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整合

搜索文档
收回极氪、整合供应链:一个吉利的轮廓
晚点Auto· 2025-05-09 13:05
品牌整合与战略调整 - 公司决定取消3个子品牌并集中销售资源以应对市场需求减少和销量向头部集中的趋势 [2] - 公司计划以约65亿美元收购极氪科技全部股份使其成为全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 [2] - 此次调整是公司乘用车体系幅度最大的一次涉及将多数乘用车品牌统一归入吉利汽车 [2] - 公司开始推进一体化战略回归"一个吉利"结束十年的多品牌扩张策略 [2] 技术整合与资源共享 - 公司发布《台州宣言》后进行了多项整合以减少重复投入并实现技术共享 [3] - 公司将极氪的辅助驾驶系统开放给吉利汽车品牌并计划共享更多技术和资源 [3] - 公司宣布在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动力电池等领域深度协同 [3] - 公司建立类似于技术中台的结构以供应不同品牌 [3] 电池业务整合 - 公司成立名为"吉曜通行"的电池产业集团进行战略整合 [3] - 公司整合金砖和神盾短刀两个电池品牌为"金砖电芯"推出三种版本 [4] - 新电池产品包括超级快充版高能量密度版和超级混动版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短刀电池 [4] - 公司计划通过垂直整合降低电芯成本并在两年内将吉曜通行的供货比例增至30% [4]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策略 - 公司将继续与宁德时代和欣旺达等外部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 [4] - 公司接受零部件公司在合适时间向外供货的策略借鉴了比亚迪的验证模式 [4]
被围剿的卤味生意
创业邦· 2025-04-30 03:03
卤味三巨头业绩下滑 - 2024年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 净利润2.27亿元缩水34.04% 为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营收负增长 [8] - 周黑鸭2024年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 净利润9820万元下降15.03% [8] - 煌上煌2024年营收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 净利润4033万元锐减42.86% 连续四年营收负增长 [8] 业绩下滑原因 - 绝味食品2024年Q1营收和净利润继续同比下滑11.47%和27.29% 主因市场竞争白热化 [10] - 煌上煌指出消费场景变化和购买力下降导致单店收入减少 叠加门店扩张未达预期和促销费用提升等因素 [10] - 周黑鸭客单均价下降2.51元至54.39元但销量同比减少16.83%至26159吨 归因于宏观经济环境下需求不足 [10] 门店数量变化 - 2024年全国卤制品门店总数约24万家 过去一年净减少2.3万家 [11] - 2024年上半年三大品牌关闭超1700家门店 绝味食品16个月内净减少3821家至12129家 [11][12] - 周黑鸭和煌上煌2023年门店数分别净减少785家和837家 [12] 毛利率提升 - 2024年绝味食品毛利率同比增长6.1个百分点至33.96% 煌上煌提升3.93个百分点至32.95% [14] - 周黑鸭毛利率高达56.8%同比增加4.4个百分点 主要得益于供应链整合带来的效率提升 [14] - 绝味和煌上煌毛利率提升主要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 [14] 生产成本问题 - 2021-2023年鸭副产品价格翻倍上涨 鸭脖等原材料价格由12元/公斤增至27元/公斤 [17] - 企业库存周期长且签订固定价格协议 绝味食品2023年实际采购成本仍维持在19元/公斤 [18] - 部分品牌在原材料价格回落后未及时下调售价 绝味食品小份产品外卖平台售价仍高达24.8元 [18] 消费需求变化 - 加盟商信心动摇导致扩张放缓 2024年绝味食品门店数量同比减少近千家 [19] - 2024年上半年绝味食品单店平均收入同比下滑11% [19] - 消费需求转向其他休闲食品或渠道 部分消费者减少卤味消费频次 [18] 外部竞争加剧 - 量贩零食店、电商平台、即时配送和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分流传统卤味门店客流 [21] - 健康饮食理念普及 传统卤味重口味高油高盐形象难以吸引新一代消费者 [22] - 商超加大自有加工商品布局 如胖东来和步步高提升加工商品销售占比 [24] 行业转型方向 - 需加快产品创新和提升供应链能力 主动拓展多元销售渠道 [25] - 由追求门店数量转向提升单店运营质量和盈利能力 [19] - 需应对消费渠道多元化和消费需求转变的挑战 [21][22]
卤味巨头一季度业绩现分化 煌上煌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8.25%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0:43
公司业绩表现 - 煌上煌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同比下降2.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36.97万元,同比增长36.21%,扣非净利润3948.5万元,同比增长48.25% [1] - 煌上煌是已披露一季报的卤味巨头中唯一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 [1] - 煌上煌计划2025年完成营业收入21亿元、净利润1.45亿元,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2] 公司战略布局 - 煌上煌通过减少线上线下促销费用等销售费用实现净利润增长 [2] - 公司加快实施"千城万店"战略发展目标,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利润为目标的经营理念" [2] - 煌上煌培育"独椒戏"猪蹄网红小吃品牌,核心客群为25-35岁Z世代,通过抖音、美团、小红书等新媒体营销提升产品复购率 [2] 行业竞争格局 - 卤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持续放缓,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龙头企业面临营收下滑、门店收缩压力 [3] - 新兴品牌加速进入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头部企业从快速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通过优化门店模型、提升单店营收应对压力 [3] - 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转型,供应链整合能力、食品安全管理及差异化创新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3] 行业发展趋势 - 龙头企业通过自建养殖基地、中央工厂及冷链物流体系提升竞争力,依托数字化卤制工艺实现全国化扩张 [3] - 行业更注重产品健康化(如低盐、低脂配方)和品类创新,中小品牌需聚焦细分市场(如区域特色风味)突围 [3] - 技术驱动引领效率优化,数字化卤制工艺、供应链智能化等技术应用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关键 [3] - 市场消费呈现多样化态势,为头部品牌扩大销售规模、中小品牌开发新产品提供市场空间 [4]
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为什么扎堆上市?
36氪· 2025-04-28 10:23
行业趋势 - 2024年茶饮行业出现扎堆上市现象,霸王茶姬、古茗、蜜雪冰城相继登陆资本市场,沪上阿姨也在排队等待IPO [2][3][4] -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首日打破"茶饮破发魔咒",市值从千亿冲向两千亿人民币,8%的一手中签率创港股认购纪录 [3] - 行业上市潮本质是为海外扩张储备资金,目标指向东南亚市场,预计未来20年竞争将从国内转向国际 [1][37][45] 商业模式 - 头部茶饮品牌普遍采用加盟模式:蜜雪冰城加盟店占比超99%,古茗87亿营收中直营仅千万级,茶百道加盟率99%,霸王茶姬97% [11][17] - 蜜雪冰城2023年终端零售额583亿元,但公司营收仅250亿元,差额来自加盟商采购设备及原料的240亿元收入 [8][13] - 行业呈现"卖铲人"特征:品牌方通过向加盟商销售原料设备盈利,而非直接赚取终端消费利润,类比淘金热中的李维斯和AI浪潮中的英伟达 [11][18] 供应链价值 - 资本市场为供应链整合能力定价:蜜雪冰城等品牌作为"链主"企业,其价值在于整合分散的供应商资源,而非单一产品生产 [30][33] - 供应商高度依赖头部品牌:田野股份75%营收来自五大茶饮客户,鲜活饮品25%营收依赖蜜雪冰城 [31] - 东南亚市场供应链建设需要重投入:蜜雪冰城在越南建糖浆厂(自给率80%),古茗建立区域分装中心,霸王茶姬抢占核心商圈 [42] 海外扩张 - 东南亚成为战略要地: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20%,蜜雪冰城已布局5000家海外门店,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有百家门店 [37][41] - 不同品牌采取差异化策略:蜜雪冰城复制国内供应链体系,古茗采用混合供应链+加盟费减免,霸王茶姬走高端旗舰店路线 [42][43] - 上市融资主要用于海外供应链建设和门店扩张,为即将到来的国际市场竞争储备资金 [36][44]
龙大美食:2024年扭亏为盈 各业务板块调整优化收效显著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14:1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109.90亿元,归母净利润2161.76万元,同比增长101.41%,实现扭亏为盈 [1] - 经营性现金流3.93亿元,同比提升166.81% [1] - 业绩改善核心原因包括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回暖、传统板块大幅减亏,以及出售全资子公司通辽金泉食品获得投资收益 [1] 食品板块 - 食品板块收入19.02亿元,毛利率11.23%,同比提升1.11个百分点 [2] - 食品板块收入占比从16.69%提升至17.31% [2] - 公司优化产品结构,主动缩减低毛利业务规模 [2] - 现有食品加工产能33万吨,覆盖华东、华北、西南、华中、华南等区域,形成全国化产能布局 [2] - 具备原材料、生产能力、研发、渠道等供应链整合和成本控制优势 [2] 传统板块优化 - 屠宰业务缩减产能利用率低及亏损严重的工厂,资源集中到华东及西南优势区域 [3] - 生产端加大自动化设备投入,提高产品出率、人工劳效和产品品质 [3] - 养殖业务淘汰效率低、环保不达标的养殖场,投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 [3] - 差异化布局黑猪养殖,提升毛利水平,支撑"龙大黑天蓬"等热卖产品 [3] 品牌与营销 - 坚持"龙大美食"和"龙大肉食"双品牌战略,维护品牌形象并提升行业影响力 [4] - 打造品牌IP"发发龙",增强品牌亲和力 [4] - 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项目"等多项荣誉 [4] 渠道与客户 - 优化客户结构,扩充优质客户数量,实现客户质量提升 [5] - 新零售渠道强化品牌露出,线上销售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7.64% [5] - 构建主播达人矩阵,聚焦京东、拼多多等头部平台,深化私域业务 [5] 发展战略 - 坚持"一体两翼"战略,以食品为主体,养殖和屠宰为两翼支撑 [5] - 持续深耕食品业务,提供健康饮食解决方案,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5]
京东美团下场“出口转内销”:将品牌价值与国运链接
搜狐财经· 2025-04-14 05:34
核心观点 - 多家平台企业推出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并实现品牌营销升级 通过供应链整合 场景化触达 内容驱动和技术赋能等多维度创新帮助外贸企业建立国内品牌认知 [1] 品牌营销策略 供应链整合与渠道赋能 - 京东宣布未来一年采购2000亿元外贸商品 通过自营模式直接对接企业并开设外贸优品专区 提供流量倾斜和全渠道营销支持 [3] - 盒马通过云享会频道和绿色入驻通道缩短上架周期 并联合开发自有品牌新品 强化平台作为优质商品枢纽的品牌形象 [5] - 平台通过供应链深度整合与流量倾斜定位为内外贸桥梁 解决外贸企业渠道痛点同时丰富自身商品矩阵 [6] 场景化触达与本地化运营 - 美团利用小象超市和美团优选等业务 通过前置仓网络和社区团购渠道将外贸商品渗透至一二线城市及下沉市场 其次日达网络覆盖全国2000余个市县 [9] - 永辉超市提供15天极速上架和品质计划 为外贸企业提供从库存清理到品牌推广的全链路支持 [9] - 通过即时配送和社区团购等高频消费场景将外贸商品融入日常生活 降低消费者认知门槛 [12] 内容驱动与流量裂变 - 抖音推出订单直采和外贸专区 通过短视频与直播实现种草-转化闭环 并提供流量支持 [13] - 东方甄选启动外贸优品入驻专项行动 利用专业选品能力和直播间IP效应将商品转化为文化输出载体 通过讲述制造故事强化优质国货标签 [13] - 直播电商通过主播专业背书与内容互动建立消费者对陌生品牌的信任感 实现从低价竞争向高附加值品牌路径转型 [14] 数据驱动与精准匹配 - 百度通过AI技术和数字人直播计划提供低门槛直播解决方案 设置亿级流量池助力商家冷启动 [18] - 百度慧播星计划支持100万家企业免费使用数字人直播 解决外贸企业缺乏直播经验的问题 [18] - 通过数据分析和精准匹配帮助品牌快速定位目标用户 实现营销从粗放式投放向精准化运营转型 [18] 战略升级与生态构建 - 平台举措包含长期品牌战略升级 通过引入优质外贸商品强化品质电商和民生服务商定位 [20] - 构建从供应链到消费端的商品-流量-用户完整生态闭环 增强平台黏性 [20] - 京东依托供应链优势 美团依托下沉网络 抖音依托内容生态 各自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21] - 外贸企业内销成功取决于产品力与平台协同能力 平台需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品牌价值 [21] 社会责任与价值传递 - 平台通过绿色通道和专项补贴传递助力国货崛起的品牌价值观 响应商务部内外贸一体化号召 [19] - 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结合实现品牌价值长期沉淀 通过参与国家战略形成更具韧性的品牌护城河 [19]
盒马“采茶”,闯入6000亿红海市场
雪豹财经社· 2025-04-01 13:44
行业痛点与现状 - 西湖龙井茶产业链中,茶农采摘鲜叶仅获400元/斤,经加工和多重流通环节后终端售价超5000元/斤,中间环节加价显著[2][4] - 大型茶叶公司通过规模化生产可将出厂价控制在1000元/斤,但线上推广成本仍占售价30%-50%[4] - 茶叶行业标准化程度低,存在伪造产地、以次充好等乱象,价格与品质不匹配问题突出[4] 盒补补的解决方案 - 通过6个月实地调研建立严格标准,覆盖茶园管理、采摘要求(一芽一叶占比70%+)及生产全流程[5] - 与艺福堂合作采用代工模式,砍掉省级经销商等中间环节,实现同类型产品价格仅为市场六折[5][11] - 定制化供应链管理精准控制成本,包括原料、人工及包装费用,定位"闭眼买"的高性价比口粮茶[5][11] 茶叶市场潜力 - 2023年中国茶市场规模6181亿元,预计2024年达6646亿元,其中原叶茶占比57.7%[9] - 18-30岁年轻用户占茶行业兴趣人群38.4%,消费主力年轻化趋势明显[9][13] - 盒补补茶叶业务增长迅猛,2023年中秋单品销售破百万,2024年春茶系列销售额同比增长9倍[8] 供应链竞争策略 - 盒马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降低成本,如烘焙环节节省6%成本,精酿啤酒降价20%-50%[12] - 对比山姆(榴莲千层85元/kg)、奥乐齐(矿泉水0.74元/瓶)等竞品,均依赖大规模集中采购或自有品牌降本[13] - 行业价格战加剧,胖东来茶叶年销6.2亿元,盒马计划2025年新增100家门店扩张份额[13][14] 消费趋势驱动 - 年轻群体"养生+性价比"需求显著,推动即食燕窝、药食同源品类增长,盒补补2024年用户数与销售额翻倍[7] - 新茶饮赛道爆发,农夫山泉茶饮营收占比39%(167.46亿元),东方树叶三年复合增速超90%[11] - 现制茶饮品牌密集上市(奈雪、茶百道等),万店规模成为行业新目标[11]
4年亏12亿,「连锁火锅第一股」开始关店
36氪· 2025-03-31 09:24
呷哺呷哺的困境与转型 - 公司2024年全年亏损3.98亿元,2021年以来累计亏损达12亿元,股价跌至0.86港元/股沦为"仙股" [3][6][7] - 公司成立于1998年,曾凭借"台式一人一锅"模式和44元客单价精准定位白领快餐市场,2014年上市成为"连锁火锅第一股",2021年股价一度达26港元 [8][9][10] - 品牌升级战略失误导致困境:客单价从40元升至60元区间,装修转向轻奢风,推出高价子品牌湊湊(126元)和趁烧(220元),但遭遇消费下行,原有用户流失 [11] - 公司供应链优势显著:内蒙古自建屠宰基地使2011-2014年牛羊肉采购成本涨幅仅为行业均值1/3,冷链物流半径300公里 [10] - 2024年推出降价策略,套餐价降至50元区间,但效果未达预期,因竞争激烈且品牌定位已模糊 [15][17] 火锅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火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500亿元,川渝火锅占主导地位(超30%),贵州酸汤火锅等地域特色火锅崛起 [4][20]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海底捞等头部品牌通过标准化运营扩张,中小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抢占细分市场 [4][20] - 2023年全国新增6.6万家火锅企业,新兴品牌以人均30元极致性价比冲击市场 [17] - 行业竞争维度包括:产品创新(健康锅底、地域特色)、服务升级(互动体验)、线上营销、供应链优化等 [20][21][22] 公司转型措施 - 供应链布局:2019年斥资数亿元收购内蒙古伊顺公司,日屠宰量6000只羊,年产值10亿元,近3年累计收购锡盟羊肉2万吨 [13] - 会员体系:2024年畅吃卡销售200万张(同比增130万张),会员人均消费488元(普通会员1.5倍),累计会员达4200万人 [13] - 产品创新:推出果味锅底等新口味 [14] - 门店调整:2023年关闭114家餐厅,尝试收缩策略 [15]
比亚迪如何赚钱? | 电厂
界面新闻· 2025-03-26 10:21
文章核心观点 - 比亚迪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和利润增长,虽车价走低但通过规模效应、供应链整合等实现盈利,且研发投入大,未来将继续加大投入并有望受益于政策和智能化浪潮 [1][2][8]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71亿元,同比增29%;归母净利润402.5亿元,同比增34%;汽车业务毛利率21.02%,同比增加0.63个百分点 [1] - 2024年公司单车均价14.45万元,比2023年减少约1.5万元 [2] - 2024年公司全球销量达427万辆,同比增长41%,汽车品牌全球销量排名第四,连续两年蝉联全球新能源车销冠 [4] - 招银国际上调公司今年净利润预测幅度达8%,预计将达575亿元,每辆车净利润将达1.09万元 [7] 成本控制 - 规模效应使公司降本,巨大规模能摊薄成本,在与供应商议价上有优势,如智驾天神之眼C平台成本低于业内平均 [4][5] - 公司对供应链垂直整合降本,坚持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垂直整合战略,大部分重要部件自产自研,2023年海豹约75%零部件自产,生产成本低于同级特斯拉Model 3和西方车企 [5] 高端品牌表现 - 2024年方程豹豹5连续五个月蝉联新能源硬派越野销量冠军,豹8成40万级新能源SUV月度销量前三;腾势成全球首个覆盖全品类新能源豪华汽车品牌,腾势D9连续两年获MPV全市场年销量第一,腾势Z9GT连续三个月夺30万起售新能源豪华轿车市场第一 [6] - 中金判断公司在高端车型的技术定价能力进一步提升 [6] 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42亿元,同比增长36%,远超同期净利润,比特斯拉多出219亿元,14年间有13年研发投入超当年净利润,累计研发投入超1800亿元 [8] - 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18.24%,达12.2万人,博士学历和40岁以上人员增幅最大 [9] - 大量研发投入使公司技术爆发,推出第五代DM等技术,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10]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国家相关政策发布,预期加大补贴将释放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缓解价格竞争、助力消费市场复苏 [11] - 人工智能与汽车领域融合,全民智驾时代来临,自主品牌有望提升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11] - 公司董事长公布今年总销量目标550万辆,含海外市场80万辆以上,中国市场销量增速约30%,海外市场增速高达91.8% [11]
名创优品:国内转向优质精细化运营,高势能大店+海外延续高速展店值得期待-20250323
国金证券· 2025-03-23 11: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考虑到公司在IP产品研发、供应链整合和全球化开拓方面能力突出,预计25/26/27年公司调整后归母净利分别为32.7/40.8/49.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11/9X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4Q24营收47.1亿元,同比+22.7%,调整后净利润7.9亿元(同比+20%),净利率16.8%(同/环比+1.6/-0.4pct);24年营收169.9亿元,同比+22.8%,调整后净利27.2亿元,同比+15%,净利率16%(同比-1pct),4Q业绩符合预期 [1] - 4Q24毛利率47%(同/环比+3.9/+2.1pct)创历史新高,主因海外直营市场快速成长、IP类产品占比提升、TOPTOY产品结构调整;24年直营门店相关开支/折旧租金开支/授权费/物流+72%/+89%/+29%/+51%,预计25年费用率有所优化 [1] 业务板块 国内业务 - 国内名创优品24年底门店数达4386家(+460家),展店聚焦一二线城市;24年同店高个位数下滑,平均客单价/客单量持平/-HSD;25年预期在门店选址、IP精细化投放、主题大店策略三维度驱动同店成长,门店扩张节奏或放缓 [2] - TOP TOY 24年营收9.83亿元(+44.5%),门店数276家(+128家),同店中个位数增长 [2] 海外业务 - 24年名创优品海外GMV/收入+27.4%/+41.9%,海外收入占比+5pct;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GMV同比+22.7%/+67.4%/+18.3%/+40.6%,门店数量1611/350/637/295家,同比+278/178/85/64家;海外整体同店增长MSD,其中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同店+HSD/持平/+MSD [2] - 24年门店数3118家(+631家),直营/加盟/代理门店数量503/404/2211家,同比+265/+121/+245家 [2] 财务预测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839|16,994|20,535|24,444|28,583| |营业收入增长率|39.44%|22.80%|20.83%|19.04%|16.9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253|2,618|3,270|4,083|4,939|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11.48%|16.17%|24.94%|24.86%|20.95%| |调整后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357|2,721|3,370|4,183|2,039| |调整后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09.66%|15.44%|23.88%|24.12%|20.45%| |摊薄每股收益(元)|1.80|2.09|2.62|3.27|3.95|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32|1.73|3.16|3.45|4.10|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25.31%|25.38%|24.08%|23.45%|22.10%| |调整后P/E|15.00|18.30|13.48|10.86|9.01| |P/B|4.32|5.24|3.63|2.84|2.21| [5] 三张报表预测摘要 |报表类型|项目|2022A|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损益表|主营业务收入(百万元)|9,925|13,839|16,994|20,535|24,444|28,583| |损益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9.4%|39.4%|22.8%|20.8%|19.0%|16.9%| |损益表|主营业务成本(百万元)|6,461|8,141|9,357|11,319|13,321|15,421| |损益表|毛利(百万元)|3,464|5,698|7,637|9,216|11,124|13,162| |损益表|销售费用(百万元)|1,515|2,281|3,520|3,902|4,571|5,345| |损益表|管理费用(百万元)|697|677|932|1,150|1,344|1,486| |损益表|息税前利润(EBIT)(百万元)|1,370|2,820|3,322|4,269|5,333|6,476| |损益表|财务费用(百万元)|-72|-161|-26|-8|-8|17| |损益表|营业利润(百万元)|1,252|2,740|3,186|4,164|5,208|6,331| |损益表|税前利润(百万元)|1,442|2,981|3,348|4,277|5,340|6,459| |损益表|所得税(百万元)|377|707|712|984|1,228|1,486| |损益表|净利润(百万元)|1,065|2,274|2,635|3,293|4,112|4,973| |损益表|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百万元)|1,065|2,253|2,618|3,270|4,083|4,939| |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百万元)|5,348|6,489|6,328|10,033|13,909|19,165| |资产负债表|应收款项(百万元)|1,056|1,150|2,207|1,882|2,241|2,620| |资产负债表|存货(百万元)|1,188|1,451|2,750|3,301|3,885|4,498| |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百万元)|8,073|9,904|11,656|15,691|20,548|26,838| |资产负债表|长期投资(百万元)|0|0|39|39|39|39| |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百万元)|420|535|1,437|1,587|1,692|1,655| |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百万元)|2,405|2,599|2,563|2,584|2,604|2,525| |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百万元)|3,209|3,544|6,465|6,655|6,800|6,684| |资产负债表|资产总计(百万元)|11,282|13,448|18,120|22,346|27,348|33,522| |资产负债表|短期借款(百万元)|0|0|567|572|577|577| |资产负债表|应付款项(百万元)|663|3,019|1,279|1,572|1,850|2,142| |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百万元)|3,789|3,886|5,727|6,662|7,805|9,007| |资产负债表|长期贷款(百万元)|7|7|4|4|4|4| |资产负债表|其他长期负债(百万元)|459|637|2,033|2,033|2,033|2,033| |资产负债表|负债(百万元)|4,254|4,529|7,765|8,699|9,842|11,044| |资产负债表|普通股股东权益(百万元)|7,032|8,901|10,315|13,584|17,413|22,350| |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百万元)|7,032|8,901|10,357|13,626|17,455|22,392| |资产负债表|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4|17|41|64|92|127| |资产负债表|负债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11,282|13,448|18,120|22,346|27,348|33,522| |现金流量表|净利润(百万元)|1,065|2,253|2,618|3,270|4,083|4,939| |现金流量表|非现金支出(百万元)|768|-103|-449|-35|-49|-93| |现金流量表|营运资金变动(百万元)|0|0|0|599|157|169| |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百万元)|1,406|1,666|2,168|3,944|4,307|5,130| |现金流量表|资本开支(百万元)|-1,234|-174|-763|-280|-240|0| |现金流量表|投资(百万元)|12,289|7,364|14,179|-20|-20|0| |现金流量表|其他(百万元)|-13,180|-7,483|-13,950|105|125|145| |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现金净流(百万元)|-2,126|-293|-533|-195|-135|145| |现金流量表|股权募资(百万元)|-85|434|-313|0|0|0| |现金流量表|债权募资(百万元)|-322|-346|-162|5|5|0| |现金流量表|其他(百万元)|-326|-413|-1,246|-47|-299|-17| |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现金净流(百万元)|-734|-326|-1,721|-42|-294|-17| |现金流量表|现金净流量(百万元)|-1,423|1,141|-87|3,705|3,876|5,25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