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政策“东风”劲吹,海洋经济有新动作
国际金融报· 2025-07-02 12:53
政策导向与顶层设计 - 中央财经委员会明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 - 长三角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上海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完备体系,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13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GDP的21.1% [4]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 - 上海海洋产业存在结构性短板,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5] - 协同发展机制不足,跨领域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临港产业集群效应未充分释放,创新转化能力薄弱 [5] -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提出,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2035年超700亿元,计划建立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 [5] - 上海长兴岛和临港新片区的双核布局将推动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海洋药物等细分领域突破 [6] 江苏海洋经济布局 - 江苏推动海洋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转变,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水下智能装备、海洋信息产业等新业态发展提速 [7] -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35年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跃升 [7] - 南通以"江海河联运"特色枢纽为锚点,驱动船舶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发展,实施"全域向海"战略 [10] 浙江海洋经济创新驱动 - 浙江将海洋前沿科技前瞻布局作为重要抓手,《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实施四大工程 [7] - 浙江成立海洋产业项目招引培育工作专班,推进"引航、盯引、筑基、育强"四大行动,聚焦临港产业、海洋科技、海洋文旅等领域 [8][9] 区域特色与物流创新 - 江苏南通"船边直提"模式大幅提升物流效率,货物卸载与通关时间缩短至两天以内,降低企业成本 [11] - 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呈现差异化与协同化特点,上海侧重高端航运服务业和海洋金融,江苏聚焦海洋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浙江突破海洋科技和文旅 [11] 全球海洋经济前景 - 经合组织预测,到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将翻一番,达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2.5% [10] - 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前景广阔 [12]
龙门架下造船忙——广东船舶制造业一线走访记
新华网· 2025-07-02 08:27
行业整体表现 - 广东省1月至5月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2.5%,手持订单增长29.3% [1] - 2024年全省新承接船舶订单量63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7%,手持订单112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7.1% [3] - 广州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已形成完整船舶制造产业链 [3] 重点企业动态 广船国际 - 手持订单90余艘,80%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船型,排期至2028年 [2] - 近期开工建造全球载车量最大的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总长230米) [2] 黄埔文冲 - 1至4月经营承接超137亿元,同比增长111% [2] - 手持气体船订单16艘,开工建造国内首艘25000方氨双燃料LPG/液氨运输船 [2] 广州海工 - 研制出全球领先的无轴轮缘电力推进系统,订单激增导致生产排期超一年 [3] - 兆瓦级推进器出口打破国际垄断,带动远洋渔业加工船订单增长 [3] 技术创新方向 - 行业聚焦"深海、绿色、智能"领域,发展LNG双燃料、氨双燃料等新能源船型 [2][3] - 无轴推进技术实现船舶动力系统革新,类比航空领域喷气式发动机替代螺旋桨 [3] 区域发展策略 - 广州定位海洋创新发展之都,通过颠覆式创新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 [2][3] - 产业链协同优势在中小型气体船领域形成技术自主化突破 [2]
“滴灌”海洋新质生产力 国内首场蓝色信贷投融资路演在沪举办
新华财经· 2025-07-02 05:05
活动概况 - 国内首场蓝色信贷及海洋能装备投融资路演活动在上海举办 由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和深交所联合主办 [1] - 11家企业和科研团队参与路演 覆盖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信息服务 海洋能开发利用 海洋渔业发展等多个关键领域 [1] - 总融资需求近100亿元 面向深交所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的近1万家投资机构和约3万名专业投资人 [1] 项目亮点 - 涉及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南极磷虾加工船与产业园 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等项目 [2] - 展示项目包括舰船特种电力推进系统 深海动力及执行装备产业化 海岸带综合管理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等 [2] - 聚焦"蓝色"与"新能" 包括百兆瓦潮流能并网发电 波浪能供电原位观测平台等海洋能装备产业化项目 [2] 参与机构 - 上海市海洋局作为主要承办方 组织上海优秀涉海中小企业及科研团队参与路演 [2] - 搭建与深交所及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效对接平台 [3] - 国家电投 三峡集团 南方电网 中国铁建等央企参与活动 [3] 活动影响 - 吸引沿海各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海洋产业界和金融投资界代表线上线下约500人次参加 [3] -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和中国工商银行专家进行专业分享 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深度理解与互信 [3] - 标志着金融资源向海洋可持续发展和新兴能源技术领域精准"滴灌" [2] 上海海洋经济举措 - 上海扎实做好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工作 开展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统计监测试点 [5] - 举办首届上海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论坛 组建上海市现代海洋城市智库和高校联盟 [5] - 支持张江科学城举办"AI赋能海洋"高端学术论坛 促进人工智能与海洋科技深度融合 [5]
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勾勒“海上新广东”蓝图 以海洋经济发展带动全面建设海洋强省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7 08:02
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战略 - 广东召开高规格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决心,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第一[1] - 会议提出以海洋经济发展带动强省建设,构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优化生产力布局,深化山海协作[1][3] - 广东面临从海洋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挑战,需解决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附加值不足的问题[5] 深远海开发与空间布局 - 国际海洋竞逐聚焦深远海,广东近海资源开发趋近饱和,技术突破推动深蓝开发成为可能[3] - 广东出台《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提出"优近拓远"开发保护格局,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建设[3] - 广州、深圳、湛江等地市提出具体举措:广州构建"三脉三轴"空间格局,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湛江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 -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但需优化传统产业(如海水养殖升级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并培育新兴产业[5][6] - 海发公司布局全产业链体系,2025-2027年计划投资超40亿元,带动就业超万人,渔民增收超10亿元[6] - 珠海云洲智能预计"十五五"期间助力打造千亿级无人海上智能装备产业,全省现有超8万家涉海企业[6] 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 会议强调需突破关键技术,引育海洋人才,海上风电项目带动地方经济(如潮州饶平县450亿元投资打造千亿级新能源集群)[7] - 明阳集团开发海上综合能源岛,目标支撑大湾区绿色转型,打造万亿级海洋经济支柱[8] - 惠州加强生态修复,考洲洋水质从劣四类提升至二类,新增红树林9000亩并探索碳汇交易[8]
“牛市旗手”大涨!行情或可期丨南财号联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0:09
海洋经济 - 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 占全国总量1/5 连续30年领跑全国 [1] - 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加速建设 海洋旅游规模稳居榜首 [1] 消费品以旧换新 - 国家发改委将于7月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1] - 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个月、每一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 保障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1] 银行业 - 全国性银行停售中长期大额存单 利率与普通定期存款相比已无明显优势 [1] - 金融机构在净息差承压背景下主动进行负债端改革 调整成本控制与流动性管理策略 [1] 英伟达 - 英伟达股价大涨4.3%至154.31美元 总市值约3.77万亿美元 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一 [1] 券商板块 - 万得券商指数大涨5.52% 近3个交易日累计上涨9.49% [2] - 券商板块常被看作"牛市旗手" 历史上每一轮牛市启动阶段几乎从不缺席 [2] 黄金市场 - 伦敦金从3400美元/盎司回调至3300美元/盎司附近 中东局势动荡期间未出现爆发式上涨 [2] - 当前黄金价格已充分定价各类影响因素 未来波动率有望逐步收敛 [2] 网文平台 - 头部网文平台通过版权入股、现金投资等方式参与短剧生产 热门短剧IP多源自网文IP [3] - 网文平台触及增量天花板 发展短剧成为拓展增量空间的最优选择 [3] 演唱会市场 - 北京鸟巢演唱会一票难求 观众从5月凤凰传奇到7月林俊杰抢票全部失败 [3] - 2023年演出市场复苏升温后 观众奔赴演唱会的热情不断攀升 [3]
海洋生产总值超2万亿元,面朝大海的广东何以破浪前行?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07:36
海洋经济总量与结构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20022.5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同比名义增长5.4%,占地区生产总值14.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9.0% [3] -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31.0∶65.6,第三产业增加值13137.8亿元,增速6.2%,占比最高 [6]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3亿元,同比增长8.3%,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5.6% [13] 涉海市场主体与国际化 - 全省涉海"四上企业"数量达6477家,存量涉海高新技术企业804家(不含深圳),2024年新认定257家 [6] - 涉海专精特新企业593家,涉海"小巨人"企业203家 [6] - 2024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9.4%,占进出口总值近四成 [9] - 全省港口与国际港口缔结友好港97对,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港口52对 [9] 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带动 - 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近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海洋六大产业领域315个项目,攻克超280项关键技术 [11] - 专项带动配套研究投资17亿元,产业产值252亿元,就业12.7万人 [11] - 2024年海洋领域专利公开数17598项,同比增长9.0% [13]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国家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等"国字号"平台加快建设 [16]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 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超200千米,修复滨海湿地超5600公顷 [16] - 累计完成红树林营造超3200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2300公顷 [16] - 2024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0.6%,连续5年保持90%左右 [18]
海洋清洁能源加速丨三峡、国电投、中交三航、龙源振华、中国海油、海油工程、明阳智能、国家电网......
DT新材料· 2025-06-19 15:38
行业格局演变 - 电力央企在近海清洁能源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深远海领域的壁垒正被海工龙头企业打破[1] - 中海油、振华重工、中集来福士等凭借深海油气工程经验 强势切入漂浮式风电基础与安装环节 成为EPC主导力量[1] - 海工企业与电力央企未来需在技术标准、资源共享、政策协同等方面深化合作 这是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开发的关键变量[1] 技术突破方向 - 深远海开发需解决施工装备、发电设备、支撑结构、系泊系统、输变电等领域的技术创新[8] - 大功率漂浮式垂直轴风电机组、氢电耦合系统、超声检测等前沿技术成为研发重点[8][9] - 复合海缆技术、海上光伏防护技术、石墨烯防腐涂层等材料创新推动降本增效[10][12] 产业链融合趋势 - 电力央企通过智能运维、柔性电网、生态融合三大策略提升深远海开发效率[1] - 海油工程结合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 探索降本路径[10] - 华能清能院与海工龙头共同探索"电力央企+海工企业"融合发展新范式[10] 新兴领域发展 - 海上光伏领域聚焦浮式结构设计、组件支架创新、环评认证等关键技术[11][12] - 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海洋能技术路线加速规模化应用[12][13] - Power to X领域重点发展漂浮式风电制氢、海上氢氨醇一体化等示范项目[14] 学术产业协同 - 论坛汇集江苏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家科研机构[15][16] - 青年科学家10²论坛采用"10分钟10张PPT+5分钟专家点评"形式 推动产学研转化[6] - 设立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能、Power to X四大专题论坛 覆盖全产业链[9][10][12][14]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14 22:50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去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 9%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成为全国首个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3] - 青岛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513 2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33%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 9% [5] 科技创新与装备突破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 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 [1] - 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投运 具备抗台风能力并开展鱼种筛选试验 [2] -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达62 62自然箱/小时 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 [2] 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 大连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 海珍品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 [3] - 湛江建成4个深海网箱养殖集聚区 总养殖水体1788万立方米 年新增渔获量2000吨 [4] - 汕头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端化 绿色化发展 湛江推动"湛江湾1号"大型养殖平台下水 [4] 政策支持与金融配套 - 青岛出台政策聚焦8个海洋重点产业 近两年批准281宗用海项目 面积1 98万公顷 [5] - 广东通过《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推出17条海洋牧场支持政策 [5][6] - 大连金融机构为船舶制造 渔业等提供41 98亿元信贷 覆盖2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 [6] 创新生态与平台建设 - 青岛集聚全国30%涉海院士 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 [1] - 广东建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省实验室 49个省重点实验室 [1] - 中广核"伏羲一号"开展关键技术试验 发挥海上科研实证平台功能 [2]
技术引领、产业升级、政策保障——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14 21:39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去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5.4%,成为全国首个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4] - 青岛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513.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9% [6] 科技创新与重大项目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运营,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 [2] - 青岛构建"院士—平台—技术"三位一体创新生态,吸引全国30%涉海院士和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 [2] - 广东全省海洋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49个 [2] - 中广核"伏羲一号"是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具有抗台风能力和风渔融合示范意义 [2] -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每小时62.62个自然箱刷新世界装卸效率纪录 [3] 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 大连2024年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海珍品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 [4] - 湛江建成4个深海网箱养殖集聚区,总养殖水体达1788万立方米,新增渔获量2000吨/年,产值超2亿元 [5] - 汕头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海洋强市格局初步形成 [5] - 大连辽参集团日加工鲜活海参70万斤,实现捕捞到加工无缝衔接 [4] 政策支持与金融助力 - 青岛近两年批准281宗项目用海,面积1.98万公顷,推进10个创新平台和20个重大项目 [7] - 广东出台《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及17条海洋牧场支持政策 [7] - 农行大连分行服务2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交行大连分行为相关行业提供41.98亿元信贷 [8]
海南省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海南日报· 2025-06-13 23:56
海南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 -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驻琼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向海图强,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海洋经济企业、产业园区及科研机构 [2] - 调研重点包括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海洋产业集群建设,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情况 [2] 调研企业及产业园区 - 代表们调研了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高华能海上风电场项目等海洋经济企业 [2] - 考察了澄迈中海油服产业园、儋州峨蔓金雨海洋智慧渔业产业园、东方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等产业园区 [2] - 走访了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等海洋科技与产业基地 [2] 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 - 海南省聚焦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海洋经济新业态,加快实现海洋强省建设目标 [3] - 实施《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目标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