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政策

搜索文档
国金地缘政治周观察:展望特朗普关税的司法博弈
国金证券· 2025-07-27 12:25
美国对外经贸谈判进展 - 本周美国与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达成贸易协议,8月1日谈判截止日前将进入“冲刺”阶段[1] - 美日协议关税、贸易和投资条件不对等,使其他国家谈判承压;美印谈判因农产品等陷入僵局,美恐对印加征26%“对等关税”;美欧谈判僵持,若8月1日前未达成协议,欧盟对美出口将面临30%关税[22][23][25] 特朗普关税政策情况 - 特朗普2.0时期援引IEEPA加征的关税有芬太尼关税、对等关税、取消小额待遇、其他类,对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加征不同比例关税[2][13][14] - 5月28日国际贸易法院裁决特朗普援引IEEPA启动的全球及报复性关税无效,核心依据是关税权力属于国会,IEEPA未明确规定总统有单方面加征关税的权力[2][16] - 7月31日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司法裁决有四种结果情景,对特朗普关税政策有利和不利的情景各两种[3] 中美经贸会谈情况 - 7月27日至30日,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赴瑞典与美方举行第三轮经贸会谈,可能讨论暂停对华关税截至日期、20%对华芬太尼关税等议题[26] - 高额关税不符合双方利益,对等关税生效日期或继续推迟;芬太尼关税有一定松动可能,但更可能在后续中美领导人会晤中解决[27] 特朗普国内政治压力 - 7月下旬以来爱泼斯坦案持续发酵,导致特朗普政治压力直线攀升,其或希望通过贸易谈判、施压美联储等转移舆论注意力[28][30] 风险提示 - 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谈判增加有损中国利益的条款,干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5][54]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否决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为特朗普利用IEEPA加征关税提供司法支持[5][54] - 中南半岛局势恶化,柬埔寨、泰国、老挝边境冲突加剧,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5][54]
美国的九大关税
虎嗅· 2025-07-19 02:31
行业关税概述 - 特朗普政府基于国家安全发起九大行业关税,包括已实施的汽车及零部件(25%)、钢铝(50%)、铜(50%)关税,以及调查中的其他领域[1][2] - 行业关税比对等关税立场更强硬,反映政策核心忧虑[3] 钢铝行业 - 钢铝关税从2018年25%(钢)/10%(铝)提升至2025年统一50%,并延伸至含钢铝成分的制成品[4][6][7][8] - 主要受影响方:加拿大(占美钢铁进口20%+、铝进口近50%)、欧盟、日本,中国通过家电等间接受影响[9][10] - 政策动机与"铁锈带"关键选区(威斯康星、密歇根、宾夕法尼亚)的选举政治高度绑定[13][14][15] 铜行业 - 50%关税覆盖铜及铜线/板/管等半成品,美国50%铜依赖进口,主要来源为智利(60%)和加拿大[16][17] - 全球供应链格局:智利占全球供应25%(超50%出口中国),中哈蒙朝储量居前,朝鲜端川铜矿品位(0.85%)显著高于全球均值(0.6%)[18][19][20] - 潜在合作方向:中朝贸易升级可能推动铜产业合作[21] 汽车及零部件 - 25%关税影响3000亿美元年进口市场,占新车销量近50%,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达60%[22][23][25] - 主要受损国:墨西哥(占新车进口1/3)、日本(就业人口10%依赖汽车业)、德韩加英[24][27] - 矛盾现象:美三大车企(通用/Stellantis/福特)受影响最大(185万辆出口占全球销量12.6%),但政策旨在迫使车企回迁墨西哥工厂换取工人选票[32][33][36] 卡车与航空航天 - 卡车进口占比近50%,墨加合计占80%+,中国仅占1%[38] - 航空航天领域2024年净进口330亿美元,欧盟占50%,加拿大25%,英国8%[40][41] - 英国或通过英美协定获得免税待遇[42] 木材与药品 - 木材进口依赖度30%(主要来自加拿大),关税延伸至纸张/家具等衍生品[43][45] - 药品进口占比:仿制药80%、品牌药50%,爱尔兰(726亿欧元出口)因税制优势成主要来源,中国占原料药进口8%(印度32%)[46][47][48] - 供应链嵌套:印度70%原料药购自中国,中印合计占欧洲原料药进口60-80%[49] 半导体与关键矿物 - 半导体净进口2000亿美元,前三大来源为中国大陆(封测)、台湾省(晶圆/芯片)、墨西哥(代工/车用芯片)[51][52] - 关键矿物:12种完全依赖进口,28种超50%依赖进口,南非(16%)、加拿大(15%)、中国(6%)为主要供应方,中国垄断美70%稀土进口[53][54][55] 制造业回流挑战 - 政策目标为逆转制造业就业下滑趋势(30年减少400万岗位),但行业转移速度差异大:纺织业较快,汽车(合同锁至2028年)/航空/医药需数年[58][59][60] - 矛盾效应:建厂所需进口材料(钢材/机械等)受关税推高成本,可能延缓回流进程[61]
美国通胀的领先指标——出口深度思考系列之二
一瑜中的· 2025-07-18 15:3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今年"量"比"价"更重要,出口风险的主线是美国进口需求受通胀上行冲击的影响[2]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引致的通胀上行风险是美国经济的重要变量,需构建领先指数定量观察[2] - 通胀上行可能通过居民消费能力、财富效应、政府债务压力和美联储政策四路径冲击美国经济[3][4][26][32] - 综合领先指数显示未来一个季度美国通胀或回升至3.2%,主要压力来自成本端的价格预期[68][69] 通胀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路径 居民部门 - 通胀侵蚀中低收入群体实际购买力:2021年以来中低收入群体税后收入增速跑输物价涨幅,实际薪资增速下行将加剧贫富差距[12] - 财富效应逆转冲击服务消费:美股下跌将影响占家庭总资产35%的股权资产,进而拖累服务消费(占就业增长主体)[18] 政府部门 - 债务可持续性担忧加剧:2024年美国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达17.9%,接近历史峰值18.4%[27] - 财政扩张受限:高利率环境下长端美债需求边际削弱,制约财政政策空间[26] 美联储政策 - 降息空间受挤压:若下半年PCE环比均值超0.28%(2023年为0.2%),将削减降息倾向[32] - 当前彭博一致预期2024年CPI同比为3%,与美联储预测偏差收窄至0.2个百分点内[46] 通胀领先指标构建 价格预期维度 - 消费者1年期通胀预期与实际CPI相关系数0.82,在通胀初期领先1-2季度[36] - ISM制造业PMI物价指数领先CPI约2个月,相关系数0.81[37] - 美债1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领先CPI约2个月,相关系数0.72[46] 实际价格维度 - 美国进口价格指数和CRB工业原料指数分别领先CPI 1个月和6个月[49] 实体经济维度 - 制造业新订单同比领先CPI 2个月,相关系数0.66[52] - 失业率滞后CPI 1个月,相关系数-0.44[54] 金融维度 - M2*货币流通速度同比领先CPI 1个月,相关系数0.69[55] - 贸易加权美元指数同比领先CPI 3个月,负相关性-0.35[59] 综合领先指数表现 - 各维度指数平均领先CPI约2个月,综合相关系数0.76[62] - 当前价格预期维度指数高于2005年(CPI峰值4.7%)和2011年(峰值3.9%)水平[68] - 实际价格/实体经济/金融维度指数低于2018年水平(CPI峰值2.9%)[68] - 模型预测7月CPI同比或升至3.2%,高于彭博预期的3.1%[69]
出口深度思考系列之二:美国通胀的领先指标
华创证券· 2025-07-15 08:44
美国通胀对经济及出口的影响 - 通胀上行或侵蚀美国中低收入群体实际收入与消费力,影响贫富差距,冲击中高收入群体财富效应,进而影响服务消费与就业[3][16][26] - 通胀明显上行会使市场担忧美国公共债务可持续性,长端美债利率或维持高位,制约财政扩张力度,2024年美国利息支出占财政收入和支出比例分别为17.9%、13.1%,历史峰值为18.4%、15.4%[4][30] - 通胀明显上行将制约美联储降息节奏和幅度,若下半年PCE及核心PCE价格指数环比均值超0.28%,或削减其降息倾向[4][34] 美国通胀短期领先指标 - 价格预期和价格调查维度指标指向短期通胀上行压力,消费者通胀预期在通胀大幅上行初期比实际通胀早1 - 2个季度触底回升,企业价格调查和预期指标领先2 - 5个月,美债隐含1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领先约2个月[5][40][43][51] - 实际价格维度的美国进口价格指数和CRB工业原料现货指数分别领先美国CPI同比1个月、6个月[5][52] - 实体经济维度,制造业生产指数领先约2个月,OECD综合领先指标、零售销售同比、制造业新订单同比分别领先约4个月、3个月、2个月[6][56][58] - 金融维度,M2*M2货币流通速度同比领先约1个月,贸易加权美元指数同比领先约3个月[6][62] 美国通胀领先指数构建及预测 - 构建综合通胀领先指数,自2005年开始,领先美国CPI同比约2个月,各维度与综合指数和美国CPI同比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63、0.59、0.67、0.76[7][8][67] - 通胀上行压力主要来自成本端,未来一个季度美国通胀或偏平或略有回升,7月美国CPI同比可能升至3.2%左右,彭博预期三季度为3.1%[8][9][73]
债市专题研究:三季度海外宏观主线再校准
浙商证券· 2025-07-10 10: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非农数据使降息交易降温,宏观主线重回特朗普关税政策;特朗普政府“明硬实软”强化TACO一致预期,但需警惕TACO交易反转风险,重点关注欧美及中美贸易谈判进程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三季度海外宏观主线再校准 - 新增非农就业超预期,失业率下行,劳动力市场有韧性,降息充分条件未触发,降息预期交易降温,交易主线或重回特朗普关税政策 [1][12][15] - 对等关税暂停期届满,特朗普政府“软硬兼施”,关税政策“明硬实软”,强化TACO交易预期 [2][20] - 特朗普面临的国内压力缓解,政策重心或向关税领域倾斜,关税政策有武器化倾向,可能导致TACO交易反转 [3][22][29] - 下一阶段宏观交易主线围绕特朗普关税政策,9月可能切换至降息交易,关注欧美及中美贸易谈判进程 [4][32]
新美联储通讯社:如何看待美联储内部降息分歧,未来几个月的通胀数据很重要
华尔街见闻· 2025-07-10 09:57
美联储内部关于关税与通胀的分歧 - 美联储内部正就特朗普关税风险展开激烈辩论 官员们在新增成本是否应维持高利率问题上存在分歧 [1] - 本月预计不会降息 但鲍威尔暗示降息门槛较今春有所降低 温和价格读数或疲软就业数据可能成为夏末降息理由 [1] - 未来三个月通胀数据将检验两大观点:关税是否推高通胀 以及通胀偏离预期时美联储的应对策略分歧 [1] 特朗普关税政策调整对降息条件的影响 - 4月大幅关税上调曾打乱美联储降息计划 引发滞胀担忧 当时需经济明显放缓才能确认价格上涨的暂时性 [4] - 两大变化改变局面:特朗普调低极端关税幅度 延长多国贸易谈判窗口期 降低8月后贸易战升级风险 [4] - 与关税相关的消费价格上涨尚未显现 但官员预期6-7月数据可能反映价格波动 [5] 美联储内部阵营分化与政策灵活性 - 6月会议显示两大阵营:少数派担忧通胀失控反对降息 多数派支持降息但倾向观望数月 仅两位特朗普任命官员主张本月降息 [5] - 鲍威尔立场转变提供战术灵活性 其与"绝大多数"预期降息官员保持一致 将潜在降息描述为恢复因关税暂停的进程 [7][8] - 鲍威尔采取中间路线:不否定"暂时性"通胀观点 但保持观望态度 强调会根据数据调整政策 [8] 关税传导机制与企业成本转嫁 - 前达拉斯联储主席Kaplan认为若平均关税维持10%-15%而非更高水平 企业更易吸收成本避免大幅提价 [6] - 里士满联储主席Barkin指出价格传导存在滞后性 大型零售商5月售价反映2月库存 预计7-8月显现关税相关涨价 [6] - 鲍威尔暗示若通胀上升温和 可能基于劳动力市场疲软或通胀改善在夏末前开启降息 [8] 未来政策路径预期 - 鲍威尔暗示美联储距中性立场仅几次降息距离 若避免严重衰退 任何降息都将是有限和渐进的 [9] - 政策调整将取决于企业实际成本转嫁程度 以及后续通胀数据是否支持"暂时性"判断 [6][8]
目前市场的一大风险:压根不信特朗普关税
华尔街见闻· 2025-07-08 08:04
市场对特朗普关税威胁的反应 - 特朗普宣布推迟原定7月9日的关税谈判截止期至8月1日 并计划对日韩产品征收25%关税 对南非等12国产品征收最高40%关税 [1] - 金融市场反应平淡 标普500指数仅下跌0.2% 美元兑韩元和日元分别走强0.7%和1% 日韩股市集体高开 韩国首尔综指盘中一度大涨1.5% [1] - 投资者普遍认为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要么不会真正实施 要么实际影响微乎其微 [1] 市场轻视态度背后的隐患 - 股市和债市已得出结论 认为适度关税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10%不会对经济增长或利润造成重大影响 [3] - 市场无视特朗普持续发出的更严厉关税威胁 可能埋下重大隐患 当特朗普突然展现强硬姿态时 投资者或面临大失所望的风险 [3] - 关税博弈仍处于预备阶段 只有当与大型贸易伙伴达成市场相信会持续下去的协议时 博弈才算真正开始 [3] 市场对关税威胁的习以为常 - 特朗普政府总是在关键时刻退缩的戏码已多次上演 机构分析认为美国在谈判策略上摇摆不定 [4] - 投资者忽略最新关税公告 将其视为加速谈判的策略 而非关税最终水平的定论 [4] - 市场已完全适应关税政策反复无常的新常态 最受关税影响的国家资产表现强劲 [4]
多国央行行长同台论道!鲍威尔甩锅特朗普,松口降息?
搜狐财经· 2025-07-02 01:48
全球央行行长会议核心观点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降息新信号 称若无特朗普关税可能早已降息 并指出关税显著推高各类通胀预期 [1] - 鲍威尔表示7月降息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将依据后续经济数据判断 较此前"秋季后考虑降息"立场有所松动 [1] - 特朗普再次炮轰美联储 要求将利率降至1% 并称美联储应为未降息感到羞耻 [3] 美联储政策动向 - 6月议息会议连续4次按兵不动 鲍威尔当时表示联储"处于良好位置 可以继续观望" [2] - "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普遍预测到2025年底可能进行两次降息 [2] - 通胀路径仍是利率决策关键考量 关税规模对通胀预测产生实质影响 [1] 其他央行表态 欧洲央行 - 行长拉加德称欧元区6月通胀已达2%目标 但任务尚未完成 [4] - 警告地缘政治和全球分裂带来双向风险 [4] - 降息周期接近尾声但不预设承诺 未来政策将依赖数据 [5] 英国央行 - 行长贝利表示货币政策仍具限制性 将继续保持紧缩 [6] - 英国经济和就业市场显示温和放缓趋势 可能影响未来货币政策决策 [6] - 现阶段无证据表明关税显著推高英国国内物价水平 [6] 日本央行 - 行长植田和男强调观望立场 需等更多数据决定下一步货币政策 [6] - 暗示暂不急于提高借贷成本 [6] - 市场普遍预计7月会议维持现有政策不变 约三分之一观察人士预计下次加息在明年1月 [7] 韩国央行 - 行长李昌镛表示关税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仍是政策难题 [8] - 担忧关税对经济增长而非通胀的影响 正在权衡稳定风险同时判断如何继续降息 [8] 美元地位与关税政策 - 多位央行行长认为美元作为全球首选储备货币地位短期内仍难撼动 [9] - 特朗普称将在7月9日前向所有国家发送新关税政策通知信 无延期之意 [10] - 表示会检视各国态度 对不友善国家直接开出高关税 [10]
鲍威尔称特朗普关税推高通胀预期 阻碍美联储降息进程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22:28
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若非特朗普加征关税政策 美联储本应已放松货币政策 关税导致通胀预期明显上升 [1] - 美联储自去年12月以来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4 25%-4 5%区间不变 最新点阵图显示2025年底前可能降息两次 [1] - 鲍威尔强调政策将"逐会而定" 不排除任何会议行动可能 但76%概率显示7月会议将按兵不动 [1][2] 白宫与美联储关系 - 特朗普团队猛烈抨击美联储维持利率政策 特朗普公开批评鲍威尔"糟糕透顶"并质疑其能力 [2] - 鲍威尔未回应2026年主席任期结束后是否留任理事的问题 其理事任期将持续至2028年 [2] 全球贸易政策影响 - 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导致全球市场紧张 4月宣布加税后美股跳水 后推迟部分严厉措施 [2] - 标普500指数虽创2月以来新高 但投资者仍担忧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企业利润及股市的长期影响 [2] 美联储政策目标 - 美联储核心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就业最大化和金融稳定 鲍威尔关注如何向继任者移交健康经济 [3]
半年过去了,华尔街的“脸都被打肿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6-30 04:26
市场格局颠覆 - 特朗普关税政策和地缘政治冲突颠覆华尔街年初预测 美元和美股表现惨淡 欧洲股市和新兴市场成为赢家 [1] - 美元指数录得自2005年以来最差年初表现 与预期强势相反 [2] - 新兴市场2025年上半年为股东创造1.8万亿美元财富增长 人工智能公司蓬勃发展 货币普遍兑美元走强 [1] 美元表现 -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美国经济衰退担忧 催生美元贬值猜测 [5] - 摩根大通团队预计美元强势指标到年底将再下跌2% 美元与利率和股票联系的减弱可能是结构性弱点信号 [5] 美股动态 - 美股年初配置创纪录新高 但乐观情绪因中国AI公司挑战和特朗普关税担忧迅速消退 [6] - 纳斯达克100指数2月峰值至4月低点蒸发近7万亿美元市值 美国银行调查显示3月美股敞口出现有史以来最大降幅 [6] - 特朗普暂停部分高关税后标普500指数创历史新高 科技股再度受追捧 [6] 亚洲货币表现 - 美元兑日元今年以来跌近9% 从159跌至145 4月最低跌至139.89 [8] - 人民币今年飙升1.8% 上周四触及7.1565七个月高点 颠覆华尔街看跌预测 [11] 全球债券市场 - 短期政府债券表现良好 长期债券因政府增加债务面临压力 [12] - 美国长期国债期限溢价指标大幅飙升 买家要求更高补偿 [12] 欧股和新兴市场表现 - 斯托克600指数以美元计价跑赢标普500指数16个百分点 欧元/美元飙升至1.17 [13] - 新兴市场打破2017年以来每年跑输美股魔咒 市值达创纪录29万亿美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