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益资产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平安谢永林:会适度加大权益资产配置
北京商报· 2025-08-27 04:57
公司投资策略 - 中国平安作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将适度加大权益资产配置 [1] - 投资重点围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板块 [1] - 投资重点围绕高分红的价值股 [1] 公司业绩发布 - 中国平安于8月27日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 [1]
中国平安高管:平安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会适度加大权益资产的配置。
新浪财经· 2025-08-27 04:46
公司战略 - 中国平安定位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1] - 公司将适度加大权益资产配置 [1]
融资融券每周观察(2025.8.18-2025.8.22)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12166.06点,单周上涨4.57% [4] - 深圳成指收盘3825.76点,单周上涨3.49% [4] - 上海市场日均成交额14853亿元,环比增长22.6% [4] - 深圳市场日均成交额10610亿元,环比增长22.6% [4] 行业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全部31个行业上涨,无下跌行业 [5] - 通信、电子、综合行业涨幅居前三位 [5] - 多数行业融资净买入额为正值,其中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公用事业净买入额居前(图示数据)[7][8][9] 两融业务 - 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达21,551亿元,单周增加925亿元 [6] - 融资余额21,401亿元,单周增加915亿元 [6] - 融券余额149亿元,单周增加9亿元 [6] 个股融资动向 - 中兴通讯(000063.SZ)获融资净买入198,748万元,居个股首位 [10] - 中芯国际(688981.SH)融资净买入186,914万元,寒武纪-U(688256.SH)获173,113万元 [10] - 融资净买入前十个股集中于通信、电子、计算机行业 [10] ETF融资动向 - 中证500ETF(510500.SH)获融资净买入60,356万元,居ETF首位 [11] - 券商类ETF如512880.SH(39,901万元)、512000.SH(19,480万元)获大幅买入 [11][12] - 科创芯片ETF(588200.SH)、纳指100ETF(513300.SH)等主题ETF获资金流入 [11][12] 市场运行特征 - A股市场展现独立性,未受海外市场波动干扰 [15] - 宏观政策预期稳定及低利率环境推动资金增配权益资产 [15] - 沪指突破2021年高点,周线箱体上移进程延续 [15] - 两市日均成交额超2.5万亿元,连续两周放量 [15] - TMT及大消费行业成为市场热点,科技股风格领先 [15]
公募FOF年内平均业绩超9%
中国基金报· 2025-08-24 14:09
FOF业绩表现 - 公募FOF年内平均业绩达9.41% 仅一只产品收益为负[1][3] - 近40只公募FOF年内累计净值增长率超20% 最高涨幅达45.49%[2][3] - 整体业绩处于近五年最佳状态 主要受益于权益市场赚钱效应提升和宽基指数上涨[1][4] 资产配置策略 - 未来3年股市或结构性走强 债市处于超涨高位相对走弱[1][6] - 建议加大权益资产配置 尤其是"固收+"含权资产[6][9] - 通过ETF为核心-卫星模式提升投资锐度 在结构性牛市中聚焦行业ETF[4] 市场机会分析 - 国内制造业权益类资产具有优势 黄金等抗通胀资产值得配置[8][9] - 商品和港股机会可能超出预期 A股成长产业群和周期产业群各有机会[9] - 股权风险溢价显示权益市场仍具性价比 科技成长领域估值处于历史低位[6][8] 投资建议 - 避免单一赛道过度下注 定期调整股债比例控制风险[10] - 通过FOF或"固收+"基金实现大类资产合理配比[10] - 债基择时波段操作对全年收益重要 多资产配置需动态调整[6][9]
公募FOF年内平均业绩超9%
中国基金报· 2025-08-24 14:06
公募FOF业绩表现 - 515只公募FOF年内平均业绩达9.41% [5] - 近40只公募FOF年内累计净值增长率超20% [5] - 国泰优选领航一年持有年内单位净值增幅45.49%位列第一 国泰行业轮动A以39.97%位列第二 [5] - 工银睿智进取一年A 易方达优势回报A 工银养老2050A 交银智选星光A等业绩均在30%左右 [5] - 公募FOF整体处于五年来最佳状态 [4][6] 业绩驱动因素 - A股主要宽基指数录得可观涨幅 资金流入明显 [6] - FOF通过优选基金提升业绩收益水平 [7] - A股和港股市场表现较强 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7] - 全球股市回暖带动FOF净值回升 [7] - 流动性宽松环境强化FOF风险收益比优势 [7] - 投资模式转向以ETF为核心-卫星模式 行业ETF在结构性牛市中具备更好锐度 [7] 资产配置策略 - 未来3年股市结构性走强 债市相对走弱 [3][9] - 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成为必然选择 尤其关注固收+含权资产 [9] - 债基择时波段操作对全年收益重要 [10] - 股权风险溢价显示权益市场仍具性价比 [9] - 避免激进切换 稳中求进适配当前市场环境 [9] 大类资产机会 - 商品 港股 A股机会明显 债券需通过择时确保基础收益 [13] - 国内制造业权益资产具优势 黄金等抗通胀资产值得配置 [12] - 供给受限工业大宗商品可跟踪关注 [12] - 美元中长期走弱背景下 商品和港股机会可能超预期 [13] - A股成长产业群关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 周期产业群看好金属产业链 [13] - 国内权益市场相对海外市场在估值方面具备赔率空间 [12]
中国平安增持农业银行及中国人寿H股
中国基金报· 2025-08-19 10:33
中国平安增持情况 - 平安人寿8月13日以每股5.5041港元买入2651.5万股农业银行H股 耗资1.46亿港元 持股比例从13.99%增至14.08% [1][2] - 同日以每股22.7439港元买入1406.7万股中国人寿H股 耗资3.19亿港元 持股比例从4.99%升至5.18% [1][2] - 8月11日增持中国太保H股 持股比例从4.97%升至5.1% 为六年来首次险资举牌险企 [2] - 8月8日举牌邮储银行H股后持股达15% 截至7月29日持有招商银行H股超16% [2] 险资配置动向 - 险资年内举牌超30次 重点布局低估值高股息行业 银行/公用事业/能源领域受青睐 H股为主要方向 [4] - 邮储银行H股/郑州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分别被举牌3次 [4] - 保险资金二季度末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较一季度增长3.73% 股票配置余额3.07万亿元 较一季度2.81万亿元增长8.9% [5] - 上半年净买入股票6400亿元 较去年下半年3590亿元增长78% [5] 平安系投资策略 - 开年以来持续增持银行股及保险股H股 包括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太保 [3] - 公司通过FVOCI计量方式平衡新质生产力板块与高分红价值股 降低短期股价波动对利润影响 [4]
兴银基金刘帆:指数化投资迎来“风口”
上海证券报· 2025-08-17 13:36
指数化投资趋势 - 纯指数基金规模突破4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7.4% [1][2] - 居民资产配置转向风险偏好进取型,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增长1.25个百分点 [2] - 指数基金承担分散风险、提升收益、增强透明度和降低管理成本等多重角色 [2] 指数基金优势 - 政策推动下科创债ETF、跨市场ETF等新品类涌现,提供多元化投资选择 [2] - 指数基金是布局权益市场的优质工具,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愈发凸显 [4] - 产品特征优势受到认可,预计规模将保持高增长速度 [3] 权益市场配置价值 - 股票资产最大回撤收窄,低利率和市场情绪改善推动上行波动率扩张 [4] - 三类增量资金为权益市场注入动能:保险资金、居民储蓄(突破120万亿元)、外资 [4] - 增量资金关注低位大盘宽基指数,指数基金或成为重要配置工具 [4] 外资与指数国际化 - 外资持续增配A股,偏好基本面稳健、流动性强的龙头股和被动投资 [5] - 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例从2012年1.3%升至2020年3.7%,增速在2017年后加快 [6][7] - 外资入场推动流动性、定价效率和公司治理透明度提升,促进市场与国际接轨 [7] 未来展望 - 海外资金增配A股进程将继续,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7] - 产品端和交易机制或将继续创新,A股指数化投资生态向成熟市场靠拢 [7] - 兴银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发起正在发售,发行时间为8月11日至21日 [6]
险资大力加仓股票:上半年净买入6400亿元,环比增长78%
凤凰网· 2025-08-17 12:06
险资权益配置趋势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 二季度环比增长3.73% [1][3] - 股票配置余额3.07万亿元 较一季度2.81万亿元环比增长8.9% 上半年净买入约6400亿元 [1][3] - 股票配置占比从2024年末7.3%升至8.47% 人身险公司配置占比达8.81% 财险公司达8.33% [3] 资产配置结构调整 - 债券类资产仍为基本盘但增速放缓 银行存款占比回落至3.01万亿元(环比微增1.5%) [1] - 非标资产占比持续下降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2.75万亿元(占比7.6%) 证券投资基金占比4.6% [4] - 低利率环境倒逼险资重构资产配置 固收资产收益无法满足负债端收益要求 [4] 投资策略转型 - 投资能力需从"控仓位"转向"选赛道" 应对传统经济与新经济板块的结构性分化 [2][6] - 偏好大市值/高股息/低波动资产 重点配置银行/公共事业/交通运输/能源等行业龙头 [6] - 对市值100亿以下公司持股意愿低 500亿以上市值公司持股占比显著更高 [6] 政策与市场动态 - 2025年政策松绑推动权益配置比例上调 长期投资试点扩大至7只基金 [5][8] - 险企年内举牌28次涉及23家上市公司 创近4年新高 [5] - 鸿鹄基金(规模500亿元)已投资伊利股份/陕西煤业/陕西能源等A股公司 [8] 行业挑战与创新 - 传统投资框架难以评估科创企业 需建立匹配产业升级的新投资机制 [7] - 保险资金通过私募基金等形式加码资本市场 多家险企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8]
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已达27次 增持上市公司意愿强烈
财经网· 2025-08-14 03:31
险资举牌活动活跃度提升 - 太保寿险及其关联方举牌东阳光药H股 持股达754.6万股 占H股股本6.70% [1][2] - 年内险资举牌总次数达27次 超去年全年20次 其中25次为主动买入触发 [2] - 举牌方式以竞价交易和二级市场买入为主 资金来源主要为自有资金和保险责任准备金 [2] 险资权益资产配置现状 - 太保寿险一季度末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4411.84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19.88% [2] - 全行业一季度末权益投资占资金运用总额比例达20.6% [4] - 中国平安一季度末权益资产占比23.26% 中邮人寿二季度末权益资产占比17.08% [4][5] 监管政策与市场环境推动增配 - 监管部门对大型险企设置3-5年考核周期 权重占比70% 推动长期考核机制 [3] - 金融监管总局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促进险资入市力度 [3] - 股票市场估值具备提升空间 险企可通过权益法核算减少损益波动性 [3] 险资权益配置空间充足 - 根据偿付能力分级 权益资产比例上限最高可达50% [4] - 当前大部分险企权益投资比例距上限较远 增配空间充足 [5]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50%的险企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为30% [4]
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已达27次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险资举牌仍有积极性 增配权益资产也有较大潜在空间
证券日报· 2025-08-13 16:45
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持续活跃 - 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总次数已达27次,远高于去年全年的20次 [3] - 25次为主动买入触发举牌,2次为被动因素触发举牌,反映险资主动增持意愿强烈 [5] - 举牌方式以竞价交易和二级市场买入为主,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和保险责任准备金为主 [5] 太保寿险举牌东阳光药案例 - 太保寿险通过换股被动触发举牌,直接持有东阳光药H股605.86万股,占比5.38% [5] - 太保寿险及关联方共持有东阳光药H股754.6万股,占比6.70% [5] - 截至3月31日,太保寿险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4411.84亿元,占上季末总资产19.88% [5] 监管政策推动险资入市 - 监管部门出台实施方案,强化长期考核机制,3年和5年周期考核指标权重达70% [6]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促进险资加大入市力度 [6] - 新规根据偿付能力分级设定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最高可达总资产50% [7] 险资权益配置现状与空间 - 全行业一季度末权益投资占比20.6%,低于多数公司偿付能力对应的上限 [7] - 中国平安人寿一季度权益类资产占比23.26%,距30%上限仍有空间 [8] - 中邮人寿二季度权益类资产占比17.08%,显著低于30%上限 [8] - 行业普遍权益配置比例距监管上限较远,未来增配空间充足 [8] 险资增配权益资产动因 - 资本市场估值处于低位,险企把握机会增配权益资产 [6] - 通过举牌实现权益法核算可减少当期损益波动性 [6] - 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较高,支持进一步增持权益资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