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升西落

搜索文档
机构论后市丨“科技叙事”逻辑明晰;A股短期或延续震荡偏强趋势
第一财经· 2025-05-25 10:15
市场行情分析 - 近期市场风格切换频繁,大盘与小盘轮番占优,行情轮动较快 [1] - 沪指本周累计跌0.57%,深成指累计跌0.46%,创业板指累计跌0.88% [1] - A股短期可能延续震荡偏强趋势,科技和部分消费行业表现突出 [3] 投资主线配置 - 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如红利板块具备防御属性,业绩确定性较强 [1] - 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明晰,科技仍是中长期配置主线,关注估值较低的细分板块 [1] - 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费板块表现突出,宠物经济、美容护理等细分板块行情显著 [1] - 新消费相对消费短期可能继续有超额收益 [3] 科技成长方向 - 科技成长风格占优,建议关注机器人、人工智能、AI端侧设备、算力产业链等方向 [2] - 政策和产业趋势向上的计算机、机器人、军工、传媒(AI应用)、电子(半导体)、通信(算力)等行业值得关注 [3] - 可控核聚变、军工信息化、无人驾驶、创新药、固态电池、AI agent、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也是重点方向 [2] 消费行业机会 - 基本面预期可能边际改善的创新药、电新、食品、社服、商贸零售等行业有配置价值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扩大内需成为长期战略之举 [1] 核心资产定价 - 优质核心资产在港股正式交易后,短期会活跃对应A股的交易,部分核心资产的定价权可能会逐步南移 [4] - 港股市场吸引力系统性提升,资产供给结构和质量持续提高,流动性趋势性改善 [4] - 更多优质龙头赴港上市可能成为A股市场风格重新转向核心资产的催化剂 [4]
资金流向实锤Q1“东升西落”:对冲基金砍仓美股七巨头,狂买阿里、拼多多
华尔街见闻· 2025-05-21 08:43
回顾一季度"东升西落"的叙事,对冲基金资金流向大转向,疯狂减持"科技七巨头"并加仓中国ADR。 中国科技股估值优势明显,美股空头兴趣创新高 一季度的转变凸显了中国科技股日益增长的吸引力。随着中国在开发新技术方面的影响力上升,中国科 技股对外国投资者变得更具吸引力。今年早些时候,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进步震动了全球市 场,导致"七巨头"股价暴跌,成为全球投资者看待中国科技行业的转折点。 中国科技公司的额外吸引力在于它们通常以低于美国同行的估值进行交易,阿里巴巴的预期市盈率约为 13倍,而拼多多的市盈率不到10倍。在美股"七巨头"中,只有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市盈率低于20倍。 同时,美股空头仓位飙升已将对冲基金的总杠杆率推升至创纪录水平。报告指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 的空头仓位占流通股本的比例约为2.3%,高于去年12月的1.8%,这是自2021年以来空头仓位首次超过 历史平均水平。尽管净卖出,亚马逊、Meta、微软、英伟达和Alphabet等"科技七巨头"仍然是对冲基金 最受欢迎的多头头寸之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 ...
港股,新一轮牛市启动
36氪· 2025-05-20 10:38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近期表现强劲,恒生指数有望突破25000点,做多港股策略获得显著回报 [1] - 4月8日以来,小米集团大涨50%,腾讯控股反弹20%,香港交易所反弹32%,比亚迪大涨40%,显著跑赢美股龙头 [1] - 港股"新消费三姐妹"蜜雪集团、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年内均实现翻倍上涨,总市值分别达1957亿港元、2780亿港元、1177亿港元 [3] 中概股与美股对比 - 中概股龙头表现远超美股巨头,特斯拉和英伟达相对强势,但其他美股巨头显著跑输 [1] - 东升西落行情持续,中国资产吸引力远超美国资产,资金正加速流入中国资产 [2] - 美股散户抄底行为被解读为机构诱多,而港股散户唱空但机构逢低买入 [3] 重点公司动态 - 宁德时代大涨提振市场信心,其上市进一步提升了港股流动性和市场结构优化 [2] - 特斯拉需求尚未回升,中国市场周度销量数据成为关键观察指标,若达1.3万辆则显示回暖 [4][5] - 英伟达Computex演讲虽无重大惊喜,但下半年增长路径明晰,摩根士丹利给予160美元目标价 [6][7] 行业趋势 - 港股新股市场氛围蓬勃,宁德时代上市成为全球投资者焦点 [2] - 腾讯、阿里、小米等中概股龙头已进入技术性牛市,空头压力或引发逼空行情 [2] - 英伟达AI通讯基础设施成为重点,新产品和技术有望推动2025年下半年强劲增长 [6][7]
港股空头实在太弱了
36氪· 2025-05-16 09:12
美股市场动态 - 美股科技巨头普遍收跌 市场预期崩盘可能来临 投资者已止损空头仓位 [1] - 5月月度期权合约即将到期 大量看涨期权失效可能导致美股崩盘 届时中国资产或受益 [3] - 美元资产长期下行趋势确立 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强化 [1]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连续两日调整但跌幅不足1% 显示空头力量薄弱 [1] - 腾讯阿里财报被错杀 资本支出增加实为AI长远布局 [2] - 恒生指数季检在即 泡泡玛特(年内涨幅超100%)、百济神州、普拉达成纳入热门候选 [4] - 恒指计划扩容至100只成份股 但2月检讨仍维持83只 去年仅净增1家 [4] 外资机构动向 - 桥水基金Q1大幅增持阿里巴巴540万股(环比增幅21倍) 中概股成其第四大持仓 [2] - 高瓴、高毅、景林等中资私募Q1大举加仓中概股 反映"东升西落"行情预期 [5] - 大摩发布"China AI 60"名单 显示中国AI竞争力从算力追赶转向应用定义 [2] 游戏行业分析 - 腾讯网易稳居行业C位 中小厂商面临市场整合压力 [6] - 用户需求两极分化:高质量游戏与休闲游戏受捧 传统中型厂商产品承压 [6] - 心动公司《出发吧!麦芬》和B站《三国:谋定天下》等差异化产品有望实现20-30亿年营收 [6] - 世纪华通《白荆回廊》全球总营收达20亿美元 印证中国游戏商海外突破 [7] - 高盛看好稳定投资组合公司 行业研发支出更趋纪律性 利润率有望保持稳定 [7]
港股牛市趋势被破坏了吗?
36氪· 2025-05-13 09:18
今天港股大跌,短线机构是获利回吐了,猫哥认为这是正常的调整,恒指昨天可是大涨3%,今天回撤 了1.5%左右,整体上还是涨了1.5%。涨多了,自然就会有健康调整,而这往往都是为牛市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行情推演】 反过来看美股,最后的诱多行情已经完成了,机构通过炒作关税利好,让美股进入了技术性牛市,但这 往往却是出货的时机。猫哥唱空美股以来,美股确实往上涨了5%,但5%的涨幅在熊市里面,一天就可 以跌回去,猫哥从来不会恐慌的,况且猫哥的港股持仓始终还是盈利。 恒指的回踩,更多还是为了补昨天的跳涨缺口,这是一个好现象,猫哥相信这是逢低买入的好时机。机 构在中概股龙头即将发财报的前几天砸盘,很明显是为了把不坚定的散户洗出去。对猫哥来说,这其实 是不错的机会。 【走势复盘】 港股今天走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昨天涨幅太大,今天迎来健康调整,股市里面有缺口,往往都是要补上的。恒指自底部迎来20%以 上的大涨,很多人看到利好落地,其实都有获利止盈的想法,这是人之常情。 2、特朗普对中小包裹还是加征了125%的关税,这个消息也被市场解读成了利空,猫哥认为这是特朗普 滑跪之后,在国内遭到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他需要在 ...
港投陈家齐:以耐心资本穿越周期,解码香港科技投资新逻辑
投中网· 2025-05-12 06:42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在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这三大投资赛道上,港投公司展现出了前瞻性布局眼光。 作者丨 高雅 编辑丨 冯迪凡 来源丨 第一财经 在全球经济格局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投资机构如何在波动中寻找机遇? 作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战略投资平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投公司")正 以其独特的定位和清晰的战略给出答案。 这家被业界誉为"港版淡马锡"的投资机构初始管理规模达 620 亿港元,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在首份《施政报告》中亲自规划,旨在通过直接投资或与私募基金合作,吸引重点企业落户香港,在 争取长期投资回报的同时,推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四大核心领域发展。 在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 / 绿色科技这三大投资赛道上,港投公司展现出了前瞻性布局眼光。该 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分享了她的洞察:"优秀的科技公司无论在什么经济 周期中都会崭露头角。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公司,之所以能一路走来,是因为它们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 径,并解决了市场上的核心痛点。" 她认为,从历史来看,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通常都是解决市场上 ...
专访港投陈家齐:以耐心资本穿越周期,解码香港科技投资新逻辑
第一财经· 2025-05-11 05:13
2025.05. 11 本文字数:2469,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高雅 在全球经济格局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投资机构如何在波动中寻找机遇? 作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战略投资平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投公司")正 以其独特的定位和清晰的战略给出答案。 这家被业界誉为"港版淡马锡"的投资机构初始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 首份《施政报告》中亲自规划,旨在通过直接投资或与私募基金合作,吸引重点企业落户香港,在争 取长期投资回报的同时,推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四大核心领域发展。 在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这三大投资赛道上,港投公司展现出了前瞻性布局眼光。该 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分享了她的洞察:"优秀的科技公司无论在什么经济 周期中都会崭露头角。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公司,之所以能一路走来,是因为它们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 径,并解决了市场上的核心痛点。" 她认为,从历史来看,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通常都是解决市场上核心痛点的企业,它们能在不 同的经济周期中脱颖而出。现在正是抓住这一窗口,快速寻找优秀伙伴和公司的好 ...
专访港投陈家齐:以耐心资本穿越周期,解码香港科技投资新逻辑
第一财经· 2025-05-11 02:44
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能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脱颖而出。 在全球经济格局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投资机构如何在波动中寻找机遇? 这家被业界誉为"港版淡马锡"的投资机构初始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首 份《施政报告》中亲自规划,旨在通过直接投资或与私募基金合作,吸引重点企业落户香港,在争取长 期投资回报的同时,推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四大核心领域发展。 在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这三大投资赛道上,港投公司展现出了前瞻性布局眼光。该公 司行政总裁陈家齐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分享了她的洞察:"优秀的科技公司无论在什么经济周期 中都会崭露头角。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公司,之所以能一路走来,是因为它们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径,并 解决了市场上的核心痛点。" 她认为,从历史来看,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通常都是解决市场上核心痛点的企业,它们能在不同 的经济周期中脱颖而出。现在正是抓住这一窗口,快速寻找优秀伙伴和公司的好时机。 在风险中寻找科技投资机遇 第一财经: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港投如何在当前全球市场动荡中布局?如何在三大重点 赛道中平衡风险与机会? 陈家齐:投资本身 ...
外资LP正视“东升西落”
36氪· 2025-05-07 01:38
全球经济格局调整 - 全球经济呈现"东升西落"趋势 中国成为全球资本新避风港 [1] - 美国关税战引发国际抵制 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5% 30年期突破5% [2] - 美国联邦债务总额达36.2万亿美元 2025年到期债务占GDP31% [2] 外资对中国市场态度转变 - 外资LP从观望转向行动 通过QFLP等工具深度参与中国市场 [9][10] -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比例从2014年50%降至2024年30% [3] - 施罗德资本募集4支人民币基金 管理资产30亿元 [3] 中国科技企业吸引力 - DeepSeek大模型挑战美国AI主导地位 导致英伟达市值蒸发6000亿美元 [6] - 中国AI/机器人/生物医药企业估值低于美国同行30%以上 [6] - 2025年一季度多家顶级LP启动对中国基金新配置计划 [7] 外资具体投资案例 - 沙特PIF与中国六大金融机构签署500亿美元合作协议 [3] - 蓝海太库(深圳)私募基金首期规模超10亿美元 [4] - 路威凯腾首支人民币基金超额完成20亿元募资 [7] 政策环境优化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境内贷款限制 [7] - 全国超50个地区发布QFLP试点政策 [7] - 开泰银行设立15亿元QFLP基金 [10] 外资投资路径升级 - 汉领资本获上海QFLP试点资质 设立首支S基金 [10] - KKR/博枫等在上海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10] - 外资LP从单点试探转向系统布局 参与地方政府产业基金 [11]
外资LP正视“东升西落”
FOFWEEKLY· 2025-05-06 09:58
全球资本格局调整 - 全球经济呈现"东升西落"趋势,中国成为全球资本避风港新选择 [5] - 美国关税战引发国际抵制,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5%(10年期)和5%(30年期),美元资产信用风险凸显 [7][8] -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比例从2014年50%降至2024年30%,中国持续减持美债 [8] 外资LP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评估 - 中国科技企业如DeepSeek在AI领域突破,导致英伟达市值单日蒸发6000亿美元 [11] - 中国优质科技企业估值低于美国同行30%以上,形成技术-估值双重剪刀差 [11][12] - 2025年一季度多家欧美顶级LP恢复或启动对中国基金的新配置计划 [12] 外资LP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 - 施罗德资本已募集4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30亿元人民币 [9] - 沙特PIF与中国金融机构签署500亿美元合作协议,并在深圳设立10亿美元私募基金 [9][17] - 汉领资本、KKR等外资机构通过QFLP试点设立本地基金,如开泰银行设立15亿元QFLP基金 [16][17] 政策环境优化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境内贷款限制,优化并购规则 [12] - QFLP试点全国推广,超50个地区发布政策支持外资灵活参与股权投资 [13] - 路威凯腾首支人民币基金超额募资20亿元,显示外资GP对人民币市场的重视 [13] 外资LP投资策略进化 - 外资LP从观望转向系统布局,参与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和科技园区项目 [17] - 沙特主权基金通过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投资实现与中国产业升级深度融合 [17] - 外资GP加速募集人民币基金,如汉领资本2025年3月完成嘉兴基金备案 [16][17] 中国资本市场角色转变 - 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创新者",硬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吸引外资 [20] - 人民币资产在全球配置中的权重参数被调高,成为三重红利(资产、创新、政策)交汇点 [14] - 东南亚、中东、欧洲长期资本频繁来华调研,形成"中国创新,全球市场"新范式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