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重构

搜索文档
关税生效后的48小时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0 17:14
中美关税战现状 - 中美双方新增关税生效不到48小时,但实际痛感尚未显露,因2024年底至2025年初美方囤货、中方加班供货,库存仍能维持短期营收 [3] - 对等关税不断升级导致交易暂停,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尚未进入结算期 [3] - 关税影响(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滑、制造业回流、劳动力调整、价格战)尚未完全显现 [3] - 美国对华新增进口关税累计达145%(含特朗普初期两次10%关税),但最新125%关税尚未出现在白宫总统令中 [3] - 专家认为80%以上关税已超过制造成本,实际交易将停止,双方博弈旨在重回谈判桌 [3] 关税对汽车产业链影响 - 汽车行业整体受影响较小(出口规模不足200亿美元),主要冲击集中在零部件厂商 [5] - 动力电池综合税率达173.4%(基础3.4%+芬太尼20%+301条款25%+对等125%),整车搭载电池税率更高达247.5% [5] - 储能电池当前税率114.9%,2026年后将提至与动力电池相同水平 [5] - 汽车零部件因232条款豁免对等关税,综合税率70%(232条款25%+301条款25%+芬太尼20%) [5] - 关税组合异常复杂,涉及基础关税/301条款/232条款/芬太尼附加税等多重叠加,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处理困难 [5] 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 - 墨西哥工厂因《美墨加协定》豁免关税,意外获得原中国供应商订单 [7] - 全球化供应链将分裂为四大区域:欧盟、日韩、美国、中国,或形成北美自贸区与其他区域并存格局 [7] - 老牌车企可通过调整产能布局(扩大美国工厂/转产南美)应对关税,新势力车企(尤其中国品牌)受冲击更大 [7] - 美国联合多国遏制中国制造业,导致国内供应链产能过剩并引发价格战 [7] 企业应对策略案例 - 铝合金材料生产商放弃墨西哥投资(损失数百亿元),转战泰国建厂瞄准欧洲市场 [9] - 企业通过第三国转口(如泰国、巴基斯坦)规避关税,只要综合成本有利润即可维持业务 [9] - 泰国工厂综合成本比中国低三分之一,但企业仍保持80%国内业务作为基本盘 [9] - 建议聚焦产品竞争力与客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模式创新消化成本压力 [10]
“让关税的子弹再飞一会儿”丨东南亚一线
吴晓波频道· 2025-04-05 19:18
全球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全球几十个国家加征"对等关税",中国采取强硬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34%关税 [3] - 东南亚国家中柬埔寨、缅甸、越南等6国被征收超过30%高关税,越南制造业成本优势荡然无存 [4][6] - 美国关税政策外溢至第三方制造链,中国企业在越南设厂出口美国也被纳入打击范围 [9] 东南亚市场冲击 - 越南园区出现订单受阻、供应链摇摆、投资回报周期拉长现象,服装和日用品行业受冲击最大 [4][6] - 中越服装税率差距从20%缩小至8%,越南生产综合成本比中国高20-30% [6] - 部分高技术壁垒企业如敏感元器件和特种安全帽厂商展现韧性 [6]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 - 制造业占全球30.2%,出海是消化产能的必然选择 [11] - 建议企业聚焦本土或东盟市场,暂避美国市场,建立本地化团队 [20] - 帮助东南亚产业升级或融入中国供应链是可行路径 [20] 全球供应链重构 - 美国推动"去中国制造中心化"的新全球化,各国重构供应链体系 [9][28] - 东南亚国家可能背刺中国企业,寻求限制或补偿 [9][18] - 中国通过扶持东盟、合纵连横欧盟日韩等方式应对 [10][23] 专家观点与建议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难以持久,建议企业观望等待 [16][17] - 越南仍是理想出海地,具备电子产业链成熟和地理优势 [20] - 企业需"化整为零"全球布局,通过IP运营克服关税问题 [27] - 出海不可逆转,需主动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 [28][29] 行业数据与案例 - 优衣库母公司488家海外工厂中74家位于越南,34家在柬埔寨 [13] - 柬埔寨允许外商100%控股且使用美元结算,无外汇管制 [17] - 中国对美反制关税导致美股暴跌,显示政策双刃剑效应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