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瑞达期货纯碱玻璃产业日报-20250826
瑞达期货· 2025-08-26 09: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纯碱预计供给依旧宽松,需求继续回落,价格整体将继续承压,但伴随反内卷炒作,有望出现变数;后续炒作供给减产概率进一步加大,技术面开始呈现止跌迹象,操作上建议纯碱主力短期逢低布局多单 [2] - 玻璃供应端产量不变且在底部,刚需生产明显,利润下滑,需求端地产形势不容乐观,下游深加工订单小幅抬升,采购以刚需为主,整体库存小幅上行但去库存趋势不变,有望开启补库行情;今日玻璃回落迹象明显但后续难有表现,短期多头机会不大,玻璃主力建议逢低布局多单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纯碱主力合约收盘价1311元/吨,环比 -26;玻璃主力合约收盘价1173元/吨,环比 -18 [2] - 纯碱与玻璃价差138元/吨,环比 -8;纯碱主力合约持仓量1399714手,环比 13450;玻璃主力合约持仓量1196769手,环比 -4653 [2] - 纯碱前20名净持仓 -313904,环比 11584;玻璃前20名净持仓 -245653,环比 -10925;纯碱交易所仓单9313吨,环比 249;玻璃交易所仓单2099吨,环比 456 [2] - 纯碱9月 - 1月合约价差 -111,环比 0;玻璃合约9月 - 1月价差 -189,环比 3;纯碱基差 -91元/吨,环比 26;玻璃基差 -109,环比 18 [2] 现货市场 - 华北重碱1220元/吨,环比 0;华中重碱1325元/吨,环比 0;华东轻碱1265元/吨,环比 0;华中轻碱1215元/吨,环比 -5 [2] - 沙河玻璃大板1064元/吨,环比 0;华中玻璃大板1090元/吨,环比 0 [2] 产业情况 - 纯碱装置开工率88.48%,环比 1.16;浮法玻璃企业开工率75.34%,环比 0 [2] - 玻璃在产产能15.96万吨/年,环比 0;玻璃在产生产线条数223条,环比 0 [2] - 纯碱企业库存188.81万吨,环比 -2.27;玻璃企业库存6360.6万重箱,环比 18 [2] 下游情况 -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值35206万平米,环比 4841.68;房地产竣工面积累计值25034万平米,环比 2467.39 [2] 行业消息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完善扩内需政策举措,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创新等 [2] - 中办、国办发布意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 [2] - 央行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 [2] - 外交部否认中方愿参与乌“国际维和部队”报道 [2] - 上海优化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2] - 上海6部门印发通知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措施,符合条件居民家庭在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2] 观点总结 - 纯碱供应端开工率和产量上涨,利润回升但持续性低,预计后续产量下行,短期供应宽松;需求端玻璃产线冷修数量不变,产量底部,刚需生产,利润下滑,光伏玻璃走平,本周纯碱企业库存上行,预计去库反复,供给宽松、需求回落,价格承压,伴随炒作或有变数 [2] - 玻璃供应端产线冷修数量不变,产量底部,刚需生产,利润下滑;需求端地产低迷,下游深加工订单小幅抬升,采购刚需为主,库存小幅上行但去库存趋势不变,有望补库,今日回落明显后续难有表现 [2]
华能提前完成“十四五”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目标
中国能源网· 2025-08-26 09:26
公司新能源装机进展 - 华能陇东能源基地C1区块547兆瓦新能源项目于8月26日成功投运 [2] - 公司提前完成"十四五"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目标 [2] - 截至目前新能源装机突破1.12亿千瓦 低碳清洁能源占比超54% [2] 公司战略转型成效 - 低碳清洁能源占比较"十三五"末提高18个百分点 [2] - 以绿色低碳转型为主攻方向 基地化规模化为主要发展路径 [2] - 持续优化清洁能源战略布局 推动新能源装机实现跃升式发展 [2] 公司发展举措 -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2] - 科学打造多元化能源供给格局 [2] - 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开展业务布局 [2]
全国700多万家庭当上光伏“房东”!
金融时报· 2025-08-26 09:17
能源消费与电力需求增长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1] - 预计“十四五”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1] - 2024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 [4] - 2024年1至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 [4] - “十四五”以来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 [4] 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3] - 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 [3] - 截至2024年7月底风光合计装机达16.8亿千瓦,较2020年的5.3亿千瓦增加,年均增速28% [7] - “十四五”以来风光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由9.7%提高至18.6%,占比年均提高超过2个百分点 [7] - 2024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接近1/4 [7] - 2024年上半年风光新增发电量超过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3][7]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3]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十四五”以来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3] 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车桩比接近2:1(每5辆车有2个充电桩) [1] - 截至2024年7月底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0倍 [4] - 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4] 光伏产业与分布式能源 - 分布式光伏“十四五”新增装机超过4亿千瓦,其中户用光伏新增1.6亿千瓦 [1][7] - 全国有700多万个家庭安装了户用光伏 [1][7] - “沙戈荒”地区新增新能源装机超过1.3亿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过3500万千瓦 [7] 储能与氢能发展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近30倍 [3] - 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过全球一半 [3] 全球贡献与产业地位 - 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光伏装机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 [7] - 2024年中国风光合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的47%,风光新增装机占全球的63% [7] - 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3]
“十四五”能源答卷: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8:35
能源供应保障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三分之一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五分之一 [2]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达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 [2]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2] 绿色低碳转型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预计超额完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 去年已达到19.8% [2][3] - 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 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 [2]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2] 能源结构优化 - 过去4年新增发电装机的84%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22.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60.8% [4] - 终端用能中电能比重达到30%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4] - 过去4年新增发电量的近六成来自非化石能源 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达2020年的1.5倍 [4] 新能源发展特点 - 风光合计装机由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底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占新增电力装机的80% [7] - 风光发电量占比由2020年9.7%提高到2024年18.6% 年均提高超2个百分点 [7] - 2024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近四分之一 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7] 空间布局与全球贡献 - "沙戈荒"新增装机超1.3亿千瓦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3500万千瓦 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4亿千瓦 [8] - 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世界第一 光伏装机连续10年世界第一 [8] - 2024年风光合计装机规模占全球47% 新增装机占全球63% [8] 传统能源转型 - 95%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超55% [5] - 2024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比2020年提高3.1个百分点 [5] - 2024年实现二氧化碳注入量300万吨促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落地 [5] 国际减排贡献 -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3]
8月26日|财经热点 A股持续活跃,交易额破历史新高 恒大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8-26 08:16
指数表现 - 沪指收盘涨1.51%报3883.56点 创业板指涨3% 深证成指涨2.26% [2] - 全天成交额达3.18万亿元创年内新高 仅次于2024年10月历史纪录 [2] - 驱动因素包括增量流动性涌入 制造业景气回升及企业盈利改善预期增强 [2] 热点板块 - AI与科技股中算力硬件 卫星导航 工业互联等板块领涨 寒武纪股价再创新高逼近贵州茅台成为A股最贵股票 [3] - 新能源车 稀土永磁概念股因政策支持及价格回升大涨 大消费板块受中秋旺季预期提振 [3] 上海楼市新政 - 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 单身买房视同家庭 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上浮15%至184万元 房贷利率不再区分首套房和二套房 [4] - 新政释放置换型需求 缓解外环外库存压力 高端改善市场热度或延续 [4] 全国碳市场建设 - 中办 国办发布意见明确到2027年覆盖工业主要排放行业 2030年建成完善碳定价机制 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碳质押融资 [4] 美联储政策信号 - 鲍威尔暗示可能降息 市场对9月降息25基点预期升至91% [5] - 美元指数早盘跳水后回升 离岸人民币一度涨破7.15 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外溢至港股及大宗商品 [6] 美股表现 - 道指跌0.77% 纳指微跌0.22% 科技股分化 英伟达 特斯拉上涨 医药股受药价政策冲击下跌 [7] - 拼多多Q2营收增7% 经调净利润327亿元 股价一度涨近5% [8] 公司动态 - 汇顶科技总裁柳玉平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 [10] - 江淮汽车上半年净亏损7.73亿元 [10] - 中国恒大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累计亏损超8000亿港元 [10] 产业突破 - 卫星互联网牌照即将发放标志着商业运营启动 但全面服务仍需2-3年 [10] - 英伟达推出新一代机器人芯片Jetson AGX Thor 算力提升6.5倍 [11] 市场数据 - 全市场ETF规模达4.97万亿元逼近5万亿元大关 [14] - 人民币中间价报7.1188元/美元 环比小幅下调27个基点 [13] - 成品油调价预计下调 私家车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7.5元 [12]
博时市场点评8月26日:两市涨跌不一,成交有所缩量
搜狐财经· 2025-08-26 08:05
市场表现 - 沪深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上证指数下跌0.39%至3868.38点 深证成指上涨0.26%至12473.17点 创业板指下跌0.76%至2742.13点 科创100下跌0.57%至1349.63点 [4] - 两市成交额27112.62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缩量但仍维持高位 [1][5] - 两融余额达21883.27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放量超300亿元 显示资金杠杆情绪较高 [1][5] - 2737只个股上涨 2345只个股下跌 申万一级行业中农林牧渔涨2.62% 美容护理涨2.04% 基础化工涨1.26% 医药生物跌1.09% 非银金融跌1.06% 钢铁跌0.98% [4] 政策动态 - 上海调整外环外楼市政策 符合条件不限购套数 旨在促进房地产稳定和居民需求释放 [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9月1日实施 中央财政首次在个人消费领域实施精准支持 预计刺激消费信贷增长 [1] - 中办国办印发碳市场建设意见 明确2030年建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推动高排放行业成本逻辑改变 [2] - 三部门联合推出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 包括拓宽林权抵押范围 创新林权抵押贷款 优化金融服务 强化配套机制建设 [2][3] 宏观环境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强调就业下行风险上升 暗示9月或预防式降息 [1] - 若美联储降息引发美元指数下行 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配置可能增加 叠加居民存款搬家等因素 中国权益资产中枢有望持续抬升 [1]
(经济观察)中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出炉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08:04
政策框架与战略意义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碳市场领域首份中央文件 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1] - 文件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部署的纲领性文件 是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具体举措 [1] -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认为文件将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要求具象化 目标建成更有效、更有活力和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1] 市场体系与运行成效 - 全国碳市场体系由强制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和自愿碳市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构成 两者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 [1] - 强制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6.8亿吨碳排放配额 总成交额474.1亿元人民币 自愿减排市场累计成交249万吨核证减排量 成交额2.1亿元 [2] - 碳市场经过四年多发展实现起步稳和运行稳 取得较为显著成效 [1] 制度建设和行业覆盖 -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30余项制度和技术规范 形成多层级较完备的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 [2] - 强制碳市场覆盖范围从发电行业扩大至钢铁、水泥和铝冶炼行业 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有效管控 [2] 未来发展路径 - 将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贡献及数据质量基础有序扩大强制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2] - 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配额管理制度 明确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2] - 配额分配方式由免费转向免费与有偿相结合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2] 市场机制创新 - 联合金融机构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2] - 建立碳质押和碳回购政策制度 企业可凭碳资产质押获得贷款或通过回购获得短期融资 [3] - 碳质押和碳回购制度有利于拓展排放单位融资渠道 盘活碳资产并降低融资成本 [3] 参与主体扩容 - 稳妥推进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3] -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参与强制碳市场交易 允许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自愿碳市场交易 [3]
中国石油股份(00857) - 2025 Q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8-26 08:00
BOARD AND MANAGEMENT INTERIM RESULTS PRESENTATION AUGUST 27, 2025 DISCLAIMER This presentation contains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that involve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These statements are generally indicated by the use of forward-looking terminology such as "believe", "expect", "anticipate", "estimate", "plan", "project", "target", "may", "will" or other similar words that express an indication of actions or results of actions that may or are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 future. You should not place undue rel ...
“十四五” 能源发展交出亮眼答卷:量足、价稳、韧性强、“含绿量”高
证券时报· 2025-08-26 07:58
能源供应与韧性提升 - 能源消费增量达"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超欧盟年度用电量[3]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超1/5)[3] - 东部地区40%用能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跨区域配置[3]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建成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绿电[3]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上半年风光发电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9] - 全球半数以上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充电基础设施达1669.6万个(为"十三五"末10倍)[10][11] 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至23.8万亿千瓦时 每3度电中2度通过市场交易形成[7] - 实现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 售电公司可"一地注册、全国共享"[7] - 民营企业在光伏设备制造占比绝大多数 风电整机制造占比超60% 核心项目参股比例达20%[4] 新兴产业用电需求 - 2024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用电量增20.5%[9] - 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9] - 正推动绿电与算力深度融合 通过绿证交易和直连方式提升数据中心绿电使用[11]
中国转型债券白皮书(2025)
搜狐财经· 2025-08-26 06:45
中国转型债券市场发展机遇 - 政策引领市场发展 2022年中美共同起草《G20转型金融框架》明确转型标准 2024年《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推动绿色转型产业 多地出台地方转型金融目录或标准[13][14] - 各方提供有力支撑 交易商协会及沪深交易所出台转型债券细则 中央结算公司构建转型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 完善绿色低碳转型债券数据库并实现公募转型债券全覆盖[15][16] 中国转型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2021年至2024年末累计发行244只 总规模2208亿元 发行人数量从21家增长至59家[20] - 产品类别逐渐丰富 挂钩类与非挂钩类并存 公司债占比44% 中期票据占比42% 两者合计超85%[22] - 区域分布呈现聚集性 北京占比23% 上海占比15.85% 前十地区占发行总额近80%[26] - 投资者认可度提升 2024年认购倍数达5.48 发行成本较普通债券平均低8.1BP 接近绿色债券9.7BP的成本优势[28][30] 中国转型债券环境效益 - 资金投向低碳转型产业 节能降碳改造和能效提升等三大行业获资占比超85% 投入资金合计139.27亿元[35] - 量化环境效益显著 挂钩类转型债券年节约标准煤1580.71万吨 碳减排4806.4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非挂钩类年节约标准煤51.35万吨 碳减排129.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38][39] 推动高质量发展方向 - 制定转型债券规划 引导披露过渡并完善考核机制 将单位资金环境效益作为投资绩效指标[43] - 鼓励产品创新 从货币政策扩展碳减排支持工具 财政政策提供贴息及税收优惠 支持转型债券发行端与投资端[45] - 健全标准建设 明确转型活动目录及信息披露要求 构建转型金融框架 科学界定转型经济活动边界[46] - 强化信息披露 设计环境效益指标体系 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认证 降低信息披露成本[48] - 促进数字技术应用 依托数据库采用AI及区块链技术 实现环境效益数据采集与动态监测 建立指标阈值分级评价[49] - 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中外标准兼容互认 学习国际披露实践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披露体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