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镜

搜索文档
难怪罗永浩泼冷水?这个行业超40%“PPT产品”正透支用户信任
36氪· 2025-07-01 11:19
行业现状 - 智能眼镜行业面临普遍交付困难问题,超过40%的公开亮相产品未上市发售,沦为"概念产品"[2][9] - 2024年至今国内市场累计涌现56款智能眼镜新品,涉及三十余家企业,包括创业公司、手机厂商和跨界上市公司[3][4] - 雷鸟创新以8款新品成为发布数量最多的企业,其次是李未可科技和雷神科技[6] 产品交付情况 - 2024年以来有近25款产品处于未发售状态,占总数约45%,包括李未可View AI拍摄眼镜、联想V1 AR眼镜等[9][10] - 31款产品已开售,小米AI眼镜表现突出,开售12小时销量超1万台,三天全渠道销量近5万台[11][12] - 京东6·18期间雷鸟创新、影目科技、星纪魅族等品牌销售额位居前列[14] 行业问题 - 15款产品宣称"全球首款"或"业内首款",存在概念炒作嫌疑[15][16] - 技术层面面临芯片、交互、空间计算、重量和光学显示五大难题,商业化进程缓慢[18] - 行业可能重蹈智能音箱覆辙,2020年后智能音箱销量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降幅超20%[17] 发展趋势 - 需避免盲目堆叠功能,应聚焦单点功能突破和高频使用场景落地[19] - 长期来看智能眼镜有望成为人类视力工具延伸,但需解决佩戴舒适性和实用性问题[18][20] - 跨界企业表现活跃,如雷神科技推新数量已超过多数专业创业公司[7]
特朗普称彻底摧毁伊朗关键铀浓缩设施|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23 04:29
唯品会高管调查 - 唯品会营销副总裁冯佳路因涉嫌个人经济问题正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公司强调对贪腐行为零容忍且业务运营正常 [1] 吉林省冰雪产业规划 - 吉林省出台方案加快培育冰雪装备器材产业 目标2030年产值超50亿元 计划培育2-3个国内知名品牌并建设专业产业园 [2] 卫星通信发展动态 - 2025上海MWC大会聚焦卫星通信技术 行业认为该技术将重塑偏远地区网络接入 未来10年或引领通信业革命性变革 工信部指出中国卫星产业在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等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4] 泡泡玛特侵权事件 - 上海海关查获6960件假冒泡泡玛特玩具 货物申报为"玩具"但印有品牌标识 存在较大侵权嫌疑 [4] 茅台渠道战略 - 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近期拜访京东、阿里巴巴并召开传统经销商座谈会 旨在分析市场状态及推动茅台酒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5] 亚马逊股权收购 - 亚马逊行使期权收购埃及消费金融公司Valu约3.95%股份 交易将在Valu埃及交易所首日上市时执行 每股价格6.041埃及镑 EFG控股交易后仍保留67%股份 [7] 中国县域收入十强 - 2024年义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170元 领跑全国县域并超一线城市 全国14个县域收入超8万元 前十名均超8.5万元 [9] AR眼镜商业化前景 - 罗永浩透露其公司通过高成本验证十年内AR眼镜难商业化 近期转向AI软硬件结合方案时遭遇软件工程灾难 [9] 大湾区科学联盟 -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在深圳成立 旨在整合深莞两地科研资源打造创新共同体 [10] Temu土耳其扩张 - Temu设立土耳其办事处并计划在伊斯坦布尔建物流中心以实现一日达 已将支付系统从爱尔兰迁至土耳其推进本地化运营 [11]
影目科技创始人杨龙昇: 成都是非常理想的总部城市,具有鲜明的战略前瞻性和文化独特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9 13:10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发展 - 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280万台 同比增长26% [1] - AR眼镜行业处于产业导入期向爆发期过渡阶段 技术突破与市场教育并行推进 [6] - 用户群体从极客玩家向普通消费者转变 产品形态趋向轻量化日常化 [6] 影目科技市场表现 - 连续三年保持国内智能眼镜出货量第一 一体式AR眼镜出货量第一 [2] - INMO GO2翻译AI眼镜支持实时翻译提词功能 订单排至2025年8月 [2][8] - INMO AIR3实现一体化和高清巨幕体验 搭载空间操作系统IMOS 3.0 [8] 产业链与技术进展 - 光学显示 SoC芯片 空间感知传感器等关键环节逐步完善 成本控制和集成度仍有提升空间 [7] -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光学方案和操作系统处于各自为战状态 [12] - 成都需补足光学模组 微显示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制造短板 [16] 应用场景与生态挑战 - 高频刚需场景包括信息通知 实时翻译 轻办公辅助等 [8] - 缺乏杀手级应用 生态成熟度存在断层 [11][12] - 需构建"技术+内容+场景"闭环 推动产品从可用到好用转变 [12][16] 成都产业布局优势 - 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美元 日均新增4家高新技术企业 [1] - 政府服务响应迅速 从企业签约到落地仅用5个月 [2][14] - 具备算法软件AI模型基础 文旅医疗等应用场景资源丰富 [14][16] 未来发展规划 - 影目计划在成都落地智能眼镜产线 建设未来生活方式实验室 [20] - 目标五年内以成都为核心构建AI+AR产业生态 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20] - 推动"应用牵引+技术驱动"双向机制 建设真实场景试验田 [16][17]
对标苹果智能眼镜?Meta押注超轻薄头显
经济观察网· 2025-06-05 07:16
Meta战略调整 - 公司取消Quest 4升级项目和Quest Pro 2备选项目,转向研发代号"Puffin"的超轻薄开放式头显,目标2026年底前推出 [1][2] - "Puffin"重量不足110克,采用分体式架构,外置计算模块和电池,支持眼动追踪和手指捏合输入,计划运行Horizon OS系统 [2] - 战略调整背景是Reality Labs部门营收持续下滑,Quest 3S销量增长乏力,Ray-Ban Meta智能眼镜成为唯一亮点 [2] 苹果智能眼镜布局 - 首款智能眼镜计划2026年发布,搭载基于Apple Watch芯片定制的专用处理器,提升能效并支持多摄像头视觉识别 [3] - 产品定位从AR+AI眼镜调整为非AR显示的AI眼镜,重点围绕摄像头和AI大模型构建,强调轻量化与全天候佩戴能力 [3] - 苹果计划通过与音乐流媒体平台、社交软件的深度合作打造差异化使用场景 [3]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首次突破200万台,Meta以超60%市场份额领先,但面临华为、小米、Rokid等中国厂商及谷歌联合Xreal、三星的竞争 [4] - Meta与苹果均将2026年智能眼镜视为"过渡产品",为未来AR眼镜铺路,Meta侧重技术积累,苹果侧重生态整合 [4][7] - 行业趋势从传统VR头显转向轻量化、时尚化的AI眼镜,Meta的Ray-Ban智能眼镜已实现离线翻译等功能并计划拓展新兴市场 [7] 技术挑战 - 硬件微型化与算力平衡:Meta采用分体式设计外置计算模块,苹果依赖芯片定制化优化能效 [4] - 多模态交互自然性:Meta支持眼动追踪和手指捏合输入,苹果可能整合Siri语音交互与视觉识别 [5] - 本地实时处理能力:Meta的Llama 3大模型与苹果的AI服务器芯片需在终端侧实现高效推理 [5] 生态系统博弈 - Meta优势在于社交用户基础和AI广告变现能力,苹果优势在于iPhone、Mac用户粘性和开发者生态 [7] - 长期竞争关键在于谁能率先突破AR显示技术瓶颈,实现虚拟与现实无缝融合 [7]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6-03)
远峰电子· 2025-06-02 09:23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御银股份(+10.07%)、时代出版(+10.02%)、恒宝股份(+10.00%)、元隆雅图(+9.99%)、吉比特(+5.44%)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雄帝科技(+13.22%)、商络电子(+12.74%)、四方精创(+7.27%)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莱斯信息(+4.55%)、概伦电子(+4.25%)、龙芯中科(+3.67%) [1] - 活跃子行业:SW教育出版(+0.64%) [1] 国内新闻 - 台积电旗下采钰开发超表面技术,布局AR眼镜市场,技术将导入CMOS影像传感器与微型光学元件业务 [1] - 紫光闪芯推出国产化PCIe 5.0固态硬盘E5200,采用国产主控芯片与长江存储3D TLC颗粒,支持PCIe 5.0×4接口 [1] - 联电与英特尔合作开发12nm制程,预计2027年量产,瞄准移动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市场 [1] - 日月光推出FOCoS-Bridge技术,利用TSV提升I/O密度与散热效能,满足频宽需求 [1] 公司公告 - 康希通信股东潘斌减持0.54%股份至5%,减持时间为2025年3月27日至5月30日 [3] - 艾融软件2024年权益分派:每10股派发1.50元现金,共计派发31,332,495.00元 [3] - 华是科技取得5项发明专利,均为自主研发并已应用于产品,专利期限20年 [3] - 润泽科技股东宁波枫文等减持0.1427%股份,减持时间为2025年5月28日至30日 [3] 海外新闻 - 新思科技收到美国BIS信函,禁止向中国销售EDA工具及禁用SolvNetPlus服务 [3] - 5月PC DRAM(DDR4 8Gb 1Gx8)均价2.1美元,环比上涨27.27%,连续两月涨幅超20% [3] - 2025年Q1 NAND Flash供应商ASP季减15%,出货量减少7%,前五大品牌营收合计120.2亿美元,季减24% [3] - AMD计划推出中国特供版AI芯片Radeon AI PRO R9700,基于RDNA4架构,预计7月推出 [3]
雷鸟发布光波导方案X3ProAR眼镜,融合AI多模态大模型
江海证券· 2025-05-30 12: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 AR 眼镜发展将受益于光学技术进步与多模态 AI 融合而提速,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公司歌尔股份、立讯精密、亿道信息、水晶光电、思特威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近十二个月行业表现 - 1 个月相对收益 -1.94%,3 个月 -11.49%,12 个月 26.37%;绝对收益 1 个月 0.27%,3 个月 -14.24%,12 个月 33.15%(相对收益与沪深 300 相比) [2] 相关研究报告 - 北京支持企业采购自主可控 GPU 芯片,AI 芯片国产替代重要性提高 [3] - 多款 AI 眼镜推出或升级,市场增速较快 [3] - 2024 年四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产值创新高,先进制程需求强劲 [3] - 摩尔定律放缓增加散热需求,石墨烯散热有望成为更优解 [3] - 闪迪宣布 NAND 提价,多重因素推动存储行业景气度向上 [3] 雷鸟新品发布情况 - 2025 年 5 月 27 日雷鸟创新发布旗舰 AR 眼镜 X3 Pro,基于高通骁龙 AR1 平台,搭配 4GB + 32GB 存储等,采用光刻波导量产技术等,功能支持 Apple Watch 交互等,内置通义独家定制大模型,起售价 8999 元,6 月 15 日正式发售 [5] - 雷鸟还发布新一代口袋电视雷鸟 Air 3s 系列及 AI 拍摄眼镜雷鸟 V3 Slim 等多款新品,雷鸟 Air 3s 系列采用孔雀光学引擎 2.0 与第 5.5 代全新 Micro - OLED 屏幕等,售价 1499 元 [5] 行业出货量预估 - 2025 年 5 月 8 日 CounterPoint 预估 2025 年全球 XR 头显屏幕出货量同比增长 6%,其中 AR 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 42%为增长最快细分领域,VR 仅增长 2.5%,预计 2026 年 AR 显示面板出货量增长 38%,VR 增长 2.1% [5] 思特威产品情况 - 2025 年 5 月 8 日思特威官网宣布推出 1200 万像素 AI 眼镜应用 CMOS 图像传感器 SC1200IOT,基于思特威 SmartClarity® - 3 技术平台,具备小尺寸、低功耗等性能优势 [5]
雷鸟创新甩出AR眼镜王炸
华尔街见闻· 2025-05-29 13:18
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AI+AR眼镜雷鸟X3 Pro、新一代口袋电视雷鸟Air 3s系列以及AI拍摄眼镜雷鸟V3 Slim等多款新品,其中雷鸟X3 Pro为首发定价8999元的旗舰产品,被描述为"革命性"和"彩色真AR眼镜" [2] - 雷鸟X3 Pro在芯片、交互、空间计算、重量与光学显示五大核心技术上有突破,并引入可视化Live AI和安卓虚拟机 [3] - 产品搭载第一代骁龙AR1平台,采用最小可量产全彩Micro-LED光引擎和应用材料公司联合研发的RayNeo光波导技术,实现43英寸全彩3D空中透明屏显示 [3] 技术突破 - 空间感知方面搭载猎鹰影像Plus系统,空间定位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 [4] - 交互方面首次实现Apple Watch手表控制,支持镜腿五维导航、语音、手机联动等多种方式 [4] - 内置阿里通义独家定制的第一视角多模态大模型,是全球首批支持可视化Live AI交互的AR眼镜 [5] - 后续将推出AI Agent应用商店,包含DeepSeek、白酒识别、奢侈品识别等海量AI智能体 [5] 生态建设 - 首发"RayNeo AR应用虚拟机",支持抖音、B站、王者荣耀等30余款主流APP [6] - 与阿里云、高德地图、蚂蚁集团等达成合作,探索空间计算技术在智能出行和城市生活中的应用 [6] - 阿里云通义系列大模型将为公司AI眼镜提供独家定制的全套AI技术和产品支持 [6] 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在中国AR/AI拍摄眼镜线上市场份额达50%,雷鸟Air系列销量同比增长160% [7] - 雷鸟V3占据AI拍摄眼镜品类超过95%的份额 [7] - 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眼镜(包含AR)线上销量达11.6万副,同比增长117% [9] 行业趋势 - AR眼镜被视为AI大模型最佳落地载体之一,行业持续升温,"百镜大战"上演 [2] - 2025年被视为"破局之年",各大玩家需抢占消费者心智 [2] - 行业处于技术快速迭代、应用场景持续拓展阶段,竞争格局尚未完全稳定 [10]
雷鸟X3 Pro发布:融合手机与AI应用生态,到手价7649元起
新浪科技· 2025-05-28 04:45
新品发布 - 雷鸟创新推出AR眼镜雷鸟X3 Pro、口袋电视雷鸟Air 3s系列及AI拍摄眼镜雷鸟V3 Slim等多款新品 [1] 雷鸟X3 Pro AR眼镜技术亮点 - 搭载全球最小可量产全彩Micro-LED光引擎,采用纳米光刻刻蚀RayNeo光波导技术,实现43英寸全彩3D透明屏显示效果 [3] - 配备猎鹰影像Plus系统提升空间感知能力,支持Apple Watch控制、镜腿五维导航、语音及手机联动等多模态交互 [3] - 内置第一代骁龙AR1平台,集成AI与多媒体处理功能,整机重量控制在76g [3] - 预装RayNeoOS 2.0系统,集成AI翻译、空间导航、录音转文字等应用,内置通义定制多模态大模型支持可视化Live AI交互 [3] - 将推出AI Agent应用商店,涵盖DeepSeek、奢侈品识别、英语陪练等智能体功能 [3] 雷鸟X3 Pro生态合作 - 首发RayNeo AR应用虚拟机,兼容抖音、B站、王者荣耀等30余款安卓App [4] - 与阿里云、高德地图、蚂蚁集团合作开发AR眼镜大模型、地图导航及安全功能 [4] 产品定价 - 雷鸟X3 Pro首发价8999元(补贴后7649元) [5] - 雷鸟Air 3s系列采用孔雀光学引擎2.0+第5.5代Micro-OLED屏,标准版补贴价1274元起,Pro版1359元起 [5] - 雷鸟V3 Slim专为窄脸型设计,补贴价1529元起 [5]
前大厂专家做出全球唯一光学方案,已是Rokid多年供应商|硬氪专访
36氪· 2025-05-28 04:43
公司概况 - Rokid成立于11年前,创始人Misa(祝铭明)曾任职阿里,受Google眼镜启发创业 [1] - 公司最新估值达10亿美元,但盈利情况尚不明确 [1] - 近期因AR+AI眼镜产品演示引发市场关注,带动博士眼镜、明月镜片、杰美特等概念股涨超20% [2] 行业地位 - Rokid与Deepseek、宇树并列为"杭州七龙珠",成为中国最受关注的科技创业公司之一 [2] - 中国企业在AR设备和AI光学领域已处于"断崖式领先"水平,未来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4][10] - 行业正处于快速洗牌阶段,技术过硬的公司将成为最终生还者 [4] 产品技术 - Rokid Glasses采用光舟半导体提供的单光机衍射波导方案,具有功耗低、成本低和显示效果好的特点 [3] - 光舟半导体拥有从光芯片设计软件到产品制造的完整IP及专利,获红杉中国、腾讯、字节等机构投资 [3] - 单光机方案相比传统双光机可节省50%以上成本,降低功耗并减轻重量 [14][17][20] - 光舟半导体是全球唯一实现单光机双目显示技术的企业,并独家拥有相关专利 [14] 技术路线 - 当前AR眼镜主要技术路线包括棱镜、Birdbath和衍射光波导 [15] - 衍射光波导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100分显示效果的技术路线,虽然当前仅达五六十分水平 [16] - 光舟半导体采用单层玻璃实现RGB全彩波导,相比微软Hololens等企业的双层方案成本降低超50% [20] 市场趋势 - AI眼镜市场因雷朋和Meta合作产品而火爆,大模型能力提升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6] - 行业可能出现两种盈利模式:硬件盈利或内容后向盈利,后者仍需时间培育 [7] - 行业入门级产品价格比两年前降低至少1000元,供应链成熟度提升带动成本下降 [22] 客户需求 - 客户对光学产品的核心诉求包括:显示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重量更轻、价格更便宜 [22] - 光舟半导体客户数量每年翻倍增长,包括创业公司、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 [22] - 已公开客户包括影目INMO GO2和深圳微光等企业 [23][24] 行业挑战 - AI眼镜供应链尚未成熟,不同供应商方案差异大,单一环节错误可能导致产品崩盘 [3][10] - 行业已出现价格战趋势,最终胜出取决于技术实力和资金储备 [9] - 产品设计面临鼻梁宽度和镜片夹角等技术挑战,需平衡功能性与美观度 [19]
全球碳化硅行业龙头破产,国产替代迎来重大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5-21 14:20
全球碳化硅行业格局变动 - 全球碳化硅行业龙头Wolfspeed因65亿美元债务申请破产保护 美股盘前股价单日暴跌近60% [1] - Wolfspeed破产留下33.7%市场份额空缺 成为中国企业争夺的战略高地 [10] 国产替代机遇 - 国内企业8英寸碳化硅衬底实现量产 高性能外延片规模化生产 技术逐步缩小与国际差距 [2] - 2023年中国碳化硅外延片市场份额达38.8% 位居全球第一 [3] - 国家政策支持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发展 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方向 [4] 产业链竞争力 - 上游材料设备自主可控是关键 掌握单晶炉、外延炉等核心设备及高纯度衬底企业将快速发展 [5] - 中游车规级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加速追赶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带动业绩爆发 [6] - 下游应用拓展至光伏发电、轨道交通、工业电源等领域 未来有望全球领先 [7] 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 - 6英寸衬底价格仅为国际水平30% 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头部企业占据全球超34%市场份额 [8] - 北方华创新一代碳化硅长晶炉设备单价降低50% 关键指标实现反超 [9] - 民德电子6英寸晶圆单片成本压缩至400美元 仅为Wolfspeed同类产品四分之一 [17] 应用市场增长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 同比增长34.4%和35.5% [12] - 单辆电动汽车碳化硅器件价值约1500-2000美元 成为核心增长极 [12] - 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277.2GW 同比增长27.80% 碳化硅提升逆变器效率 [13] - 预计2030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突破1亿台 碳化硅器件满足轻薄化需求 [14] 受益企业分析 - 天岳先进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有望承接高端需求 [16] - 天科合达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场份额17.3% 将扩大供应填补缺口 [16] - 斯达半导SiC MOSFET模块持续放量 新增多个800V系统项目定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