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搜索文档
2025中瑞商业大奖隆重揭晓:表彰卓越商业成就,共庆中瑞建交75周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8 12:01
活动背景与意义 - 中瑞商业大奖于8月27日在北京揭晓2025年度五大奖项获奖名单 旨在庆祝瑞士企业在华商业成就及纪念中瑞建交75周年 [2] - 活动由中国瑞士商会主办 联合瑞士驻华大使馆共同呈现 吸引超过400位政商界嘉宾出席 包括瑞士联邦院议长安德烈亚·卡罗尼和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树清 [2] - 该大奖自2013年首次举办 第七届聚焦创新、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和中瑞商业合作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 [4] 奖项设置与评选机制 - 本届新设传承奖 授予具有瑞士品牌标识且在中国持续运营超过20年的企业 象征中瑞长期互信合作精神 [6] - 共45家企业入围提名 评审结合公众投票和独立专家评审团意见 专家来自学术界、政府机构及商界 [15] - 评审团高度评价参评企业在创新、可持续发展与商业卓越方面的努力 称获奖者为领域先锋 [15] 获奖企业名单 - 创新先锋大奖:中小企业彼岸(Bien-Air)和大型企业布勒(Bühler) [17] - 可持续发展大奖:中小企业瑞妍(Cellcosmet)和大型企业雀巢(Nestlé) [17] - 数字化转型大奖:中小企业缔瑞(TeamWork)和大型企业瑞士再保险(Swiss Re) [17] - 人才发展大奖:中小企业瑞斯丽(Swisstouches)和大型企业苏尔寿(Sulzer) [17] - 中瑞合作伙伴大奖: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日内瓦分行 [17] - 传承奖获奖企业包括ABB、奥赛能(Accelleron)、布勒(Bühler)、雀巢(Nestlé)、瑞银(UBS)等32家瑞士企业 [18] 政商界致辞要点 - 瑞士联邦院议长安德烈亚·卡罗尼强调75年来中瑞基于对话与务实精神合作 瑞士是首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 当前关系深化至创新战略伙伴关系 [8][9] -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树清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将继续改善营商和投资环境并为双边经贸提供法治保障 [11] - 中国瑞士商会主席张志强指出商业是双边关系核心 推动两国联系、知识共享和价值创造 [13]
2025中瑞商业大奖隆重揭晓:表彰卓越商业成就,共庆中瑞建交75周年
第一财经· 2025-08-28 10:49
活动背景与规模 - 中瑞商业大奖2025年度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 旨在庆祝瑞士企业在华商业成就和中瑞建交75周年[2] - 活动由中国瑞士商会主办 瑞士驻华大使馆联合呈现 吸引超过400位政商界重量级嘉宾出席[2] - 自2013年首次举办以来 该奖项已举办七届 专注于表彰推动中瑞商业合作关系的企业[4] 奖项设置与评选机制 - 2025年奖项聚焦创新 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转型 人才培养和中瑞商业合作五大领域[4] - 新设传承奖 授予在中国持续运营超过20年且具有瑞士品牌标识的企业[6] - 共45家企业入围提名 获奖者由公众投票和独立专家评审团共同选出[16] 政要致辞要点 - 瑞士联邦院议长强调75年来瑞中关系持续深化 瑞士企业发挥创新与长期投入的桥梁作用[9] - 中国财经委副主任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 将继续改善营商环境为双边经贸提供法治保障[11] - 中国瑞士商会主席指出商业是双边关系核心 推动两国建立联系和共享专业知识[13] 获奖企业名单 - 创新先锋大奖:彼岸(中小企业)布勒(大型企业)[18] - 可持续发展大奖:瑞妍(中小企业)雀巢(大型企业)[18] - 数字化转型大奖:缔瑞(中小企业)瑞士再保险(大型企业)[18] - 人才发展大奖:瑞斯丽(中小企业)苏尔寿(大型企业)[18] - 中瑞合作伙伴大奖:中国银行日内瓦分行[18] - 传承奖获奖企业包括ABB 奥赛能 布勒 大昌华嘉 雀巢 诺华 罗氏 迅达 瑞银等31家瑞士企业[18] 活动赞助与支持 - 活动由中国瑞士商会主办 瑞士驻华大使馆支持[2] - 赞助商包括百超 艾可爱尔 奥赛能 瑞妍 雀巢 利口乐等企业[22] - 媒体合作伙伴包括凤凰卫视[22]
2025中瑞商业大奖在京揭晓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28 08:46
活动背景与规模 - 2025中瑞商业大奖由中国瑞士商会与瑞士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 吸引中瑞两国政商界400余名人士参与[1] - 该奖项自2013年首次举办 每两年一届 本届为第七届评选[1] 奖项评选维度 - 聚焦企业在创新 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转型 人才培养和中瑞商业合作方面的突出表现[1] - 新设传承奖 嘉奖在中国运营超过20年且具有鲜明瑞士品牌特质的企业[1] 双边关系发展 - 2025年正值中瑞建交75周年 瑞士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1] - 两国关系从自贸协定发展为创新战略伙伴关系 瑞士驻华企业通过创新与长期投入促进共同繁荣[1] 经济合作环境 - 中国经济被描述为韧性强 潜力大 活力足 是外资企业投资兴业沃土[2] - 中国将继续加强与瑞士立法机构交流合作 改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 为双边经贸关系提供法治保障[2]
复星国际(00656)全球化+创新双轮发力显成效 科技赋能新增长引领价值重估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1: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872.8亿元人民币,产业运营利润31.5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6.6亿元人民币 [1] - 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维持在53%,现金储备充裕,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确认"稳定"的评级展望 [1] 全球化战略成效 - 海外收入466.7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收入比例达53%,覆盖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 [2] - 复星葡萄牙保险国际业务占比28.2%,海外毛保费9.24亿欧元;Club Med营业额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经营利润1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 [3] - 复宏汉霖海外产品利润激增超200%,BD合同现金流入超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0%) [4] - 通过沙特阿拉伯等新兴市场合作拓展医疗保健与电动车产业链 [5] 医药创新与出海突破 - 抗PD-1单抗H药斯鲁利单抗实现全球销售收入5.977亿元人民币,在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 [4] - 汉曲优(曲妥珠单抗)全球销售收入14.442亿元人民币,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 [4] - 创新药授权出海交易总额超8.35亿美元(含DPP-1抑制剂6.45亿美元及FXS6837协议1.9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 [8] - 复宏汉霖管线产品汉斯状、HLX22、HLX43全球终端市场潜力分别超50亿/100亿/150亿美元 [9]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上半年科创投入36亿元人民币,在全球布局超20个科创中心 [7] - 医药领域4个创新药品5项适应症获批上市,4个药品申报上市;复迈宁(芦沃美替尼片)填补罕见病肿瘤治疗空白 [8] - 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二期项目启动,包含顶级室内滑雪场,预计2029年投入运营 [9] AI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 复星医药Pharm AID平台提升研发决策信息萃取效率50%,数据更新时效达T+1天 [10] - 复星葡萄牙保险车险自动理赔率从48%提升至66%,互联网用户总数突破200万人(占葡萄牙人口近20%) [10] - 复星财富控股推出RWA技术平台FinRWA Platform,推进资产代币化项目 [10]
摩根大通押宝深圳企业,背后信息意味深长
搜狐财经· 2025-08-27 15:45
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深圳已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机器人大城之一,名企如云且产业链形成相当威力,在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6] - 深圳工业机器人产量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8.0%,生产与销售呈现两头旺态势 [17] - 2023年行业产值达1797亿元,2024年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企业数量达7.4万家 [19] 重点企业表现 - 越疆科技全球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迎来第10万台机器人下线,进入急速发展阶段 [6][8] - 优必选获摩根大通首次覆盖并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135港元,近期斩获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大单,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金额最大的中标项目 [10][11] - 精锋医疗手术机器人完成国内首例跨越2200公里的远程妇科手术,肯綮科技外骨骼机器人在泰山应用出圈 [13][15] 产业生态与供应链优势 - 机器人配件供应链高度集聚,组装所需配件一小时车程内均可找到 [19] - 形成从上游高端零部件研发制造、中游整机装配到下游场景落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19] - 2025年前7个月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32.3%,同期深圳进出口总额2.58万亿元,继续位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19] 政策与营商环境支持 - 2025年3月发布《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目标到2027年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1200家,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25] - 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配套支持国家、省、市级立项项目落地 [26] - 深圳营商环境进入全球前20名,连续多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通过大部制改革提升行政效率 [22] 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 机器人应用从娱乐向专业领域延伸,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服务等场景 [15] - 远程手术机器人实现跨省操作,外骨骼机器人突破传统应用场景 [13][15] - 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重点发展领域,计划三年内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25]
长三角观察:“制造大省”浙江“变革重构”创新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7:36
创新战略转型 - 浙江将创新作为核心战略 瞄准人才 资金 平台等创新资源要素 推动企业 平台 高校协同发力 将科技创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1] - 浙江从成本竞争转向技术溢价 传统产业占比高达60% 企业正摆脱多模仿少创新 重制造轻研发的桎梏 [2] - 浙江省委对加快建设创新浙江 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系统部署 经信 科技等部门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 [2] 高技术产业表现 - 浙江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85.7% 锂离子电池增长65.2% 笔记本计算机增长47.3% 新能源汽车增长43.3% [3] 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 浙江加速布局概念验证中心 构建企业出题 政府助题 平台答题 车间验题 市场评价的体制机制 [4] - 浙江大学控股集团联合浙江大学设立浙江首家概念验证中心 两年累计筛选入库项目247个 立项28个 成功产业化22个 产业化率达78.6% [5] - 浙江出台政策促进人才交流共享 畅通高校 科研院所与企业间人才流动 试点科技特派 挂职兼职 双聘等形式 [5] 资本支持体系 - 浙江国资平台发布三大百亿基金 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成长-成熟-整合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支持链 [6] - 首批约150亿元基金已进入协议签署和注册收官阶段 通过投后赋能和资源整合构建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 [6] - 国资基金投资期限可达15年以上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获得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基金1亿元注资 [8] 创新生态构建 - 浙江创新体系实现从单项突破到多维升级 将高能级科创平台 高层次人才引育 耐心资本引入等关键举措深度贯通 [8] - 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引领创新 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格局 [8]
深企45年“生命活力”启示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3:11
深圳企业创新发展历程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年间,企业创新从"三来一补"向"硬核科技"变迁,诞生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等企业 [1] - 1987年深圳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催生华为、中兴等民营科技企业 [2] - 1990年代深圳经济从加工贸易转向模仿性创新时代,形成华强北电子市场,立讯精密、研祥等企业开始成长 [2] -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深圳企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转型,2010年华为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腾讯、比亚迪、立讯精密随后上榜 [2] 民营企业经济贡献 - 民营经济贡献深圳全市约50%以上税收、近60%增加值、90%以上就业 [1] - 民营企业贡献"6个90%"创新指标:90%以上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人员/资金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出自企业 [5] - 截至2024年6月底,深圳A股上市公司425家,市值10.39万亿元,分别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第二 [1] 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表现 - 新消费领域:奈雪的茶2021年港股上市成"新茶饮第一股",喜茶投后估值600亿元,东鹏饮料市值突破1500亿元拟赴港二次上市 [3] - 硬科技领域:云天励飞成"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优必选成"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成港股"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影石创新成"智能影像第一股" [3] - 近两年英集芯、曼恩斯特、必易微、中科飞测、速腾聚创等新兴产业企业集中上市 [4] 独角兽企业融资与成长 - 2024年深圳拥有37家民营独角兽企业,位列全国第三 [6] - 逐际动力半年内完成5亿元融资后获京东战略领投,元象科技融资超2亿美元,云豹智能完成C轮融资,元戎启行完成6轮融资,思谋科技完成超10亿元新一轮融资 [4] - 2016-2024年深圳累计出现78家独角兽企业:2019年前多为智慧物流/智能硬件企业,2020年出现喜茶/奈雪的茶/KK集团等新消费企业,2022年后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等硬科技赛道增多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3% [8] -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12.7%,机器人产业集群增长15.9%,低空与空天产业集群增长26.4% [8]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9.2%,占全国22.3%,汽车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8] - 深圳培育"20+8"新兴产业集群,2022年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 [7] 企业成长效率与政策支持 - 深圳民营企业从设立到科创板上市平均需13.35年,比全国快1.05年;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需13.25年,比全国快1.71年;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需7.65年,独角兽企业需6.83年,均快于全国 [7] - 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研发投入强度达6.46%,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9] - 深圳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规模以年均15%增长 [9]
创新何以“竞自由”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06:38
制造业整体表现 - 湖南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90.1% [1] -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 增速领先规模工业5.5个百分点 [1] 企业创新案例 - 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柔性智能生产线实现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 [2] - 华曙高科通过3D打印技术生产低空飞行器轻量化金属部件 [2] - 楚天科技吸引全球客户关注药品生产机械研发进展 [2] 企业战略转型 - 蓝思科技实现"A+H"双平台上市 凭借极致专注与主动求变构建千亿商业帝国 [3] - 华纳药厂从仿制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 2024年研发投入1.58亿元 同比激增53.45% 占营收比重11.21% [4] - 雪天盐业从盐业向新能源领域延伸 布局盐穴储能/钠电材料/纤维材料研发 [5] 创新环境支持 - 长沙高铁南站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接待站 串联全市百余个创业孵化器和14家人才驿站 [5] - 湖南金芙蓉投资基金旗下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5.05亿元 已投资159个省内大学生项目 金额8580万元 [5] - 引进43个省外高校项目 覆盖14个地州市 [5] 资本市场动态 - 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友阿股份/国科微/华升股份/邵阳液压筹划并购重组 [7] - 中联重号卫星成功发射 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首颗企业冠名卫星 实现全球服务精准触达 [7]
金斯瑞生物科技:营收大增81.9%,经调净利增速超5倍,盈利韧性穿越周期
仪器信息网· 2025-08-26 03:58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达5.188亿美元 同比增长81.9% [2] - 毛利润3.206亿美元 同比增长140.1% [2] - 持续经营业务经调整净利润1.78亿美元 同比激增509.6% [2] - 净利润亏损收窄至2450万美元 较上年同期2.156亿美元亏损大幅改善 [2] 业务板块收入结构 - 生命科学服务和产品业务收入2.476亿美元 同比增长11.3% [2] - 生物药CDMO业务收入2.469亿美元 同比暴增511.1% [2] - 工业合成生物学产品收入2830万美元 同比增长8.4% [2] 分部盈利状况 - 生命科学业务调整后经营利润约4640万美元 [3] - 蓬勃生物调整后经营利润1.50亿美元 [3] - 百斯杰调整后经营利润60万美元亏损 [3] - 传奇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调整后净利润转正 [3] 战略发展定位 - 完成从"中国制造"到"全球智造"的战略升维 [3] - 以创新为舵、国际化为锚的发展路径 [3] - 全球生产基地织就风险防控网络 [3] - 开放授权生态打开价值裂变空间 [3]
仙乐健康上半年归母净利1.61亿元 同比增长4.3%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02:4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42亿元同比增长2.5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4.3% 扣非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3.25% [1] - 整体订单量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1] 业务战略与客户结构 - 新消费客户营收同比增长超40% 营收占比提升至接近50% 在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私域和新零售渠道实现强劲突破 [1] - 坚持"大客户+顾问式服务"策略 持续拓展战略KA合作 保持合作深度和市场份额领先地位 [1] - 上半年落地推广10个大单品 另有25个储备产品加速推进 围绕儿童、女性、职场人群构建高适配度产品矩阵 [2] 新业务布局 - 前瞻性进入宠物营养赛道 基于"人用技术迁移+宠物适口场景融合"战略打造高端宠物营养解决方案 [2] 全球化进展 - 在美洲、欧洲和亚太市场均实现突破 欧洲市场超额完成销售目标并实现两位数稳健增长 [2] - 欧洲市场新增2家百万欧元级客户 通过英国销售实体短期内吸引5家客户落地交易 [2] - 在欧洲市场推出12款新品 捕捉超2000条高质量销售线索 [2] 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 - 截至6月30日拥有159项专利(94项发明专利) 112项保健食品注册证书及301项保健食品备案凭证 [3] - 高频亮相Vitafoods Europe、FHE博鳌健康食品论坛、HNC中国国际健康产品展览会等国内外行业盛会 [3] 未来发展战略 - 依托"科技+制造+全球化"组合优势 在产业升级中持续释放长周期价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