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年轻化

搜索文档
“瓜子大王”惨淡!半年净利暴跌73.68%
中国经营报· 2025-08-23 12:42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7.52亿元同比下滑5.05% [2] - 归母净利润8864万元同比暴跌73.68% [2] - 扣非净利润4309万元同比下降84.77% [2] - 毛利率从28.41%降至20.31% 净利率从11.62%降至3.24%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64亿元同比减少76.12% [2] 成本与供应链压力 - 内蒙古葵花籽收获期阴雨致霉变率提升 符合质量标准原料产量减少 [3][4] - 巴旦木及腰果原料受天气与供需影响采购价格上涨 [3] - 葵花籽原料全部来自国内产区 [4] 渠道与库存问题 - 春节前向经销商大量压货致渠道库存积压 [4] - 经销商以正常价50-70%抛货临期产品 [4] - 快消行业经销商平均毛利率仅15-20% [4]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推出酸菜鱼味/茉莉碧螺春味等小众口味瓜子 [7] - 2022年跨界合作华熙生物推出瓜子脸面膜 联名王者荣耀 [8] - 2025年试水瓜子仁冰淇淋产品 [8] - 35岁以下年轻客户占比从58%降至41% [10] 管理层与市场预期 - 董事长携管理层两小时回应上百问题 [5] - 强调通过优化运营和产品结构改善业绩 [6] - 东吴证券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至6亿/10.5亿/11.2亿元 [2] - 股价连续5年下跌 现价不足巅峰期三分之一 [2]
向重构生活场景转型 坚果专家洽洽的进阶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8-22 09:11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业绩总体稳健但短期承压 营收同比下降5.05%至27.5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3.68%至8864.16万元 主要受原料成本上涨及渠道投入增加影响 但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69%至11.81亿元显示复苏迹象 公司通过供应链优化、产品创新及渠道建设应对挑战 并推进从坚果零售商向生活场景重构者转型 [1][2][5][6][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7.52亿元同比下降5.05% 归母净利润8864.16万元同比下降73.68% [2] - 第二季度营收11.81亿元同比增长9.69% [2] - 直营渠道收入占比提升至28.33% 较2024年20.51%增长7.82个百分点 [2] - 原料采购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毛利率显著承压 非洲干旱推高葵花籽及坚果成本 [2] 供应链与成本管理 - 推行"公司+订单农业+种植户"直采模式 探索海外种植项目缓解原料价格波动 [3] - 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布局近百万亩葵花种植基地 年推广面积超6.7万公顷 累计合作农户超2万户 [3] - 上游长期投入将构建对冲成本波动能力 为核心品类盈利能力提供韧性支撑 [5] 产品创新与战略转型 - 发布五大新品系列:山野系列瓜子、全坚果系列、魔芋公主、脆脆熊鲜切薯条、瓜子仁冰淇淋 打造第三增长曲线 [6] - 实现从单一品类到矩阵式产品生态升级 从风味创新到营养功能升级 从休闲零食到生活方式场景升级 [8] - 自2017年"坚果+"战略后 2020年确立"瓜子+坚果"双轮驱动 现进一步拓展产品生态 [8] - 新品精准契合健康化、功能化与场景化消费趋势 满足多元需求 [8] 渠道建设 - 直营渠道持续发力 覆盖国际连锁商超及零食量贩系统 [2] - 山姆会员商超与量贩零食渠道贡献较多增量 未来将扩充新口味瓜子及风味坚果等SKU [10] - 线上渠道加大产品组合与新品推广力度 盈利水平有望提升 [10] 品牌与营销 - 坚持"快乐就要洽洽洽"品牌主张 通过音乐节、嗑瓜子大赛、微短剧等形式强化与年轻人情感链接 [11] - 2025年春节在全球向6000多万华人传递祝福 提升国际影响力 [11] - 与合肥文旅联合打造"躺春嗑瓜子大赛" 结合春日踏青场景深化消费者互动 [11] - 举办春游季、葵花节等活动连接消费者 强化品质溯源认知 [13] 海外市场 - 第二季度在海外市场试销新品 计划在瓜子基础上扩充坚果、豆类、花生、魔芋等品类 [20] - 2024年荣获"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及食品饮料行业国潮品牌称号 品牌价值526.78亿元上榜亚洲品牌500强 [13] - 全球供应链优势明显 全产业链布局助力品质把控及市场扩张 [20] 行业竞争与护城河 - 零食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公司拥有品牌影响力及全球供应链体系两大护城河 [20] - 品牌深入人心且信赖度高 供应链覆盖原料种植基地与生产基地 强化品质控制 [20]
2025洋河股份阵痛:张联东遗憾谢幕,顾宇当下困境与转型之路
36氪· 2025-08-22 01: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7.96亿元,同比下降35.32%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3.44亿元,同比下滑45.34% [1]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6.16亿元,较期初减少69.85% [16] - 投资亏损0.84亿元,同比减少121.76% [1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减少45.85亿元至168.96亿元,同比下滑17.97% [19]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7月1日张联东因"工作调整"辞去董事长职务 [4][12] - 2025年7月21日顾宇接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4][12] - 2025年7月24日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顾宇 [6] - 2025年上半年杨卫国辞去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 [14] 战略转型举措 - 张联东任期推行"控量保价"策略,暂停第六代海之蓝订单并对梦之蓝M6+实施配额管控 [7] - 建立"一商为主、多商配称"新体系,经销商单瓶利润从不足5%提升至15%以上 [7] - 顾宇提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战略,布局大众市场并通过数字化运营培育年轻消费群体 [4][20] - 推行省内"一市一策"和省外"百亿潜力省"重点市场策略 [20] 产品与品牌表现 - 梦之蓝系列高端产品收入占比从30%提升至40%,2023年营收突破150亿元 [8] - 双沟品牌2023年独立运营后营收达38.23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中高档酒营收126.72亿元,同比下降36.52% [16] - 2025年上半年普通酒营收18.41亿元,同比下降27.24% [16] - 推出"微分子酒"科普短视频和"欣液态"健康酒等年轻化产品 [10] 渠道与区域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内营收71.21亿元,同比下降25.79% [14] - 2025年上半年省外营收73.92亿元,同比下降42.68% [14]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不足3%,覆盖80国但缺乏本土化运营 [14] - 销售量7.82万吨,同比下降32.35% [16] 历史业绩对比 - 2019年总营收231.3亿元,2020年降至211.0亿元 [5] - 2022年营收突破300亿元达301.0亿元,2023年增至331.3亿元 [11] - 2024年总营收288.8亿元,同比下滑12.83% [12] - 2024年归属净利润66.73亿元,同比下滑33.43% [12]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110.7亿元,同比下滑31.88% [12] 组织与治理变化 - 2021年推出10亿元股权激励计划,覆盖5085名员工 [7] - 核心销售团队人均薪酬增长58%,离职率从12%降至6% [7] - 管理层岗位30%开放竞聘,年轻干部占比从15%提升至30% [7] - 2023年12月注册资本由150698.8万元变更为150644.5074万元,减少0.03603% [6]
年轻化战略显成效,万辰集团好想来多元优势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8-21 05:2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达323.29亿元,净利润增长453.95%,首次登上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企业榜单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08.21亿元,同比增长124.02%,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3344.13% [3] - 量贩零食业务贡献106.88亿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净利润达4.12亿元,同比增长250.73% [3] 业务规模与供应链优势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签约门店超1.5万家,覆盖全国29个省份,其中"好想来"单品牌突破1万家 [3] - 规模化采购使公司成为多个品类厂商的最大单一渠道商 [3] - 全国拥有超50个仓储中心和90万平方米现代化物流仓,数字化系统实现智能选品与库存管理,周转效率显著优于传统零售 [3] 运营效率提升 - 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均有所下降,为公司创造更大利润空间 [3] 品牌年轻化战略 - 签约艺人檀健次担任"好想来"品牌代言人,官宣24小时内微博话题转发破百万并冲上热搜 [4] - 主题门店客单价增长近70%,新会员销售额增长140% [4] - 引入年轻群体喜爱的IP潮玩品类,如三丽鸥、蜡笔小新联名产品,0.9元/颗的蜡笔小新联名巧克力引发社交平台热议 [4] 未来发展路径 - 公司站在万店规模的起点,将持续深耕,为消费者创造更优质的体验 [6]
卫龙美味(09985):蔬菜制品表现亮眼,盈利能力稳健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17 15:04
公司业绩表现 - 卫龙美味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4.8亿元,同比增长18.5% [1][7] - 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18.5%,净利润率稳定在21.1% [1][7] - 毛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12.3%,毛利率47.2%,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4][11] 产品结构分析 - 蔬菜制品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44.3%,占总收入60.5% [2][8] - 调味面制品收入13.1亿元,同比下降3.2%,占比37.6% [2][8] - 豆制品及其他收入0.6亿元,同比下降48.1%,占比1.9% [2][8] - 蔬菜制品毛利率46.6%,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 [4][11] 渠道分布 - 线下渠道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21.5%,占比90.4% [3][10] - 线上渠道收入3.4亿元,同比下降3.8%,占比9.6% [3][10] - 门店覆盖数量达538911个,同比增长65.9% [3][10] - 华东地区贡献收入23.7%,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3][10] 成本与费用 - 管理费用2.0亿元,同比下降17.0% [4][12] - 经销及销售费用5.3亿元,同比增长10.9% [4][12] - 总费用比率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至20.9% [4][12] 公司战略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18元,分红率60% [5][13] - 推出新产品麻酱味魔芋,销售表现强劲 [2][9] - 优化产品矩阵,战略性投资高潜力品类 [2][8] - 深化品牌年轻化渗透,加强全渠道建设 [5][9]
宏观经济下行与禁酒令双重压力下,白酒行业的挑战与破局路径丨华策酒业评论
搜狐财经· 2025-08-16 06:38
行业困境:结构性压力与周期性波动的共振 - 白酒行业面临经济周期、消费分层、代际更迭与政策调整四重冲击,复杂性远超2012年"八项规定"时期 [3] - 2025年一季度全国白酒产量同比下降7.2%,上半年59.7%的企业利润率下滑,50.9%的企业营业额减少 [3] - 800-1500元高端价位段出现价格倒挂现象,茅台1935等次高端产品降价至700元左右,反映商务宴请需求萎缩 [3] - 100元以下光瓶酒年复合增长率达14%,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超1500亿元,呈现"高端失守、低端难攻"格局 [3] 消费群体代际更迭的深层影响 - 25-35岁群体白酒饮用频率下降22%,偏好50度以下低度酒,42度以下白酒占总产量50% [4] - 传统劝酒文化式微,转向露营、居家独酌等"微醺"场景,婚宴用酒量从每桌一箱降至两瓶 [4] - 消费行为从"面子消费"转向"品质消费",倒逼企业重新定义产品价值 [4] 行业竞争格局的存量博弈 - 白酒行业CR6企业占据A股白酒营收87.6%,马太效应显著 [5] - 江小白转型果酒"梅见"、胖东来推出精酿啤酒等新兴品类以年增速超10%分流传统白酒需求 [5] - 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低价引流"策略导致名酒均价走低,区域酒企市场份额加速萎缩 [5] 政策调整的情绪扰动 - 2025年5月"禁酒令"将公务接待用酒限制推向新高度,但政务消费占比从2011年40%骤降至2023年5% [6] - 茅台政务渠道销量占比不足1%,资本市场信心受挫,5月19日至6月16日同花顺白酒指数累计跌幅达4.35% [6] 破局路径:战略转型 - 产品创新: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推出39度五粮液、43度茅台、38度国窖1573等低度化产品,泸州老窖低度酒占比从15%提升至50% [9] - 场景重构:茅台1935强化"喜"文化内核,春节动销同比大幅增长;五粮液打造10亿级、20亿级、50亿级大单品覆盖不同价格带 [10] - 渠道优化:五粮液通过数字化营销精准捕捉需求,茅台深化直营模式,加强与美团、饿了么等即时零售平台合作 [11] - 全球化布局:2024年白酒出口额达9.7亿美元(+20.4%),茅台、五粮液出征达沃斯,洋河梦之蓝登陆美国市场 [12] - 厂商关系重构:五粮液提出"不内卷、不内战、不内耗",华润酒业构建"目标一致、资源共享"的厂商命运共同体 [14] 未来展望:关键能力建设 - 品牌年轻化:汾酒"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策略,洋河推出33.8度微分子酒主打"轻白酒"概念 [16] - 供应链韧性:茅台调控市场供需降低库存压力,五粮液利用数字化优化配送节奏,山西汾酒调整发货节奏 [17] - 政策响应:茅台在股东大会以蓝莓汁替代酒水响应政策导向,加强ESG建设应对潜在变化 [18]
甘源食品(002991) - 2025年8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15 09:32
市场与行业分析 - 休闲食品行业赛道规模大,消费者需求日益旺盛,市场提升空间广阔 [1] - 海外市场布局包括越南、印尼等,计划强化豆类核心产品并补充本地化新品 [6] - 休闲零食赛道竞争加剧,公司计划优化生产成本并深化与量贩零食渠道合作 [6] 产品战略与创新 - 公司聚焦核心主营业务,打造多样化、高品质休闲零食品牌 [1] - 推出绿蚕豆、翡翠豆、健康豆等新品,持续开发风味坚果和膨化产品 [5][7] - 采用锁鲜冻干技术、低温烘烤工艺满足绿色健康食品需求 [10] - 经典产品仍有发展空间,新品推动品类发展并触达更多消费人群 [5] 销售与渠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降受春节错期及传统商超业务规模下降影响 [3] - 电商模式、直营模式收入增长,经销模式收入下降 [3] - 线上渠道毛利率高但占比低,入驻天猫、京东等平台并拓展直播新渠道 [9] 营销与品牌建设 - 通过明星代言、文旅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年轻消费者 [2] - 品牌建设投入基于长期规划,短期未形成规模效应 [3] - 计划优化包装设计并宣传技术优势以提升竞争力 [10] 财务与成本管理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加,因品牌建设及新品推广投入 [3] - 主动收缩低效产品以优化资源配置,影响经销模式收入 [4] - 差异化产品创新降低同质化竞争,保持高品质核心优势 [8] 未来规划与展望 - 下半年加快新品投放节奏,提高铺市率以提升市场规模 [3] - 深化多品类战略,匹配品牌和产品双重升级 [4] - 线上线下渠道互补,共同推动业务发展 [9]
三城同启!长虹地铁专列以创意涂装绘就“美好生活”图景
证券之星· 2025-08-15 06:33
品牌营销活动 - 公司在成都、重庆、合肥三城地铁推出"AI长虹,美好随行"主题品牌专列 通过创意涂装与互动体验强化品牌情感链接 [1] - 专列运行周期为半年 配套推出"登虹途,接虹运"系列活动包括AI人巡游派发福利和早班地铁"虹利礼袋" [9] - 活动聚焦20-35岁青年群体 该群体占地铁客群超65% 与公司品牌年轻化战略高度契合 [2] 品牌实力展示 - 专列首节车厢突出产业实力:冰箱压缩机全球产销连续12年全球第一 60%中国高铁/地铁/磁悬浮列车装备公司电源系统 [2] - 通过"科技长虹,产业报国"主题传达制造根基与科技担当 辅以"虹运高照""人生虹途"等情感化祝福语增强亲和力 [2] 产品技术定位 - 展示AI TV光影情绪调节、全无尘空调健康空气管理、美菱M鲜生冰箱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如手洗洗衣机深度洁净等核心产品功能 [7] - 产品文案直击都市人群痛点:"3米看百吋"突出观影体验 "不想早晚高峰,只想享受清风"强调舒适生活 "鲜男鲜女"呼应健康洁净需求 [4] 品牌战略方向 - 采用"科技+文化"双轮驱动模式 国际层面成为国际雪联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 本土层面融合国宝大熊猫文化符号 [5] - 从硬件供应商向"懂生活、有温度"生活伙伴转型 将AI技术深度融入用户生活场景提升幸福感 [7] - 通过"硬科技+软情感"融合叙事 将技术实力转化为可感知的城市生活"小确幸" [9] 渠道覆盖范围 - 专列具体运行线路:成都地铁1号线、重庆地铁2号&3号线、合肥地铁2号线 面向三城市民及游客开放体验 [11]
卫龙美味(09985.HK)上半年净利增近两成,蔬菜制品营收增长44.3%
格隆汇· 2025-08-15 02: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34.8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5% [1] - 净利润7.3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5% [1] - 基本每股盈利0.31元人民币 [1] - 毛利16.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3% [1] - 毛利率达47.2% [1] - 中期股息每股0.18元人民币 派息比率近60% [1] 产品结构分析 - 蔬菜制品营收21.0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4.3% [1] - 蔬菜制品占整体收入比重提升至60.5% [1] - 推出麻酱口味魔芋爽及麻辣牛肉口味亲嘴烧等新品 [1] - 通过风味创新丰富产品组合 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1] 品牌建设策略 - 以年轻人喜爱方式深化品牌渗透 [2] - 联合林里柠檬茶开展"爆辣挑战"活动 [2] - 携手国潮品牌哭喊中心推出"大儿童专属"系列 [2] - 官宣王安宇担任魔芋爽代言人 [2] - 通过线上线下活动触达年轻客群 [2] 渠道发展举措 - 推进线下全渠道与线上全平台覆盖策略 [2] - 拓展终端网点并强化销售团队执行力 [2] - 联合经销商提升终端服务能力与产品铺市率 [2] - 构建线上全平台生态体系 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2] 运营与技术创新 - 推进生产设施自动化升级与技术创新突破 [2] - 加快各业务系统数字化转型进程 [2] - 强化组织发展与核心人才梯队建设 [2] - 通过运营效能提升支持业务持续发展 [2]
卫龙美味上半年净利润增近两成 蔬菜制品营收增长44%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13:1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34.8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5% [1] - 净利润7.3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5% [1] - 基本每股盈利0.31元人民币 [1] - 中期股息每股0.18元人民币 派息比率维持近60%水平 [1] 盈利能力 - 毛利润16.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3% [1] - 毛利率达47.2% [1] - 供应链效率提升推动毛利增长 [1] 产品表现 - 蔬菜制品营收21.0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4.3% [1] - 蔬菜制品占整体收入比重提升至60.5% [1] - 推出麻酱口味魔芋爽及麻辣牛肉口味亲嘴烧等新品 [1] 品牌建设 - 通过线上线下品牌活动深化年轻客群渗透 [2] - 联合林里柠檬茶开展爆辣挑战活动 [2] - 携手国潮品牌哭喊中心推出大儿童专属系列 [2] 渠道策略 - 推进线下全渠道覆盖与终端网点拓展 [2] - 强化销售团队终端执行力与经销商服务能力 [2] - 线上全平台生态体系建设与线下渠道形成联动 [2] 生产运营 - 推进生产设施自动化升级与技术创新 [2] - 加速各业务系统数字化转型进程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五个工厂 [2] - 2025年4月22日签署广西南宁新工厂投资协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