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宝新能源: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双大增,首推1.09亿元中期分红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01: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7亿元同比增长17.33% 归母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52.62%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82亿元同比增长44.63% [1] - 梅州客商银行贡献营业收入6.3亿元 净利润1.95亿元 [1] - 中期分红方案拟每10股派现0.50元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09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19.48% [1] 电力业务驱动因素 - 广东省用电量达4333.22亿千瓦时 其中6月单月用电量904.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9% 带动公司发电量与上网电量同步提升 [2] - 秦港5500大卡动力煤均价671元/吨 较去年同期下跌201元/吨 电力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1.96个百分点 [2] - 陆丰甲湖湾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1000MW)按计划推进 投产后将扩大发电规模与区域竞争力 [2] 行业趋势与定位 - 火电在能源转型中承担"兜底保障"与"调节支撑"功能 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与"稳定器" [3] - 火电电价机制向"两部制电价"转型 收益来源扩展为电量电价 辅助服务及容量电价 盈利模式多元化 [3] 金融板块运营 - 梅州客商银行资产总额430.95亿元 负债总额401.33亿元 资产负债结构稳健 [4] - 银行以科技赋能与差异化赛道为核心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0亿元 净利润1.95亿元 [4] - 公司通过党建引领与合规培训完善治理体系 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与风险抵御能力 [4]
转型终止 全球石油巨头回归核心业务
中国化工报· 2025-08-19 00:47
国际石油巨头第二季度业绩表现 - 埃克森美孚实现日均460万桶石油当量产量 创纪录增长主要受益于圭亚那区块持续强劲表现及对先锋自然资源公司的收购 [1] - 雪佛龙达到日均340万桶产量 创纪录增长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 墨西哥湾和二叠纪盆地的贡献 [1] - 英国石油日均产量230万桶 同比下降3.3% 路透社分析指出这是近年投资缩减所致 [2] - 壳牌日均产量265万桶 同比下降4.2% 创20年新低 主因是资产剥离和替代能源投资 [2] 财务表现分析 - 埃克森美孚二季度净利润71亿美元 环比下降8% 同比下降15% [1] - 雪佛龙二季度盈利25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44亿美元大幅下滑 [1] - 英国石油和壳牌二季度利润虽同比下滑 但双双超出分析师预期 显示表现优于市场预估 [2] 战略发展动向 - 欧洲油气巨头在产量和盈利方面仍落后于美国同行 [1] - 资产出售和油气投资缩减是欧洲石油巨头今年业绩疲软的主因 [2] - 英国石油与壳牌的能源转型尝试效果欠佳 近期两家公司重新聚焦油气传统核心业务 [2] - 分析指出欧洲石油巨头回归核心业务后产量回升只是时间问题 [2]
Mercury General(MCY) - 2025 H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8-18 23:00
业绩总结 - FY25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为7.9 TWh,较上年同期下降10%[17] - FY25 EBITDAF为7.86亿澳元,普通全年度股息为24分[23] - FY26指导目标为EBITDAF达到10亿澳元,股息为25分[23] - FY30的EBITDAF目标为11.5亿至12.5亿澳元[28] - FY25的普通股息连续第17年增长[81] 用户数据与合同 - 与NZ铝冶炼厂签署的长期供电协议于2025年1月生效,初始基荷容量为50MW,2027年增至75MW[100] - 与Fonterra签署的长期合同支持其电气化,预计年需求为260GWh[102] 未来展望与市场扩张 - 计划到2030年交付3.5 TWh的新发电量,年总发电量预计增长约40%[19] - Karapiro水电站升级项目投资9000万美元,预计年发电量增加32GWh[107] - Nga Tamariki地热站扩建、Kaiwera Downs风电场和Kaiwaikawe风电场正在建设中[1] 财务状况 - FY25的净债务增加了2.3亿澳元,主要用于新资产投资[81] - FY25年未偿还的承诺资本支出为5.7亿新西兰元,流动性充足[151] - FY25年净债务与EBITDA比率保持在BBB+范围内[152] - Mercury的债务与EBITDA比率目标在2倍至3倍之间,符合其BBB+评级[1] - 预计FY25的债务与EBITDA比率为2.5倍,主要受EBITDAF下降和净债务增加影响[1] 成本与效率 - FY25的员工相关成本节省达1000万澳元,得益于运营效率的提升[81] - FY25的资产维护成本增加了1100万澳元,主要用于地热井的安全关键工作[81] 负面信息 - FY25年天然气生产下降,主要由于天然气储备减少[93] - FY25年初水文条件接近历史低点,导致电力现货价格高企[93] - FY25年1月至4月全国水流量创下历史最低,进一步推高电力现货价格[93] - FY25年7月,水电发电量达到566GWh,超出平均水平160GWh[99] 其他策略 - FY25年最终股息的股息再投资计划将以2%的折扣提供[152] - 基于已承诺的增长资本支出,预计FY26至FY27期间债务与EBITDA比率将达到峰值并逐步降低[1]
国电电力上半年净利润36.87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8-18 12: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76.55亿元同比下降9.5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87亿元同比下降45.11% [2] - 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后 扣非归母净利润34.1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6.12% 盈利质量显著提升 [2] - 中期拟每股派现0.10元 预计分红总额17.84亿元 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比例达48.38% [4] 业务结构 - 控股装机容量12015.56万千瓦 其中火电7663.3万千瓦 水电1495.06万千瓦 风电1016.91万千瓦 光伏1840.29万千瓦 [2] - 多元化电力产业结构形成完整能源供给体系 各板块协同效应显著 [3] - 火电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清洁高效发展 水电通过升级改造提升发电效率与调节能力 [3] 新能源发展 - 上半年新增新能源控股装机645.16万千瓦 获取新能源资源量353.48万千瓦 完成核准/备案新能源容量377.39万千瓦 [3] - 截至6月末在建风电项目211.83万千瓦 在建光伏项目343.34万千瓦 [3] - 新能源布局是响应国家能源战略的关键选择 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4] 投资者回报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将超300亿元 本次为第26次分红且连续第三年中期分红 [4] - 稳定分红政策体现公司经营稳定性与财务健康度 促进管理层注重资金使用效率 [5] - 合理分红有助于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资产负债率 增强投资者认同感与忠诚度 [5]
直播预告 |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倒计时1天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18 10:45
论坛概况 -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将于2025年8月19-2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主题为"市场驱动 生态赋能:储能推动西部绿色能源体系建设" [1][31]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等,支持单位涵盖电力市场专委会、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等 [9][10] 核心议程与内容 开幕式暨主论坛 - 主旨报告涵盖新能源革命与新型储能(欧阳明高)、内蒙古储能发展实践(王立新)、CNESA 2025年上半年储能数据发布(陈海生)等 [6][16] - 南方电网将分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实践(郑耀东),中车株洲所探讨储能价值创新驱动能源转型(文宇良) [6][16] - 数据发布环节聚焦装机规模、政策分析、电池产量、市场前瞻等8大维度 [7] 分论坛专题 1. **新型储能与电力市场** - 议题包括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设计优化(郑亚先)、西北电网中长期交易创新(陈前昌)、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机制(吴明波) [17][18] - 企业案例:科华数能分享构网型储能实践(冯学涛),海博思创提出储能资产价值管理方案(郭凯) [17][18] 2. **储能价值创新与解决方案** - 发布《2024内蒙古新型储能发展报告》(郑丽娜)及《压缩空气储能理论与应用》新书(范运年) [19] - 技术亮点:海辰储能大容量电池技术(刘俊军)、天合储能7MWh+解决方案(李明)、钢液流电池工程实践(王晓丽) [19][20] 3. **西部特色市场探索** - 内蒙古上都储能电站案例(刘明义)、宁夏沙戈荒大基地送出实践(高保皓)、三峡集团大规模储能创新(吴彦卓) [21] 4. **源网荷储与沙戈荒建设** - 探讨内蒙古口岸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岳建华)、甘肃科技创新案例(梁琛)、阳光电源三电融合方案(阮怀俊) [22][23] 配套活动 - **氢能沙龙**:聚焦电解制氢系统(胡骏明)、氢储能技术(左涛),讨论氢能应用场景与障碍 [24][25] - **零碳园区研讨会**:远景集团分享零碳产业园案例(张明),探讨多能互补储能技术适配性 [26] - **招商对接会**:内蒙古多地投促中心推介,吸引中天储能、上海电气等企业参与 [27][28] 数据与趋势 - CNESA DataLink将发布2025年上半年储能数据,覆盖装机规模、电池产量、招投标等关键指标 [7] - 专题报告涉及钠离子电池(李勇琦)、全钒液流电池(未具名)、动态可重构电池技术(毕敏强) [26][27] 参会信息 - 地点为呼和浩特蒙科聚平台总部基地,毗邻机场(8公里)及高铁站(3公里) [31][32][34] - 需通过二维码预报名,审核周期1-2个工作日 [35][37]
双登集团开启招股:储能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新浪财经· 2025-08-18 10:22
公司上市概况 - 公司于8月18日启动全球发售,计划发行5855.7万股H股,发售价为每股14.51港元,预计8月26日登陆港交所 [3] - 香港发售股份585.6万股,国际发售股份5270.1万股,另有超额配股权,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建银国际等知名机构 [3] - 公司引入三水创投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约2.2亿人民币的股票 [3]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储能领域领军企业,核心产品涵盖锂离子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及铅酸电池,应用于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电力储能等场景 [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服务了5家全球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近30%的全球百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以及中国五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 [4] - 在中国市场,公司服务了80%的十大自有数据中心企业和90%的十大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 [4] - 2024年公司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1.1% [4]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总收入从2022年的40.72亿元增至2024年的44.9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1% [6] - 截至2025年5月31日的五个月,收入达18.6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94亿元同比增长34% [6] - 2022年至2024年年内溢利分别为2.81亿元、3.85亿元、3.53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年内溢利1.27亿元 [6]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6.9%、20.3%、16.7%,2025年前五个月为14.9% [7]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率分别为6.9%、9.0%、7.9%,2025年前五个月为6.8% [7] 收入结构演变 - 业务重心从通信基站向数据中心转移,通信基站领域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64.8%降至2024年的51.1%,数据中心领域收入占比从18.8%升至31.0% [5] - 截至2025年5月,数据中心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6.7%,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5] - 按产品划分,铅酸电池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9.5%升至2024年的64.6%,锂离子电池收入占比有所下降 [5] 研发与竞争优势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2022年至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01亿元、1.13亿元、1.10亿元 [9] - 前五大客户合作平均时长超十年,客户粘性强,产品销往18个国家及地区 [9] -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提升生产效率形成成本控制能力 [9] 行业前景 - 全球储能累计发电容量预计从2024年的746.8吉瓦时提升至2030年的6810.1吉瓦时 [10] - 全球通信基站累计数量预计从2024年的2100万个升至2030年的4390万个,通信储能新增装机容量从43.9吉瓦时增至100.2吉瓦时 [10] - 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占比预计从2024年的4.0%提升至2030年的10.1%,数据中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从16.5吉瓦时激增至209.4吉瓦时 [10] 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细分领域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占率约40.7%,公司以11.1%的市占率位居第一 [11] - 2024年中国市场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占率约45.9%,公司以16.6%的市占率位列第一 [11] 估值分析 - 按发售价每股14.51港元计算,上市时市值约为60.48亿港元,对应2024年净利润的市盈率约15.7倍 [13] - 可比公司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的市盈率多在20倍以上,公司估值相对偏低 [13]
中、美、俄、日、英、德、不丹、越南、新加坡等100多国商业电价对比
搜狐财经· 2025-08-18 05:11
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用电价格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既有低至每度电不到2美分(0.14元人民币)的国家,也有高达40多美分(3.2元人民币)的地 区,这种悬殊的差距值得深入探讨。 | | Residential electricity rates | | Business elect | | --- | --- | --- | --- | | Countries | 1 in USD/kWh, | | in USD/kWh, | | | 2023-2025 average | | 1J 2023-2025 ave | | Bermuda | 0.462 | | 0.269 | | Ireland | 0.443 | 南生分享: | 各国资平相电 | | Italy | 0.422 | | 0.442 | | Cayman Islands | 0.413 | | 0.369 | | Liechtenstein | 0.410 | | 0.280 | | Germany | 0.402 | | 0.286 | | Belgium | 0.400 | | 0.262 | | UK | 0.397 | | 0.44 ...
石油巨头难舍化石能源项目
中国化工报· 2025-08-18 03:36
一边宣传减产一边积极扩张 市场人士介绍,从短期商业视角看,这种谨慎可以理解。低成本油田仍具高盈利性,股东青睐现金流管 理和分红,而非需数十年才能见效的长期投资。加之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参差不齐,化石燃料需求韧性远 超气候倡导者预期。但这种保守姿态会付出高昂代价。若石油巨头们坐等市场和政策信号明朗再转型, 或将丧失主动权。届时,公用事业公司、科技企业和专业清洁能源开发商可能已抢占最具价值的机遇, 迫使石油公司沦为跟随者而非引领者。 行业人士表示,石油巨头具备引领务实能源转型的独特优势:全球布局、深厚的项目储备、跨大陆复杂 供应链整合经验,以及在政治动荡地区运营、管理大型资本项目、高压下交付基础设施的能力。若将部 分专业能力转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技术突破及氢能/碳捕集系统建设,或将引发革命性变革。石 油巨头们有望真正蜕变为综合能源企业,而非涉足绿色企业的石油公司。 "管理式减产"本身并非问题,石油需求终将见顶,有序管理这一转变对经济稳定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症结在于"管理衰退"与"布局未来"的失衡。当前战略天平严重倾向于尽可能维持现状,将能源转型视为 次要任务。但真正的增长机遇恰恰蕴藏在转型之中。除非石油巨头将能 ...
巨头难舍化石能源项目
中国化工报· 2025-08-18 03:10
一边宣传减产一边积极扩张 多年来,国际石油巨头的董事会会议室和投资者报告中充斥着"纪律性"和"资本效率"等术语。这些词汇 暗示着一种维持产量基本持平、削减高风险勘探预算、并通过分红和股票回购等方式向股东返还更多现 金的战略。不计代价追求产量增长的时代已然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将化石燃料资产视为成熟衰退资产的 管理策略。 推动化石燃料生产并不意味着石油公司完全忽视可再生能源。一些石油大公司也在海上风电场、太阳能 项目、氢气中心和生物燃料项目注入资金。壳牌持续投资欧洲和亚洲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道达尔 能源已悄然成为拥有最大太阳能资产组合的石油巨头之一,BP虽缩减可再生能源增长目标,仍在美国 和英国保有大量风电资产。关键差异在于战略定位。这些投资很少成为投资者会议的核心议题,仅被视 为业务多元化而非未来核心。多数情况下,可再生能源项目设定的回报门槛高于油气项目,使其在财务 层面缺乏吸引力,进而延缓了内部资本重新配置的步伐。 不过,市场人士表示,这种战略的表象极具迷惑性。英国石油(BP)和壳牌等欧洲巨头宣称将在未来数十 年逐步缩减石油产量。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美国公司虽未明确提及减产,但其宣传重点已转向股东回 报而非 ...
二季度财报出炉 全球石油巨头回归核心业务
中国化工报· 2025-08-18 03:10
核心观点 - 国际石油巨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欧洲油气巨头在产量和盈利方面落后于美国同行 美国公司埃克森美孚与雪佛龙实现创纪录产量但利润受价格因素影响下滑 欧洲公司BP与壳牌产量下降且利润同比下滑但超分析师预期 行业回归传统业务趋势持续 欧洲公司战略调整聚焦油气核心业务 [1][2] 产量表现 - 埃克森美孚日均产量460万桶石油当量 凭借圭亚那区块增长及对先锋自然资源公司收购实现创纪录产量 [1] - 雪佛龙日均产量340万桶 通过哈萨克斯坦 墨西哥湾和二叠纪盆地实现产量增长 [1] - BP日均产量230万桶 同比下降3.3% 路透社分析指出因近年投资缩减所致 [2] - 壳牌日均产量265万桶 同比下降4.2% 创20年新低 主因是资产剥离和替代能源投资 [2] 财务表现 - 埃克森净利润71亿美元 环比下降8% 同比下降15% [1] - 雪佛龙二季度盈利25亿美元 而去年同期盈利44亿美元 [1] - BP与壳牌二季度利润同比下滑但超分析师预期 显示表现优于市场预估 [2] 战略动向 - 欧洲石油巨头BP与壳牌重新聚焦油气传统核心业务 能源转型尝试效果欠佳 [2] - 资产出售和油气投资缩减是欧洲公司今年业绩疲软主因 [2] - 分析指出欧洲石油巨头回归核心业务后产量回升只是时间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