌、消化系统肿瘤),BD合作或提升全球预期[19][24] - 合理市值2000.98亿元,目标价222.93元(DCF模型)[25][26] 投资建议 - 关注海外销售驱动及潜在BD交易标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