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AI

搜索文档
下一个10万亿级市场呼啸而来,3800点之上,机器人正蓄势待发
证券时报· 2025-09-08 00:10
国际巨头机器人产业布局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强调AI和机器人内容占比提高 目标建立机器驱动的生产体系实现生产力指数级增长[4] - 特斯拉预计到2029年Optimus机器人年产量达100万台 Optimus 3已基本定型预计2024年底落地[4] - 英伟达发布Jetson AGX Thor开发者套件 被称作推动物理AI和通用机器人时代的终极超级计算机[1][4]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 - 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份额达约40% 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47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1080亿美元 增幅超一倍[8] - 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 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达25.2万台 2050年增至3.02亿台[9] - 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供应链 三花智控 拓普集团 兆威机电等进入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名单[7]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英伟达构建基础模型+专用硬件+仿真平台的完整机器人生态体系 技术布局覆盖全链条[4] - 华为盘古大模型指挥双足机器人完成500公斤负载行走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发深海柔性机器人[1] - 宇树科技 优必选等中国企业已率先使用英伟达Jetson Thor验证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8] 机器人ETF产品特征 - 机器人ETF(562500)最新规模170.32亿元 年内增长128.95亿元 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首位[13] - 跟踪指数包含37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 人形机器人含量达63.67% 覆盖智元产业链 宇树产业链和特斯拉产业链[13] - 指数前十大成份股占比48.86% 包含25只科创板股票 科创板权重占比29.49%[14]
东芯股份分析师会议-20250904
洞见研报· 2025-09-04 12: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东芯股份及参股企业砺算科技展开交流,东芯股份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存储芯片设计企业,向“存、算、联”一体化布局;砺算科技专注GPU芯片设计,首款“7G100”正推进送样、测试等工作,公司将依规披露重大事项信息[27][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东芯股份,所属行业是半导体,接待时间为2025年9月4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蒋学明等[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是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19]。 主要内容资料 - **砺算科技产品情况**:砺算科技GPU产品主要用于个人电脑等场景,非大模型算力集群场景,首款图形渲染GPU芯片“7G100”正推进客户送样、测试优化及后续生产与市场推广工作,新产品规划及研发设计已开展[23][25][26]。 - **公司战略布局**:东芯股份围绕“存、算、联”一体化领域进行技术布局,持续关注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并结合实际进行战略布局,以应对物理AI背景下的挑战[27][29]。 - **投资相关情况**:上半年对砺算科技投资亏损5231.11万元,9月宣布2亿元新一轮投资,短期内或加大盈利压力,但长期有助于推进“存、算、联”战略,公司资产负债率低,财务稳健性较好[33][34]。 - **信息披露原则**: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具体信息以官方信息为准[26][29][34]。
索辰科技(688507):“天工+开物”驱动成长,物理AI贡献收入
华创证券· 2025-09-04 08:43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目标价111.65元 当前价95.15元 [2][4] 核心观点 - "天工+开物"双产品线驱动成长 物理AI贡献新收入 [2] - CAE和物理AI业务协同发展 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推动盈利水平提高 [8] - 坚持高研发投入 战略性并购完善产业生态 [8] - 物理AI前瞻布局 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新能源电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应用取得初步进展 [8] - 国产化替代趋势下持续受益 [8] 财务表现 - 2025年H1实现营业收入0.57亿元 同比增长10.82% [2] - 2025年H1归母净利润-0.46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2] - 2025年H1扣非归母净利润-0.48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2]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0.19亿元 同比减少6.65% [8] - 2025Q2归母净利润为-0.30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8]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5.23/7.39/10.71亿元 对应增速分别为38.0%/41.4%/44.8% [4][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86/1.25/1.69亿元 对应增速分别为107.8%/45.1%/35.4% [4][8] - 2025年H1毛利率增至41.89% [8] - 研发投入5,062.09万元 研发投入营收占比高达88.27% [8] 业务发展 - 天工系列2025H1实现收入4948万元 [8] - 工程仿真软件收入达1682万元 同比增长近一倍 [8] - 开物系列2025H1实现收入375万元 [8] - 物理AI业务2025年收入目标为3000万元 [8] - 流体、结构、电磁、光学等仿真软件发布R2025a、R2025b等新版本 [8] - 推进对力控科技的并购重组事宜 [8] - 与科大讯飞、中国信通院等建立战略合作 [8] - 与绍兴市越城区交通运输局、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98倍(2025E) 预计2026-2027年降至68倍和50倍 [4] - 当前市净率2.9倍(2025E) 预计2026-2027年降至2.8倍和2.7倍 [4] - 总市值84.79亿元 [5] - 流通市值46.85亿元 [5] - 每股净资产31.36元 [5]
宇树IPO提速,资本操碎了心
36氪· 2025-09-04 08:22
上市计划与公司背景 - 宇树科技预计年底前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为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近乎垄断的企业 占据全球近70%市场份额 [1][17] - 公司已实现连续5年盈利 [17] 专利侵权诉讼事件 - 杭州露韦美日化有限公司于8月26日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宇树科技侵权 [4][6] - 诉讼涉及名为"一种电子狗"的专利 专利号CN106384471B 于2016年6月7日申请 2017年2月8日公开 2018年8月17日授权 [13][15] - 原告公司注册资本55万元 员工2人 法定代表人周建军持股90% 关联6家企业 其中两家被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 [8][9][23] - 周建军拥有122项专利 涉及49起司法案件 90%身份为原告 [10] - 诉讼要求包括停产、销毁涉诉产品及巨额赔偿 主要针对宇树最畅销消费级产品Go2机器狗 [16] 技术发展与行业挑战 - 行业面临核心挑战为AI模型能力不足 硬件发展领先但软件存在明显短板 [17] - 消费级产品被部分用户评价为"功能性不足" 存在产品与预期间的AI技术鸿沟 [17] - 英伟达于2025年8月25日发布新一代计算平台Jetson Thor 算力达2070 FP4 teraflops 较上一代提升7.5倍 [19] - 英伟达同步推出物理AI大模型Cosmos 专门针对物理AI及人形机器人设计 [18] 战略合作与资本关系 - 英伟达与宇树科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2020年即采购宇树机器人用于内部研究 [20] - 2024年英伟达GTC大会展示9个人形机器人 包括宇树H1型号 [20] - 投资方包括腾讯、阿里、美团、顺为资本、红杉中国等顶级机构 [25] - 神州数码、深圳华强已与宇树建立合作关系 中际旭创通过参投基金间接持股 [25] - 早期天使投资人尹方鸣在2020年退出时获得5倍收益 错过后续上百倍回报 [18] 创始人与公司愿景 - 创始人王兴兴26岁离开大疆创办宇树 公司名称寓意"帮助人类点亮科技树" [2][22] - 公司被市场视为国内硬核科技代表企业 关联庞大商业生态链 [27] - 创始人需同时处理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挑战 包括法律诉讼和产业链合作 [21][23][29] 市场影响与商业联动 - 宇树科技相关概念公司股价出现显著波动 宝通科技在2月下旬交流后股价涨幅达18% [25] - 公司发展被视为影响上下游产业链的关键因素 [27]
卷疯了!字节、阿里等大厂发力AI智能体,全球96%企业正部署AI模型
钛媒体APP· 2025-09-03 08:36
中国互联网大厂AI智能体布局 - 阿里通义实验室推出多智能体开发框架AgentScope 1.0 提供覆盖开发、部署、监控全生命周期的生产级解决方案 [2] - 腾讯优图实验室开源智能体框架Youtu-Agent 字节Agent平台"扣子空间"上架至苹果App Store和安卓商店平台 [2] - 美团开源大模型LongCat-Flash-Chat 总参数量5600亿 在Agentic Tool Use评测基准性能超过DeepSeek-V3.1和GPT-4.1 [2] AI智能体商业化进展 - Agent多步推理推动token用量爆发式增长 云和算力需求持续提升 [4] - 通用智能体公司Manus年化收入达9000万美元(约6.46亿元人民币)即将突破1亿美元 [4] - F5亚太区首席技术官预测未来1-2年内所有App应用产品都将转变为AI应用 [4] 云服务商资本开支与AI投入 - BAT三家第二季度合计资本开支615亿元 同比增长168% [5] - 阿里云Q2资本开支386.76亿元(同比+220%) 过去四个季度AI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 [5] - 腾讯CSIG部门Q2资本开支191亿元(同比+119%) 百度云Q2资本开支38亿元(同比+79%) [5] - 过去12个月中国四大云服务商资本支出约450亿美元 相当于美国同行2910亿美元的15% [6] - 中国云资本支出自2023Q4起快速增长 2025Q2增长3倍 资本支出占收入比例已超美国 [7] 全球算力投资与token消耗 - 微软Q2资本支出242亿美元(同比+27%) Meta将2025年资本支出下限提至660亿美元 谷歌将资本开支从750亿美元提高至850亿美元 [7] - Manus单次任务token消耗量达10万量级 单次任务成本约2美元 [7] - 全球96%企业正在部署AI模型 其中91%采用WAAP保障AI与机器学习模型安全 [8] AI智能体技术演进与安全需求 - AI智能体具备环境感知、动态决策、行为执行和工具调用能力 加速生成式AI技术落地 [8] - F5推出AI网关产品 支持跨环境部署 为智能体应用提供动态安全防护 [8][9] - F5通过GPU资源动态调度帮助中国企业提升AI训练、RAG构建及推理过程的数据访问性能 [9] 中国企业AI智能体应用现状 - 34%中国企业开展测试验证 30%进入"较大投入+采购培训"阶段 [11] - Agent应用在金融、制造、零售等流程标准化领域形成规模化落地 [11] - 预计2028年中国企业级Agent应用市场规模将超270亿美元 [12]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发展 - 英伟达推出机器人超级电脑Jetson AGX Thor 提供2070 FP4 teraflops AI计算能力 较前代提升7.5倍算力和3.5倍能效 [13]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预估销量2400台 2025年将超万台 [15]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52.95亿元 2030年达1037.52亿元(占全球44.6%) [15]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50年达7万亿美元(约50万亿元人民币) [17] 具身智能安全挑战 - 具身智能面临非线性公域数据缺乏和泛化性数据不足两大世界性难题 [14] - 机器人需要力觉、嗅觉等多模态数据支撑 目前数据采集和处理存在技术瓶颈 [14] - 蚂蚁集团指出具身智能使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融合 安全风险发生质变 [15] - F5通过融合平台解决边缘AI设备延时控制与应用安全双重需求 [15]
索辰科技(688507):“天工:开物”双擎驱动,物理AI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国投证券· 2025-09-03 07:03
投资评级 - 买入-A评级 维持评级 [8] - 6个月目标价112.81元 较当前股价97.32元存在15.7%上行空间 [8] - 采用市销率估值 对应2025年约20倍动态市销率 [11] 财务表现 - 2025H1总营收5735.09万元 同比增长10.82% [3] - 2025H1归母净利润-4569.83万元 同比减亏31.21%(上年同期-6643.08万元) [3] - 2025Q2单季营收1856.36万元 同比减少6.65% [3] - 2025Q2归母净利润-3006.75万元 同比减亏33.42%(上年同期-4516.28万元) [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02/6.34/7.59亿元 归母净利润0.74/0.91/1.20亿元 [11] 业务结构 - 产品分为天工系列(传统CAE)和开物系列(物理AI)两大产品线 [4] - 2025H1天工系列收入4947.51万元 其中工程仿真软件收入1682.26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88.84% [4] - 开物系列工程仿真软件收入375.47万元 [4] - 高毛利业务收入结构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改善 [4] 技术进展 - 天工系列持续攻克关键技术难点 提升算法求解能力并升级自主内核求解器 [4] - 开物系列物理AI通过模拟引擎和训练一体化平台 实现复杂工况快速推演 [4] - 物理AI深度融合数据驱动与物理规律 探索实时级虚拟平行世界 [4] - 具身智能研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涵盖足式机器人、工业并联机器人及仿真验证系统 [5] 战略布局 - 重点聚焦低空三维物理地图、机器人虚拟训练平台研发 [5] - 与绍兴市越城区交通运输局、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协议 联合推进低空物理AI平台建设 [5] - 与科大讯飞、中国信通院等行业领军企业/机构达成战略合作 [6] - 积极推进与力控科技的并购重组事宜 实现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 [6] - 加速民用市场布局 新能源、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领域有望创造商业增量 [6][11] 市场表现 - 总市值89.55亿元 流通市值49.48亿元 [8] - 12个月价格区间40.36-114.8元 [8] - 过去12个月绝对收益130.6% 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 [10]
太平洋证券:继续重视新能源龙头 新方向提供弹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1:40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下游智能电动车新产品不断发力 产品力强的产业链长期成长持续性有望超预期 小鹏汽车上半年交付量达19.72万辆同比增长279% 第二季度交付超10万辆创新高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11.3万至11.8万辆同比增长142.8%至153.6% [1] - 新能源龙头业绩向上拐点不断确认 璞泰来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9.92亿元同比增长29.17%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23亿元同比增长439.11% 新能源自动化装备业务营收18.44亿元 新接订单超24亿元同比大幅提升 研发投入4.03亿元聚焦固态电池等技术 [2] - AI+应用带动小电池需求 豪鹏科技获Meta新一代AI眼镜电池供应份额 2025年8月启动首批出货准备 三季度和四季度出货占比持续提升 2026年预计随产能与良率爬坡份额继续提升 苹果产业链值得关注 [2] 光储产业链 - 光储龙头业务持续拓展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 研发投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37.08%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58.30% 未来将加大AIDC产业链核心产品拓展 [3] - 海博思创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并向AI+应用延伸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12.05% 2025年1-6月储能系统集采/框采中标标段数位列第一 推进AI+储能应用场景及海外储能系统研发项目 [3] - 阿特斯光储协同效应提升 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大幅好转 海外储能在手订单30亿美元 [3] AI+新能源与机器人产业链 - 新能源与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向上 英伟达推出针对人形机器人的"新大脑" 强调物理AI将成为机器人及自动驾驶等领域核心引擎 [4] - 震裕科技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60.45% 研发投入1.65亿元同比增长36.76% 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显著 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已量产 线性执行器具备规模化产能 与国内外头部本体客户推进合作 [4] - 算力产业链受益于阿里与英伟达持续发力 阿里对算力资本开支表述超预期 英伟达推出Jetson Thor计算平台 FP4精度算力达2070TFLOPS 较Jetson TK1实现7000倍算力飞跃 [4] 风电产业链 - 风电公司海外拓展有望超预期 大金重工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5.47亿元同比增长214.32% 年初至今签单近30亿元 海外海工订单超100亿元将在未来两年交付 涉及北海及波罗的海风电项目 海外海工发运量翻倍 首条特种运输船预计2026年上半年首航 [5]
机械行业周报:看好人形机器人、可控核聚变和农机
新浪财经· 2025-08-31 06:46
行情回顾 - SW机械设备指数上周上涨1.01% 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3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2.71% [1] - 2025年至今SW机械设备指数上涨30.41% 在申万行业中排名第6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4.28% [1] 英伟达Jetson Thor发布 - 英伟达发布专为物理AI和机器人设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Jetson Thor 被称为"机器人大脑" [2] - Jetson Thor可同时运行多个AI模型 支持大语言模型、视觉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等生成式AI模型 [2] - 该平台为机器人实现多模态感知和决策能力奠定硬件基础 是英伟达机器人生态战略的系统性升级 [2] 核聚变领域投资动态 - 美国核聚变能源初创企业CFS获得8.63亿美元融资 投资方包括英伟达 [3] - CFS自成立以来累计融资约30亿美元 占全球聚变能源行业融资总额约1/3 [3] - CFS预计2027年实现关键技术里程碑 为商用聚变电厂开发铺平道路 [3] 农业机械数据表现 - 2025年7月大拖产量0.57万台同比-10.8% 中拖产量1.41万台同比+9.4% [3] - 5月以来大拖产量降幅逐月收窄 中拖同比增幅逐月扩大 显示行业底部回暖 [3] - 7月玉米进口量仅6万吨创7年新低 玉米现货价2364.71元/吨较241227低点上升11.8% [3] 细分行业景气状况 - 工程机械、铁路装备和燃气轮机行业呈现稳健向上或加速向上态势 [4] - 船舶行业下行趋缓 油服设备底部企稳 通用机械持续承压 [4]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马斯克成立「巨硬」针对微软?机器人界最强大脑出世|混沌AI一周焦点
混沌学园· 2025-08-30 12:02
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规划 - 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纲领 将AI打造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重点在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及全球合作六大领域发力[3] - 设定明确发展目标:2027年AI与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2030年普及率超90% 2035年推动中国全面迈入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4][5][6] - 应用层推动服务与产品双轮驱动 打造智能助理服务新入口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及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9] - 技术供给层提供八大关键支撑 包括模型能力、数据供给、智能算力、应用环境、开源生态、人才队伍、政策法规及安全能力[10][14] - 产业落地路径鼓励企业将AI融入战略及业务流程 发展智能原生技术产品服务 工业领域推动AI在全链条落地[11] 科技巨头AI技术突破 - 谷歌发布Gemini 2.5 Flash Image图像模型 在LMArena测试平台以历史最大优势登顶 单张图像生成成本仅0.04美元(约0.3元人民币)[18][19][21] - 英伟达正式发售Jetson Thor机器人开发平台 提供服务器级AI算力 边缘侧可并行处理多模型 实现实时对话与自主决策 宇树、优必选、波士顿动力等头部企业已集成[23][24][28] - 腾讯发布VISVISE游戏AI解决方案 MotionBlink工具4秒生成200帧动画 GoSkinning工具全自动3D模型蒙皮 效率提升8倍[30] - 马斯克成立AI软件公司"巨硬" 计划用多智能体技术重构传统软件产品 挑战微软生态[25] AI产品与应用创新 - 跃然创新发布奥特曼联名AI毛绒玩具CocoMate 内置端到端语音模型 响应速度800毫秒 获红杉中国等2亿元A轮投资[20] - 微信灰度测试"听快讯"AI播客功能 混元大模型将新闻稿改写为双人对话形式 降低信息获取门槛[26] - Video Ocean推出视频智能体 一句话输入可自动生成完整影片 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10倍 10天内115位创作者参与测试[27][29] - 广西举办面向东盟AI+跨境电商大赛 吸引1026支团队参赛 聚焦选品、营销、客服等环节痛点解决[31] AI产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AI视觉技术向工业设计、医疗影像等专业领域渗透 多模态能力解决行业复杂设计难题[35] - AI Agent大规模落地面临五大瓶颈:实时性与打断机制不成熟、场景边界预设困难、意图理解不足、知识库更新滞后、复杂博弈处理能力欠缺[32] - 建议采用"局部替代"和"人在环路"模式 让AI在可控闭环中迭代 逐步扩大自主权[32][36] - 创业公司需在巨头生态壁垒下两极化生存:构建平台生态或深耕垂直行业提供专业深度[34]
人形机器人,需要多少算力?
创业邦· 2025-08-30 10:08
人形机器人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科技产品终极形态 受到科技领域高度关注 [7] - 马斯克2021年官宣入局后仅用一年就造出原型机 推动行业从边缘走向主流 [7][10]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通过Jetson系列计算平台持续提升机器人端侧算力 [9][15] 英伟达技术布局 - 2014年发布首款Jetson TK1计算平台 算力不足1TFLOPS 开启嵌入式AI战略转型 [9][11] - 计算平台历经Xavier、Orin、Thor三代演进 算力提升至2070 TFLOPS [13][15] - Jetson AGX Xavier被京东、美团用于物流机器人 发那科用于工业机械臂 [13] - Orin平台(100 TFLOPS)支撑智元、宇树等人形机器人产品 [15] - 提出"物理AI"新概念 拓展虚拟世界之外的硬件生态 [15] 端侧算力需求现状 - 当前人形机器人端侧算力需求集中在100-200 TFLOPS范围 [17] - 100T算力可满足抓取、分拣等简单动作及AI推理需求 [17][19] - 复杂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及端到端模型需更高算力或云端辅助 [19] 小模型技术路径 - 波士顿动力Atlas采用4.5亿参数小模型(Transformer架构) 处理30Hz图像/感官/语言输入 [21] - 小模型降低计算负载 释放算力用于实时数据处理 [21] - 英伟达主张"小模型是智能体未来" 通过专业微调小模型执行特定任务比通用大模型更高效 [21] - 该范式可优化推理调度 成为未来十年产业化落地的关键路径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