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为政府
icon
搜索文档
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做客福州大学707期嘉锡讲坛
搜狐财经· 2025-09-12 04:33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 - 新结构经济学以要素禀赋结构为分析切入点 强调经济结构的内生性 提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5] - 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需结合比较优势 将传统产业后发优势与数字经济创新机遇相结合以实现产业升级[5] 中国经济改革实践 - 基于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原则 新结构经济学解释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底层逻辑 涵盖1978年以来农村 城市 国企及金融改革历程[14] - 理论避免传统经济学理论错误指导 对市场体系改革与供给侧改革提供新解读框架[14] 学术活动与影响 - 福州大学成立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林毅夫教授主讲707期嘉锡讲坛 剖析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革与理论创新[1][5] - 活动吸引500多名师生及社会代表参与 通过顶尖学者交流拓展学术视野并增强理论自信[1][11]
不逼你选电动,才是中国车的真底气
虎嗅· 2025-09-11 23:54
北京车牌政策调整 - 北京推出车牌新政 允许手持蓝牌换绿牌后自由换回燃油车 体现政策灵活性 [1] - 政策转变反映新能源车市场成熟 消费者从政策驱动转向产品驱动 [3][4] - 新政减少行政干预 提供灵活选择 体现市场导向思路 [18][20]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 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大幅提升 当前每两辆新车中有一辆是电动的 [4] - 消费者购车动机转变 从"为牌照买电动车"变为"为产品买单" [4][8][9] - 中国质量协会报告显示 购买新能源车第一理由为"质量可靠" [9]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中国充电桩数量从2015年20万根增长至2025年初630万根 十年增长30倍 [12] - 新建小区充电桩成为标配 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快速完善 [12] - 与欧洲充电设施建设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10][12] 欧洲市场政策对比 - 欧洲禁燃政策反复调整 从2025年推迟到2030年 后又允许碳中性燃料车辆 [10] - 2024年冬季欧洲电价波动剧烈 德国居民电价达0.4欧元/度(约3元人民币) 是油价折算电费的1.8倍 [10] - 欧洲充电设施建设滞后 专项补贴需议会讨论半年 传统能源公司阻挠 [12] 中国车企全球化进展 - 2025年慕尼黑车展29家参展车企中14家来自中国 欧洲仅10家 [12] - 中国新能源品牌在中东布局 与科威特ASG集团签约 计划2030年海外销量占一半 [13] - 宝马董事长承认中国供应链重要性 新世代iX3采用阿里语言模型和Momenta智驾系统 [13] 产品与技术升级 - 新能源车关注点从续航焦虑转向智能驾驶功能 [9] - 电池价格下降使消费者能购买更大电量车型 [17] - 中国车企自信提升 敢于进行无B柱等创新设计 定价突破30万元区间 [17] 市场结构变化 - 10万元左右A级车市场成为纯电天下 大型车靠大电池插混吸引用户 [17] - 领克09成功吸引宝马奔驰奥迪用户 反映高端市场格局变化 [17] - 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提高 因实际使用体验优于燃油车 [19]
“碳”路先锋:4%能耗贡献22%工业产值
新华日报· 2025-08-19 21:57
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 - 南京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示范项目仅用8个月建成并落地运转 纳入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1] - 虚拟电厂通过绿色低碳智慧能源云平台实时监控发电容量、可调节容量、绿电使用比例、碳排放量等数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动态管理[1] - 紫金山科技城光储超充放智慧能源示范站设12个超充充电车位 年服务能力达35000车次 辐射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8%[3] 政企合作模式创新 - 开发区采用"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支撑"模式 通过政企分离改革推动集团公司实体化运营 已合作成立7家新公司[2][3] - 合作案例包括:与华电和国电南自组建虚拟电厂合资公司 与中石油/英飞源合作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已备案3个项目) 与上海环交所共建碳管理体系服务中心[3] - 政府以"园区国资"入股新公司 提供协调服务 既促进碳达峰产业起步 又带动园区企业绿色转型[2] 低碳产业集聚效应 - 开发区新招引亿元以上低碳类项目超50个 在建低碳类重大项目35个 总投资达335亿元[4] - 与中江国际合作催生氢能转化项目 园区企业产品进入更高层次供应链体系[4] - 开发区以全市4%能耗贡献22%工业产值 成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标杆[4] 制度创新与示范成果 - 首创性成果包括:发布全国首批园区ESG报告 建成全省首个绿色低碳法律服务中心 上线南京首个园区碳足迹服务平台[4] - 政府聚焦新型电力示范建设、产业绿色转型等四大领域 通过制度供给引导市场化转型[5] - 依托国有资本纽带联合央企/民企 推动低碳产业商业化运营 实现服务业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6]
五个日常小事让外籍教授感知中国经济大势
搜狐财经· 2025-05-17 09:41
共享经济 - 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等共享经济模式在中国普及,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力 [3] -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速应用,推动更多行业加入共享经济,实现技术、产品、数据高度融合 [3] -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支持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 [3] 基础设施与新兴产业 - 中国高铁时速达350公里,5G网络全覆盖,城乡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4] - 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50%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0%,数字支付规模占全球近50%,高铁运营里程超其他国家总和 [4] - 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得益于政府集中协调与市场高效资源配置 [4] 经济韧性 -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增强经济韧性 [6] - "五年规划"提供长期稳定发展框架,"十四五"规划重点投资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推动创新 [6] - 经济政策连续性保障产业稳定发展,形成国际竞争与合作优势 [6] 消费市场潜力 - 宠物经济快速增长,2024年宠物犬猫数量预计达1.87亿只,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 [7] - 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情绪经济等新业态兴起,反映庞大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 [7] - 中国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9] 经济基本面 - 经济规模全球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第一,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 [9] - 研发人员数量世界首位,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世界第二,支撑科技竞争力 [9] - 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具备应对外部挑战的坚实底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