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

搜索文档
中国单月用电量破万亿,3600万辆电动车成电力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8-27 12:45
中国电力消费里程碑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 - 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创人类历史纪录 [1] - 用电规模相当于日本年用电量或东盟十国年用电总量 [1] - 高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1-7月用电量同比增长4.6% 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1] 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力需求驱动 -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大幅增长25.7% [1] - 新能源汽车制造端和使用端合计贡献7月新增810亿千瓦时用电量的近三分之一 [2] - 截至2025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 占汽车总量10.27% [4] 充换电基础设施与电力消耗 - 2024年充电设施总数达1281.8万台 全年充电量突破110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8% [4] - 单辆80kWh电池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耗电约9600千瓦时 [4] -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换电网络体系 [4] 城乡居民用电与工业用电结构 - 7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 贡献三分之一的用电增量 [2] - 工业领域特别是新能源制造与充换电服务成为用电增长主要驱动力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意义 - 降低石油依赖增强能源安全 电动车电池可作为分布式储能节点 [4] - 电动车与绿色能源形成天然匹配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4] - 电力成本成为车企制造环节重要竞争因素 能源企业视电动车用户为新增负荷与储能资源 [7] 电网系统面临的挑战 - 夜间充电负荷集中导致局部电网压力骤增 [5] - 配电设施瓶颈与价格机制滞后需通过制度设计和技术创新解决 [5]
线下研讨会 报名倒计时 - 新加坡|中国能源期货研讨会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8-27 06:02
会议背景与定位 - APPEC会议始于1985年 旨在促进亚太能源市场信息共享与合作 已成为连接政府 企业与学术界的关键平台 其讨论成果常被用作全球能源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1] - 2025年会议将强化"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两大主线 推动亚太地区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引领作用[1] - LSEG将在APPEC期间同步举办"中国能源期货研讨会" 聚焦能源衍生品市场与国际合作 成为重要平行活动之一[1] 会议议程与内容 - 第一环节能源市场展望包含欢迎致辞 原油市场挑战与机遇分析 美国关税对亚洲石化产业影响专题及专家讨论[4][5] - 原油市场分析由LSEG资深石油研究专家Emril Jamil主持 探讨挑战与机遇[4] - 美国关税影响专题由LSEG石油化工产品研究主管Sok Peng Chua主讲 重点分析中国受益情况[5] - 专家讨论环节由中信期货国际化研究负责人桂晨曦主持 参与方包括LSEG研究团队及能源贸易公司代表[5] - 第二环节中国期货市场聚焦开放进程 包含三大商品交易所专题介绍及专家讨论[6] - 上海期货交易所将介绍中国期货市场开放进程[6] - 大连商品交易所将讲解通过合格境外投资者(QFI)路径参与能化品种[6] - 郑州商品交易所将介绍市场概况及新增开放产品[6] - 中国期货交易所专家讨论由三大交易所代表参与 桂晨曦主持[6] 参会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25年9月10日14:00-17:00 地点为LSEG新加坡办公室28层[3] - 会议语言为英文 包含交流与茶歇时间[3][6] LSEG大宗商品业务 - 公司提供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数据覆盖能源 排放 农产品 金属 海运等领域[10][12] - 通过数据和分析工具帮助客户掌握实时供需流动 包括天气和海运可视化功能[12][16] - 提供金属市场数据与研究工具 覆盖钢铁 基本金属及贵金属市场机会识别[17] - 农产品服务涵盖定价和研究 关注供应冲击 需求变化 物流中断及地缘政治冲突[18] - 海运服务提供交互式船舶跟踪 实时监控海上活动与大宗商品流动情况[19][20] - 能源转型服务分析净零排放转型对大宗商品供需 定价和投资的影响[21] - 数据管理解决方案(LDMS)可聚合标准化不同数据源 通过分析可视化支持决策[22] - 通过LCH SA的CommodityClear服务结算大宗商品衍生品 降低信贷风险提高资本效率[12]
没有乌克兰可以,没有俄罗斯不行,欧洲终将接受这个现实
搜狐财经· 2025-08-27 05:29
欧洲能源依赖与工业竞争力 - 俄罗斯长期以来以低成本石油和天然气支撑欧洲制造业运行 维持低成本生产并保持国际竞争力[1] - 俄乌战争导致欧洲与俄罗斯能源脱钩 低成本能源供应被切断并转向高价能源[3] - 能源价格全面抬升使企业用能成本迅速上升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并出现产能缩减和停产现象[3] 德国经济受能源危机冲击 -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因能源脱钩和北溪管道破坏导致低成本能源发展模式被彻底撼动[5] - 经济数据显示连续多年滑坡 政治领袖承认多领域竞争力显著下降且高福利制度难以维持[5] - 政府支持率持续走低 民众悲观情绪扩散引发对国家财政与社会稳定的担忧[5] 芬兰面临双重经济压力 - 芬兰对俄罗斯能源和市场高度依赖导致能源成本上升与市场断裂同时发生[7] - 对俄进出口受限造成贸易额下降和失业率上升 民众抱怨反俄政策损害国家经济[7] 欧洲整体经济结构性挑战 - 能源安全危机使欧洲经济与社会结构承受沉重打击 面临衰退边缘[9] - 缺乏俄罗斯能源替代方案迫使欧洲必须进行深刻的结构性转变以维持长期稳定[9] - 欧洲经济仍实质依赖俄罗斯能源动力 短期内难以完全摆脱依赖关系[10] 地缘政治与能源战略矛盾 - 欧洲未接纳乌克兰的根本原因是避免永久关闭俄罗斯能源供应渠道[12] - 资本利益驱动逻辑可能导致乌克兰成为牺牲品 欧洲最终重新恢复与俄罗斯能源往来[12] - 超过半数乌克兰人希望加入欧盟的目标在现实条件下显得虚幻难以实现[14]
新疆准东惊现3900亿吨巨矿,够中国用百年为何还买外国煤?
搜狐财经· 2025-08-27 03:48
资源储备与进口现状 - 新疆准东煤田探明储量达3900亿吨 占全国预测储量近10% 可满足中国当前能源消费需求近百年 [1]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煤炭进口量达3.89亿吨 同比增长11.9% 全年进口量预计创历史新高 [1] 新疆煤炭开发瓶颈 - 新疆煤炭预测总储量2.19万亿吨 占全国39.3% 但距东部工业核心区超3000公里导致陆运成本每吨超400元 [3] - 印尼煤海运至广东成本仅30美元/吨(约217元) 较新疆煤差价近半 [3] - 兰新铁路扩能后年运力达1.1亿吨 但2023年疆煤外运仅6023万吨 不足产能55% [3] 进口煤炭战略价值 - 国内炼焦煤占比不足30% 2024年1-10月进口炼焦煤9924万吨 其中澳大利亚优质焦煤占42% 用于高端特种钢生产 [5] - 江苏电厂混烧印尼煤(含硫量0.8%)与山西高硫煤 使硫化物排放下降37% 年减污成本节省2.6亿元 [5] - 2023年地缘冲突致国际煤价波动超60% 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印尼42%/俄罗斯12%/蒙古11%)建立四国供应链缓冲池 [5] 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 - 准东能源基地投用无人装车系统 装煤效率提升300% 成本降至110元/吨 推动疆煤入关竞争力逼近进口煤 [7] - 煤制烯烃项目使1吨煤转化后增值8倍 2024年工业硅/多晶硅产能分别达42万吨/57万吨 替代进口高端材料 [7] - 2023年秦皇岛港存煤峰值达950万吨 其中进口煤占35% 有效平抑保供季价格波动 [7] 能源战略转型方向 - 进口煤支撑电力需求同时 新疆煤化工基地加速氢能耦合项目 预计2030年绿氢替代率超30% [7] - 煤炭进口本质是以空间换时间的能源战略 推动煤炭从燃料向化工原料转型 [7][9]
“北溪”事件水落石出,没等俄罗斯在安理会发飙,德国这边先招了
搜狐财经· 2025-08-26 23:10
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北溪"管道被炸真相终于曝光!没等到俄罗斯在安理会出手讨说法,德国方面竟率先承认知情。这场震惊世界的能源动脉离奇断裂事件,幕后黑手究竟是 谁? 北溪管道爆炸案三年终破局:乌克兰嫌犯落网,欧洲能源伤疤再被撕开 2025年8月21日,意大利亚得里亚海岸的度假人群中,一名49岁的乌克兰男子正享受着阳光。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用假证件登记入住的信息,早已被欧洲刑 警组织的红色通缉令锁定。 当意大利警方破门而入时,这个被德国联邦检察院称为"北溪管道爆炸案主要负责人"的嫌犯谢尔吉·K,正在悠闲地刷着手机——他的落网,让这场震惊全球 的能源恐怖袭击案终于撕开了冰山一角 。 水下70米的致命操作:四枚炸弹如何改写欧洲能源史 2022年9月26日凌晨,波罗的海海底突然传来两声闷响。瑞典地震监测站记录到两次相当于1.8级和2.3级的地震。 随后丹麦海军在博恩霍尔姆岛附近发现"北溪-1"和"北溪-2"管道的三个泄漏点,直径最大的气泡区达900米,甲烷泄漏量高达48.5万吨,相当于2022年全球天 然气泄漏总量的85% 。 德国最新披露的调查文件显示,这场灾难的源头是四 ...
中美AI竞争决胜于电力!
搜狐财经· 2025-08-26 13:47
中国电力建设成就 - 2024年中国发电量超过10万亿千瓦时 相当于2.5个美国和5个印度的发电量总和 [1] - 2024年4月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45.2GW 超过澳大利亚全国总装机容量 5月进一步翻倍至93GW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0GW 超过德国全国总装机容量263.4GW [1] - 中国电力备用裕量保持80%-100%的超高水平 远超美国15%的常规水平 [4] 美国电力危机现状 - 过去10年美国居民平均电价累计上涨超30% 其中加州涨幅达96% [1] - 2025年缅因州电价暴涨36.3% 康涅狄格州涨幅18.4% 全美平均电费上涨超6% [1] - 美国家庭年度电费支出从2022年1683美元上涨至2025年超过1900美元 [1] - 美国电网备用裕量仅15% 极端天气时更低 加州和得州常因用电高峰发布电网预警 [4] AI产业与电力需求关系 - GPT-4单次训练耗电2.4亿度 用户每次提问都消耗大量电能 [3] - 麦肯锡预计2025-2030年全球需投入6.7万亿美元建设新数据中心满足AI需求 [3] - 到2030年底美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增长130% [3] - 德勤指出电网已成为美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3] 中美电力基础设施对比 - 美国能源部警告若不更换老化基础设施 2030年停电风险可能增加100倍 [4] - 美国新增发电能力需面对数年审批流程 并遭遇地方民众反对和市场规则混乱 [4] - 中国能源规划由长期技术官僚政策主导 提前向战略领域分配资金 [5] - 美国基建依赖私人投资 投资者追求3-5年短期回报 与数十年周期的电力项目不匹配 [5] 中国电力出海与地缘影响 - 2024年中国新增电力出海装机容量24GW 其中52%为新能源 [7] - 在亚非拉地区形成庞大"电力输出区" 中乌500兆瓦风电项目全程使用人民币结算 [7] - 通过科技突破和技术输出降低全球电气化转型成本 [7] - 电力革命可能改变地缘政治格局并孕育东方主导的新全球化秩序 [7]
美委冲突升级对原油影响分析
宝城期货· 2025-08-26 12: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美国向委内瑞拉派遣两栖舰队是地缘政治、能源安全与大国博弈的集中体现 既为委内瑞拉原油产业带来复苏希望 也埋下动荡种子 美委在原油领域的博弈将长期持续 其走向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与经济需求、马杜罗政权稳定性和国际社会反应等因素 未来需在保障能源供应稳定的同时避免地缘冲突升级 [4][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 美国派遣舰队对委内瑞拉极限施压 2025年8月下旬 美国以打击毒品走私和维护地区安全为名 向委内瑞拉附近海域派遣远征打击群 实则是对委内瑞拉马杜罗政权的极限施压 影响该国原油产业走向 牵动全球能源市场 重塑国际原油供需格局与地缘政治版图 [8] 一 南美地缘危机出现 原油期货企稳反弹 南美洲出现地缘危机 委内瑞拉原油供应风险增加 国内外原油期货价格止跌企稳、小幅反弹 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从61.45美元/桶最高反弹至65.10美元/桶 反弹幅度达5.94%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65.01美元/桶最高反弹至69.07美元/桶 反弹幅度达6.25% 国内原油期货2510合约从479元/桶最高反弹至500.8元/桶 反弹幅度达4.55% [9] 二 美国与委内瑞拉的原油历史恩怨纠葛 20世纪初 美国石油公司进入委内瑞拉 主导其石油产业 两国关系紧密 1970年代 委内瑞拉推动石油资源国有化 引发美国不满但未彻底破裂 1999年查韦斯上台 推行“21世纪社会主义” 批判美国霸权 激化与美国矛盾 2013年查韦斯去世后 马杜罗继任 美国加大对其政权压力 实施全面经济制裁 2019年承认反对派领袖为“临时总统” 强化石油禁运 导致委内瑞拉原油出口暴跌 经济崩溃 但制裁未达目的 委内瑞拉转向中俄印等国寻求出路 2023年美国政策调整 允许雪佛龙有限恢复运营 美委关系呈现既对抗又合作状态 [16][17][19] 三 委内瑞拉坐拥世界最大石油储量能源大国 委内瑞拉拥有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最多的资源 约3030亿桶 居世界首位 2025年7月原油产量达91.4万桶/日 1 - 7月产量达645万桶/日 同比大幅增加 石油资源分传统常规石油和超重质原油 常规石油集中在马拉开波湖地区 曾是早期石油工业支柱 奥里诺科重油带蕴藏约2200亿桶可采重油资源 占全国总储量75%以上 但开采和炼化难度高 委内瑞拉石油工业历史悠久 但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 产量暴跌 不过其石油潜力巨大 有望逐步恢复产能 [25][27][29] 四 此次美委冲突对原油期货价格的影响 美国派遣两栖舰队军事施压与允许雪佛龙恢复运营的经济政策形成“软硬兼施” 体现“胡萝卜加大棒”外交手段和“新门罗主义”回归 对全球原油市场影响复杂而深远 包括短期供应波动与价格风险加剧、全球原油供应格局多元化趋势加强、能源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常态化 [32][33][34] 五 委内瑞拉原油对我国沥青影响分析 委内瑞拉是中国沥青原料进口的重要来源国 其超重质原油适合生产沥青 中国是全球最大沥青消费国 长期依赖进口重质原油补充沥青原料 虽受美国制裁影响 当前直接进口大幅减少 但两国能源领域互补性仍存 未来委内瑞拉原油仍可能在中国沥青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39][42] 六 总结 美委在原油领域的博弈走向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与经济需求、马杜罗政权稳定性和国际社会反应等因素 [43]
中国一年进口5亿吨石油,为何宁花万亿买油,国内石油为啥不挖?
搜狐财经· 2025-08-26 09:49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的成因 - 中国年消耗石油超过7亿吨 其中70%依赖进口 相当于每日进口1000多万桶[1] - 国内探明石油储量约38亿吨 但可高效开采的优质油藏稀缺[3] - 大庆、胜利等老油田含水率高达95% 即每100桶液体中仅含5桶原油[4] - 70%以上油藏属低渗透或特低渗透类型 油层埋深达2000-3000米以上 单井产量低且寿命短[6] - 开采成本达50-60美元/桶 远高于沙特等中东国家的10美元/桶[8] - 国际油价低于50美元/桶时 国内开采将面临亏损[8][9] 进口石油的战略价值 - 从50多个国家进口石油 主要供应国为沙特、俄罗斯和伊拉克 多元化布局降低采购成本[11][13] - 2020年油价跌至30美元/桶时 中国进口超2亿吨石油补充战略储备[14] - 长期供货合同与海外油气田投资构建稳定供应链 人民币结算降低汇率风险[17] - 与俄罗斯、伊朗部分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 提升能源市场话语权[17][19] - 商业储备与国家战略储备基地可平抑国际市场波动[19] 能源结构转型路径 - 新疆塔里木、四川盆地发现超深层油气田 钻探深度突破8000-9000米[23] - 南海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取得进展 "海洋石油981"及"蓝鲸"平台投入应用[25] - 2024年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全球第一 电动车产销量占全球近70%[27] - 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25% 2060年实现碳中和[27] - 发展电动车、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及绿色氢能 降低石油刚性需求[28][30] - 进口依赖为新能源发展争取过渡时间 未来石油将从"主粮"转向"备用粮"[30][33]
90%,中国能源乘风破浪彰显实力——“能源向前,中国向上”系列评论之一
中国电力报· 2025-08-26 09:05
能源发展总体成就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7亿千瓦 较"十三五"末增长70% [1] - 2024年国内油气产量超4亿吨油当量 油气增储上产潜力显著 [1] - 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 能源自主供应基本盘稳固 [1] 清洁能源转型进展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95%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1] - 非化石能源供应量"十四五"前四年增长近50% 占能源生产增量约50% [1] - 风电光伏装机稳居世界第一 上半年风光发电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1] -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占全球超50% 新型储能装机占全球超40% [2] 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 能源消费量累计增长9.8亿吨标准煤 相当于英法德年用能总和 [3] - 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3] - 建成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4个区域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 [3] - 全国多年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3] 产业链与全球贡献 - 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制造体系 [2] - 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60%和80% [2] - 优质新能源产品惠及全球 为世界能源转型作出贡献 [2] 未来发展方向 -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 [5] - 推动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满足 [5] - 增强能源自主创新能力 把握人工智能引擎作用 [6] - 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6] - 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提升国际话语权 [6]
美联储还没降息,7国停止邮寄包裹,中方将迎战,特朗普痛下黑手
搜狐财经· 2025-08-26 08:22
经济战线硝烟未散,美国突然以"协助伊朗石油运输"为由,对中国两家企业实施制裁。明面上打击的是中伊石油贸易(占伊朗出口总量的 70%),实则是试探中国在能源安全领域的底线。 对中国而言,这场资本盛宴暗藏机遇。美元流动性泛滥下,国际热钱正加速涌入中国市场,基建、科技等领域或迎来新一轮投资潮。但隐 忧同样存在——人民币升值可能挤压出口利润,中美利差变化或将扰动金融市场稳定性。专家警告,中国需在开放与风险间找到精准平衡 点。 就在美联储犹豫之际,新西兰、印度和欧盟五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丹麦)突然打响"物流反击战"。8月26日美国取消小额包 裹免税政策的最后期限前,七国集体宣布暂停对美寄递服务。这场看似局部的冲突,实则是全球对"美国优先"的愤怒总爆发。 2025年8月,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全球市场瞬间沸腾。这一决策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的双重算计——既要缓解37万亿美元债务的利息重 压,又要对冲关税战引发的通胀风险。但降息绝非单纯的经济手段,更是政治博弈的棋子。特朗普通过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试图将"经 济救世主"的人设焊死在任期内,却可能彻底撕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分析指出,美国企图用"釜底抽薪"战术——切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