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日照近海再发火箭
齐鲁晚报· 2025-09-25 10:03
当火箭升空时,整个海滩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来自济南的摄影爱好者张先生一边快速按动快门, 一边激动地说:"这是我今年在日照拍的第三次发射,每次都有不同的美。" 本次发射的捷龙三号遥八运载火箭搭载了12颗吉利星座卫星,采用一箭十二星的方式成功将卫星送入预 定轨道,此次发射标志着吉利星座一期组网正式完成,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覆盖的实时通信能力。 捷龙三号作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明星箭型",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5吨,迄今八次海上发 射全部成功。 文/片 记者 张宏磊 邹慧 张倩 日照报道 9月24日下午,海天之间,火箭尾焰划破长空,日照再次成为航天爱好者瞩目的焦点。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 功将吉利星座06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临近国庆假期,日照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市民、游客、"航天迷"一起因火箭和卫星发射让爱国情怀在海 天间升腾。 秋日午后,日照灯塔广场景区附近的海滩上人头攒动。尽管离发射还有两个多小时,最佳观测点早已被三 脚架和相机占据。来自全国各地的航天爱好者、游客和市民,或坐或立,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远方的海上 发射平台。 15时56分,倒计时结束。"点火" ...
华菱线缆(001208):持续加码高端线缆产能布局 迈向特种电缆小巨人
新浪财经· 2025-09-25 08:30
收购安徽三竹智能 - 公司拟收购安徽三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标的公司100%股权整体作价不超过2.7亿元人民币 [1] - 三竹智能专注于工业连接器和线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机器人、工业机械手等领域,并为行业提供定制化连接产品和方案 [1] - 三竹智能主要客户包括日本松下集团、汇川技术、先导智能、美的工业、南京埃斯顿、格力智能装备、禾川科技、雷赛智能、凯恩帝数控、新代数控等国内外行业龙头和知名上市公司,产品远销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韩国、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多个国家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三竹智能总资产1.85亿元,净资产0.94亿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2.09亿元、净利润0.25亿元、扣非净利润0.22亿元,并承诺2026-2028年净利润合计约为7100-7500万元 [1] 定向增发与产能布局 - 证监会审核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申请,拟募集12.15亿元,总投资14.65亿元用于投资新能源及电力用电缆、高端装备用高柔性特种电缆、高端装备器件用综合线束及组件、数智化升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2] - 公司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产能已达到饱和,光伏及储能电缆尚无独立产线,亟需专用产线以满足需求 [2] - 在高端装备用高柔性特种电缆方面,重点布局风机电缆、光电复合电缆、海洋脐带缆等高端产品矩阵,以满足风力发电、智慧矿山和海洋工程领域需求,目前储能电缆和海上光伏电缆已完成TUV认证 [2] - 在高端装备器件用综合线束及组件方面,下游客户对线束及组件产品需求大幅提高,公司从单一电线电缆产品到线缆组件产品的产业链升级必要性提升 [2] 业务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专注于特种电缆细分市场,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及融合装备、轨道交通及高速机车、国家智能电网、机器人、工业控制、矿山装备、新能源配套、工程装备、数据通信等领域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半年度营收为21.9亿元,其中特种电缆11亿元,占比约50% [3] - 公司过去5年总营收从2019年的15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41.6亿元,复合增速达22.6%,未来2年随着IPO项目产能利用率爬升,有望延续稳步增长态势 [3] 新兴领域布局 - 在商业航天领域,公司与某卫星厂开展高温扁电缆开发,重点突破耐高温导体材料及高温真空抗辐射绝缘技术,特种电缆持续应用于航空航天及融合装备 [4]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线缆业务推进顺利,已与多家企业完成送样、试样及产品迭代工作,并与深圳行知行、上海图灵等机器人企业展开技术层面交流对接 [4] -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2025年7月公司中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电领域项目1350万元,重要涉及核堆特种线缆供应,公司密切关注国内可控核聚变示范项目招标动态,推动技术产业化 [4]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2.57亿元和3.6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41.36倍、30.44倍和21.53倍 [4]
火炬电子跌2.01%,成交额2.7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028.6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6:2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下跌2.01%至37.61元/股 成交额2.73亿元 换手率1.51% 总市值178.8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028.68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1095.23万元(占比4.02%) 大单净卖出1933.45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3.55% 近5日/20日分别下跌3.02%和7.66% 近60日上涨2.45%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72亿元 同比增长24.20% [3] - 归母净利润2.61亿元 同比增长59.04%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0.37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3.65亿元 [4] 主营业务构成 - 国际贸易业务占比53.08% 自产被动元器件占比34.32% [2] - 自产陶瓷材料占比7.29% 自产主动元器件占比4.73% [2] - 公司主营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业务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96万户 较上期增加6.67% 人均流通股16077股减少3.49% [3] - 广发中小盘精选持股683.02万股(增持39.55万股) 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4] - 富国天惠成长持股600.92万股(增持300.05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4] - 广发小盘成长持股599.15万股(增持215.98万股) 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4] 行业属性与概念板块 - 申万行业分类属国防军工-军工电子Ⅱ-军工电子Ⅲ [2] - 概念板块涵盖军工电子、商业航天、航天军工、军民融合、MLCC概念 [2]
80后博士,一举融资20亿
投资界· 2025-09-25 03:51
完成中国民营星链组网。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古诗里的仰望和畅想,如今正在千年后的寰宇间得到回响。正如王洋所言,"航天是最浪漫的行业,它承 载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 80后博士带队 打造中国版铱星 海面之上,火焰冲天。 作者 I 刘博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9月24日,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以一箭十二星方式在山东日照海域成功发射,标志着星座一期组网全面完成,也意味着中国民营航天 在低轨通信领域实现了从"试验组网"到"完整星座"的跨越。至此,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在轨卫星数量达到64颗。 这一幕的缔造者——时空道宇,一周前宣布完成20亿元战略融资,将全球总部落户于杭州。身后CEO王洋,一位80后博士,他的职业 生涯起步于华为,曾供职于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一直将太空梦刻进骨子里。 为了航天梦,王洋默默耕耘了十几载。 时间回到2004年,彼时的中国互联网行业风头正盛,对于刚毕业的王洋而言,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出身的他,进入一家互联网大厂工 作,无疑是最优选择。但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加入了当时境况不顺的华为。 华为期间,王洋作为一名3GRAN工程师,深入到市场一线,见证通信行业 ...
航天电子涨2.02%,成交额3.3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611.0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3:0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5日盘中上涨2.02%至11.12元/股 成交额3.39亿元 换手率0.94% 总市值366.8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611.00万元 特大单净买入2529.48万元(买入3658.60万元占比10.79% 卖出1129.12万元占比3.33%) [1] - 大单净卖出918.49万元(买入5760.36万元占比16.99% 卖出6678.85万元占比19.70%) [1] - 年内累计涨幅24.80% 近5日涨7.75% 近20日跌4.79% 近60日涨10.10% [1] 基本面与经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8.22亿元 同比减少24.51% 归母净利润1.74亿元 同比减少30.37% [2] - 军品业务占比99.34% 民品0.39% 其他业务0.27% [1] - 主营业务涵盖测控通信、机电组件、集成电路、惯性导航及航天技术应用产品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5.44万户 较上期增加13.22% 人均流通股21,368股 减少11.67% [2] - 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新进第六大股东 持股5065.55万股 [3] - 易方达国防军工混合A新进第八大股东 持股4822.29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新进第十大股东 持股3916.41万股 [3] 行业属性与分红记录 - 属于国防军工-航天装备Ⅱ-航天装备Ⅲ行业 涉及军民融合、北斗导航、空间站等概念板块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24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5.14亿元 [3]
我国空天信息产业飞出怎样的新高度?从火箭“30分钟拎箱即发”说起
央视网· 2025-09-24 22:34
上游的火箭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 中游的卫星运营; 下游的数据应用。 从"嫦娥"奔月、"神舟"飞天、"天宫"遨游,到智慧城市、工程进度实时观测,再到手机通信、无人机配送,当前,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它就是 空天信息产业。 空天信息产业包括哪些领域?我国如何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链?空天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什么是空天信息产业?包括哪些领域? 空天信息产业,是指运用航天器(如卫星、火箭、探测器等)和空间基础设施,收集、处理、分析来自地球及太空的数据,并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新兴产业, 涵盖商业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应用等领域。 空天信息的产业链包括: 实现火箭拎箱即发 发射一枚火箭,从准备到升空最快需要多长时间吗? 重庆一家科技企业给出的答案是:30分钟。它是国内首家民营火箭牌照持有企业,主要为商业公司发射小卫星和智能小型运载火箭。 这个十分普通的蓝色长条形集装箱,就是他们最新的研发产品——"集装箱"发射平台。随着工作人员按下"一键起竖"键,内部隐藏的火箭逐渐显露真容。相 比传统液体燃料火箭发射7—15天的周期,集装箱发射平台可以实现"30分钟拎箱就发"的智能快速响应。在山火、地震等救援中,可以 ...
活力中国调研行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扩容提速,打造国际一流发射枢纽
搜狐财经· 2025-09-24 16:39
中国日报9月24日文昌电(记者 王卓琼 陈博文 马萌萌)9月23日,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在"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中宣布,将推动发 射工位从现有2个扩展至4个,同步加快火箭回收平台技术研发与应用,通过产能升级与成本优化,打造面向全球的商业航天发射服务枢纽。这一举措标志着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式迈入高密度运营的新阶段。 作为文昌国际航天城的核心基础设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完成从建设到运营的关键跨越。项目一期位于文昌市东郊镇航天大道两侧,占地2500亩,涵盖 技术区与发射区两大核心区域。自2022年7月6日动工以来,仅用两年多时间便实现竣工投产,于2024年11月30日、2025年3月12日相继完成双工位首发任 务,并在2025年7月30日至8月4日创下"五天两发"的连续发射纪录,正式开启高密度常态化发射模式。 国际化布局与产业协同已初见成效。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副局长王凤宇透露,航天城正与国家深空实验室合作打造国际载荷快速集成、深空工程技术研究 等四大中心。在科研协同方面,航天城已支撑载人航天工程及空间站相关工作,并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建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未来,发射场将进一步拓展国 际合作 ...
一年多完成六次近海火箭发射,航天IP为日照注入更多“科技范”
齐鲁晚报网· 2025-09-24 14:34
9月24日下午,海天之间,火箭尾焰划破长空,日照再次成为航天爱好者瞩目的焦点。捷龙三号运载火 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6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临近国庆假期,日照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市民、游客、"航天迷"一起因火箭和卫星发射让爱国情怀在 海天间升腾。 日照近海再次完成火箭发射 吉利星座06组卫星升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宏磊 邹慧 张倩 这一系列发射始于2024年5月29日16时12分,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启星座"25星-28 星送入太空。随后在2024年12月19日18时18分,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四运载火箭再次发射"天启星座"33 星-36星。 2025年,日照海域的发射活动更加密集。5月19日15时38分,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五运载火箭执行"天启 星座"05组卫星发射任务;8月9日00时31分,捷龙三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4组卫星;9月9 日03时48分,捷龙三号遥七运载火箭将吉利星座05组卫星送入太空。 这六次发射涵盖了通信、物联网、遥感观测等多个技术领域。其中"天启星座"作为中国低轨卫星物联网 星座,可广泛应用于自然环境监测、应急通信、电 ...
长征八号的“专属座位”长啥样?记者实探……
金融时报· 2025-09-24 13:59
伴随着椰林海风,一枚枚火箭喷射出烈焰,像"钢铁侠"般直冲云霄,奔向星辰大海。这不是科幻大片, 而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真实写照。 走进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站在一号发射工位的脚下,记者们仰望着这座"钢铁巨兽"纷纷发出感慨—— 它远比在电视中看到的场景更加高耸、更加震撼。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是长征八号火箭的"专属座位"。今年8月26日,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 在这里顺利发射,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送入太空。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目 前,这里已具备了"双工位、多型号、高频次"的发射能力。 "一号工位的塔高是90米,最顶上的橙色装置就是塔吊,起吊重量可以达到55吨,最底下是发射台,对 火箭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席指挥张小军为记者们详细"解剖"了 火箭的"工位"。 在他看来,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发射台底部的导流装置。"一号发射工位首次采用了地面导流装置,导流 锥从两侧对燃气进行排导喷水,实现了降温降噪。"张小军介绍称,一号工位的四周还设有四个避雷 塔,塔高120米,主要是为海南雷暴等极端天气做准备。 近年来,随着商业卫星广泛应用,商业航天的业务量迅速增长。然而,与商 ...
泰胜风能称公司正推动商业航天业务,目前暂无实质性订单
北京商报· 2025-09-24 10:37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持续推动商业航天业务 开展产线改造 团队搭建 专家引进 市场调研等前期工作 [1] - 目前暂无实质性订单 [1] - 9月24日公司股价收涨0.52%至7.7元/股 总市值71.99亿元 [1] 行业技术现状 - 国内火箭回收技术仍处于研发试验阶段 [1] - 公司将紧密关注火箭回收技术发展趋势并持续提升技术储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