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装备

搜索文档
百岛之城珠海:“海上新广东”的场景制胜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3:11
海洋经济并非只是"靠海吃海",而是一场科技创新与场景应用的系统竞争,将"蓝色国 土"转化为"蓝色动能"。 在被誉为"百岛之城"的珠海,一场深刻的海洋变革正上演:以场景为牵引、以创新为动 力,以"海上新基建"为基石,塑造海洋经济系统性优势。 《中国城市观》第二期,我们以珠海为样本,管窥"海上新广东"的场景制胜之道。 9月24日,"风王"桦加沙逼近珠海,掀起狂风巨浪。 被忽视。 "伶仃牧场1号",这个广东省离岸最远、养殖水体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平台,经受了一次巨大考 验。面对着16级阵风和6.4米巨浪,这座用硬科技"武装"起来的"海上堡垒"始终岿然不动。 风雨中的海洋牧场,是广东耕海牧渔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广东正逐浪 海洋经济。今年6月26日,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更大力度、更快行动发展 海洋经济,以新的更大成效助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 "伶仃牧场1号"所在的珠海,被誉为"百岛之城"。珠海凭借着较强的制造业基础、较好的科技 产业创新能力和丰富的海洋资源相叠加,正成为"海上新广东"的最佳场景试验地。 "伶仃牧场1号",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供图 2024年珠海实现海洋生产总 ...
布局“九大航道”,加速驶向“深蓝”
齐鲁晚报· 2025-09-25 23:27
风起鳌山湾。以"海"为笔,即墨正在蔚蓝版图上勾勒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位于女岛片区的海上光伏设施组装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随着吊车"手臂"不停地舞动,一块块光伏板被组装 到钢平台上;此刻,位于鳌山湾的海上施工现场同样繁忙,在大型机械作业下,一块块钢平台被固定在海面 上……作为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即墨海上光伏项目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 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首批已并网发电,年 底一期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 "双碳"背景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能源市场之一。在即墨构建的"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海 洋新能源被列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方案》,即墨围绕海洋新能源产业,将抢抓海上风电蓬勃发展 新机遇,全力支持央企、国企参与海上风电场开发,争取华能、华电等百亿级海上风电项目落地开工,提高 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度。 到2027年,全区涉海规上企业预计突破255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0家,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78亿元,年均 增速保持在7%左右……海洋,不仅是青 ...
中国城市观丨百岛之城珠海:“海上新广东”的场景制胜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3:20
(原标题:中国城市观丨百岛之城珠海:"海上新广东"的场景制胜之道) 【编者按】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城市竞逐经济新赛道的蓝色引擎。 发展海洋经济并非只是"靠海吃海",而是一场科技创新与场景应用的系统竞争。海洋经济的复杂性,要 求城市构建起技术、资本、空间与政策高效耦合的"生态系统",才能将"蓝色国土"转化为"蓝色动能"。 今年6月,广东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 洋产业体系。 在此背景下,被誉为"百岛之城"的珠海正上演一场深刻的海洋变革:以场景为牵引、以创新为动力, 以"海上新基建"为基石,来塑造海洋经济系统性优势。 《中国城市观》第二期,我们以珠海为样本,剖析这座城市向海图强的突围之路,借此管窥"海上新广 东"的场景制胜之道。 2024年珠海实现海洋生产总值达千亿元,占全市GDP的22.3%,海洋经济贡献率达26.4%,拉动经济增 长1.5个百分点。无论是发展基础还是发展势头,珠海在海洋经济的竞逐中都难以被忽视。 立足于此,珠海正筹谋以海洋经济重构自身动能。珠海希望,未来三年能构建起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力 争到2027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300 ...
百岛之城珠海:“海上新广东”的场景制胜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2:21
《中国城市观》第二期,我们以珠海为样本,剖析这座城市向海图强的突围之路,借此管窥"海上新广 东"的场景制胜之道。 南方财经记者 冯玉怡 于长洹 彭敏静 李惠琳 郑全怡 赵婷婷 珠海报道 9月24日,"风王"桦加沙逼近珠海,掀起狂风巨浪。 "伶仃牧场1号",这个广东省离岸最远、养殖水体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平台,经受了一次巨大考验。面对 着16级阵风和6.4米巨浪,这座用硬科技"武装"起来的"海上堡垒"始终岿然不动。 编者按: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城市竞逐经济新赛道的蓝色引擎。 发展海洋经济并非只是"靠海吃海",而是一场科技创新与场景应用的系统竞争。海洋经济的复杂性,要 求城市构建起技术、资本、空间与政策高效耦合的"生态系统",才能将"蓝色国土"转化为"蓝色动能"。 今年6月,广东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 洋产业体系。 在此背景下,被誉为"百岛之城"的珠海正上演一场深刻的海洋变革:以场景为牵引、以创新为动力、 以"海上新基建"为基石,塑造海洋经济系统性优势。 风雨中的海洋牧场,是广东耕海牧渔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广东正逐浪海洋经济。 今年 ...
时代电气(688187.SH):海洋板块新签订单在过去一年和今年有望实现较好增长
格隆汇· 2025-09-24 09:01
业务发展策略 - 抓住海洋装备市场需求持续向好的机遇 巩固挖沟铺缆装备和水下机器人ROV装备市场占有率领先地位[1] - 海洋板块新签订单在过去一年和今年有望实现较好增长[1] - 通过三地协同加快深海装备电动化和智能化研发布局 为海底油气、海底风电铺缆、海底采矿等特殊场景提供产品[1] 产能与技术布局 - 规划和布局建设制造能力和产品实验能力以支撑产品创新和订单交付[1] - 推动海工装备产业绿色化、电动化、无人化和智能化发展[1] - 通过技术创新引领新产品推出 提升产品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1] 市场前景 - 公司有信心抢抓政策和市场双重机遇[1] - 推动新产品发布以赢得更多市场和客户信赖[1]
青岛国信集团与中国华电山东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海洋产业“央地合作”新模式
大众日报· 2025-09-20 03:26
9月18日,青岛国信集团与中国华电山东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海洋新能源、海洋装备、 产融服务和城市运营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在重大项目投资、科技创新协同、先进试点示范上联 合打造"央地合作"新模式。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青岛市发展改革委、青岛市海洋局、青岛市国资委等相关市直部门领导出 席签约仪式。 中国华电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连续14年进入世界500强。华电山东公司已形成 涵盖煤电、风电、光伏、供热、港口物流等完整能源产业布局,在青岛装机规模达到238万千瓦,拟在 即墨投资建设200万千瓦大型海上风电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达到61亿度。同时配套开发海水制氢、波 浪能、漂浮式海上光伏等新型能源系统,探索建设"人工渔礁+底播+网箱"的复合型海洋牧场体系。 青岛国信集团作为青岛市唯一将海洋产业纳入主业的市直企业,紧密围绕青岛现代海洋产业"4+4+2"产 业体系,构建形成海洋产业发展"三条曲线",并在深远海养殖工船、陆基循环水养殖基地、海洋食品全 链条智能化工厂、海洋创新生物医药管线等海洋新质生产力夯实行业引领地位。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 要求,国信集团聚焦青岛海洋装备科技成果转化 ...
硬核!原来这些纵横天地间“大国重器”是天津制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1 06: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为新时代天津发展掌舵领航。 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渤海之滨、海河之畔的天津,"十四五"期间,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 促开放、以改革促民生,开展了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港产城融合发 展"等"十项行动",奋力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改革浪潮奔涌向前,时光镌刻奋斗足迹。 天津研发制造装备了人工智能的无人机还正在起飞,自助巡检、消防应急等等领域,自此有了聪明的空 中保障。 天津出品的还有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在天津完成制造、总装和测试的它,"十四五"期间,先后承载 着同样在天津完成总装、测试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以及在天津完成测试的"梦天实验舱",来到 距离地球400公里外的太空,组成了我国首个太空家园。 责编:陈菲扬、卢思宇 "十四五"期间,天津还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实施了《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 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更好发挥天津滨海新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 乘势而上,天津通过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全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十四五"期间, 一批" ...
“深蓝重器”亮相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
齐鲁晚报网· 2025-09-07 23:24
展会概况 - 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于9月7日启幕 设有海洋发展成果展区 海洋生物医药展区 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展区 海洋科技装备展区 海洋国际商品展区五个展区 [3] - 共有450余家企业机构参展 其中近百家为行业领军企业 山东籍企业和机构是本届博览会主角 [3] 海洋科技装备 - 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团队展出自主研发的海上风电多功能智能化移动检测机器人 采用磁吸附和边缘控制技术 可实现塔筒表面缺陷实时检测和全风场覆盖 [5] - 深海混输立管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为国际首套 服务于我国深海混输智能系统"长远号"管道健康监测重大工程 入选2021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5] 海洋生物医药 - 博览会首次设置海洋生物医药展区 汇聚85家头部企业机构 覆盖从海洋生物资源到终端生物医药产品的全产业链 [6] - 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磷虾油连续2年销售额第一的企业 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成立海洋多肽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 以南极磷虾为原料进行药物研发 [6] 海洋发展成果 - 海洋发展成果展区集中展出山东海洋领域代表性实物和模型70余组 突出"携手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经略海洋建设海上新山东"主题 [3]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团队 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张建民院士团队 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团队组成"院士天团"成为展会焦点 [3]
世荣兆业:除公司参股公司生产的船用低速发动机外,公司暂无其他海工装备领域的布局或应用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08:4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参股公司玉柴船舶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船用低速发动机[1] - 船用低速发动机属于海洋装备核心子系统[1] - 公司暂无其他海工装备领域布局或应用[1] 产品定位 - 船用低速发动机是海洋装备重要组成部分[1] - 产品定位为海洋装备核心子系统[1]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多项海洋黑科技集中亮相南沙寻落地转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3:43
(原标题: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多项海洋黑科技集中亮相南沙寻落地转化) 南方财经记者陈梦璇 南沙报道 涉海新能源装备、多海洋环境要素智能模拟器、极端环境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9月3日,由广东院士联合会与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在 南沙联合主办的明珠对话×高企形象大使系列——海洋产业科技创新交流对接会上,来自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多项 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业、行业协会及投融资机构等单位120余位代表参加,搭建起海洋产业"产 学研用投"协同对接桥梁,为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年广东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也明确,促进海洋 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此次对接会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技术与工程)两家海洋领域全国重点 实验室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与企业开展交流对接,推动科研端与产业端双向赋能。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船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