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三分法

搜索文档
突发!多只高位股跳水,3倍大牛股下杀12%!银行股却逆市拉升,市场风格要切换了吗?
雪球· 2025-08-21 08:10
市场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调整 沪指涨0.13% 深成指跌0.06% 创业板指跌0.47% [2] - 沪深两市成交额2.42万亿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58亿 连续7个交易日超2万亿 [3] - 个股跌多涨少 超3000只个股下跌 油气 数字货币 美容护理 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 稀土永磁 PEEK材料 液冷服务器 CPO等板块跌幅居前 [3] 热门股与银行股 - 午后高位股集体大跌 飞龙股份等多股跌停 东芯股份大跌超12% 此前近两个月涨幅超270% [4][6] - 银行股逆势走强 农业银行 邮储银行创历史新高 青岛银行 青农商行 中信银行等跟涨 [9] 牧原股份业绩 - 牧原股份早盘一度大涨近9% 收盘涨5.7% 成交额57亿元 总市值2742亿元 [13] - 上半年营收764.63亿元 同比增长34.46% 归母净利润105.3亿元 同比增长1169.77% [15]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32元 分红总额50.02亿元 [15] - 公司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 预计年底降到330万头 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 [18] 数字货币概念 - 数字货币概念股连续上攻 板块指数涨逾2% 创历史新高 [18] - 三未信安20%涨停 北信源20%涨停 翠微股份 中油资本 天融信等涨停 [19] - 美联储金融监管副主席建议允许持有少量加密产品 以加强监管 [22] - 高盛报告显示稳定币市场潜在规模达数万亿美元 支付领域为核心驱动力 [22] - 重庆市政府加强数字人民币服务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23]
牛市来了,还适合买宽基指数吗?
雪球· 2025-08-20 08:36
主线投资的诱惑与识别困境 - 牛市中主线板块超额收益显著,2020年申万二级行业前三涨幅达190.96%、138.41%、135.19%,跑赢沪深300指数108%-164% [6] - 2025年初至8月15日行业前三平均涨幅82.18%,跑赢沪深300指数75个百分点 [6] - 2007-2025年多轮牛市中,领涨行业平均涨幅较宽基指数超额收益达71.89-281.79个百分点 [7] 主线识别的现实障碍 - 行业内部分化极端化,2025年地面兵装板块涨幅103.73%,但个股表现差异巨大:长城军工、北方长龙涨幅超370%,银河电子逆势下跌8.25% [10] - 估值泡沫化风险加剧,主线板块回调压力显著大于宽基指数,历史数据显示14/31申万一级行业在牛市中最大回撤超30%,而沪深300最大回撤仅16.82% [10] - 人性认知偏差导致投资失误,包括过早止盈与过度自信,行为金融学显示高波动产品投资者实际收益较净值普遍落后2-7个百分点 [11] 宽基指数的核心优势 - 风险收益比更优:2005-2007年沪深300最大回撤16.82%,显著低于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14个行业超30%的回撤 [13] - 长期收益可观:2005-2007年中证500、沪深300涨幅超5倍;2019-2021年沪深300累计涨64%,中证500涨76% [15] - 操作便捷性突出:ETF产品流动性充足、费率低(综合费率0.15%-0.5%),Smart Beta增强型ETF融合β收益与α捕捉能力 [16] 投资策略建议 - 采用"核心-卫星策略":60%-80%仓位配置宽基ETF(如沪深300、中证500),20%-40%资金参与主线板块 [18] - 宽基指数具备"涨时能跟涨,跌时少跌"特性,2005-2025年数据显示普通投资者实际收益往往跑输宽基指数 [18] - 指数基金可分享市场平均回报,避免高波动环境下的情绪化操作,实现"模糊的正确" [19]
基金终于回本了!继续拿着会不会再次被套牢?一文告诉你,千万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雪球· 2025-08-19 13:00
核心观点 - 基金回本之际是反思和调整持仓的最佳时机,需通过两个关键问题判断基金在组合中的角色:持有期限和仓位比例 [6][7] - 投资风险的本质是"需要用钱时账户还在亏",需根据个人投资目标和用钱时间匹配基金特性 [10] - 晨星基金分类可帮助投资者勾勒基金的风险回报轮廓,同一类别基金具有相似风险收益特征 [10] 被忽视的两个关键问题 - 投资者常忽略"买多久"和"买多少"对投资结果的影响 [10] - "买多久"需考虑市场不确定性下基金的亏损风险可控性 [10] - "买多少"需评估基金在组合中的合理占比 [10] - 晨星基金分类可作为判断基金角色的实用工具 [10] 基金持有期限判断 - 需重点关注最大回撤和最大回撤持续期两个指标 [13] - 权益仓位高的基金最大回撤持续时间可达7-10年,部分行业基金至今未恢复 [17] - 根据用钱时间将持有期分为四类: - 短期(1-2年):匹配回撤小、恢复快的基金 [21] - 中短期(2-6年):选择有一定收益弹性但回撤较小的基金 [21] - 中长期(6-10年):可承担更大回撤风险,从长期增值角度选择 [21] - 长期(>10年):适合高股票仓位基金 [21] 基金仓位配置原则 - 配置应考虑分散程度和策略复杂程度两个维度 [25] - 基金角色可分为三类: - 核心持仓(40-80%):分散度高、配置均衡的基金 [26] - 次核心持仓(15-40%):聚焦重要领域但非整体市场表现的基金 [26] - 卫星持仓(0-15%):细分行业或复杂策略基金 [27] 中国基金组合定位 - 结合持有期和仓位比例可确定基金在组合中的定位 [29] - 多数基金不适合短期需求,只适合长期投资 [30] - 很多基金类别仅适合长期组合中小比例持有 [31] - 正确匹配持有期和仓位比例可避免致命错误 [32] 投资方法论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和时机三大分散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多元化 [33] - 选低成本产品、匹配持有期、控制高风险仓位是长期投资成功关键 [32]
别人牛市都赚麻了,为什么我的账户还在装死?
雪球· 2025-08-18 13:00
持仓结构调整与风险偏好 - 投资者需定期审视持仓结构是否与真实风险偏好匹配,行情变化是校正的好时机 [4] - 牛市焦虑源于风险偏好过低,需思考更在意牛市收益还是回撤控制 [5] - 校准参考坐标系有助于稳定投资心态 [6] 市场风格错配分析 - 牛市中常见持仓与市场风格错位,如从熊市转向价值红利风格而错过成长微盘机会 [7] - 风格错配会导致短期表现落后,属于正常现象 [8] - 需明确投资目标,选择赚快钱或长期稳定收益将决定是否调整持仓 [9] 牛市投资行为管理 - 结构性行情是市场常态,不应期待普涨牛市 [10] - 避免因他人收益而情绪化操作,投资需关注长期规划而非短期表现 [10] - 牛市焦虑源于害怕错过机会,但盲目加仓可能导致更大损失 [10] 投资策略稳定性 - 真正的长期主义是在熊市和牛市都保持平常心 [11] - 用确定性策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12] - 牛市表现不佳时可检视组合分散性、应对性和稳定性 [13] 投资决策原则 - 频繁变动策略比短期表现不佳更危险,需坚持清晰目标 [14] - 若确认风险偏好不匹配,应尽早调整至合适标的 [14] - 雪球三分法提倡通过资产、市场、时机三大分散实现长期稳健收益 [15]
站上3700点,该加仓还是减仓?
雪球· 2025-08-18 08:04
上证3700点的市场意义 - 2019-2021年牛市上证指数最高触及3731点,与2023年8月15日收盘3696.77点仅差0.93%,显示当前点位接近历史高位[4] - 2022年10月8日上证指数冲高3674点后单日暴跌5.3%(3489点收盘),伴随3.4万亿元历史天量成交,反映3700点附近存在强阻力[4] - 历史数据显示3700点区域多空博弈激烈,2021年9月、12月两次突破3600点均失败,形成密集套牢盘[9] 多空策略的辩证分析 - 看多逻辑:资本市场从融资导向转向投资回报导向,经济转型推动长牛慢牛,3700点可能成为新起点[6][7] - 看空逻辑:2021年3731点后市场持续三年震荡,3600-3700点区间多次验证为强阻力位,突破难度大[8][9] - 极端情景推演:若突破4000点则3700点减仓将错失机会,若回落至3300点则减仓决策正确[7][10] 半仓动态平衡策略 - 核心主张:建立股债50:50基准配置,通过5%偏离阈值触发再平衡(权益占比达55%时减持至50%)[14][18] - 数学验证:固收资产不变时,权益需上涨22.22%才能触发5%偏离(50→61.11),实际因固收增值需更高涨幅[19] - 实操案例:当前持仓53.6:46.4,距再平衡阈值差1.4个百分点,需上证指数从3696点上涨超6%至3900点方可触发[20] - 策略优势:降低组合波动率20-30%,消除择时焦虑,实现"上涨有减持、下跌有补仓"的自动化操作[14][21] 长期市场展望 - 十年维度看好上证指数突破10000点,但中间将经历3000-3700点的多次震荡[12] - 高波动环境下持续满仓难度大,2021-2023年周期证明单一方向押注策略失效[13] - 资产配置需兼顾进攻性(权益)与防御性(固收),避免极端仓位导致心理压力[15][22]
华尔街大空头,做多中国资产!本轮行情走到哪里了?股民:慢牛行情已然开启,当下最应该做的就是拿住...
雪球· 2025-08-17 02:14
华尔街大空头转向做多中国资产 - 电影《大空头》原型迈克尔·巴里在2025年二季度对中概股"空翻多",清空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看跌期权,转而买入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看涨期权[2][3][4] - 同期新进Lululemon股票及看涨期权,持仓包括联合健康(3.5万份)、再生元制药(20万份)、Meta(10万份)等,医疗健康与可选消费板块占比显著[5] - 2024年一季度曾大幅增持京东(80%)和阿里巴巴(66.67%),两家公司自2022年四季度起持续出现在其持仓组合中[6] 外资机构集体看多中国资产逻辑 - 高盛指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兴趣达近年高点,6-7月全球路演反馈积极[10] - 惠理集团总结中国资产三大优势:完整工业体系带来的制造效率、研发投入驱动的"工程师红利"、科技领域(如AI/半导体/新能源)的全球竞争力[11][12] - 国际资本从宏观叙事转向关注中国企业基本面,部分商品已出现"品牌溢价"[13] 当前市场行情特征与机构观点 - 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但占比远低于2015年峰值,政策完善与资金稳健性提升形成支撑[18] - 中金认为行情未结束但需关注外部风险,建议配置AI/算力、创新药、军工及券商等高景气板块[18] - 银河证券指出流动性驱动A股风险偏好上升,市场处于震荡偏高中枢[18] - 雪球用户强调慢牛行情中估值体系重要性,避免盲目追涨但需坚持长期投资逻辑[19]
投资的目的与心态
雪球· 2025-08-17 02:14
投资理念 - 投资的目的是通过稳定的财产性收入实现财富自由 当股息收入超过家庭生活所需时 个人时间可投入更高价值活动 [3] - 资本市场长期年化收益率最高 满仓策略可减少择时错误 通过配置优化维持复利链条 [5] - 投资本质是本金 年化收益率和时间的组合 55年周期下15%年化收益率可使5万本金增长至1亿以上 复利维持时间比收益率更重要 [7] 投资行为误区 - 追涨杀跌和幻想暴富导致七亏二平的结果 过度交易破坏复利效应 [4] - 系统复杂性和多目标追求会降低效率和胜率 简单策略更有效 [5] - 不切实际收益预期是亏损根源 需建立合理目标认知 [6] 投资策略 - 应聚焦公司基本面和股息率成长周期 而非股价短期波动 [10] - 积累低估优质股权并通过股息复投优化配置 形成内生增长的资产雪球 股数 每股收益和股息同步提升 [11] - 资产包具备自动滚雪球特性后 市场价格长期上涨是自然结果 无需频繁交易 [11] 资产传承 - 教育职位不可继承 但投资资产和思想体系具备代际传承价值 [12] 投资心态 - 过度追求反致失败 专注本质反而容易达成目标 [9] - 投资风险与目标设定强相关 需匹配风险承受能力 [8]
投资的目的与心态
雪球· 2025-08-16 05:15
投资理念 - 投资的目的是通过稳定的财产性收入实现财富自由 当股息收入超过家庭生活所需时 个人时间可投入更高价值的事务[3] - 资本市场长期年化收益率最高 满仓配置并减少择时操作可降低决策错误概率 从而维持复利链条[5] - 投资本质是本金 年化收益率和时间的组合 55年周期下15%年化收益可使5万本金增长至1亿以上 核心挑战在于维持复利时间而非短期收益率[7] 投资策略 - 应放弃对股价波动的过度关注 聚焦公司基本面 股息率及成长周期[10] - 通过积累低估优质股权 股息复投和配置优化 构建内生增长的资产包 其现金流和股数增长无需依赖市场价格波动[11] - 教育或职位无法传承 但投资资产和理念可形成跨代际的财富积累[12] 行为误区 - 追涨杀跌和追求短期暴富导致多数投资者陷入"七亏二平"的统计困境[4] - 复杂系统和多重目标会降低投资效率与胜率 需简化决策框架[5] - 不切实际的收益预期是亏损的思想根源 需建立合理目标[6][8]
3600点往后看,未来会有哪些造成亏损的风险
雪球· 2025-08-16 05:15
市场观点 - 市场在3600点震荡整固,投资者情绪高涨,成交量显示做多情绪明显 [5] - 当前市场未出现系统性风险信号,"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双β逻辑进入中期阶段,机会大于风险 [5] - AH股中长期布局窗口期仍存在,值得重视和把握 [16] 投资错误反思 追涨杀跌 - 投资者容易在市场热点频出时追逐短期机会,忽视原有投资逻辑 [9] - 割肉原有布局转向短期热点通常缺乏价值逻辑支撑,技术分析能力不足可能加剧风险 [10] - 需认清自身能力边界,避免盲目跟风导致损失 [11] 金字塔式加仓 - 市场底部区域时投资者因恐惧减仓,高位时反而加仓,导致持仓成本上升且抗风险能力下降 [14][15] 频繁短期交易 - 无逻辑的频繁交易增加摩擦成本,错失机会概率高 [18] - 消耗投资者信心与精力,对长期投资形成负面影响 [19] 错过机会 - 长期来看货币贬值和温和通胀是主旋律,当前通缩环境下定价合理的资产可能是对抗通胀的最佳选择 [21] - 需把握"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双β逻辑的布局时机 [21] 投资策略建议 - 避免情绪化操作,坚持长期正确决策 [21] - 采用分散化配置理念(如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时机分散实现风险控制与收益多元化 [22]
还在乱调仓?不如试试再平衡,一组实测数据带你看效果
雪球· 2025-08-15 13:01
核心观点 - 再平衡是一种通过定期调整资产配置比例实现"低买高卖"的懒人策略,其效果取决于资产间的波动差异和长期收益水平 [6][12] - 当组合中资产长期收益相近但短期波动差异大时,再平衡能显著提升收益(如A股与现金/债券组合十年累计提升5%-6%)[13][16][23] - 对于长期收益差距大的资产组合(如A股与全球股票/黄金),再平衡可能降低收益但能有效控制风险 [29][30][35] - 再平衡的核心价值在于维持组合风险水平和管理投资者心态,而非单纯追求收益提升 [36][43] 资产配置理论 - 再平衡操作原理:当某类资产占比偏离初始配置(如股票从50%升至60%)时,通过卖出超额部分补入低配资产恢复原始比例 [8][9] - 数学原理:资产间"你追我赶"的波动特性与最终收益趋同是再平衡发挥作用的基础,波动差异越大效果越显著 [13][14] - 效果对比:资产年化收益差3%以内且波动差异大时效果最佳(A股与现金/债券),走势同步时无效(成长股与价值股)[15][23][26] 实证研究结果 - A股与现金组合:年度再平衡每年多赚50个基点,十年累计收益提升5%-6% [23] - A股与债券组合:再平衡效果显著,因债券波动稳定而A股波动剧烈 [23] - 成长股与价值股:因走势相似且波动差距小,再平衡几乎无收益提升作用 [26] - A股与全球股票/黄金:再平衡反而降低收益,因强势资产(如A股)权重增长被限制 [29][30] 策略价值 - 风险管理:防止单一资产占比过高导致组合风险超出承受范围,避免恐慌性抛售 [43] - 行为金融:通过纪律性操作规避择时困境,维持投资者心态稳定 [36][43] - 长期适应性:20年周期下资产相对表现可能反转,再平衡能适应不同市场环境 [37][40] 实施前提 - 需建立明确的多元资产初始配置比例作为调整基准 [43] - 要求投资者清晰界定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 [43] - 需配合"雪球三分法"等分散化配置理念共同实施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