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刘煜辉最新发声再谈“东升西落”:珍惜每一次激烈博弈和碰撞中,中国核心资产“倒车接人”的机会
聪明投资者· 2025-04-20 14:34
" 中国 未来的 方略主要有几点 :更加开放,更加平衡,更加市场化。" 以上是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刘煜辉 在今 天(4月20日)宁波银行私人银行投资策略会中分享的 最新观点。 对于所有事件的分析,都要结合背景回到最底层的目标,去解构其行为逻辑。 "从逻辑上推演,我坚定相信,只有'东升西落',中或最赢,没有其他结果。 " 刘煜辉用了近两个小时,将特朗普发动的这场仅仅一个星期就已经"到顶"的关税战进行了详细梳理。 "美联储代表的是犹太资本和金融资本利益,而犹太金融资本在西方意识形态中一定占据左翼,而不是 右翼。 所以,在左右翼资深对决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在美元资产遭到巨大抛售、美元信用受到危机时,美联储 仍然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从大背景来看,刘煜辉表示这是美西方一场史无前例的"党争"。 特朗普作为西方政治规则下的政治人物,其真实有效的政治时间可能只有一年半,因此, 他的第一性 目标是通过"关税战"向选票基本盘展现承诺,以及巩固权力,并在中选前证明他所代表的右翼势力在美 国权力系统中已经站稳脚跟。 但是,刘煜辉强调,真正决定社会走向的是其背后的资本意志。 因此,从第一性原理角度出发,最终还是要 ...
上海浦东金桥:智能驾驶生态圈从“技术破局”走向“全球竞和”
中国新闻网· 2025-04-07 12:09
智能驾驶生态圈发展 - 上海浦东金桥已形成完整的智能驾驶产业链,涵盖整车研发、零部件设计制造、汽车后市场及智能网联等领域 [1] - 金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已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运行,传感器和算法技术成熟 [1][3] - 汽车产业成为金桥第一大产业,具备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链条发展能力 [1] 技术创新与安全标准 - 智能驾驶技术的核心挑战是安全问题,需从芯片、传感器等硬件源头嵌入安全指标 [3] - 上海恩井汽车科技通过国产MCU芯片与冗余架构设计,使自动尾翼控制系统在极端环境下保持99.99%的响应精度 [3] - 公司正推动建立覆盖车规级芯片验证、智能硬件检测的产业服务链,重构供应链标准 [3] 新材料与产业链突破 -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的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达国际顶尖水平,千吨级中试生产线筹建中,未来或成中国最大固态电解质供应商之一 [3] - 固态电解质将开辟液态电池无法适用的新场景,如深空、极地、极低温等特殊环境 [4] - 金桥产业链同时涵盖"硬科技"与"软生态",正在重构全球汽车工业文明 [4] 自动驾驶数据与出海策略 - 小马智行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4500万公里,涵盖暴雨、夜间人车混行等复杂场景数据 [5] - 公司采用"前装量产+后装改造"出海模式,通过技术授权与生态共建避开硬件代工竞争 [5] - 中国智能驾驶企业正从技术单点突破转向全球规则制定,如恩捷供应德国电池巨头、恩井模块化设计成为欧洲车企改造范本 [5] 产业生态愿景 - 金桥目标从制造城升级为未来汽车城,通过生态效应构建全球汽车技术话语体系 [5] -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技术+标准"双向赋能,形成覆盖硬件验证、检测服务的完整链条 [3][5]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季节性分歧不改牛市趋势!科技仍是市场主线
券商中国· 2025-03-23 15:54
文章核心观点 - 各券商对A股和港股市场进行分析,涉及关键时点、行情逻辑、流动性影响、定价权、重估走向、财报季线索、行情分化、投资方向及季节性规律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市场判断和投资建议 [1][2][3] 分组1:市场关键时点与趋势 - 年内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科技主题或成4 - 5月最佳方向,增量资金来自高切低回补、仓位回补和港股趋势资金回流;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或催生中国总量经济刺激,市场将迎风格切换 [1] - 每年2 - 3月上旬风险偏好高,3月下旬 - 4月市场进入更看现实阶段,关注业绩兑现,风险偏好收缩 [6] - 4月决断或带来小扰动,牛市核心趋势关注居民资金和企业盈利,年度有望改善,季节性扰动或提供买点 [10] 分组2:港股市场分析 - 基本面是港股行情逻辑基石,科技企业盈利超预期、AI投资加速、创新药龙头扭亏转盈支撑行情,维持哑铃配置,关注多板块 [2] - 外资在港股存量持股占主导,南向资金边际定价权提升,分行业看,南向在泛消费、红利板块定价权增强,外资在科技、金融板块定价权大,后续关注消费医药、地产板块,科技是中期主线 [4] 分组3:A股市场分析 - 内外部流动性变化使市场进入攻守转折点,风格分化收敛,贸易冲突升至供应链层面,短期风格再平衡,聚焦业绩和现金流改善板块,全年科技是主线 [3] - 临近4月,A股面临关税压力和财报披露期,风险偏好回落,向基本面定价回归,指数调整幅度有限,关注内需和资源品板块,中期看好科技产业主线 [12] 分组4:财报季与行情分化 - 财报季科技、消费和红马股风格或平衡,成长风格有兑现压力,中长期行情关键是资本开支加速度,关注消费新业态和部分顺周期行业 [7] - 市场短期资金博弈增强、轮动加快,政策和产业催化带来基本面改善,企业盈利确认驱动行情纵深分化,关注科技和政策利好顺周期资产 [8] 分组5:投资方向建议 - 从预期到业绩验证期,看好金融红利和消费红利,包括券商、股份行、家具、三胎等,中长期关注AI应用等主线,短期关注深海经济等主题 [9]
废除芯片法案!不可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9 03:26
特朗普呼吁废除《芯片与科学法》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公开呼吁废除《芯片与科学法》,批评该法案"毫无意义",并认为应将相关资金用于减少国家债务[1] - 特朗普在演说中强烈抨击该法案,称美国政府提供数千亿美元支持国内半导体产业却未能取得实质成效,主张废除法案并将剩余资金用于减少债务[2] 共和党参议员反对废除法案 - 多位共和党参议员明确表示特朗普的提议在国会不可能实现,认为该法案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至关重要[1] - 德州参议员约翰·柯宁强调重建美国先进半导体制造能力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指出若亚洲或中国台湾芯片供应链中断,美国将面临经济衰退[3] - 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汤姆·提里斯认为废除法案需要两党强力支持获得60名参议员同意,目前政治现实显示可能性微乎其微[4] 共和党内部反应 - 法案主要共和党提案人托德·杨恩对特朗普言论感到意外,此前曾获特朗普政府内阁成员保证法案会被保留[5] - 参议院多数党党鞭约翰·图恩表示许多共和党人对特朗普言论感到惊讶,认为这与"让高科技制造业回流美国"目标相矛盾[5] 法案现状与前景 - 《芯片与科学法》于2022年在两党支持下通过,旨在提升美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减少对亚洲供应链依赖[6] - 尽管特朗普强烈反对,但共和党内部多位重量级参议员已明确表示废除提议在国会几乎没有可行性[6] - 随着美国在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已经启动,这项法律短期内恐难动摇[6]
特朗普又放了墨西哥一马
虎嗅APP· 2025-03-09 02:42
美国对墨西哥关税政策动态 - 特朗普政府多次推迟对墨西哥加征25%关税的政策,最新推迟至4月2日,此前类似政策在2019年也曾因美墨协议终止[2] - 行业人士认为美国对墨关税政策更多是政治手段,与中国已实际加征20%关税形成对比[2] 中企在墨西哥投资趋势变化 - 2022-2024年中国对墨直接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但近期咨询量下滑,扩产计划搁置甚至出现裁员[4] - 部分企业尝试与客户协商分担潜在关税成本,如某汽配企业愿承担5%关税,否则将面临亏损[5][12] - 家电企业调整供应链策略,将墨西哥产能占比从30%降至18%,同时提升越南基地至45%[14] 墨西哥吸引中企的核心因素 - 美墨加协定(USMCA)提供零关税优惠,尤其对高关税产品(如36%关税的皮革制品、300%关税的床垫)吸引力显著[10] - 供应链安全需求推动中企建立闭环生产体系,规避国际制裁风险[11] - 重要工业基地厂房租金年涨幅达5%,蒙特雷地区达7-8美元/平方英尺/月,部分超上海水平[8] 墨西哥运营挑战 人力成本与管理 - 墨西哥生产岗位平均薪资约5000元/月,工程师月薪3600美元,均高于中国同类岗位[18][19] - 罢工频发、员工流动性高(年更换率超100%),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生产成本达中国2倍[22][23] - 本地雇佣比例要求严格(非管理层9:1),劳动权益意识强,如取消下午茶致技术团队集体离职[23] 供应链与效率瓶颈 - 汽车行业供应链较成熟(占GDP20%),但电子等行业供应商稀缺,PCB板价格高2-3倍且需提前3月预订[28] - 建厂周期因环评拖延从18个月延至26个月,纸箱等原材料价格达中国3倍[26] - 政府审批效率低下,官员自由裁量权大导致行政磨合成本高[25] 中企应对策略创新 - 形成"互助联盟"共建配套工厂(如纸箱厂、线路板车间),降低包装成本与交货周期[28] - 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技术前哨站"模式,中国打样后通过保税快线72小时交付北美,毛利率显著提升[29] - 合规管理差距明显,日企通过"合规日历"获3%税收返还,而中企因环评延迟遭日罚2万美元[31] 行业结构性特征 - 成功企业需自带完整供应链(如汽车集群)或采用轻资产模式(电子组装关键工序)[29] - 墨本土供应链存在结构性缺陷,如螺丝供应商最小起订量远超实际需求[26] - 劳动合规问题突出,中企工资虽比本土企业高10%-20%,但福利仍逊于欧美企业[31]
矽电股份冲刺创业板:探针技术破局者如何锻造半导体测试“新质生产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8 04:26
公司概况 - 矽电股份IPO审核状态更新为注册生效,专注于半导体探针测试技术领域,系国内领先的探针测试设备制造商[2] - 公司是中国大陆首家实现12英寸晶圆探针台产业化应用的厂商,打破海外垄断,产品应用于境内领先封测厂商和12英寸芯片产线[2] - 2019年在中国大陆探针台设备市场份额达13%,排名第4位,为境内厂商第一[2] 技术突破 - 2012年推出中国大陆首台12英寸晶圆探针台并实现产业化应用,打破境外厂商技术垄断[4] - 掌握高精度快响应大行程精密步进技术、探针卡自动对针技术等核心专利技术[6] - 产品覆盖4-12英寸全尺寸晶圆探针台,近三年探针台营收占比达95%[5][6] 市场表现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4.10%,2023年研发投入5876.87万元[5][6] - 中国大陆市场份额从2021年19.98%提升至2023年25.70%[7] - 客户包括三安光电、比亚迪半导体、士兰微等头部半导体厂商[7] 行业机遇 - 2022-2026年全球新建晶圆厂中31.91%位于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需求持续增长[7] -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1090亿美元,同比增长3.4%[8] - 中国前道/后道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16.4%和13.2%,替代空间显著[9] 战略规划 - 募资5.45亿元投向探针台研发及产业基地建设、分选机技术研发等项目[10] - 计划提升全自动探针台和光电/5G应用探针台等高端产品产能比例[10] - 通过技术升级适应12英寸晶圆及纳米级制程对高精度探针测试的新需求[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