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多元化

搜索文档
香港证监会:截至2024年底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管理资产总值升至35.1万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16 06:38
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行业表现 - 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资产总值同比大增13%至35.1万亿港元(4.53万亿美元),净资金流入急升81%至7,050亿港元(910亿美元)[1] - 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资产同比增长15%至10.4万亿港元(1.3万亿美元)[1] - 香港注册成立的证监会认可基金资产净值增加22%至1.64万亿港元(2,110亿美元),至2025年5月底进一步上升21%至1.99万亿港元(2,560亿美元)[1] 资金流入与投资配置 - 香港认可基金的净资金流入于2024年达1,630亿港元(209亿美元),2025年前五个月增至2,370亿港元(305亿美元)[1] - 资产管理人管理的资产中59%配置到中国内地及香港以外的市场,非股票投资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59%[1] - 资产管理及基金顾问业务2024年净资金流入飙升571%至3,210亿港元(413亿美元)[2] 行业结构与机构发展 - 获注册的开放式基金型公司数目同比大幅上升93%,反映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善用香港的公司型基金结构[2] - 香港的内地相关机构管理资产增长15%至3.1万亿港元(3,970亿美元),净资金流入急升68%[2] - 获发牌进行资产管理的机构数目增加4%至2,212家[3] 国际地位与政策支持 - 香港与瑞士并列2024年全球两大跨境财富管理中心,跨境财富总值增长2,310亿美元,同比增幅9.6%跑赢全球[2] - 证监会强调通过拓展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支持香港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及离岸人民币枢纽[2]
香港证监会2024资产及财富管理调查:香港管理资产总值大增13% 资金流入急升81%
快讯· 2025-07-16 04:58
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表现 - 香港管理资产总值达35 1万亿元(4 53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13% [1] - 净资金流入达7 050亿元(910亿美元) 同比急升81% [1] - 私人银行及私人财富管理业务表现突出 管理资产增长15%至10 4万亿元(1 3万亿美元) [1] 资产配置策略变化 - 香港资产管理人管理的资产中59%配置到中国内地及香港以外的市场 [1] - 非股票投资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59% 反映资产配置策略趋向多元化 [1]
2025 年全球经济:动荡变革中探寻稳健增长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7-15 03:25
全球经济形势 - 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疫情余波、地缘政治冲突、能源结构调整和技术革命冲击[1] - 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持续美联储核心PCE仍高于2%目标值欧元区能源价格波动导致制造业疲软[3] - 新兴市场分化明显印度越南受益于人口红利和产业转移部分能源出口国因油价震荡财政压力加剧[3] - 国际清算银行指出全球经济面临潜在产出增长乏力、财政脆弱性加剧等相互关联的挑战[3] - 联合国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3%发展中国家和最脆弱经济体受影响最严重[3] 中国经济表现 - 2024年中国GDP达134.9万亿元增长率5%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3.5%、5.3%、5%[4] - 消费市场回暖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升级类消费品销量保持两位数增长[4] -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3%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突破[4]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远超工业平均水平[4] - 集成电路出口2981亿块成为出口额最高单一商品人工智能+应用加速拓展[4] 行业动态与挑战 - 房地产调整持续部分房企债务风险未完全解除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承压[5] - 外贸受全球需求放缓影响但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逆势增长28.7%[5] - 股票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消费复苏与科技成长板块交替领先传统周期行业表现欠佳[6] - 债券市场保持稳定利率债与高等级信用债具备配置价值大宗商品波动剧烈黄金避险吸引力上升[6] 未来展望 - 全球经济变数包括美联储降息节奏中国稳增长政策效果欧洲能源危机缓解程度[7] - 中国将深化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科技创新突破通过一带一路加强国际合作[7]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需把握结构性机遇保持对市场变化敏感度实现稳健发展[7]
瑞银全球央行调查:滞涨压力不容忽视,对美联储独立性感到担忧
第一财经· 2025-07-08 00:41
全球经济前景 - 大部分受访央行预测全球经济滞涨是最有可能的情景,取代了去年的软着陆预期[1][2] - 74%受访者认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和国际联盟政策已成为主要风险,超过地缘政治[2] 美元地位挑战 - 80%受访者认为美元仍是世界储备货币,但多元化趋势增强[4] - 美元是央行抛售最多的货币,欧元是增持最多的货币[4] - 29%受访央行计划减少对美国资产投资,比例虽低于去年但显示吸引力减弱[3] - 70%受访央行表示美国政治环境阻碍投资美元,比例是一年前两倍多[7] 资产配置多元化 - 欧元最常被引用为美元替代品,人民币情绪改善[4] - 净6%受访央行计划增加欧元持仓,净25%计划增加人民币持仓[4] - 加拿大元、英镑和日元也受到部分央行青睐[4] 黄金配置趋势 - 52%受访央行计划未来一年增加黄金持仓[5] - 67%认为黄金是本十年表现最佳资产类别,远超2024年21%的比例[5] - 黄金价格自2022年底上涨超100%,成为第二大央行储备资产[6] - 三分之一央行计划未来1-2年增持黄金,比例达五年最高[6] 美联储独立性担忧 - 三分之二央行储备经理对美联储独立性表示担忧[3] - 政治干预可能削弱美联储货币政策自主性,动摇对美元信心[3] 美国法治环境 - 近半数受访者认为美国法治可能恶化到影响资产配置的程度[3] - 35%受访央行担心美国可能要求盟友转换债务工具[3]
多只QDII基金恢复申购 助力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
证券日报· 2025-07-07 17:18
QDII基金限购松绑 - 7月以来鹏华基金、华安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宝基金等公募旗下QDII基金恢复申购或提高大额申购上限 例如华安法国CAC40ETF和日经225ETF自7月3日恢复申购 汇添富纳斯达克100ETF及生物科技ETF自7月2日恢复大额申购 [1][2] - 鹏华全球中短债QDII基金A/C类人民币份额单日申购上限从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美元现汇份额从1万美元提升至2万美元 [2] 松绑驱动因素 - 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底新增30.8亿美元QDII投资额度 其中易方达基金、华安基金、汇添富基金各获批5000万美元 华夏基金、南方基金等获批4000万美元 睿远基金和财通资管首次获批额度均为5000万美元 [3] - QDII基金具备跨境投资优势 可分散风险并捕捉全球市场机会 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 [3] QDII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5月末全市场QDII基金达317只 规模6542.78亿元 较2020年5月末的161只、1155.01亿元分别增长97%和466% [4] - 公募机构积极布局QDII产品 推动资本市场"走出去"战略 [4] 产品表现与配置建议 - 年内业绩领先的QDII基金主要投资港股市场 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QDII)等净值增长率居前 [5] - 华泰柏瑞基金认为港股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将持续扩容 未来将新增大量优质上市公司 [5]
市场回暖私募机构信心大增 上半年备案私募证券产品超5400只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09:18
私募证券产品备案情况 - 今年上半年备案私募证券产品5461只 较去年上半年增长53 61% [1] - 股票策略产品备案3458只 占比63 32% 为最主流策略 [1] - 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备案数量分别为802只和633只 占比14 69%和11 59% [1] - 组合基金和债券策略合计备案432只 占比不足10% [2] 量化私募产品表现 - 上半年备案量化私募产品2448只 占比44 83% 同比增长67 10% [2] - 量化产品中股票策略占比70 06% 备案1715只 [2] -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量化产品备案372只 占比15 20% [2] - 多资产策略量化产品备案284只 占比11 60% [2] - 百亿量化私募表现突出 黑翼资产备案95只居首 宽德私募备案79只排名第二 [2]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科技创新政策和产业升级预期推动A股市场回暖 人工智能等核心赛道表现活跃 [3] - 私募证券产品业绩亮眼 量化策略超额收益能力突出 [3] - 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对多元化配置需求提升 多资产和衍生品策略受青睐 [3] - 无风险利率持续低位使股权投资机会成本降低 港股和A股估值吸引力显现 [3]
贝莱德发现越来越多客户寻求削减美国资产敞口以加大配置多元化
快讯· 2025-07-02 11:42
资产配置趋势 - 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发现客户对将资产从美国转向其他市场的兴趣上升 [1] - 超过20%的客户考虑削减对美国市场和美元的敞口 [1] - 相当一部分客户正在关注亚洲股票配置 [1] 客户行为分析 - 部分客户仍对美国市场保持兴趣 [1] - 减持美国资产配置的客户未来可能回归 [1]
险资密集举牌港股:四大动因撬动投资新局
环球网· 2025-07-01 02:08
险资举牌港股动因分析 核心观点 - 险资上半年举牌港股公司17次,其中14次标的为港股上市公司,63%保险机构计划2025年加大港股投资规模 [1] - 险资频繁举牌港股并计划加大投资,背后有四大动因:估值洼地价值再发现、优质企业聚集、资产配置多元化、新会计准则适配性 [3] - 险资举牌港股是资产配置调整,增强收益弹性并促进港股价值重估,夯实"中国资产全球定价权"基础 [4] 估值洼地价值再发现 - 恒生指数上半年涨幅远超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低于后者,AH股溢价指数虽下跌但仍处高位,显示H股估值较低 [3] - 低利率环境下优质固收资产稀缺,港股高股息优势凸显,国有大行H股股息率普遍约5%,部分能源股超8% [3] 优质企业聚集 - 内地优质企业持续赴港上市,港股科技股、消费股活跃 [3] - 腾讯等科技龙头引领创新,安踏等消费品牌提升溢价,模式创新与品牌价值造就独特投资价值 [3] 资产配置多元化与风险分散 - 港股国际化程度高,资产价格波动与A股不同步,动态平衡两地持仓可降低投资组合波动,提升风险收益率 [3] - 增配港股契合险企全球化布局需求,香港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成熟,是国际化配置关键枢纽 [3] 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适配性 - 头部险资机构已实施IFRS 9及IFRS 17,多数险企最迟2026年完成切换 [3] - 新准则下增配高股息港股并计入FVOCI账户,可平滑业绩波动、获取稳定收益 [3] 险资配置规模 - 截至一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近35万亿元 [1]
险资频频举牌港股公司有四大逻辑
证券日报· 2025-06-30 16:14
险资举牌港股的核心逻辑 - 上半年险资合计举牌17次 其中14次标的为港股上市公司 63%保险机构计划2025年加大港股投资规模 [1] - 截至一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近35万亿元 险资举牌港股背后存在四大核心逻辑 [1] 估值优势 - 恒生指数上半年上涨20% 沪深300仅涨0 03% 恒指市盈率10 7倍低于沪深300的13 1倍 [1] - AH股溢价指数6月30日报129 94 显示H股较A股折价29 94% 凸显港股估值洼地特征 [1] - 低利率环境下港股高股息优势显著 国有大行H股股息率约5% 部分能源股超8% 成为长期资金压舱石 [2] 优质资产供给 - 腾讯 美团 小米等科技龙头构筑港股科技集群 深入产业互联网和AI大模型等战略领域 [3] - 安踏 李宁通过全球化提升品牌溢价 海底捞等成为餐饮出海标杆 新式茶饮探索全球增长点 [3] 资产配置策略 - 港股国际化程度高 与A股波动不同步 动态平衡两地持仓可降低组合波动提升风险收益 [3] - 香港成熟金融基础设施助力险资全球化布局 通过港股通投资亚洲新兴市场降低单一市场依赖 [3] 会计准则适配 - IFRS 9及IFRS 17实施背景下 高股息港股计入FVOCI账户可平滑业绩波动并获取稳定收益 [4] - 将股票资产计入FVOCI账户可使股息直接算作收益 避免FVTPL账户导致的利润表波动 [4]
瑞银:黄金的盘整为进一步上涨奠定良好基础
瑞银· 2025-06-16 03: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黄金价格自4月下旬触及3500美元的历史高位后一直在盘整,市场参与者对美国关税、经济数据以及美联储政策的波动做出反应,北半球夏季交易条件可能导致价格波动,但市场情绪对近期进一步盘整并不担忧,黄金整体看涨前景不变 [2][6][7] - 市场流动性不足可能放大黄金价格上涨,官方部门持续买入、黄金ETF资金流入以及实物投资需求使市场上的黄金减少 [3][9] - 铂金涨势延续,钯金也随之上涨,市场参与者猜测投资者是否从黄金转向白银和铂金等工业贵金属,期货和期权未平仓合约数据也显示出这种趋势,但即便发生这种轮动,也不意味着黄金市场情绪转差 [4][32][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黄金市场现状 - 黄金价格自4月下旬触及3500美元历史高位后盘整,市场参与者对美国关税、经济数据和美联储政策波动做出反应,夏季交易条件易导致价格波动 [2][6] - 市场情绪对近期黄金进一步盘整不担忧,当前盘整被视为健康调整,不改变黄金整体看涨前景,因美国关税、财政政策和美联储反应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黄金作为投资组合多元化选择的吸引力 [2][7] 黄金价格上涨因素 - 市场流动性不足可能放大黄金价格上涨,当前环境下少量交易量就可能推动价格变动,黄金既是宏观资产也是实物商品,今年市场混乱凸显了这一点 [3][9] - 主要供应相对缺乏弹性,废料供应有限,投资者看好黄金,持有库存者愿意持有或等待更高价格,且无经济困境促使大量抛售黄金,官方部门持续买入和黄金ETF资金流入使市场上的黄金减少 [9] - 实物需求有韧性,多数地区投资兴趣推动黄金实物投资在第一季度增长3%,抵消了珠宝消费超20%的下降,使整体消费者需求仅下降12%,亚太地区占实物消费需求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国一季度占总实物消费者需求的38% [10] 投资者是否从黄金转向白色贵金属 - 铂金涨势延续,突破1220美元区域,接近1300美元心理关口和1340美元技术区域,当日涨幅约4%,钯金涨幅近2%,而黄金和白银涨幅不到1% [4][37] - 铂金市场压力增大,借贷成本大幅上升可能促使市场参与者直接购买金属,推动价格上涨 [4][37] - 黄金与白银、铂金的比率有利于白色金属,期货未平仓合约显示黄金减少、白银和铂金增加,看涨期权未平仓合约显示黄金和白银减少、铂金增加,市场猜测投资者是否从黄金转向工业贵金属,但即便发生轮动也不意味着黄金市场情绪转差,因黄金价格停滞,投资者等待新催化剂,且市场流动性差异使少量黄金轮动可被市场吸收 [4][32][33] 中国黄金市场情况 - 4月中国黄金进口强劲,尽管价格上涨,但投资兴趣可能追逐涨势,且前期流入疲软意味着国内库存需要补充 [11] - 国内交易成交量和溢价自年初高点回落,因黄金价格盘整,且当前是实物需求淡季,预计第三季度季节性需求才会回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