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

搜索文档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机构关注下半年三大主线
中国经营报· 2025-07-23 13:57
宏观经济数据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 [1]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6.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31.2% [2] - 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3%,较一季度略有提升 [2] 经济增长动力 - 内需尤其是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 [2] - 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改善最为明显,消费仍是主要支撑,外需拉动有所走弱 [2] - 企业层面表现出强劲的适应能力和产品创新,例如在电动车领域体现出明显优势 [2] 政策展望 - 下半年宏观政策将围绕"降准降息、扩大内需、支持房地产回暖"三大主线持续发力 [1] - 财政政策仍将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主要发力点和重要抓手 [1] - 需要进一步加力逆周期政策,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3] 财政政策 - 下半年应充分运用公共预算的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并考虑额外发行2.3万亿元政府债券 [3] - 力争广义财政支出达到全年预算增长目标 [3] - 城市更新改造是为数不多的现实迫切需要且能从总体规模上改变宏观局面的发力点 [3] 货币政策 - 有必要进一步降准降息,降低房贷利率 [1] - 继续降低包括7天逆回购在内的所有政策利率水平 [4] -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部分缓解存款利率下行空间的约束 [4] 消费政策 - 当前以促消费为核心,部署壮大内循环,有很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5] - 可能包括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较大幅度上调以旧换新支持资金额度 [5] - 下半年促消费有可能不再限于耐用消费品,不排除把一般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纳入进来 [5] 房地产政策 - 需要在供求两端同时发力帮助房地产市场回暖 [3] - 需求端可考虑进一步放开限购、首套房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优惠,地方政府购房补贴等措施 [5] - 供给端加快对房地产企业的资产重组,着力打造几个试点 [5]
东海启元添益6个月持有混合发起式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27.37万元 净值增长率2.73%
搜狐财经· 2025-07-22 08:45
基金业绩表现 - AI基金东海启元添益6个月持有混合发起式A第二季度基金利润27.37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269元 [3] -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73%,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1050万元 [3] - 截至7月21日单位净值为1.023元 [3] - 东海鑫宁利率债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6.32%,东海祥泰三年定开最低为2.49% [3] 基金经理及管理情况 - 基金经理邢烨和渠淼共同管理5只基金 [3] 投资策略及持仓 - 基金通过适时重点配置债券资产,择优配置和交易转债及权益资产,力争为投资人创造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4] - 基金持股集中度较高,十大重仓股为山东高速、皖通高速、宁沪高速、粤高速A、新奥股份、首创环保、北大荒、长江电力、中国石化、中国联通 [4] 市场及政策分析 - 二季度各项经济数据以稳为主,但持续性需要保持关注 [3] - 央行宣布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后,大型商业银行悉数下调存款利率,流动性预计将继续宽松 [3] - 未来市场关注点主要在于政策节奏,一方面担心前期政策效果逐步递减,另一方面期待新一轮政策出台 [3] - 政策可能是相机抉择的,市场则相应会更加波动,产品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可择机寻找波动中的投资价值 [3]
7月LPR又是“按兵不动”,下半年还会下调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4:57
LPR利率维持不变 - 7月LPR报价一年期3.00% 五年期3.50% 连续两个月保持不变 自5月下调10个基点后进入观察期 [1] - 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1.43%低位 低于1.8%监管合意水平 其中国有行1.33% 股份行1.56% 城商行1.37% 农商行1.58% 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1/5/1/15个基点 [6] - 政策利率持稳因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 上半年累计增长5.3% 金融数据良好 短期政策加码必要性不强 [2] LPR不变原因分析 - 7天逆回购利率作为新定价锚保持稳定 5月降息后政策利率未变 传导机制需时间观察 [2][4] - 商业银行负债压力未改善 7月存单利率小幅上行 缴税大月流动性缺口存在 主动压降LPR加点动力不足 [4][5] - 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3.3%同比降45基点 个人房贷利率3.1%同比降60基点 存款成本下行空间受定期存款占比高制约 [6] 下半年政策展望 - 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降准降息 届时LPR将跟随下调 因需对冲出口放缓及实际融资成本偏高问题 [10][11] - 美联储9月可能降息将打开国内政策空间 需平衡稳增长与银行体系健康性关系 [10][11] - 5年期LPR可能单独下调以推动房贷减负 成为稳楼市政策发力点 [9][10] 宏观经济背景 - 6月CPI同比转涨0.1% 核心CPI同比涨0.7% PPI同比降3.6% 显示物价水平仍偏低 [11] - 货币政策将协同财政/产业/消费政策 从供需两端促进物价温和回升 [11]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存 需通过降息激发内生融资需求 对冲外需影响 [9][12]
7月LPR又是“按兵不动”,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兼顾多重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3:14
短期降准降息概率下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记者,5月降息降准等宽货币工具落地后,总量政策工具进入成效观察 期,在脱离逆回购利率引导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主动压降LPR和政策利率加点的动力不足。具体来看, 7月是缴税大月,且存在一定流动性缺口,尽管央行买断式逆回购维持净投放,但7月来存单利率仍有小 幅上行,负债压力相较于6月并未出现大幅改善的迹象。结合息差压力,商业银行主动压降LPR对逆回 购利率加点的动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 6月27日,央行发布2025年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稿,在货币政策思路上,提 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相比一季度例会 删去了"择机降准降息"的表述,对此,市场认为由于经济形势向好,短期降准降息的概率下降。 7月14日,央行副行长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 需要时间的,已经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效果还会进一步显现。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密切关注评估前期已实施政策的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 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更好地推 ...
东方红智逸沪港深定开混合: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407.99万元 净值增长率0.76%
搜狐财经· 2025-07-21 11:43
截至7月18日,东方红智逸沪港深定开混合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5.46%,位于同类可比基金59/630;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5.58%,位于同 类可比基金85/630;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2.43%,位于同类可比基金58/630;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5.18%,位于同类可比基金309/552。 通过所选区间该基金净值增长率分位图,可以观察该基金与同类基金业绩比较情况。图为坐标原点到区间内某时点的净值增长率在同类基金中的分位数。 AI基金东方红智逸沪港深定开混合(004278)披露2025年二季报,第二季度基金利润407.99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057元。报告期内,基金净 值增长率为0.76%,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7.67亿元。 该基金属于偏债混合型基金。截至7月18日,单位净值为1.443元。基金经理是纪文静,目前管理9只基金。其中,截至7月18日,东方红智逸沪港深定开混合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12.43%;东方红稳添利纯债A最低,为2.82%。 基金管理人在二季报中表示,展望三季度,政府债发行节奏前置或带来后期供给压力减轻,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有望好转; ...
7月LPR按兵不动,分析师:后期仍存在调降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7-21 01:52
LPR报价保持稳定 - 2025年7月21日1年期LPR为3.00%,5年期以上LPR为3.50%,均较上月保持不变 [1] - 5月下调0.1个百分点后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稳定,LPR定价基础未变 [1] - 二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偏强,短期内引导LPR下调的必要性不高 [1] 未来LPR走势预测 - 下半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大,政策利率及LPR仍有下调空间 [1] - 预计央行将继续降息并带动两个期限LPR跟进下调 [1] - 下一次LPR下调时点可能在四季度初,幅度或达0.2个百分点 [4] - 三季度有望再度降准0.5个百分点,可能推动LPR下行 [4] 房地产相关政策 - 5月7日央行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2] - 下半年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LPR下行来推动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 [2] - 稳楼市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力,为商业房贷利率下调打开空间 [2]
鹏华弘尚混合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38.71万元 净值增长率0.99%
搜狐财经· 2025-07-18 01:50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基金利润38.71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156元 [3] - 二季度基金净值增长率为0.99%,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3391.24万元 [3] - 截至7月17日,单位净值为1.583元 [3] 基金经理及同类基金比较 - 基金经理罗佳管理8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鹏华创兴增利债券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4.92%,鹏华弘尚混合A最低为1.79% [3]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0.94%,同类排名109/130;近半年为1.33%,同类排名103/130;近一年为1.79%,同类排名109/130;近三年为15.20%,同类排名13/129 [4]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5338,同类排名11/122 [9] 基金风险指标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3.82%,同类排名116/117;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2年一季度为4.48% [11]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1.02%,同类平均为50.09%;2022年上半年末最高仓位25.97%,2022年末最低仓位0.93% [14] 市场环境与投资策略 - 二季度金融市场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波动较大,中国债市在政策对冲下平稳运行 [3] - 央行二季度采取降准降息操作,资金价格中枢下移、波动性下降,债市情绪修复 [3] - 组合以持有高等级信用债为基础,积极调整信用类属结构,阶段性使用长期利率债攻守 [3] 基金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3391.24万元 [16]
公司债ETF(511030)冲击三连阳,机构:债市细分小策略的挖掘变得更为重要
搜狐财经· 2025-07-17 03:34
公司债ETF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7日11:09,公司债ETF(511030)上涨0.02%,最新价报106.27元,冲击3连涨 [1] - 近半年累计上涨1.07%(截至2025年7月16日) [1] - 盘中换手率0.16%,成交额3513.81万元 [1] - 近1月日均成交23.44亿元(截至7月16日) [1] - 最新规模达222.88亿元,创近1年新高 [1] - 最新份额达2.10亿份,创近3月新高 [1] 债市行情分析 - 2025年债市呈现"走楼梯"行情,本质是"低利率+低利差"的震荡市 [4] - 交易盘对债市预期不弱,配置盘偏弱与负债成本下行缓慢及资产替代有关 [4] - "走楼梯"行情需新因素突破,如降准降息或央行重启国债买入 [4] 指数跟踪与编制 - 公司债ETF跟踪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指数(总值)净价指数 [4] - 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指数以AAA级上交所公司债为基础,按隐含评级分三组并以利差因子细分 [4] - 该指数基期2015年6月30日,基点值100,包含待偿期分段子指数,每季度首个银行间工作日调整成分券 [4]
【财经分析】“适度宽松”已实施逾半年 货币政策支持经济成效明显
新华财经· 2025-07-16 15:25
货币政策实施成效 - 上半年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成效明显,金融数据反馈显示实体经济得到有效支持 [1] - 5月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包括降准降息和创新工具)在1个月内全部落地,提振市场信心并推动经济回升 [1] - 截至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M2、人民币贷款同比分别增长8.9%、8.3%、7.1%,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量近13万亿元,社融增量达22.83万亿元 [2] - 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为3.3%、3.1%,同比降低45个和60个基点 [2] 政策工具与结构调整 - 5月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6月两次逆回购操作共1.4万亿元 [2] - 5月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结构性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带动LPR下行0.1个百分点 [2] - 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分担工具 [3] - 截至5月末"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占本外币贷款38.2%),同比增长14.0%,增速高于各项贷款7.3个百分点 [3] - 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包括MLF招标方式改革和操作透明化,利率传导进一步畅通 [3] 下半年政策展望 - 预计下半年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可能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并下调政策利率0.2个百分点 [6][7] - 流动性管理将加强,可能重启国债买入以配合财政政策,稳定市场预期 [7] - 全年信贷增量预计约20万亿元(增速8.0%),社融增量或达36万亿元(存量增速8.7%) [7] - 结构性工具可能新增定向服务新型工业化再贷款,并优化现有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工具 [8]
外资理财规模逆势攀升,法巴、贝莱德突破500亿大关
第一财经· 2025-07-15 12:45
外资理财规模增长 - 法巴农银理财规模在7月突破600亿元大关 [1][3] - 贝莱德建信理财规模年内几乎翻倍,近期突破500亿元 [3][4] - 高盛工银理财规模突破100亿元,施罗德交银理财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 [4] 外资理财产品策略 - 法巴农银理财聚焦固定收益资产,包括现金管理、纯固收和"固收+"产品 [3] - 贝莱德建信理财产品覆盖R1到R5风险等级,已推出120只产品 [4] - 外资理财权益资产占比普遍低个位数,监管上限为20% [3] 中资理财规模变动 - 全市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0.97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3.4% [6][7] - 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规模超2万亿元,国有行理财子公司规模超1万亿元 [1][7] - 6月中资理财规模整体下降近1万亿元,部分机构降幅超9% [7] 债券市场环境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3年初3%降至约1.6% [3][8] -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1.655%,年初以来几乎持平 [8] - 机构预计7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1.6%~1.7% [10] 外资理财发展依赖因素 - 外资理财规模增长依赖中方银行渠道支持 [1][5] - 渠道支持力度大的外资理财更易扩大规模 [5] - 贝莱德建信理财是唯一获养老理财试点的外资机构,产品年化收益5.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