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

搜索文档
营收1132亿 净利56.4亿!潍柴动力2025半年报来了 |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8-30 09:4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131.5亿元 归母净利润56.4亿元 [1][6] - 毛利率22.2% [6] - 中期分红每10股派现3.58元 分红比例提升至57% [1][7] - 2021年以来现金分红总额超190亿元 [7] 动力系统业务 - 发动机总销量36.2万台 其中重卡发动机12.5万台 [14] - 大缸径发动机销量超5000台 同比增长41% 收入25.2亿元 同比增长73% [3][14] - 数据中心发动机销量近600台 同比增长491% [3][14] - 发动机直接出口销量3.7万台 同比增长14% 收入47.7亿元 同比增长54% [3] - 发动机后市场收入40亿元 [3] 新能源业务 - 动力电池销量2.3GWh 同比增长91% [3] - 新能源动力科技收入12.1亿元 同比增长37% [3][14] - 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1万辆 同比增长255% [9][15] 整车整机业务 - 陕重汽销售重卡7.3万辆 同比增长14.6% 市占率升至13.5% [15] - 重卡出口2.7万辆 [9][15] - 推出X6000旗舰版720马力天然气重卡 [15] 农业装备业务 - 潍柴雷沃营业收入98.6亿元 净利润5.7亿元 [9][18] - 出口收入11.5亿元 同比增长19% [9][18] - 拖拉机/谷物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市占率均居中国市场第一 [18] - 智能拖拉机制造基地建成投产 [18] 海外业务 - 凯傲集团新增订单62.1亿欧元 同比增长22% [8][20] - 凯傲集团收入55亿欧元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85亿欧元 [8][20] - 美国PSI业务收入3.3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净利润0.7亿美元 同比增长145% [21] 战略方向 - 聚焦高端市场/新能源核心技术/海外突破 [21] - 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布局巩固多元业务格局 [5][21]
风电核心部件供应商锡华科技将于9月5日IPO上会
中证网· 2025-08-30 09:16
上市审核安排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于2025年9月5日审议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主要从事大型高端装备专用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产品结构以风电齿轮箱专用部件为主、注塑机厚大专用部件为辅 [1] - 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108项 其中发明专利22项 [1] - 自主研发适用于1MW-22MW功率风机的风电齿轮箱专用部件 在行业内形成大兆瓦产品领先优势 [1] - 公司为国内少数可提供风电齿轮箱专用部件全工序服务的企业 [1] - 通过设立子公司建设泰兴毛坯件生产基地及多地机械加工服务基地 形成从毛坯件到成品件的全工序服务能力 [2] - 正筹划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以满足全球客户需求 [2] 客户与合作关系 - 主要客户包括南高齿、弗兰德、采埃孚等全球排名前列的风电齿轮箱制造企业以及注塑机领域龙头企业海天塑机 [2] - 与主要客户基本均已达成十年以上合作关系 其中与南高齿合作超过二十年 [2] - 近年来与德力佳、中车股份等优秀企业建立合作 扩展客户覆盖范围并优化客户结构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整体盈利水平稳健且保持在较高区间 [2] - 2024年下半年受行业需求复苏及大兆瓦产品供应能力提升驱动 营业收入与扣非归母净利润大幅回升 [2]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增长至5.80亿元 同比增长36.67% [2] - 2025年1-6月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至9428.70万元 同比增幅55.67% [2] - 预计2025年1-9月营业收入为8.59亿元-8.69亿元 同比增长29.04%-30.54% [3] - 预计2025年1-9月净利润为1.50亿元-1.57亿元 同比增长44.03%-50.52% [3] - 预计2025年1-9月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9亿元-1.56亿元 同比增长46.31%-52.95% [3] 行业前景与战略 - 行业整体需求旺盛 [3]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大型高端装备专用部件领域 紧抓新能源风电行业发展机遇 [3] - 致力于成为新能源风电领域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全球顶尖大型高端装备专用部件制造商 [3]
山河智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6.12% 创新驱动国际化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8-30 04: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11亿元 同比下降6.3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88万元 同比增长46.12% [1] 战略定位 - 以"一点三线""一体两翼"为战略定位 聚焦装备制造业 [1] - 在工程装备 特种装备 航空装备三大领域全面发展 [1] - 推动企业朝国际化 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1] 技术创新 - 申请专利102件 其中发明43件占42.16% [1] - 获得授权专利95件 其中发明36件 计算机软著登记15件 [1] - 10项技术与产品入选湖南省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目录 [1] - "挖掘绿色低碳'新动力'"案例入选全国技术贸易创新实践案例 [1] 产品开发 - 承担各类项目115项 成功下线20款样机 [2] - 实现9款产品量产及3项基础技术研究结项 [2] - 深井套管车载钻机关键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2] - 160吨矿用挖掘机投用后油耗降低15% 出勤率提升20% [2] 内部管理 - 建立高效柔性的智能制造工厂 [2] - 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2] - 建立国内一流配套服务体系和高效规范服务监管体系 [2] 国际化进展 - 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海外销售收入占比提升 [2] - 非洲市场销售收入同比激增75% 配件收入增长20% [2] - 产品覆盖全球180余个国家和地区 [2] - 旋挖钻机销售额同比增长40% PRO系列旋挖在欧洲销量增长超200% [2] 未来发展方向 - 以技术定制化 绿色智能化 服务属地化为核心引擎 [2] - 构建差异化国际竞争力 [2] - 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继续发展 [2]
华为上半年营收增长利润下降,研发投入历史最高
搜狐财经· 2025-08-30 03: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70.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 [2] - 净利润371.9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2%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311.83亿元,自2022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3]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达969.50亿元,同比增长9.04%,占营收比例22.7%创历史新高 [2] - 研发投入规模位居全国民营企业首位,民企500强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2] - 超过1万人研发团队参与AI算力攻关,涉及华为云、海思等多部门 [8] 业务板块分析 - ICT基础设施业务2024年收入3699.03亿元,占比42.9%,但面临运营商5G投资减缓压力 [4] - 终端业务2024年收入3390.06亿元,占比39.3%,2025年Q2以18.1%市场份额重登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 [5] -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累计交付超90万辆,高端市场占有率53.2%,但2024年营收占比仅3% [5] - 芯片与器件业务由海思更名而来,涵盖麒麟、鲲鹏、昇腾三大产品线 [6][7] 芯片业务进展 - 鲲鹏CPU在国产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超50%,整体服务器市场份额突破20% [7] - 昇腾AI芯片国内市场占比23%,英伟达占比70% [7] - 推出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方案,实现384张昇腾910互联 [8] - 鲲鹏昇腾生态2023年产值300-400亿元 [8] 行业趋势 - 中国AI芯片国产化率将从2023年17%提升至2027年55% [9] - 三大运营商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同比下降9%-28% [4] -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 [5]
麦肯锡《技术趋势展望》解读:技术革命与全球竞争新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8-30 02:37
人工智能革命板块 - 代理式人工智能2024年投资额激增至11亿美元 相关职位需求增长985% [4] - 代理式AI能自主规划执行多步任务 在智能客服等领域展现价值 如OpenAI的Operator可独立完成订票操作 QuantumBlack为银行打造的系统使分析师生产率提高60% [6] - 通用人工智能在多模态交互演进 78%组织已部署AI 92%高管计划三年内增加投资 2024年全球AI股权投资达1243亿美元 OpenAI单轮融资400亿美元创纪录 [8] 计算与连接前沿板块 - 特定应用半导体2024年全球股权投资达75亿美元 英伟达采用COWOS-long封装技术实现高速带宽 亚马逊谷歌自研AI加速器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突破6000亿美元 [12][16] - 先进连接技术2024年全球股权投资442亿美元 5G连接数达22.5亿 增速是4G同阶段4倍 北美覆盖率77% 2030年预计达89% 2025年网络切片市场规模预计169亿美元 较2024年113亿美元增长49.6% [16][18] - 云和边缘计算2024年全球云基础设施投资808亿美元 职位需求2022年达峰后2024年回落至2021年水平 反映招聘重心转向优化及数据驱动岗位 [19][21] - 量子技术2024年全球投资约20亿美元 谷歌Willow芯片将超级计算机需1万亿亿年任务缩短至5分钟 亚马逊Ocelot芯片通过猫量子位技术使误差校正成本降低90% 34个国家推出量子计划 IBM在德国开设欧洲首个量子数据中心 [21][23] 尖端工程板块 - 机器人技术2024年全球投资约70亿美元 预计2040年规模达9000亿美元 Boston Dynamics的ElectricAtlas可工业搬运重物 FigureAI的Helix执行杂货整理任务 GXO物流部署Digit机器人搬运储物箱 TortugaAgTech采摘水果准确率达98% [23][25]
依顿电子: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6.05% 关键工艺技术取得突破
中证网· 2025-08-30 00:5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35亿元 同比增长16.0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1亿元 同比微增0.14%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5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2.56% [1]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6.31% 主要因覆铜板等原材料价格上涨 [1] 业务发展策略 - 聚焦汽车电子核心主业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1] - 深化"以客户为中心"大客户战略 巩固与大陆汽车/法雷奥/安波福等海外核心客户合作 [1] - 国内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 战略客户订单规模实现翻倍 [1] - 国内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近年新高 [1] 产品结构优化 - 10层以上高层板/HDI板/高频高速板等中高端产品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 [2] - 多层板埋入式铜块工艺/HDI平台工艺取得重要突破 [1][2] - 高端产品规模化量产获得核心技术保障 [1][2] 研发创新投入 - 研发投入8572.09万元 同比增长22.29% [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由4.00%提升至4.21% [2] - 成功完成TRX-5G发射接收器单元/汽车底盘及转向控制器/毫米波雷达/机器人半挠性产品等重点项目开发 [2] -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前沿技术储备 构建人才梯队 [3] 全球化布局进展 - 泰国生产基地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建设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 [2] - 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为拓展国际一线客户奠定基础 [2]
顾高臣:金融是ESG建设的“润滑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0:43
绿色金融工具创新 - 创新绿色金融工具旨在精准满足企业绿色转型、技术创新与ESG建设的资金需求 [2] - 金融作为润滑剂和加速器 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产业并推动技术快速落地 [2] - 资本市场自十四五期间持续优化政策 助力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融资 [2]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协同机制 - 绿色转型为技术创新指明方向并创造市场需求 技术创新为绿色转型提供解决方案并实现价值增值 [2] - ESG体系发挥约束和引导作用 三者形成紧密咬合的齿轮式联动关系 [2] - 用户侧绿色低碳转型带来市场机遇 政策发力点从能源供应侧向需求侧转移 [3] 零碳园区政策机遇 - 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零碳园区建设通知 提出用能结构转型等8大任务 [3] - 政策要求各地给予零碳园区资金支持 绿色转型目标提高使用户侧降碳急迫性增强 [3] - 反内卷为未来3-5年绿色转型奠定基础 用户侧转型将创造更多市场机会 [3]
刘涛:技术创新是ESG建设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23:26
核心观点 - 协鑫科技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绿色转型、ESG建设与短期经营矛盾的统一性问题 [1][2] 技术创新战略 - 设立中央研究院作为统一平台协调短期与中长期技术创新矛盾 [2] - 通过高校招聘和子公司专家收集进行减碳领域战略性人才布局 [2] - 全球硅基材料研究总院配置约140人团队 其中20人负责国外运营 其余专注国内上游材料市场 [2] 技术创新成果 - 实现成本控制、质量提升和碳减排的长期协同发展 [1] - 技术创新在ESG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形成统一体系 [1] -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实践为企业短期生存和长期理念统一提供解决方案 [1]
吴华:NbS是企业减碳重要方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23:25
吴华认为,绿色转型、技术创新以及ESG建设三者从长期来看仍然协调一致,但从短期来看,如果企业 注重于国际化、全球化发展,ESG则可以成为避免罚款的优势项,而不做ESG则可能将面临市场准入的 问题。"ESG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和经济空间的工作,它同时还带有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关联度,因而企 业的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平衡成为关键。" 上海大学文化新经济研究院秘书长吴华在以"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平衡术"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分享 了联合国自然解决方案视角下技术创新和ESG发展的方向。 吴华表示,绿色转型一直是企业稳定不变的趋势,而ESG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在这一背景之下,技术 创新的主要功能导向之一就是服务于企业的减碳。 吴华认为,如今企业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减碳:一是通过企业生产环节的技术方面展开;二是通过绿电 直联的方式进行;三是通过自然的方式来解决。 ...
张天:消费侧新能源资产是新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22:46
投资框架 - 绿色转型是投资核心目标和定性衡量手段 技术创新是实现转型落地的工具 [1] - 投资决策最重要维度是绿色转型潜力 直接决定最终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效果 [1] - ESG表现在资本端估值和认可中起重要作用 [1] 技术应用策略 - 资产类投资更倾向成熟技术 前沿技术商业化周期长需要孵化场景 [1] - 以绿色转型潜力为导向 将具体项目作为试验田和孵化场景落地整合创新技术 [1] - 落地技术包括波浪能 生物质循环等前沿能源技术 [1] 资产配置趋势 - 消费侧新能源资产如碳中和园区带动的光伏 储能 充电设施将成为主流资管平台大类配置重要组成部分 [2] - 中国已形成数万亿级新能源资产 消费侧资产在市场化和交易化属性方面愈发凸显 [2] - 新能源资产具有较高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可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实现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 成为Web3领域具备良好信用性的生息资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