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消费

搜索文档
当“6·18”遇上“5·20” 平台“多巴胺玩法”激活消费新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5-20 19:22
微信群的热闹,是今年电商平台"6·18"大促的一个小缩影。今年各电商平台纷纷抢跑"6·18",比往年提 前了近10天。业内人士认为,今年"6·18"可谓充满变革,电商平台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不仅激活了消 费新动能,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 兴趣消费当道 在"6·18"大促前,多个平台宣布了合作计划。淘宝天猫与小红书达成战略合作,打造"红猫计划";京东 物流与胖东来合作,拓展供应链;B站深化与淘天、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进一步升级"京火计 划"和"星火计划"。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电商平台与内容平台结合,争夺用户注意力的"多巴胺玩法"之一。随着中国消费 结构不断进化,消费者对文化认同、情绪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关注日益上升。对平台而言,"踩准"用户情 绪,更能有效刺激消费。 今年"6·18"大促涵盖了"5·20"重要消费节点。"5·20"当日,各大平台数据显示,彩妆、个护、鲜花等展现 出强劲的消费动力。 "6·18"开卖以来,淘宝App平均每天有超140万用户搜索"送礼";从"五一"黄金周到5月20日,天猫奢品 新品成交同比增长97%,大量新品首发即热卖。 电商平台与内容平台合作备战"6·18"大促 郭晨凯 制图 ...
520,男性开始给自己花钱
36氪· 2025-05-20 12:01
男性消费趋势转变 - 2024年520期间30%男性选择不送礼物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销售额达90亿元且玩家以男性为主 显示男性消费从"为爱买单"转向"自我投资" [1] - 男性线上年消费达10,025元已超过女性 预计2025年中国男性消费市场规模突破6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9 8% [4] - 男性消费逻辑重构 从"他者导向"转向"自我表达" 推动运动装备 电竞 潮玩等千亿级赛道及男性美妆 智能家居等新兴市场爆发 [3] 传统情侣经济降温 - DR钻戒母公司迪阿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1 12亿元同比下滑36 19% 归母净利润2018 58万元同比下降72 77% [2] - 爱情片票房占比持续走低 2023年年轻人恋爱意愿平均仅5分(满分10分) 反映婚恋消费需求减弱 [2] - 饿了么平台520鲜花订单中00后占比提升至38% 男性占比增至44% 但异地鲜花订单仅占全国22% 显示短期节日消费仍存但长期结构性下滑 [2] 男性颜值经济崛起 - 2024年1-10月抖音男士护理 美妆等五大类目销售额18 60亿元同比增长65% 男士护肤品牌理然三年销售额破10亿元 [5] - 45%男性计划增加医美投入 客单价达女性2 75倍 植发 肉毒毒素祛皱项目火爆 复锐医疗长效肉毒毒素"达希斐"获药监局受理 [7] - LV Dior等国际品牌加速布局男性香水 护肤产品线 反映高端市场对男性颜值经济的认可 [5] 兴趣消费与圈层重构 - 男性兴趣消费转向"社交价值与精神满足" 形成"中产三件套"(特斯拉 萨洛蒙 拉夫劳伦)和"中年三件套"(茅台 钓鱼 始祖鸟)等身份标识 [7] - 中国2亿钓鱼爱好者中80%为35岁以上中高收入男性 小米"米家男士理容套装"三个月销量破50万套 显示功能型产品向场景化解决方案升级 [7][12] - Z世代男性66%游戏周边消费来自30岁以下群体 与中青年男性在智能家居 户外装备的需求形成差异化分层 [10] 营销与渠道变革 - 男性日均短视频使用时长5 2小时 兴趣偏好依次为短视频 达人内容 时尚等 品牌需通过KOL合作实现精准触达 [13] - 男装直播带货从性价比展示转向精英感营造 营销逻辑转向情绪价值与身份认同传递 [12] - 建议构建电竞 骑行等兴趣社群转化私域流量 结合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优化投放策略 [12][13]
雷军怒投1.6亿!70后大叔做冷门生意,干出“铜界泡泡玛特”
搜狐财经· 2025-05-20 09:15
公司概况 - 铜师傅是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行业第一的品牌 市场份额达35% [7][46] - 公司2024年收入5.71亿元 净利润0.79亿元 净利润率13.8% [46] - 已积累超500万粉丝 核心用户中90%为30-35岁男性 [3][46] 产品策略 - 主打"艺术品品质+工业品价格" 如99元十二生肖系列和亏本价39元的铜葫芦(年销20万个) [21][23][25] - 采用"降维、专注、极致、口碑"八字诀方法论 被雷军称为"小米体系外最像小米的企业" [28][30] - 开发中国传统文化IP如大圣铜像(众筹2000万元创纪录) 并拓展漫威等国际IP合作 [32][33][42] 发展历程 - 创始人俞光曾创立年入过亿的雅鼎卫浴 以"怒扔20万瑕疵品"确立品质标准 [14][16] - 2013年转型铜工艺品 初期耗资300万研发关公像 2016年营收即破1.06亿元 [18][25] - 获小米系连续投资:2017年A轮1.1亿元 2018年B轮3.1亿元 [27] 行业定位 - 填补"有品类无品牌"市场空白 将铜工艺品从权贵玩物转变为大众消费品 [18][21] - 开创"铜潮玩"新品类 结合泡泡玛特式营销与传统工艺 [3][33][46] - 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机构合作 推出《大闹天宫》等文化衍生品 [35][48]
“什么值得买”发布“618”预售期消费趋势:兴趣消费当道,国补热度不减
快讯· 2025-05-19 13:38
618预售期消费趋势 - 消费者对"以旧换新"热情高涨 带动平台相关关键词GMV同比增长26 37% [1] - 影音播放 生活电器 手机通讯品类GMV分别同比增长54 84% 44 38%和29 08% [1] 兴趣消费表现 - 体验类票务(电影 音乐会 演唱会)GMV同比增长555 90% [1] - 游戏硬件 户外装备 摄影摄像品类GMV分别同比增长300 19% 62 20%和18 01% [1]
当蓝胖子占领购物中心:我们和策展人聊了聊IP展的AB面
虎嗅· 2025-04-28 23:53
文章核心观点 近两年随着兴趣消费崛起、IP效应增强,二次元展陈、限定IP商品首发等线下活动显著回潮,但也面临吐槽和负面舆情多、后期乏力、IP储备不足等问题,行业从业者对国产游戏IP展抱有期待 [2][4][52] 分组1:IP商业展现状 - 上海嘉里中心100%哆啦A梦展和Chikawa樱花季线下发售人气高,体现经典IP带动效应 [1] - 近两年线下活动回潮,商业地产方与IP方、品牌方合作打造活动引流和打造潮流概念 [2] - 2024 - 2025年多个购物中心有不同主题IP展会,但也出现吐槽和负面舆情,大型IP展后期乏力 [3][4] 分组2:付费IP展情况 - 付费IP展声势浩大,原因是实体经济下滑B端采购费用减少,且其沉浸感和内容品质更高 [9][10] - 付费型展览制作和搭建成本百万量级,如100%哆啦A梦内地巡展展品成本超1000万元 [11][13] - 购物中心免费或以低保底分成提供资源参与后期分成,衍生品销售占比常超门票收入 [14] - IP付费展门票80 - 150元,衍生品售价高,人均消费易超100元,100%哆啦A梦上海展到店用户消费超500元 [15] - 付费商业综合展收益与多方关联,成功单站收益数十万到上千万,如海贼王和柯南巡展 [18][19] 分组3:IP展双向选择 - 策展方选城市时多将内地首站选上海,因一线城市影响力大且在上海成功后利于和购物中心谈判,不过奥特曼展常在二三线城市 [24][25][28] - 选购物中心时要考虑合作理念、地理位置、资源支持、策展空间、人群定位等,不同IP展定位导向不同商场 [30][31][34] - 购物中心选IP策展团队看重稀缺性,稀缺才能带来新用户群,且稀缺性与展陈布置、内容品质等有关 [37] 分组4:IP展存在问题及展望 - 用户对IP展有“不值得”等负面评价,因核心粉丝和泛兴趣用户需求差异大,且展会策划缺乏在地针对性 [39][40][45] - IP储备不足,经典日漫IP难复用,新IP有审核和热度口碑不确定性,二次元垂类IP舆情把控和服务难度高 [46][47][48] - 国内热门小说、游戏、影视、国漫IP做付费商业展各有难点,从业者看好国产游戏IP成为热门类目 [52]
卡游赴港IPO:IP+产品双轮驱动 泛娱乐龙头重新定义行业
新浪证券· 2025-04-21 02:46
上市进程与市场环境 - 公司于4月14日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 由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摩根大通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年轻群体消费力崛起推动悦己消费和兴趣消费概念获资本市场认可 泡泡玛特近一年股价飙升逾400% 布鲁可上市市值一度突破390亿港元 [1] - 香港资本市场对新经济企业估值体系友好 尤其青睐高增长潜力消费品牌 [1]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按2024年商品交易总额计算 公司在泛娱乐产品行业、泛娱乐玩具行业及泛娱乐文具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3.3%、21.5%、24.3% [1] - 在泛娱乐玩具行业集换式卡牌领域市占率达71.1% 远超第二名的4.7% [1]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100.57亿元 同比增长278% [2] - 经调整净利润44.66亿元 较2023年激增378% [2] IP战略布局 - 采用授权IP与原创IP双轨模式 截至2024年底拥有70个IP矩阵 其中69个为授权IP [3] - 前五大授权IP主题产品收入贡献持续超总营收85% [3] - 核心IP授权协议持续延长 奥特曼和小马宝莉续签至2029年 叶罗丽延续至2033年 [3] - 2028年及之后到期的授权IP收入占比约80% 1年内到期IP收入仅占10% [3] IP多元化实践 - 2025年推出《哪吒之魔童闹海》联名卡牌 首批450万包一周售罄 [4] - 奥特曼IP新产品系列数量占比降至32.3% 同比减少12.1个百分点 [4] - 拥有11个设计工作室和471名设计人才 支持团队超100人 [4] - 原创IP"卡游三国"累计交易额达2.94亿元 获评2024年度数字文化十大IP [4] 产品结构与发展 - 集换式卡牌产品销量占比稳定超90% 销售收入从2022年39.30亿元增长至2024年82.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7.8% [8] - 集换式卡牌业务毛利率由69.9%提升至71.3% 直接材料与IP授权费用合计占比仅24.3% [8] - 其他玩具销量从4290万件涨至1.48亿件 收入从1.80亿元升至10.23亿元 占总营收10.2% [8] - 人偶和文具系列总销量近3亿件 两项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41.7% [9] 供应链与运营能力 - 拥有三个在营生产基地、一个准备投产基地和一个在建基地 [10] - 产品从设计到量产最短仅需20-30天 同一IP可复用于多品类生产 [10] - 通过大数据精准把握受众年龄层迁移 小马宝莉卡牌年轻女性消费者占比达48% [12] 行业市场数据 - 2024年二次元周边商品市场规模达1700亿元 同比增长40.6% 预计2029年超3000亿元 [8] - 布鲁可2025年预期市盈率保持在25倍左右 [1]
名创优品(09896):2024全年以及Q4点评:战略投入阶段稀释利润率,IP和出海拉动成长
长江证券· 2025-04-15 05: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69.9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为26.2亿元,同比增长16%,经调整后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16%。2024Q4公司实现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为8.1亿元,同比增长27%,经调整净利润为7.9亿元,同比增长20% [2][4] - 中长期看公司不乏投资亮点,国内业务通过创新店态矩阵、小店转大店、线上O2O展开更加精细化的运营;海外直营亮眼展店表现和较强的IP拉动作用;直营投入导致阶段性稀释利润率,预计后续伴随海外和国内直营门店的规模效应和控费带动盈利回暖;预计上述战略的有效落地将带来公司收入端加速和盈利能力回暖 [7] 各部分总结 收入端 - 海外市场和TOPTOY维持高增,国内名创高基数下略有承压 [7] - 2024年国内名创/海外直营/代理/TOPTOY门店净增460/265/366/128至4386/503/2615/276家,单四季度分别净增136/81/101/42家 [7] - 2024年国内名创/TOPTOY同比增长11%/45%,单四季度同比增长7%/50%;海外业务2024年海外市场整体同比增长43%,其中海外直营市场收入按可比基准增长66%,海外直营/海外代理同比增长66%/17% [7] 盈利端 - 财务收入减少和直营投入阶段性稀释利润率,经营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7]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后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16%,单四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7.9亿元,同比增长20% [7] - 单四季度公司毛利率/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变化3.9%/2.4%/1.0%,营业利润率提升0.6个百分点,但由于财务收入净额同比下降2479万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0% [7] 公司策略 - 公司在不断提升产品力的同时,通过创新店态矩阵、线上O2O的策略打开国内增量,并实现小店转大店、优化渠道和加盟结构实现精细化运营 [7] - “七层店态矩阵策略”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分别从IP场景化和品类场景化两个维度切入,将围绕毛绒、盲盒、宠物、二次元四大品类打造一批600 - 800平米的品类主题店,聚焦年轻消费群体和新兴消费趋势 [7] - 2024年公司线上业务同比增长25% [7] - 持续优化存量门店业态,将部分选址较好的小店转为大店,并优化渠道和加盟结构,通过不同渠道和用户画像的特点实现精准配货 [7] 投资建议 - 预计2025 - 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为30.4亿、37.3亿和45.9亿,维持“买入”评级 [7] 盈利预测表格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6,994|21,524|26,395|32,43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618|2,927|3,645|4,511| |经调净利润(百万元)|2,721|3,042|3,733|4,591| |毛利率|44.94%|45.79%|46.94%|48.92%| |销售净利率|15.40%|13.60%|13.81%|13.91%| |ROE|25.45%|25.08%|27.21%|28.86%| |ROIC|20.29%|15.75%|17.16%|18.51%| |资产负债率|42.85%|53.42%|53.43%|52.73%| |每股收益(元)|2.09|2.36|2.98|3.73|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1.73|2.84|3.63|4.51| |每股净资产(元)|8.28|9.48|10.99|12.96| |P/E|13.48|12.06|9.68|7.82| |P/B|1.95|1.40|1.22|1.06| |EV/EBITDA|10.74|10.85|8.71|6.95| [9][10][12]
名创优品(09896):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重视公司IP渠道承接力
华源证券· 2025-04-11 12: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处于门店扩张期,海外业务带来营收及利润增量,IP 产品持续赋能业绩增长,预计 2025 - 2027 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 32.5/38.3/45.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9%/18%/18%,当前股价对应经调整净利润的 PE 分别为 11/10/8 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收盘价 30.95 港元,一年内最高/最低为 55.00/20.00 港元,总市值 382.1782 亿港元,流通市值 382.1782 亿港元,资产负债率 42.85%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1473.21|16994.03|20851.52|24818.06|29259.03| |同比增长率(%)|13.76%|48.12%|22.70%|19.02%|17.8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68.93|2617.56|3123.30|3688.44|4362.29| |同比增长率(%)|177.2%|48.0%|19.3%|18.1%|18.3%| |每股收益(元/股)|1.42|2.11|2.50|2.95|3.49| |ROE(%)|19.87%|25.38%|24.60%|22.51%|21.03%| |市盈率(P/E)|21.96|21.04|11.70|9.91|8.38|[6] 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收入 169.94 亿元,同比增长 22.8%;实现经调整归母净利润 27.02 亿元,同比增长 15.7%;第四季度实现收入 47.13 亿元,同比增长 22.7%;实现经调整归母净利润 7.88 亿元,同比增长 19.7% [7] 门店情况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集团门店总数为 7780 家,名创优品门店 7504 家,全年净新增 1091 家门店,完成开店目标;中国内地全年净新开 460 家门店,海外全年净新开 631 家门店,海外净新增门店数量占比 58% [7] 各地区收入情况 - 2024 年,美洲地区实现收入 34.31 亿元,同比增长 47%;亚洲地区(除中国内地)实现收入 25.42 亿元,同比增长 26%;欧洲及其他地区实现收入 7.09 亿元,同比增长 99% [7] TOPTOY 情况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TOPTOY 门店数量为 276 家,全年净增 128 家,全年实现收入 9.84 亿元,同比增长 44.7%;已进驻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高端商场,2024 年同店中个位数提升并实现首年盈利,核心品类毛利率改善 [7] WAKUKU 新品情况 - 2025 年 3 月 29 日,公司首发 WAKUKU 系列新品“胖哒哒”,2 小时内售罄,公司拓展 IP 合作矩阵,结合多形态 IP 产品,有望承接兴趣消费需求 [7] 毛利率及开支情况 - 2024 年公司毛利率为 44.9%,同比+3.7pct,达到历史最高,毛利增长源于海外直营收入占比提升和 IP 战略执行;2024 年销售及分销开支 35.20 亿元,同比增长 54.3%,一般及行政开支 9.32 亿元,同比增长 37.5% [7] 附录:财务预测摘要 - 包含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比率分析等多方面财务预测数据,如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08.52 亿元、248.18 亿元、292.59 亿元等 [8]
永辉超市破局之战,品质零售已“鸣枪”?
36氪· 2025-04-09 01:47
供应链重构 - 公司提出"去中间商"为核心的供应链重构战略,旨在降低采购成本15%并提升进口商品占比至20% [1][7] - 将2300家供应商精简至800家核心战略伙伴,采用直采模式绕过中间商 [7] - 供应商结算周期缩短至35天,账期透明度排名跃居行业前三 [7] - 计划三年内与供应商共同打造100个亿元级单品,对标茅台、可口可乐的"单品神话" [7] 品质零售战略 - 公司定位为"满足中国主流家庭的国民超市",坚持走胖东来模式的品质零售路线 [10][11] - 提出"三大聚焦一个反对"战略:聚焦核心供应商、核心大单品、长期主义;反对频繁更换供应商 [4] - 计划将自有品牌占比从当前5%-15%提升至40%,"永辉农场"系列生鲜已实现48小时从田间到货架 [9] - 调改后门店SKU重复率达65%以上,自有品牌销售占比10% [11] 门店调改进展 - 2025年一季度已完成近50家门店改造,预计全年调改200家,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升级 [11] - 调改后郑州信万广场店首月销售额达5600万元,员工收入提升30% [6][7] - 福州奥体店作为全国调改旗舰店重新开业,验证"少而精"策略有效性 [11] - 主力店型从万平米大卖场压缩至2000-3000㎡社区店,SKU从3万+锐减至8000个 [12] 运营模式创新 - 在成都试点"店长承包制",允许店长用5%营收自主策划社区活动 [12] - 向调改门店8000名员工发放1139万元分红,推行"事业合伙人"制度 [12] - 抛弃传统KA模式下"进场费、堆头费、节庆费",转向CA思维的合作模式 [7] 行业背景 - 2024年57.4%连锁超市企业销售额负增长,53.2%企业净利润下滑 [12] - 传统大卖场在平台冲击下节节败退,山姆、胖东来等商超凭借差异化逆势增长 [13] - 公司转型被视为中国零售业集体焦虑的缩影,试图通过供应链重构再造商业模式 [13]
海外巨头增长受阻,凭什么中国潮玩公司能出海?
创业邦· 2025-04-02 03:09
行业概况 - 2024年泡泡玛特、名创优品、布鲁可分别实现营收130 38亿元、169 94亿元、22 41亿元,同比增长106 9%、22 76%、155 53%,显示兴趣消费市场潜力巨大[3] - 行业面临增长压力,需持续保持高增长以维持资本市场吸引力,品牌需不断推出爆款避免被遗忘[4] - 2025年趋势预测:1)国内外市场持续争夺用户心智 2)品牌运营转向精细化 3)行业分化加剧,部分品牌将被出清或转型[4] IP运营策略 - 泡泡玛特2024年四个自主IP(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营收均超10亿元,自有IP孵化能力为核心竞争力[9][12] - 名创优品建立90+IP矩阵,重点合作包括《黑神话:悟空》、迪士尼等,2025年计划新增小熊维尼等联动[11] - 布鲁可奥特曼IP依赖度降至48 9%,自有IP英雄无限占比提升至13 8%,转型拼搭类角色玩具[13][14] - 行业普遍面临IP授权成本压力,泡泡玛特2024年设计授权成本增长超100%,但预计2025年授权IP收入占比维持10%[14] 门店扩张与运营 - 泡泡玛特2024年国内门店平均收入增长30 22%至955万元,海外门店平均收入激增194%至2448万元,2025年计划新增10+国内门店及100家海外门店[22][23][30] - 名创优品2024年国内门店平均收入仅增长0 89%至193万元,TOP TOY门店平均收入下降22 41%至356万元,反映扩张瓶颈[25][26] - 两家公司均转向精细化运营:泡泡玛特控制SKU数量,名创优品计划关闭低效小店、扩大IP Land至10个[24][27] 出海布局 - 泡泡玛特2024年东南亚/北美收入分别增长619%/557%,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8 85%,2025年目标海外增速100%[30][31] - 名创优品海外收入达66 8亿元(+42%),欧美市场可复刻,TOP TOY主攻东南亚[31][34] - 布鲁可海外收入占比仅2 87%,但东南亚/北美市场增速达891%/254%,面临万代、孩之宝等国际品牌竞争[33][35] - 海外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低基数效应,欧美头部厂商如孩之宝北美增长仅2%、欧洲下跌10%[36][38] 竞争格局 - 全球头部厂商中,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增速106 9%显著高于乐高(14 47%)、万代(11 91%),营业利润率31 86%超过美泰(12 91%)[38] - 北美本土潮玩品牌Funko连续两年负增长,显示海外市场同样存在增长瓶颈[39] - 行业需快速抢占海外用户心智,避免流量退潮后陷入增长困境[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