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四次工业革命
icon
搜索文档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 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是股市长牛关键因素
证券时报· 2025-07-07 18:02
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双重机会 - 中国迎来双重机会之窗:激励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 [1] - 激励创新的关键在于创造巨大财富效应 [1] - 资本市场改革是解锁创新与发展潜力的钥匙 [1] "做多中国"的核心逻辑 - "做多中国"的本质是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1] - 股市长牛的关键因素是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 [1] - 核心密码是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1] - 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1] 中国制造业的突破性成就 - 汽车出口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一 [1] - 2024年集成电路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单品,出口金额达1595亿美元,超过服装和手机 [1] - 大国博弈叠加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启技术创新与国产替代的双重机会 [1] - 中国已在多个领域完成对前三次工业革命的追赶,并在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领域与美国并肩 [1] 科技创新的潜力与资本支持 - 中国在顶尖科技上尚未实现全球领先,未来潜力巨大 [2] -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的长期支持 [2] - 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的本质是科技资本和创新资本,特点是长周期、大投入、高风险、高回报 [2] 企业家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 激励企业家创新的核心是创造巨大财富效应 [2] -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来自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及安全等的良好预期 [2] 资本市场的包容性与财富效应 - 资本市场不必强调"挑选赢家",审核制可能错过真正的创新者 [2] - 苹果、亚马逊、英伟达等企业走出第二增长曲线,与IPO时截然不同 [2] - 美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财富效应是其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 [2] - 2015—2024年,美股77%的技术企业、98%的生命科学企业IPO时未盈利 [2]
基石资本张维:“做多中国”的核心密码在于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券商中国· 2025-07-06 07:33
中国制造业与科技创新 -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比达35%,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和德国的9倍,超过第二到第九名的总和 [3] - 2024年集成电路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单品,出口金额达1595亿美元,超过服装、手机 [2] - 集成电路贸易逆差仍保持在2000多亿美元,进口单价显著高于出口单价,显示芯片自给率较低且以中低端为主 [2]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双重机会之窗 - 中美竞争的长期性迫使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谋求自主可控,半导体等成熟领域出现巨大国产替代市场 [3] - 中国已在第一、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完成追赶,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中与美国并肩前行 [3] - 全球从未有国家能在科技和文娱领域同时对美国构成如此大冲击,只有中国做到 [2] 资本市场与创新激励 - 激励创新的核心是创造巨大财富效应,纳斯达克的财富效应刺激了更多人投资和创业 [5] - 美国资本市场75%的企业、77%的技术企业、98%的生命科学企业IPO时未盈利,而A股亏损上市企业比例仅2.8%(2020-2024年) [7] - 企业从成立到上市的中位数时间:A股(2020-2025年)为16.4年,科创板为14.3年,美股为11年 [5] 资本市场改革与注册制 - 注册制核心是市场化和法治化,让市场而非行政力量决定企业上市资格 [8] - 美国上市审核放松与高科技产业兴起相契合,包容的资本市场是美国创新体系重要一环 [7][8] - 证监会将在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8]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生态 - 企业家成群出现是繁荣产生的唯一原因,激励企业家创新需创造良好政策、法律、营商环境等预期 [6] - "做多中国"的本质是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核心密码是支持民营企业和培育企业家精神 [1][9] - 股市长牛的关键因素是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9]
为不确定世界镌刻确定坐标——夏季达沃斯论坛见证中国经济从“增长引擎”跃升“创新高地”
搜狐财经· 2025-06-27 02:10
论坛概况 - 2025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吸引来自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政商学界领袖参与 [3] - 论坛主题从2007年"变化中的力量平衡"演变为2025年"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反映世界经济深层脉动 [3] 主题演变 - 2008年金融海啸后论坛聚焦"下一轮增长的浪潮",随后五年持续围绕"增长"展开讨论 [4] - 2013年关键词转向"创新",2016年聚焦"第四次工业革命",2023年后突出"企业家精神"作为创新驱动力 [4] - 南开大学刘刚教授指出主题演变逻辑:"经济增长"是目标,"创新"是引擎,"企业家精神"是支撑 [4] 中国角色升级 - 中国从2007年GDP全球第三跃升至2010年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亚洲60%的全球GDP增长 [5] - 论坛关注点从中国"庞大市场"转向"技术前沿"与"绿色革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0% [5] - 中国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绿色产业领域创新显著,全球光伏装机近半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0% [5] 技术突破展示 - DeepSeek人形机器人和天津大学"神工"脑机交互设备成为论坛焦点,后者以国际领先的神经信号解码精度开辟医疗新路径 [6] - 德国拜耳认可中国已成为全球生物技术领域领导者之一 [6] 平台价值 - 论坛发布《十大新兴技术报告》等前瞻研究,嘉宾结构从传统产业巨头转向AI、新能源、芯片领域创新企业 [7] - 霍尼韦尔中国通过论坛深化对中国市场理解,推动自动化、能源转型及航空领域中外合作 [7] - 参会企业考察天津港、自贸区、天开高教科创园等,寻找京津冀协同发展商机 [7] 全球影响力 - 论坛18年来持续构建合作生态,被誉为企业"机遇路由器",促成思想激荡与行动共识 [8] - 从大连到天津的16届论坛,见证中国发展轨迹与世界关切的深度交织 [8]
迎接智能化时代发展新机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6 06:50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智能化时代 -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世界步入智能化时代 [1] - 中国和世界各国都在抢占技术高地,加快产业布局,积极迎接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1] 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2020年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包括5G网络等,在中短期内创造大量投资机会并提升发展动能 [1]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智能经济落地和智能社会到来,为人们带来更丰富便捷的生活 [1]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通往智能时代搭建了前进之路 [1] 技术准备 - 发力"新基建"是中国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新支点的科学决策 [1] - 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产业的应用与赋能有利于传统产业升级,并加快人工智能技术自身应用空间的拓展 [1] - 积极布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技术有助于抓住时代机遇,赢得发展先机 [1] 合作准备 - 智能互联时代需要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合作 [2] - 可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资源推进各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在基础支撑、数据服务和融合应用方面的协作 [2] - 中国可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共建合作共赢发展模式,打造国际合作示范项目 [2] - 推进数据技术、标准、园区、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的试点示范,培育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合作项目 [2] 心理准备 - 智能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和提供新动能的发动机,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 [2] - 需要适应产业格局变化,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判 [2] - 政府与市场需相互配合,促使数据和应用产生更高附加值,促进社会要素资源效率改进和潜能发挥 [2] - 需有长远目光,带动整个产业技术水平跃升,使"新基建"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 [2]
平安先进制造股票基金经理张荫先: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未来多年的黄金投资赛道
全景网· 2025-06-25 07:41
行业前景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未来数年乃至十年间有望成为极具成长性的黄金赛道 [1][2] - 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在2030年达到200万台,对应市场空间约5700亿元 [2] -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品 [3] 驱动因素 - 人工智能快速迭代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提供强大"大脑" [2] - 全球老龄化加剧导致人力成本上升,替代需求日益迫切 [2] - 各国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 [2] 市场现状 - 2025年预计实现千台级别以上生产交付,合计有望突破万台 [2] - 应用场景将从特斯拉工厂扩展到制造业全面渗透,最终进入家庭日常生活 [2] 中国供应链 - 中国凭借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积累的制造业基础,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3]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体量超三分之一,为本体厂商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3] - 中国在具身大模型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3] 投资机会 - 从本体厂商到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整个产业链都蕴含丰富投资价值 [3] - 建议关注在机器人业务中存在较高概率进入供应链的公司 [4] - 建议挖掘主业基本面改善同时新拓展机器人业务的优秀公司 [4]
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巨轮驶入广阔蓝海
北京青年报· 2025-06-24 18:37
亚洲及中国经济影响力 - 亚洲推动全球60%经济增长 中国贡献其中一半份额 [1][4] - 中国在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方面处于全球前沿地位 [1][4] - 夏季达沃斯论坛成为观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1] 夏季达沃斯论坛核心价值 - 论坛参会人数创近年新高 反映"中国机遇"的全球吸引力 [1] - 议题设置聚焦世界经济新态势、产业变革特点及企业创新方向 [1][3] - 历史主题如"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推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构想落地 [2] 全球产业变革趋势 - 新一轮科技革命涵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 [2][3] - 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加速 催生新质生产力培育需求 [2][3] - 论坛探讨方向包括新能源与材料、数字时代互联互通等五大领域 [3] 中国市场优势 - 超14亿人口规模市场+完备产业链+高创新接受度构成独特优势 [4] - 规模效应摊薄企业创新成本 支持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 [4] - 市场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公平竞争合作 [4] 论坛战略意义 - 推动世界经济与中国机遇深度融合 开辟新兴产业发展蓝海 [5] - 聚焦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同探索科技革命下的新增长空间 [3][5]
全球AI人才一半是中国人,中国为何还缺人?
混沌学园· 2025-06-17 11:14
全球AI人才格局 - 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是中国人,英伟达CEO黄仁勋强调中国人在AI领域的重要性[1][2] - 美国顶级AI研究机构中,中国人才占比38%,略高于美国本土的37%,近40%顶尖AI研究员毕业于中国大学[4] - 华人在美国顶级大模型团队中担任关键角色:OpenAI的GPT-4o团队17人中6位华人,xAI创始团队12人中5位华人,谷歌Gemini技术报告837位作者中141位华人学者[6][7][8] - 华人逐步掌握行业话语权,英伟达、AMD、博通和英特尔四大芯片巨头均由华人掌舵[9] 中国本土AI人才现状 -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供求比例达1:10,基础层人才最为紧缺[13] - 全国500多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在校生约4万多人,远无法填补行业需求[15] - 高校AI专业存在教学质量问题,课程体系滞后,学生缺乏实操经验,导致低端岗位饱和而高端岗位人才短缺[16][17][18] - 中国仅有12%的精英AI人才首选本土就业,高端人才持续流向海外[18] 美国AI人才竞争与回流趋势 - 美国仍是全球精英AI人才首选地,但政策限制加剧:签证收紧、科研经费缩减影响400多个项目,75%美国科学家考虑离开[20][21][22] - 中国积极吸纳国际人才,图灵奖得主门生Alex Lamb入职清华,前谷歌DeepMind科学家罗剑岚加入上海智元机器人[23] - 美国人才红利流失,欧洲、日本和新加坡加入争夺:法国呼吁科研人员选择欧洲,日本为印度留学生提供人均14.5万人民币补助,新加坡计划将AI从业者扩至1.5万人[27][28] 全球AI人才争夺的战略意义 - AI人才是各国争夺的核心资产,决定数据筛选、模型设计和算力调度的关键能力[26] - 中国拥有庞大人才基数、应用落地生态和国家支持优势,需完善培养体系以留住人才[30] - 历史表明顶级科学家流动重塑科技格局,AI人才流动将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竞争[29]
金砖扩容后市场潜力大爆发,中国生物医药、AI 企业如何抢占先机?
凤凰网财经· 2025-06-03 11:10
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企业出海 - 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与中国"双循环"战略协同推进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进入技术赋能与生态共建新阶段 [1] -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出海对接交流会"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搭建国际合作通道 [3] - 活动由北京国际技术交易联盟(NICTC)和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办,北京亦庄开发区科产局及商务金融局指导 [1][3] 金砖国家市场发展态势 - 金砖国家扩容后人口占全球近50%,总GDP占比超30%,2025年有望达40%以上 [7] - 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方向,金砖国家共识在于打破技术垄断争取平等发展权 [6] - 发展中国家增量市场吸引资本与技术聚集,形成"技术换市场""产能换资源"的多元机遇 [7][11] 中国技术优势与合作成果 - 中国生物医药在肿瘤治疗、抗体研发等领域打破国际垄断,新冠疫苗研发生产能力全球领先 [10] - 国产AI大模型如DeepSeek在自然语言处理等性能对标国际顶尖,获金砖国家智慧医疗、智慧城市领域合作需求 [10] - 北京国际技术交易联盟促成50个金砖国家联合项目,覆盖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前沿领域 [8] 技术转移创新模式 - 建立跨国技术成果库汇聚中金砖国家超4000项技术,培育专业化"金砖技术经理人"队伍提升转化效率 [9] - HPV九价疫苗技术转移案例:北京亦庄企业通过输出生产工艺与俄方合作,年订单规模达1亿美元 [12] - 推动"技术+本地伙伴"模式,规避直接投资风险并构建长期合作基础 [11][12] 联盟服务生态构建 - 提供技术转移、园区孵化、跨境融资全链条服务,解决企业资源与资金瓶颈 [13] - 联合阿联酋沙迦科技园等创新生态,吸引200家中企参与并达成12项共建出海联盟合作意向 [9] - 通过多边机制整合金砖国家互补优势,如俄罗斯能源科技、印度生物医药软件等特色领域 [11]
美国依赖中国制造达到了多少?美摆脱不了中国制造,中国能脱钩吗
搜狐财经· 2025-06-02 08:03
中美产业链依存度 - 特斯拉超级工厂电池包正极材料78%来自中国湖南冶炼工厂 [1] - 美国医疗设备领域依赖中国供应链:97%抗生素原料、92%维生素C制剂、87%肝素钠原料药 [1] - 美国军工领域存在隐形依赖:爱国者导弹系统电路冷却板100%采购自江西铜业,F-35战机61%特种合金螺栓原料来自辽宁 [3] 产业链转移现实挑战 - 越南耐克代工厂年产1.2亿双运动鞋但需依赖福建合成橡胶鞋底 [3] - 马来西亚芯片封装中心每月需接收280吨上海产光刻胶 [3] - 美国若强制制造业剥离将导致基础商品价格上涨30%-150%,GDP连续三年萎缩4.2% [5] 产业重构成本与技术壁垒 - 美国重建稀土分离厂成本是中国现价的7倍 [7] - 印度新建电子厂良品率仅为深圳工厂的54% [7] - 中国光伏抗PID技术、固态电解质领域专利数量近三年增速达440% [8] 中国制造业升级模式 - 深圳医疗器械企业实现32个生产模块标准化并通过欧美双认证,支持快速海外重组生产线 [8] - 苏州传感器企业MEMS专利占全球超高频传感领域67% [8] - 特斯拉上海工厂屋顶光伏年发电3100万度,车间机器人每小时完成108项质检工序 [12] 全球化新生态案例 - 巴斯夫在湛江投资133亿美元建智慧生产基地 [10] - 埃及苏伊士经济区中国汽车厂实现85%本地化率 [10] -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国产率达100% [10] 产业效率革命 - 中国植保无人机作业成本比美国设备低74% [12] - 工业软件云服务平台接入41万家中小制造企业 [10] - 特斯拉物流系统智能调度效率超人工决策5.7倍 [12]
2025年新材料产业未来趋势展望:技术突破重构产业格局(10000字)
材料汇· 2025-06-01 14:59
产业变革背景 - 全球政策加速材料迭代: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2026年实施,覆盖钢铁、铝等行业,倒逼材料低碳化转型,巴斯夫投资30亿欧元开发生物基聚酰胺,年减碳10万吨 [9] - 中国"十四五"新材料专项规划落地,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达255Wh/kg,较传统电池提升20%,支持快充技术突破 [10] - 技术交叉催生颠覆性突破:DeepMind的GNoME系统预测217万种新晶体结构,研发效率提升10倍;IBM与杜邦合作开发耐极端环境复合材料,性能提升50% [13][14] 六大核心赛道 固态电池材料 -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方案布局2025年量产,与丰田竞争硫化物电解质路线,丰田全固态电池续航将超1000公里,充电10分钟 [17][19] - 清陶能源"无隔膜"技术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较液态电池翻倍 [20] 超导材料 - 西部超导液氮温区超导带材降低电网损耗30% [23] - IBM拓扑量子比特保护材料纠错效率提升300% [24]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 - 凯赛生物"生物法长链二元酸"成本较石油基PA66降40% [26] - 蓝晶微生物PHA材料应用于医美缝合线,实现商业化 [27]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 天岳先进8英寸碳化硅衬底良率突破90%,电驱系统损耗降65% [29] - 华为氮化镓射频芯片使基站能耗降50% [31] 智能响应材料 - 歌尔股份电致变色智能眼镜透光率调节速度达0.1秒 [33] - 哈佛大学4D打印水凝胶实现靶向给药智能化 [34] 超材料 - 深圳光启技术隐身蒙皮雷达反射面积降99% [36] - 加州理工负折射率材料实现光学隐身原型 [37] 2025年战略方向 - 固态电解质商业化临界点临近,丰田计划2025年量产500Wh/kg电池,全球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 [40] - 钙钛矿光伏组件效率突破22%,协鑫光电推动商业化,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20亿美元 [41] - 分子级自组装材料推动生物医学革命,美敦力人工血管进入临床,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美元 [43] - 中国宝武氢脆抑制合金助力氢能产业链,预计2025年氢能市场2000亿美元 [44] - 南大光电极紫外光刻胶突破14nm工艺,菲利华高纯石英砂纯度达99.999%,打破国际垄断 [46][47] 企业突围路径 - 宁德时代构建"材料-电芯-回收"闭环,电池材料回收率超90% [50][53] - 陶氏化学数字孪生平台缩短复合材料研发周期60% [55][56] - 中国石墨烯联盟主导ISO/IEC标准制定,推动导电油墨市场份额从30%增至50%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