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转型

搜索文档
一汽解放: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5.66%-96.45%
快讯· 2025-07-11 09:45
公司业绩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800万元至2200万元 [1] - 净利润同比下降96 45%-95 66% [1] 行业环境 - 商用车市场竞争加剧 [1] - 行业整体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1] -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 [1] - 产品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 [1] 经营状况 - 本期销量同比下滑 [1] - 盈利水平下降 [1]
整体物价低位运行与结构性涨价同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2:42
物价数据核心观点 - 6月CPI同比上涨0.1%实现由负转正 食品价格降幅收窄 非食品价格略有上升 燃油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升 服务价格持平 [1] - 6月PPI同比下降3.6% 降幅扩大 生活资料价格走势好于生产资料价格 [1] - 上半年CPI平均同比-0.1% PPI平均同比-2.9% 国内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反映供给保障能力和经济运行结构性特征 [1] 外因分析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走低形成输入性价格下降压力 全球经济放缓叠加能源矿产开采量上升推动工业初级产品价格走低 [1] - 国际原油价格下行传导至国内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下降12.6% 燃料动力类价格同比下降10.4% [1] - 逆全球化思潮与贸易保护政策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出口产业面临压力 部分产业存在出口转内销带来的物价下行挑战 [2] 内因分析 - 能源结构转型加快 绿电占比提升带动能源价格下降 6月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同比下降1.3%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大幅下降21.8% [2] - 部分制造业领域同质化竞争显著 价格战压制产品价格 新兴产业产能快速扩张也出现价格战现象 [3] 结构性涨价亮点 - 整治内卷式竞争加快落后产能退出 汽车制造 光伏设备 锂电池制造等行业价格降幅收窄 部分产品价格企稳回升 [3] - 提振消费政策加力扩围 工艺美术品 体育用品 智能消费品等价格涨势明显 生活资料价格走势趋于平稳 [4] - 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相关高技术行业快速发展 产品价格同比上涨 反映行业蓬勃发展态势 [4][5]
研报金选丨15%城市NOA+60%高速NOA引爆摄像头革命!国产厂商正在收割车载视觉万亿红利
第一财经· 2025-07-08 02:00
车载视觉领域 - 城市NOA渗透率有望提升到15%,高速NOA渗透率有望超过60%,推动车载摄像头在数量和性能上同步升级 [4] - 国产厂商在车载视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业绩增长迅速,发展潜力大,正在收割车载视觉万亿红利 [2] - 车载摄像头量价齐升,国产替代加速,国产企业在车载图像传感器等方面技术不断成熟,产品覆盖多种应用场景 [5] - 产业链竞争加剧,本土厂商崛起重构市场格局 [6] 电力行业 - 高温来袭驱动用电负荷新高,火电等灵活性资源价值提升 [9] - 火水二季度业绩或超预期,机构建议关注绩优且受益于转型的火电公司 [7][10] - 能源结构转型伴随电改深化,转型契机日渐清晰,建议关注红利资产的稳健防御和政策驱动下的绿电 [7][11]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非化石能源占比跃升彰显绿色转型决心
搜狐财经· 2025-06-30 07:23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 - 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总额高达6250亿美元 占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1] - 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榜首 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贡献率超过45% [1] 能源结构转型 - 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10年9.4%跃升至2024年18.3% [3] - 煤电装机比例首次下降至40%以下 标志着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 [3] 技术创新与市场地位 - 特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技术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3] - 中国风电企业关键零部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 [3] 新型能源体系发展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较2022年增长五倍 [3] - 氢能加注站数量突破300座 加速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3]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全球居首,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跃升至18.3%
搜狐财经· 2025-06-30 04:44
清洁能源投资 - 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总额达到6250亿美元,占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1] 光伏和风电领域 - 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十年全球首位[1] - 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贡献率超过45%[1] 能源结构转型 - 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10年9.4%提升至2024年18.3%[3] - 煤电装机比例首次跌破40%[3] 技术创新 - 中国特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 - 中国风电企业关键零部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3] 新型储能和氢能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较2022年增长五倍[3] - 氢能加注站数量突破300座[3]
建信期货铜期货日报-20250627
建信期货· 2025-06-27 01:45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名称:铜期货日报 [1] - 报告日期:2025年6月27日 [2] - 研究员:张平、余菲菲、彭婧霖 [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沪铜三连涨,内外现货紧张及宏观环境回暖是近期铜价上涨主因,预计短期铜价继续走强,关注上方8万压力位 [11] 各部分总结 行情回顾与操作建议 - 沪铜方面,淡季国内社库累库缓慢本周仅累库0.05万吨,出口窗口打开炼厂加大出口力度,后续难累库,现货紧张升水止跌回升,铜价上涨令盘面月间价差收窄 [11] - LME市场0 - 3back回落至100美元/吨,库存降400至93075吨;COMEX库存涨至20.6万短吨,全球铜库存结构性紧张,C - L价差走阔将延续库存矛盾 [11] 行业要闻 -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风电装机5.7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0.8亿千瓦,两者合计占比升至45.7%超火电装机占比,能源结构转型进入新阶段 [12] - 市场押注美联储7月降息概率为20.7%较一周前提高,但仍预计近八成概率7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实质性降息或等到9月 [12] - 生成式AI技术成熟及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提升铜缆需求,工信部印发计划推动算力互联,高速铜缆有望获政策支持,英伟达重夺市值之王,市场对AI赛道乐观情绪升温提振相关概念股 [12] - 高盛上调2025年下半年铜价预估,市场对铜资源战略价值重估提振铜缆高速连接产业链信心 [13]
政策洞察丨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共绘“深蓝”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06-25 05:50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达125.2,同比增长2.3% [2][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其中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表现突出 [4]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500万千瓦,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9]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已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4][5] - "十四五"期间沿海地区布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点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5] - 海洋新兴产业通过关联效应提升产业链完整度,改善海洋产业同质化问题 [4] 海洋生态保护 - 2024年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典型生态系统以优良为主,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 [7] - 建成"陆海空天综合观测监测网",覆盖1621个近海监测站位和136个典型生态系统区域 [7] - 坚持陆海统筹原则,加强陆源污染控制,构建海洋生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监管制度 [8] 海上风电发展 - 2024年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47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3910万千瓦 [9] - 实现20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批量应用,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达6000万度 [10]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实现500公里外海风电场并网,输电损耗降至3%以下 [10] 清洁能源投资 - 2025年全球能源投资规模预计达3.3万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最大能源投资国 [15] - 光伏领域投资表现亮眼,屋顶光伏和公用事业光伏成为最大单一吸引投资能源技术 [15] - 世界银行解除核能融资禁令,将支持太阳能、风能等项目,挖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潜力 [16] 政策与规划 - 两部门发文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明确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为电源 [19] - 福建发布氢能产业规划,计划打造沿海氢能经济走廊,形成全省加氢网络 [23] - 陕西推进虚拟电厂建设,要求强化接入管理并完善市场运营机制 [24]
杉域资本:2025《新能源汽车GP图谱》发布
FOFWEEKLY· 2025-06-17 10:06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 AI大模型、高算力芯片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突破加速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 [3][4] - 全球碳中和进程与能源结构转型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历史性发展窗口 [4] - 地缘政治博弈促使能源安全与产业链自主可控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4]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融资概况 - 全行业融资事件366起,其中种子-Pre-A轮221起占比60%,A轮90起,B-C轮47起,D-Pre-IPO轮8起 [6] - 行业呈现早期项目主导(60%)、资本向头部聚集特征,中后期融资收缩显示整合阶段开启 [6] - 区域分布显示长三角(40%)、珠三角(19%)、京津冀(8%)合计占比超六成,江苏以76起融资领跑 [8] - 细分赛道中整车制造类项目174起占比48%,智能网联服务类91起,核心技术类仅53起占比14% [10] 新能源汽车领域GP筛选与特征 - 从1723家机构中筛选出22家活跃GP,最终聚焦15家垂直领域机构 [13][19] - GP成立高峰期集中在2016-2017年,与政策推动(如2015年国家指导意见)直接相关 [15] - 机构背景以民资(9家)和产业方(12家)为主,仅1家为科研院所背景 [17] - 管理规模分布:20-50亿元区间6家,50-100亿元4家,100亿元以上2家 [21] - 人民币基金主导市场(10家),双币基金仅5家 [23] - 投资阶段偏好成长期(B-C轮平均占比58%),早期(A轮前)占比31% [25][26] GP核心能力评估维度 - 领投率与独投率反映项目挖掘与定价能力 [27] - IPO数量与续轮率衡量退出成功率与项目存活率 [28] - 投资活跃度体现市场影响力 [29] - 平均股比显示投资风格激进程度 [30] - 机构实力通过实缴资本、管理规模、成立时间评估,专注度通过专项数量与发行周期衡量 [33]
新能源浪潮下,煤炭如何重塑定位
中国化工报· 2025-06-17 06:03
煤炭行业现状 -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和消费国,2024年煤炭产量47.8亿吨,消费量48.1亿吨,分别占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的66.6%、53.2% [1] -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压舱石"地位依然稳固 [1] - 煤炭行业正面临转型加快、定位重塑等多重挑战 [1] - 我国煤炭产量连续8年实现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34.1亿吨增加到2024年的47.8亿吨,增长40.18% [2] 可再生能源发展 - 截至2025年4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20亿千瓦,同比增长26% [2] -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15亿千瓦,一季度超过火电成为主体能源 [2] - 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1202亿千瓦时,发电量占比达38% [2] - 可再生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是我国能源领域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2] 能源结构转型趋势 - 煤炭和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呈现此消彼长趋势 [3] - 当前到2030年,煤炭定位为基础能源,消费保持稳定但占比逐步下降 [3] - 2031—2050年,煤炭行业转向煤炭原料属性或多元化发展 [3] - 2051—2060年,煤炭定位转变为支撑能源,非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 [3] - 2060年以后,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至80%以上,煤炭作为应急战略储备能源 [3] 新型能源体系构想 - 能源结构由高碳为主向高碳低碳并举,再向低碳化、无碳化为主转变 [4] - 能源开发由集中式为主向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再向以分布式为主转变 [4] - 能源供需分离向供需一体化转变 [4] - 终端能源消费由一次能源为主向二次能源电(氢)为主转变 [4] - 能源系统由机械化、自动化向全过程智能化转变 [4] 煤炭行业未来定位 - 煤炭的战略定位正从'燃料'过渡向'原料+材料' [6] - 构建煤炭、新能源、储能、氢能的产业融合生态圈是大势所趋 [6] - 煤炭正从主体能源向基础性、调节性能源转变,承担兜底保障功能 [6] - 预计2025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占比为50%左右,2030年达峰时占比为45%左右 [6] - 煤炭在能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短期内不可替代 [6] 煤炭产业政策方向 - 未来煤炭产业政策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 [6] - 聚焦能源安全、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社会公平四大核心任务 [6] - 健全完善煤炭与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战略合作与中长期合同制度 [6] - 发展高端煤基材料,推动煤电和新能源储能多能互补 [6] - 政策导向将是通过技术升级和社会成本内部化,实现煤炭产业的有序退出与高质量发展 [7] 煤炭企业战略重点 - 优化产能、低碳示范、新能源、碳交易盈利、绿氢规模化、煤化工高端化 [7] - 煤炭利用将由燃料属性为主,向燃料与原料属性并重、以原料属性为主转变 [7]
【财经分析】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 国内油企加速转型拓展非油业务
新华财经· 2025-06-13 06:45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市场渗透率超过40% [1]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 [2] - 预计2025年二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将全面超越燃油车 [3] 传统燃油车市场变化 - 2024年全国传统燃油车累计零售1199万辆,同比下降14% [3] - 2024年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小幅下降,成品油消费量达4亿吨,同比下降1.9%,其中汽油同比下降1.2%,柴油同比下降5.4%,煤油同比增长13.3% [3] - 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对汽油的替代比例或达到25.3%,LNG重卡柴油替代比例或升至17.5% [3] 石油企业转型与业务调整 - 国内石油销售企业正全力拓展非油业务,包括便利店零售、充换电服务、综合能源站等多元化经营模式 [1] - 中国石油云南销售公司表示非油业务已融入到成品油销售网络中,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 [4] - 中国石化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3.07万亿元,同比下降4.29%,归母净利润为503.13亿元,同比下降16.79%,主要受成品油价格及销量下降影响 [4] 新能源基础设施布局 - 中国石化已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加氢站144座,覆盖7条"氢走廊",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4] - 中国石油2024年有71.88亿元资本性支出用于国内"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站建设、充换电站建设,预计2025年投入将达到76亿元 [6] - 中国海油正加速构建新能源体系,主要以获取海上风、光资源为主,未来可能与油气勘探开发形成融合式发展 [6] 非油业务发展 - 中国石油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非油业务毛利稳定增长 [5] - 壳牌中国升级了"壳牌优选"便利店品牌,引入更多进口商品和即食餐饮 [6] - 中石化推出"一键加油"小程序用户突破1亿,中石油开发的"中油好客e站"APP注册用户过亿 [7] 行业转型趋势 - 综合能源服务站将成为主流模式,集加油、充电、换电、加氢、零售、服务于一体 [7] - 数字化技术深度赋能非油业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 [7] - 石油企业积极与互联网平台、新能源车企、零售品牌等开展战略合作,如中石化与京东、蔚来汽车合作,中石油与美团、理想汽车合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