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制造与发射
icon
搜索文档
风云三号H星成功发射 首次实现百公里幅宽高精度全球温室气体精细探测
人民日报· 2025-09-28 00:01
9月27日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H星(又名"风云 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作为风云极轨气象卫星"下午星"家族的新成员,风云三号H星将接替已"服役"近8年的风云三号D星在轨 业务,并与在轨的"上午星"风云三号F星、"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降水星"风云三号G星组网观测。 风云三号H星装载9台有效载荷,配置和性能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幅宽 的高精度全球温室气体精细探测。风云三号H星投运后,将提供云辐射类、海表类、陆表类、大气参数 类、大气成分类、空间天气类等6类70个产品,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全球气候变化监测、生 态环境监测和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的能力与水平。 截至目前,我国共发射22颗风云气象卫星,9颗在轨运行,持续为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 务。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王劲松介绍,我国近地轨道气象卫星采用多星组网 观测,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 家。 又电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 ...
首次实现百公里幅宽高精度全球温室气体精细探测
人民网· 2025-09-27 21:56
本报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李红梅、刘诗瑶)9月27日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 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H星(又名"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截至目前,我国共发射22颗风云气象卫星,9颗在轨运行,持续为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 务。 作为风云极轨气象卫星"下午星"家族的新成员,风云三号H星将接替已"服役"近8年的风云三号D星在轨 业务,并与在轨的"上午星"风云三号F星、"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降水星"风云三号G星组网观测。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8日 02 版) 风云三号H星装载9台有效载荷,配置和性能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幅宽 的高精度全球温室气体精细探测。风云三号H星投运后,将提供云辐射类、海表类、陆表类、大气参数 类、大气成分类、空间天气类等6类70个产品,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全球气候变化监测、生 态环境监测和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的能力与水平。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王劲松介绍,我国近地轨道气象卫星采用多星组网 观测,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倾斜四 ...
“风云”可测,这颗卫星能观“气象万千”
新华社· 2025-09-27 12:56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题:"风云"可测,这颗卫星能观"气象万千" 新华社记者宋晨、黄垚 9月27日凌晨,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H星(又名风云三 号08星)发射升空。这颗卫星有何特点?入轨后将开展哪些工作? 此外,风云三号H星将在轨监测冰雪覆盖和海面温度,提供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变化预估所需遥感信 息,获取全球大气化学分布,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将在轨监测自然灾害、生态与环境,提高天气气 候灾害与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将在轨开展极光和电离层数据监测,提高空 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能力,提升空间天气预报和保障服务。 "我国近地轨道气象卫星采用多星组网观测,以获取全球时空完整分布的探测资料。"王劲松说,目前, 我国是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具有极轨气 象卫星完备全球观测网的整体优势。风云三号H星将接替D星,继续承担"下午星"监测任务,并与在轨 的"上午星"风云三号F星、"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降水星"风云三号G星组网观测,以更加稳定、更高 质量的运行状态为气象核心业务提供坚实数据产品支撑。 截至目前,我国共发 ...
最新到太空“上岗”的风云三号08星,有多牛?
新华社· 2025-09-27 08:36
卫星装载了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微波成像仪、全 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电离层光度计和广角极光成像仪9台遥感仪器,将在 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幅宽的高精度全球温室气体精细探测。 "在众多先进设备'加持'下,风云三号08星定量精度高,光谱定标精度达到皮米量级。综合能力强,可 实现全谱段、定量化同平台观测。探测要素全,在实现温、湿、风、雨、云等全要素大气遥感探测的基 础上,可同时获取全球温室气体、极光、电离层等遥感信息。"邵益凯说。 此外,风云三号08星还具备在轨监测冰雪覆盖和海面温度,提供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变化预估所需的遥 感信息;获取全球大气化学分布;在轨监测自然灾害、生态与环境;在轨开展极光和电离层数据监测等 本领。 新华社上海9月27日电(记者张建松)数据更新时效由6小时缩短至4小时、气象预报时效延长24小时、 气象预报精度提升3%、灾害监测时效提高近1倍……这是最新到太空"上岗"的风云三号08星,即将提交 的"业绩单"。 27日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 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 ...
最新到太空“上岗”的风云三号08星 有多牛?
新华社· 2025-09-27 08:34
卫星技术性能提升 - 数据更新时效由6小时缩短至4小时[4] - 气象预报时效延长24小时[4] - 气象预报精度提升3%[4] - 灾害监测时效提高近1倍[4] - 光谱定标精度达到皮米量级[4] - 实现百公里幅宽高精度全球温室气体精细探测[3] 卫星系统配置与运行 - 发射重量约2780Kg[3] - 运行于高度830km、倾角98.7°的太阳同步轨道[3] - 搭载9台遥感仪器包括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微波成像仪/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电离层光度计和广角极光成像仪[3] - 与05星/06星/07星组网实现全球观测资料100%覆盖[4] 应用功能拓展 - 实现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3] - 获取全球温室气体/极光/电离层遥感信息[4] - 监测冰雪覆盖/海面温度/自然灾害/生态与环境[4] - 提供短期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预估所需遥感信息[4] 发射背景与地位 - 风云三号系列第8颗卫星[3] - 风云气象卫星连续成功发射的第22颗卫星[3] - 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3]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3]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8星成功发射
经济观察网· 2025-09-27 01:22
卫星发射任务 - 2025年9月27日03时28分长征四号丙遥四十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H星) [1] - 卫星配置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成像仪等9台遥感载荷 [1]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596次发射任务 [1] 卫星功能与应用 - 侧重气候变化监测并应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 [1] - 提升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能力 [1] 参与机构分工 - 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 [1] - 中国气象局作为用户部门负责地面和应用系统建设运行 [1]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卫星系统和运载火箭系统研制 [1]
长二丙火箭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看点解析
新华社· 2025-09-18 08:30
火箭技术创新 - 长征二号丙火箭采用新型星箭连接和分离装置 提升整流罩空间利用效率及卫星分离安全性[2] - 火箭应用共用惯组技术和复合材料卫星支架 通过多项措施提高运载能力[2] 卫星生产模式革新 - 银河航天构建云边端卫星批量生产测试模式 采用柔性岛式脉动产线设计实现传统箱体式到开敞式平板卫星的灵活适配[3] - 通过智慧大脑系统实现自动测试与数据一致性对比 测试效率提升且周期压缩[3] - 卫星生产线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运作 单机交付和现场排故流程精简[3] 卫星能源系统突破 - 卫星采用轻质可卷绕全柔性太阳翼 重量和体积进一步优化[4] - 太阳翼展开面积约标准会议室大小 卷起后直径仅相当于保温杯 适配多星堆叠发射模式[4] 商业航天发展前景 - 全球卫星互联网加速发展 需激发商业航天主体活力加速星座建设[5] - 规模化卫星网络将覆盖沙漠海洋山区等传统网络盲区 支持全球通信及6G网络发展[5]
21天5次发射,中国星网为什么这么急?
观察者网· 2025-08-20 00:20
中国星网星座部署计划 - 中国星网计划部署约1.3万颗卫星,需在2034年前完成全部部署 [3] - 国际电联要求部署节点:7年内至少1颗卫星入轨,9年完成10%(约1300颗),12年完成50%(约6500颗),14年完成100%(约1.3万颗) [3][5] - 近期21天内完成5次发射,显示部署节奏显著加速 [1][10] 国际竞争格局 - 星链已超前部署数千颗卫星,通过大规模超额部署锁定频谱并开展全球商业服务 [6] - 亚马逊柯伊伯计划部署3200颗卫星,目前仅100多颗入轨,面临发射资源依赖SpaceX的困境 [6][7] - 欧洲Rivada虽未发射卫星,但凭借160亿美元合同获得国际电联豁免延期 [17][18] 发射能力与挑战 - 当前采用多箭并行策略:长征五号乙(一箭10星)、长征八号(一箭9星)、长征六号(一箭5星)、长征十二号(一箭9星) [11][14] - 按当前能力测算:2029年需年均发射36次(四型均分),2032年需110次,2034年需170次以上,单箭5-10星模式不可持续 [11][12] - 需将单箭搭载量提升至20-30星,配合复用火箭将年发射次数压缩至50次左右 [12][15] 技术演进方向 - 长征十二号直径3.8米,配备7台YF-100K发动机,具备可复用演进潜力 [14] - 民营公司如蓝箭航天完成10公里级垂直回收试验,箭元科技实现海上平台回收试验 [15] - 长期需依赖复用火箭和重型运载平台(类似星舰)支撑高频发射需求 [15] 战略路径与时间压力 - 当前阶段通过多箭并行维持节奏,同时为复用化、规模化做技术储备 [15] - 国际电联规则允许豁免,但需证明资金保障、制造合同和发射计划等实际进展 [18][19] - 2029-2034年为关键窗口期,需持续加速以锁定频谱资源并避免项目削减 [3][19]
我国“海哨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央视新闻· 2025-08-19 09:10
卫星发射与入轨 - 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33分 AIRSAT-05星/海哨二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1]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1] 技术参数与功能 - 主载荷为X波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支持多种工作模式 [3] - 成像最高分辨率优于1米 最大观测幅宽超300千米 [3] - 集成了智能化在轨处理模块 可实现高质量在轨雷达成像和冰、海信息智能提取 [3] - 可与地面移动载具实现星地信息的双向互联互通 大幅提升遥感卫星观测服务时效性 [3] 应用领域与运行体系 - 卫星纳入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AIRSAT星座运行 [3] - 对海洋环境与安全、极地科考与航运、国土资源调查、灾害应急等应用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3] 研制单位与项目支持 - 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制 [3] - 得到国家重大专项支持 [3]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
环球网资讯· 2025-08-04 15:09
卫星发射成功 - 中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7组卫星[1]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1] - 这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首次批量研制此类卫星[3] 银河航天 - 卫星由银河航天承担研制[3] - 卫星由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出厂[3] - 工厂应用智能装配机器人等装备以及数字化制造系统、自动综合测试系统等先进软件平台[3] - 卫星研制周期缩短80%[3] - 可实现年产百颗以上的1000千克级卫星[3]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 - 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3] - 是中国首款4米级单芯级运载火箭[3] -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2吨[3] - 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吨[3] - 本次任务是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的第2次发射[3] - 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87次发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