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转型

搜索文档
中办、国办: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新华社· 2025-08-25 14:49
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1] - 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1] - 统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地方试点碳市场 [1] 市场建设 - 现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需按要求规范建设运行以助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 [1] - 鼓励试点市场在扩大覆盖范围、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和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 [1] - 试点市场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经验 [1] 机制设计 - 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1] - 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
新华社权威快报 | 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中办、国办重磅文件对外公布
新华社· 2025-08-25 14:42
政策文件发布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8月25日对外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1][3] 碳市场定位与现状 -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3] - 中国已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3] - 中国已建立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激励社会自主减排[3] 发展目标与时间表 - 到2027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3] - 到2027年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3] - 到2030年 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3] - 到2030年 建成诚信透明 方法统一 参与广泛 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3] - 到2030年 形成减排效果明显 规则体系健全 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3]
晚报 | 8月26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8-25 14:35
稀土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发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1] - 新版开采分离管理办法出台标志着稀土监管层级、管控范围、指标落实全面升级,国内稀土生产管控进入全新阶段[1] - 监管提级导致国内同时面临"缺矿"与"缺配额"双重压力,供给收紧有望驱动稀土价格中枢抬升[1] 创新药 - 国家药监局介绍我国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在研创新药数目达到全球30%左右[1] - "十四五"以来共批准387个儿童药品、147个罕见病药品上市,有效满足重点人群用药需求[1] - 创新药崛起具备持续性,看好管线布局丰富的创新药龙头、创新药单品潜力大企业及前沿技术平台布局领先企业[1] 光伏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倡议,坚决抵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呼吁下游电站企业优化招投标规则,降低价格权重,提高技术评标权重[2] - 光伏供给侧政策正常推进,作为"反内卷"竞争核心行业之一,后续预计联合限产与兼并重组共同推进[2] - 多晶硅环节价格调整逐步被下游市场接纳,组件价格回归成本线上指日可待[2] 碳排放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目标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3] - 国内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从2021年均价46.60元/吨上涨至2024年91.82元/吨,几乎实现翻倍[3] - 2024年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9亿吨,总成交额181.14亿元,全年碳市场总成交额创年成交额新高[3] 存储 - 华为将于8月27日发布全新AI SSD,定位AI时代高端SSD,在性能上实现重大突破,解决传统SSD在AI领域短板[4] - 存储作为贯穿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全流程的核心基础设施,在训练侧高性能存储可显著缩短数据加载与CKPT读写时间[4] - 华为在存储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在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场景的突破,已成为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角色[4] 脑机 - 天津大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与天津市环湖医院牵头启动全球首个神经重症脑机接口多中心临床试验[5] - 脑机接口技术首次突破传统运动和认知功能修复应用范畴,全面走向神经重症领域[5] - 国家医保局将脑机接口技术纳入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前沿技术临床应用铺平道路[5] 林业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15条具体措施[6] - 林业已突破传统木材生产框架,转向以碳汇功能开发、自然教育服务、生态旅游等为核心的多重价值体系[6] - 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森林食品年产量超2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第三大农产品[6] 卫星互联网 - 消息称我国卫星互联网牌照近期发放,工信部将向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正式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8] - 中国星网和上海垣信作为重要企业,均有望获得牌照[8] 操作系统 - 中国电子官宣8月26日将见证中国操作系统新突破[13] 人工智能 - 华为云回应组织架构调整,将更多资源投入到AI产业和算力产业上[13] - Rokid Glasses将于8月26日开启Kickstarter海外众筹,或可破AI眼镜最高筹款记录[13] 游戏 - 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2025年8月份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8月共166款国产游戏、7款进口游戏获批[7] - 获批游戏包括《大航海时代:起源》、《卡厄思梦境》、《特种部队:集结》等[7] 轨道交通 - 《广东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条例(草案修改二稿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9] 养老产业 - 上海适当提高长护险养老机构照护费用支付标准,做大养老产业,持续拉动银发消费[9] - 适老家具设计指南国家标准发布[9] 机器人 - 智元机器人等入股无界智慧,后者为陪护机器人研发商[13] - 英伟达将发布机器人"新大脑"[15] 消费 - 国务院加快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16] 算力 - OpenAI称未来5个月要将算力扩大一倍[16] 军工 -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将有多型新机首次受阅[8] - 新华社报道阅兵各项准备已基本完成[16] 房地产 - 北京明确符合条件家庭在北京市五环外不再限制购房套数[17] 电子制造 - 建滔积层板等发布涨价通知[17] - 媒体称英伟达正研发一款面向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B30A[17]
8月25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3:58
新股申购 - 三协电机申购代码920100 发行价8.83元/股 申购上限85.5万股 [1] 政策动态 - 全国碳市场建设目标: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2030年建成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交易市场 [2] - 上海楼市新政:取消外环外限购 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房贷款利率 提高绿色建筑公积金贷款额度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企业座谈会 围绕扩内需、稳就业听取"十五五"规划意见建议 [3] - 国家新闻出版署8月批准166款国产网络游戏 [4] 公司业绩表现 - 正裕工业上半年净利润1.19亿元 同比增长420.67% [5] - 游族网络上半年净利润5015.53万元 同比增长989.31% [5] - 启明信息上半年净利润1418.81万元 同比增长2568.5% [5] - 拓维信息上半年净利润7880.59万元 同比增长2262.83% [5] - 能特科技上半年净利润3.39亿元 同比增长496.36% [5] 企业战略与合作 - 华达科技获得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和新能源电池企业项目定点 [5] - 金固股份收到重卡龙头企业阿凡达低碳车轮项目定点通知 [5] - 天康生物拟收购羌都畜牧51%股权加速推进生猪产业发展 [5] - 阳光电源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5] 股权与架构调整 - 科德教育持有中昊芯英5.53%股权不构成控股关系 [5] - 东风投资拟吸收合并东风集团股份 东风投资将成为东风科技间接股东 [5]
全国碳市场建设提速:加强碳配额总量管理,推出有偿配额发放
第一财经· 2025-08-25 12:23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同时,统筹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有关地方试点开展的碳市场。鼓励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在扩大 覆盖范围、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健康有序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国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建设探索经验。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在积极发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方面,包括加快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和积极推动核证自愿 减排量应用。 提升碳市场活力一直以来是关键环节,《意见》提出,着力提升碳市场活力,包括丰富交易产品、扩展 交易主体和加强市场交易监管。 全国碳市场建设正在进一步加快。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 见》)于8月25日正式对外公布。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 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 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 ...
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中办、国办重磅文件对外公布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5 12:04
文 | 新华社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 见》对外公布。 这份意见明确,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 要政策工具。目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 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这份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 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 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 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 价机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2025年5月24日)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目 前,我国已建立 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和激励社会 自主减排 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为推动建设更加有效、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中办、国办重磅文件对外公布
新华网· 2025-08-25 11:30
文件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旨在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1][3] - 碳市场被定位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3][5] - 设定明确目标: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碳市场体系 [3][6]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等因素推进 [7] - 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保持政策稳定性 [7] - 科学设定配额总量,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7] -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并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 [7] - 统筹全国市场与地方试点市场,鼓励试点市场在扩大覆盖范围、创新监管手段等方面先行先试,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8]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针对重点领域加快方法学开发,强化自愿减排项目全链条管理 [9] - 项目业主、审定与核查机构需恪守诚信原则,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全国碳减排资源统筹管理 [9] - 积极推动核证自愿减排量应用,倡导党政机关、企业、社会团体等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大型活动中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 [9] - 完善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规则,提高国际认可度,服务行业企业国际履约和产品碳中和 [9] 碳市场活力提升措施 - 丰富交易产品,稳慎推进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10] - 建立完善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规范开展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活动,拓展企业碳资产管理渠道 [10] - 扩展交易主体,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 [10] - 加强市场交易监管,规范政策信息发布,完善风险预防预警程序,开展价格跟踪评估,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 [10] 碳市场能力建设 - 完善管理体制和支撑体系,推动建设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的全国碳市场管理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 [11] - 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加快修订重点行业核算与报告指南 [11] -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完善核查技术规范,推动审定核查机构遵循客观独立、专业严谨的原则 [11]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 [12] 组织实施与国际合作 - 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需强化政策支持,生态环境部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评估 [14] - 强化政策法规支撑,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裁判规则体系 [14] -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巴黎协定》相关碳市场机制规则制定,推动技术、方法、标准国际互认 [1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国家能源局· 2025-08-25 11:24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兼顾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需要 [4]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 扩大实施范围和参与主体 实现碳排放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 [4] - 到2027年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4] - 到2030年建成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与有偿分配结合的碳交易市场 形成合理碳定价机制 [4]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和碳排放特征 [5] - 建立公开透明配额管理制度 明确中长期控制目标 科学设定配额总量 [5] - 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稳定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5] -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 平衡市场供需 增强稳定性 [5] - 统筹全国碳市场与地方试点市场 鼓励试点市场在扩大覆盖范围等方面先行先试 [6]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建立科学方法学体系 加快重点领域方法学开发 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7] - 强化自愿减排项目全链条管理 加强全国碳减排资源统筹 [8] - 推动党政机关和企业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 完善国际认可度 [8] 碳市场活力提升 -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开发碳排放权相关绿色金融产品 建立碳质押 碳回购制度 [9] - 支持银行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引入非履约主体和自然人参与交易 [9] - 加强交易行为监管 打击市场操纵行为 建立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9] 能力建设与管理体系 - 建设全链条数字化碳市场管理系统 强化服务功能和数据安全 [10] - 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加快修订核算与报告指南 [10] - 实施碳排放核算分类管理 完善排放因子法核算体系 [10]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11] - 对核查机构实施资质管理 建立违规机构清出机制 [11]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数据部门共享机制 [12] 组织实施与国际合作 - 加强碳市场建设统筹协调 系统推进任务落地 [12] - 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13] - 参与《巴黎协定》碳市场机制规则制定 推动技术标准国际互认 [13]
刚刚,利好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11:00
碳市场建设总体目标 - 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3][12][15] -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3][12][15] - 2030年建成诚信透明 方法统一 参与广泛 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3][12][15] - 形成减排效果明显 规则体系健全 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3][12][15] 碳排放配额管理 - 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4][17] -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4][17] -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 平衡市场供需 增强市场稳定性和流动性[4][17] - 合理确定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配额清缴的比例[4][17] 市场参与主体扩展 -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5][19] - 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5][19]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5][19] 试点市场与全国市场统筹 - 鼓励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在扩大覆盖范围 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创新监管手段 健康有序发展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6][17] - 建立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6][17] - 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6][17] 行业覆盖范围扩大 -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 降碳减污贡献 数据质量基础 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7][16] 碳排放核算与数据管理 - 实施碳排放核算分类管理 完善基于排放因子法的核算体系 探索开展基于自动监测的碳排放核算[8][21] - 实施重点排放单位关键参数月度存证[8][21] - 加强碳排放数据日常监督管理 综合运用大数据 区块链 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9][22] 自愿减排市场建设 - 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 针对重点领域加快方法学开发[18] - 强化自愿减排项目开发 审定 实施及减排量核查等全链条管理[18] - 倡导推动党政机关 企业 社会团体等积极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18] 碳金融产品创新 -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19] - 建立完善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规范开展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活动[19] - 以全国碳市场为主体建立完善碳定价机制 充分利用价格发现功能[19] 市场监管与风险防控 - 规范重大政策信息发布 完善市场交易风险预防预警及处置程序[19] - 开展全国碳市场价格跟踪评估 推动形成合理交易价格[19] - 加强交易行为监管 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 操纵市场等行为[20] - 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和管理制度 防范履约风险[20] 能力建设与支撑体系 - 推动建设全链条 数字化 智能化的全国碳市场管理系统 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21] - 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加快修订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21] - 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 明确核查要点和要求 规范核查流程[21] 数据质量监管 - 压实重点排放单位履行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主体责任[22] - 地方生态环境 市场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碳排放数据日常监督管理[22] -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22] 技术服务机构管理 - 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核查机构实施认证机构资质管理[22] - 加强碳排放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管理 建立违规机构清出机制[22] - 积极培育咨询服务 检验检测 审定核查等技术服务业[22] 信息披露与共享 - 重点排放单位 注册登记机构 交易机构等及时公开排放 履约 交易 质押等相关信息[22] - 建立碳市场相关数据部门共享机制[22] - 依法加强重点排放单位 技术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信用监督管理[22]
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中办、国办重磅文件公布
第一财经· 2025-08-25 10:57
核心观点 - 全国碳市场建设目标明确 到2027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到2030年建成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市场体系 形成规则健全 价格合理的碳定价机制[1][5] - 政策工具定位清晰 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 兼顾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需要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排放资源配置最优化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培育新质生产力[3][4] 市场覆盖范围扩展 - 有序扩大行业覆盖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 降碳减污贡献 数据质量基础和碳排放特征 逐步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6] - 统筹试点市场发展 现有地方试点市场需规范运行 鼓励在扩大覆盖范围 完善调节机制 创新监管和发展碳金融方面先行先试 为全国市场探索经验 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市场[2][7] 配额管理制度完善 - 建立透明配额管理制度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 行业特点和低碳转型成本 明确中长期配额控制目标 科学设定配额总量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6] - 优化分配方式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平衡供需 增强市场稳定性和流动性[6] 自愿减排市场建设 - 加快方法学体系开发 针对可持续发展效益显著 社会期待高的重点领域加快方法学开发 强化项目开发 审定 实施及减排量核查全链条管理[8] - 推动核证减排量应用 倡导党政机关 企业和社会团体在绿色供应链管理 大型活动等方面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 完善抵销规则提高国际认可度[8][9] 市场活力提升措施 - 丰富交易产品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建立完善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拓展企业碳资产管理渠道[10] - 扩展交易主体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 自愿减排市场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交易[10] 监管体系强化 - 加强交易行为监管 完善市场交易风险预防预警及处置程序 开展价格跟踪评估 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和操纵市场行为 建立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制度[10] - 强化数据质量监管 压实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核算与报告主体责任 运用大数据 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12] 能力建设部署 - 完善管理体制 推动建设全链条 数字化 智能化的全国碳市场管理系统 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 强化服务功能保障数据安全[11] - 加强核算报告管理 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加快修订重点行业核算与报告指南 实施碳排放核算分类管理 完善基于排放因子法的核算体系[11] 组织实施保障 - 加强部门协作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政策支持 生态环境部加强统筹协调 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和监管指导[13] - 完善法规支撑 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联合打击力度 完善裁判规则体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