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

搜索文档
超讯通信(603322.SH):上半年净利润7208.96万元,同比增长155.26%
格隆汇APP· 2025-08-22 12:2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6.11亿元 同比增长96.3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08.96万元 同比增长155.26%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146.5万元 同比增长159.96% [1] - 基本每股收益0.46元 [1] 业绩驱动因素 - 作为沐曦国产GPU芯片特定行业全国总代理 持续提升交付能力 [1] - 完成向客户批量交付沐曦国产GPU芯片 [1] - 算力建设业务达到验收条件 确认相关项目业务收入和利润 [1]
科创芯片ETF(588200)盘中强势上涨10.35%,成分股海光信息、盛美上海20cm涨停,寒武纪涨超19%
新浪财经· 2025-08-22 05:50
科创芯片ETF市场表现 - 盘中换手率达10.63% 单日成交金额35.02亿元 市场交投活跃[3] - 近1周日均成交28.58亿元 居可比基金首位[3] - 近1周规模增长5.83亿元 新增规模位列可比基金第一[3] - 近3月份额增长4.65亿份 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3] - 融资买入额2.30亿元 融资余额达14.19亿元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3] - 近1年净值上涨100.39% 收益能力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位列前2.22%[3]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18% 最长连涨月数4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36.01%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8.19%[3] 国产GPU行业发展 - AI发展依赖GPU基础 2023年以来大陆半导体产业链集中攻关 制造经验持续积累[4] - 先进制程扩产与良率提升推动国产GPU放量加速[4] - 英伟达2024年中国大陆收入1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千亿元) 反映国产GPU市场规模达千亿量级[4] - 国产GPU放量成为半导体产业链重要成长引擎[4] 科创板芯片指数成分股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59% 包括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澜起科技/中微公司等企业[4] - 中芯国际权重10.22% 当日涨跌幅10.80%[6] - 海光信息权重10.15% 当日涨跌幅20.00%[6] - 寒武纪权重9.59% 当日涨跌幅17.47%[6] - 澜起科技权重8.01% 当日涨跌幅7.04%[6] - 中微公司权重6.80% 当日涨跌幅6.12%[6]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科创芯片ETF联接基金(代码017470)参与国产芯片投资[7]
港股异动 瑞和数智(03680)涨超8% 近一个月股价实现翻倍 投资收益驱动上半年业绩增长
金融界· 2025-08-18 08:31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单日上涨6.91%至2.63港元 近一个月累计涨幅实现翻倍 成交额达1441.66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净利润区间为4300万至4400万元人民币 [1] - 业绩改善源于前瞻性投资回报 管理层经营效率提升及降本增效措施推进 [1] 战略布局 - 计划投入8000万港元布局加密货币资产与Web3.0赛道 响应香港虚拟资产产业发展政策 [1] - 通过投资数字资产培育链上金融资源 加速传统金融服务链上化转型 聚焦大中华区数字资产服务 [1] - 与上海源庐加佳信息科技合作 构建以国产GPU为核心的硬件+软件+产业解决方案一体化能力 [1] 公司治理 - 董事会会议定于8月22日召开 审议中期业绩报告 [1]
港股异动 | 瑞和数智(03680)涨超8% 近一个月股价实现翻倍 投资收益驱动上半年业绩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7:32
股价表现 - 股价单日上涨6.91%至2.63港元 近一个月累计涨幅超过100% [1] - 成交额达1441.66万港元 [1] 财务业绩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净利润区间为4300万至4400万元人民币 [1] - 业绩改善源于前瞻性投资回报、经营效率提升及降本增效措施 [1] 战略布局 - 计划投入8000万港元布局加密货币资产与Web3.0赛道 [1] - 重点发展数字资产投资与链上金融资源培育 推动传统金融服务链上化转型 [1] - 与上海源庐加佳合作构建国产GPU为核心的"硬件+软件+产业解决方案"一体化能力 [1] 公司治理 - 董事会会议定于8月22日召开 审议中期业绩 [1]
硬科技板块关注热度不减,科创100指数ETF(588030)最新规模逼近70亿元,创近3月新高,近1周新增份额同类居首
搜狐财经· 2025-08-18 02:04
科创板100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8日09:44,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上涨0.62%,成分股奕瑞科技上涨8.39%,中望软件上涨7.07%,东芯股份上涨7.01%,三生国健上涨6.12%,金盘科技上涨4.89% [3] - 科创100指数ETF上涨0.42%,报1.2元,近1周累计上涨7.54%,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3/12 [3] - 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日均成交4.07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盘中换手1.03%,成交7250.78万元 [3] 半导体行业重大事件 - 华虹公司公告停牌,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上海华力微电子控股权 [4] - 东芯股份子公司砺算科技的国产GPU取得突破性进展,3DMark跑分媲美英伟达RTX 4060,支持4K高画质游戏 [4] 市场解读与行业动态 - 华虹公司收购被视为国内半导体产业资源整合的重要一步,旨在解决IPO承诺的同业竞争问题 [5] - 东芯股份因国产GPU突破被市场称为"东伟达",反映资金对硬科技板块的追逐,华为麒麟芯片重出江湖提升板块关注度 [5] 科创100指数ETF产品特征 -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及场外联接基金覆盖华虹公司(权重2.579%)和东芯股份(权重2.112%)等成分股 [6] - ETF最新规模69.88亿元创近3月新高,排名可比基金1/12,近1周份额增长1.77亿份居首 [6] - 近5日有3日资金净流入,合计1.88亿元,日均净流入3756.02万元,本月融资净买额119.14万元,融资余额1.88亿元 [6] 产品业绩表现 - 科创100指数ETF近6月净值上涨23.25%,排名股票型基金前7.11%(251/3531) [7]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7.67%,最长连涨3个月(涨幅37.87%),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8.48%,持有1年盈利概率64.32% [7] - 近6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0.31%,近1年夏普比率1.63,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20%,回撤修复天数108天 [7] 产品运营与指数构成 - 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为可比基金最低,今年以来跟踪误差0.020%精度较高 [8] - 指数选取科创板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3.52%(截至2025年7月31日),包括博瑞医药、百济神州、华虹公司等 [8]
沐曦集成IPO之路:三年亏损超30亿,CUDA兼容之困与国产GPU突围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8-14 18:15
公司IPO及融资 - 沐曦集成于今年6月30日正式向科创板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募集高达39 04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1] - 公司成立仅五年,技术团队融合了"AMD+海思"基因,被视为国产GPU领域的黑马 [1] - IPO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自主可控技术的强烈兴趣和期待 [1] 财务状况 - 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从42 64万元激增至3 2亿元,但净利润持续亏损,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 [1] - 高亏损不仅由研发投入导致,股份支付费用大幅增加以及现金流持续承压也是重要原因 [1] 技术路线及生态挑战 - 公司选择"自主指令集+兼容CUDA生态"的技术路线,通过自主研发的MXMACA软件栈降低客户迁移成本 [3] - 面临CUDA生态的先发优势,需解决算子优化效率差距、对最新AI框架支持滞后等问题 [3] - 国内GPU赛道技术路径多元化,增加了生态建设的难度 [3] 市场竞争 - 英伟达在全球AI加速卡市场的垄断地位限制了国产厂商的市场空间 [3] - 国内需面对寒武纪、燧原科技等企业的直接竞争 [3] -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对供应链和产能造成直接影响 [3] 内部管理 - 2025年初市场传言公司启动200人的裁员计划,涉及研发、市场等多个部门 [3] - 裁员发生在IPO关键期,引发市场对内部管理和团队稳定性的担忧 [3] 投资者视角 - 投资者需审视公司技术优势能否转化为持续商业化能力,警惕短期概念炒作 [4] - 公司能否成为国产GPU领域的希望之星仍需时间验证 [4]
安孚科技(603031):现金牛筑基 产品出海 积极探索新业务
新浪财经· 2025-08-13 10:30
公司转型与业务发展 - 公司前身为安德利百货 2016年上市后受行业冲击陷入困境 2019年控股股东变更后启动转型 2022年通过分步收购国内碱性电池龙头南孚电池母公司亚锦科技实现业务转型[1] - 公司剥离传统百货业务并更名聚焦电池科技赛道 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大幅增长 此后持续深化对南孚电池控制权并拓展海外市场及储能业务[1] - 2023年南孚外销收入增速超100% 2025年进一步跨界布局国产GPU芯片领域 投资象帝先公司涉足人工智能与信创赛道[1] 核心资产南孚电池 - 南孚电池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连续32年销量第一 市场份额突破86%[3] - 全球电池市场持续发展 2027年全球电池市场规模预计达2501.6亿美元 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约15.8% 亚太地区将成为第一大电池市场[3] - 南孚电池年产十亿支电池产线建设完成后 在碱性电池出口市场份额有望从8%提升至22.56% 产量预计提升30%[3][5] 产品与品牌布局 - 公司建立多品牌电池品类矩阵 涵盖碱性电池/1号燃气灶电池/纽扣电池/碳性电池/二次锂电池和小型锂离子电池等多品类[2] - 针对不同生活场景和电池需求规划品牌定位 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电池产品方案 拥有较强品牌认可度和完善销售体系[2] - 布局传应品牌实现消费电子领域阶段性突破 技术路径稳定且应用场景不断拓展[4] 业务拓展战略 - 通过多元化布局及渠道复用探索新业务 以现金牛支撑硬科技投资 为国产GPU突围提供新路径[4] - 南孚电池在专注碱性电池同时推进代理业务 巩固营销网络优势 通过低边际成本渠道复用突破单一品类增长瓶颈[4] - 储能业务相关子公司已开始贡献利润 未来有望逐步走上正轨[4] 财务表现与预测 - 南孚电池对应的三板上市公司亚锦科技分红率高 可通过持续高额分红为母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达53.91亿元/62.99亿元/70.74亿元 对应归母净利润2.18亿元/2.71亿元/3.18亿元[5] - 以碱性电池垄断性现金流为基础 通过技术跨界和渠道复用打破增长天花板 构建传统业务稳增长/新兴业务高弹性的估值重塑逻辑[5]
超节点成WAIC焦点,未来国产GPU替代率或超80%
36氪· 2025-07-30 12:18
超节点算力技术创新 - 沐曦科技展出超节点算力机柜 单柜集成128GPU 采用纯液冷设计 10机柜组成1280GPU集群 较传统风冷方案更节能 [1] - 超节点通过优化节点内互联技术和液冷散热 将多服务器多芯片卡整合为高密度算力单元 提升集群能效 通信带宽和空间利用率 实现降本增效 [3] - 燧原科技云燧ESL系统单节点支持64卡全带宽互联 采用液冷方案 追求高性价比 高密度和高能效 [4] - 超聚变发布全球首个多元智算即插即用超级集群 单柜集成128张AI加速卡 支持112G/224G高速互连 采用第五代100%原生液冷技术 节能20%以上 兼容10多家加速卡 [6] 国产算力发展瓶颈 - 国产GPU主力制程集中在7/12/14纳米 与国际领先3/4纳米存在代际差距 性能差距最高达10倍 限制高端应用场景使用 [7] - 算力网络架构处于初级阶段 受限于光刻机复杂工艺 数据接口标准尚未完善 设备互联率低 存在延迟 带宽瓶颈和网络拥塞问题 [7] - 液冷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 成本需进一步下降 传统风冷难以满足GPU服务器激增的功耗需求 [8] - 美国芯片禁令导致英伟达高端GPU进口受阻 互联网大厂面临算力供应短缺 阿里计划两年投入3800亿元 腾讯和字节跳动巨资布局算力 [8] 市场需求与产业前景 - 大模型参数从去年7B迭代至今年70B 算力需求暴涨 行业处于"一卡难求"状态 真实需求持续攀升 [8] - 智算中心需求逆势爆发 算力订单减少主因算卡供应不足而非需求下降 终端客户需求依然旺盛 [9] - 预计2027年中国云端AI芯片市场规模突破480亿美元 国产GPU替代率或超80% [10] - 定制化芯片设计性价比可达通用器件2-3倍甚至5-10倍 显著降低大模型应用生产成本 [8] 技术发展与生态建设 - 沐曦发布旗舰GPU曦云C600 集成大容量存储与多精度混合算力 支持MetaXLink超节点扩展技术 内置ECC/RAS安全防护模块 [3]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建立"求索2.0"国家标准评测基准体系 为国产芯片设计提供技术指南 [12] - 阶跃星辰联合近10家芯片及基础设施厂商发起"模芯生态创新联盟" 推动芯片-模型-平台全链路技术贯通 [10] - 开源开放趋势加速生态繁荣 部分企业开源芯片技术与模型框架 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 [12]
国产GPU芯片的天花板来啦!打破一切质疑,现场4K全高画质流畅跑黑猴!!!
芯世相· 2025-07-28 04:09
核心观点 - 砺算科技通过7G100系列GPU发布会成功打破外界质疑,展示其在高性能图形GPU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1][47][48] - 公司自主研发的7G105/106显卡在硬件规格和软件兼容性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填补国产GPU空白 [11][18][21][22] - 现场演示证明产品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优异表现,包括游戏、AI计算和专业渲染等领域 [26][34][38][40] 团队与技术 - 创始人宣总拥有30年芯片设计经验,其中20年专注GPU领域,团队由顶尖专家组成 [1][2][4] - 历时3年自主研发,完成从硬件设计到软件驱动的全流程开发,未使用第三方GPU IP [6][9][11] - 团队克服口罩封城、经济下滑和BIS禁令等困难,最终在2024年5月24日成功流片并点亮 [6][7] 产品规格 - 7G105专业版显卡配备24GB显存,7G106消费版配备12GB显存,其他硬件规格基本一致 [18][22] - 硬件性能:像素填充率192GP/s,纹理填充率384GT/s,FP32运算能力24TFLOPS,支持PCIe 4.0和16路虚拟化 [21] - 软件支持:兼容DX12、Vulkan、OpenGL 4.5和OpenCL 3.0等多种环境 [22][24] 性能演示 - GeekBench得分111290分,性能介于RTX 5060和RTX 4060之间 [27] - Steel Nomad跑分2256分,接近RTX 5060水平 [29][30] - 游戏表现:在4K全高特效下流畅运行《黑神话:悟空》(40帧)、《古墓丽影》(80帧)和新上市类魂游戏(70帧) [34][35][37] - AI计算能力:单机运行DeepSeek和Stable Diffusion 3,满足AIPC应用需求 [38][40] 市场与融资 - 产品计划2024年9月量产,下月开始送样 [44] - 东芯股份作为最大股东持有37%股份,2024年9月领投3.2亿元战略投资 [46] - 国有资本和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对下一轮融资表现出浓厚兴趣 [47] 行业意义 - 填补国产高性能图形GPU空白,为数字孪生工厂/城市等应用提供国产解决方案 [48] - 区别于仅做GPGPU的同行,实现完整GPU功能,覆盖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11][24][48]
国产GPU集体冲上市,沐曦累亏近33亿,收入依赖单一产品
南方都市报· 2025-07-22 06:32
IPO进展与募资计划 - 公司科创板IPO于6月30日获受理,7月19日状态变更为"已问询",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1][5] - 计划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A股,拟募资39.04亿元,投后估值210.71亿元[5][7] - 募资用途:24.59亿元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4.53亿元用于AI推理GPU项目,9.91亿元用于前沿领域GPU技术研发[5][7] - 创始人陈维良通过直接持股及控制上海骄迈、上海曦骥,合计控制22.94%股份表决权[5] 业务与产品结构 - 主营业务为全栈GPU产品研发设计,覆盖AI训练/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累计销量超2.5万颗[7] - 主要收入来源为曦云C500系列,2023-2025Q1收入占比从30.09%升至97.87%,产品集中度持续提高[9][11] - 智算推理GPU曦思N100系列收入2024年下滑74.6%至349万元,因生成式AI大模型冲击传统推理芯片需求[10] - IP授权收入从2023年0.22亿元(占比43.12%)骤降至2024年100万元(占比0.13%),跌幅达95.5%[10][11] 财务表现 - 营收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42.64万元→2024年7.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074.52%[8][9] - 持续亏损:2022-2025Q1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32.9亿元,研发费用合计24.66亿元占累计营收282.11%[12][13] - 现金流持续为负:2022-2025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累计-43.61亿元,因收入规模小、应收账款增加及战略备货[14] - 营业成本占比从2022年75.9%降至2025Q1的44.74%,但研发费用占比仍高达68.01%[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GPU市场2024年规模773.9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724.5亿美元,CAGR35.19%;中国2024年市场规模1073亿元,同比增32.96%[15] - 英伟达占据全球智算中心GPU市场超90%份额,中国AI芯片市场占比约70%[12] -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海光信息(2024年营收91.62亿元)、寒武纪(2024年营收11.74亿元)及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未上市公司[17] - 公司竞争优势包括实现千卡集群商业化应用,支持128BMoE大模型全量预训练[18] 研发与战略布局 - 在研产品包括曦云C600/C700系列、曦思N系列、曦彩G系列,但存在流片及量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11]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2-2025Q1研发费用从2.18亿元增至6.48亿元,占营收比例最高达151857.63%[9][13] - 出口管制政策创造国产替代机遇,下游智算中心需求有望向国产GPU转移[16]